|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 20: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10.短命的变法(1): s1 \( \( B# h
1 {; u6 x9 O8 g' L: O
6 T/ o2 }1 a$ Z, M" q: f2 F
带着万般的不舍,吴起最终离开了魏国,又一次开始思索前程。0 d' e% B6 T2 k3 T2 R' ]+ w
7 t, Y1 r* y# n' _% w6 S* h 这一次又去哪好呢?战国七雄,魏韩赵秦齐燕楚,韩赵是魏国的盟国,他们即使再重视吴起的才能,也不敢用他;秦齐都和吴起交过手,不少人死在吴起的手下,当然也不能去;燕国则当时还未发迹,地远国弱,吴起看不上;数来数去,只剩下一个楚国。8 {! G( |8 y/ e5 o0 j' z
" c) e1 m% _( X; P; F 那就去楚国好了,楚雄踞江南,地大物博,是个航空母舰级的超级大公司,去那里打工好似也不错。0 L7 q* K0 K( ~, S* Y( _
~; R2 H4 o+ b$ |
这里有人说了,你前面不是说楚国是“蛮夷”吗?吴起投靠“蛮夷”,岂不成了个“汉奸”。
4 t2 `* k& s5 y- G( e # h5 H" m7 q0 c. w. J% ^! J
这一点你就想错了。对,楚早年间确实属于蛮夷,然而,经过历代楚君特别是南霸天楚庄王的努力,楚国已经逐渐朝中原看齐,慢慢转化成了华夏的一分子。
$ o* N* @! c7 I# _' f3 m. ^& W 4 I* g& ?( X+ ^1 f7 Z6 z( R
事实上,到了战国时期,华夏的圈子已经扩大了不止一轮,很多从前的蛮夷已悄然蜕变,一个接一个的加入了华夏的大家庭之中。" R, _# h7 b# F2 T, ?$ T
$ A+ h3 ^! p3 v- w1 b 从前的东夷,被齐国变成了华夏;从前的北狄,被晋国变成了华夏;从前的西戎,被秦国变成了华夏;从前的南蛮楚国,被自己变成了华夏;之后的吴越,又被楚国变成了华夏。
; j# `3 t' Y6 `8 P7 Z
) ?. k" ^1 y1 ~: B7 X1 [4 b" Y9 P# j 再之后的匈奴,被秦汉变成了华夏;再之后的五胡,被隋唐变成了华夏;再之后的女真蒙古,又被明清变成了华夏。3 f3 V" T5 T9 e, D1 W. Q0 a
0 ?. b* C+ r9 N. n) I( s t
通读史书,我们发现,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华夏不断同化蛮夷的历史。" A$ t9 _+ O3 ~" I$ a, G: V
8 V& a( g/ E- O% N' v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史观,或者说史心,绝对不能太狭隘了。昔顾亭林曾云:“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又说:“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所谓天下,指的乃是我大中华民族的文化绝续,而非一国或一朝的时运兴衰。所以,我们学习历史,要放眼天下,而不要拘泥于一国或一朝。由此可见,吴起接连投靠敌国,并非不忠,其志之大,意不在保一国,而在保天下,当时天下之乱,在于七雄并起,征战不休,苟使一国最强,而统一天下,此乃百姓之福,民族之福,天下之福也。
/ c% I; q8 p$ g6 `% e; T5 @1 h7 s4 C1 E1 H
楚国是个超级大国,然而也是个积弱之国。自从上上世纪伍子胥破郢鞭尸后,楚一蹶不振,虽然楚昭、惠王在任期间励精图治,恢复了一些元气,然而到了楚简、声王两代,又变的腐化堕落起来。一个巨人一旦生起病来,更加可怕,久病疲弱的体力负荷着庞大的身躯,爬起来都困难,如何跟其他六雄赛跑。; b' O0 J+ G+ ^) Z4 o! R1 M
- B! g8 S& K. g+ g
到了吴起所处的时代,楚国的情况已经糟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公元前402年,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一个国王为“盗”所杀,这在楚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例,显然是一起严重事件。然而由于史料缺乏,楚声王为何被“盗”杀死,无从获知,但既为“盗”杀,证明其时楚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只得挺而走险,起来当“盗”,犯上作乱。
1 B" v- _8 o- M* T) b& ^ 2 m! v6 }- _& ]2 d) O
接手过这个混乱不堪的烂摊子的楚国新任老板,是楚声王的儿子楚悼王芈疑,战国时代楚国最伟大的君主。$ [! W& n2 a+ H
: c( B" U% q7 p/ f# Z
当时的天下,列国争相变法图强,只有病怏怏的大楚,还拖着疲惫的步伐,停滞不前,而处处被人欺负。* K, {* o$ U6 [# E8 `
9 v: j8 b9 y* H# a* K! h3 a" Y
楚悼王二年(前400年),三晋伐楚,至乘丘(今山东巨野西南)乃还。至十一年(前391年),三晋又连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榆关。其后魏又夺楚襄陵(今河南睢县)。这一带春秋时原属郑、宋二国,是当时晋、楚争夺的焦点。襄陵的失守,标志着楚国在中原伸出去的魔爪被彻底砍断,其对中原诸国,再无还手之力。* z. f3 V3 N: w
! O5 l4 t7 e5 n( v. x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再不变法,不出数十年,必亡。' s, m5 y9 j" W2 m) G6 ~
9 ]4 Z: @$ t7 E# h/ B; s
所以当西河战神吴起驾临楚国,楚悼王就像打了一根强心针一般,开心的一蹦三尺高。
3 ^! J, }8 K8 C1 `) b1 J; K) O ' J8 K9 E& U" k6 V9 w ]
于是悼王先任吴起为宛(今河南南阳市)守,宛地是楚对付三晋的前沿阵地,其作用类似西河于之魏秦,是楚悼王的命根子。) w+ u/ ]+ `, D, J) C- k" Q x9 f
3 f* F! w c/ ]+ [& [! u1 r 吴起守宛地一年,属于下放锻炼性质,先实习一下,摸清楚国的现状,为接下来的变法作准备。
( f4 q3 e" r! e$ Z! T3 Y - _/ n, J( {$ R3 `. N4 g
一年之后,楚悼王晋升吴起为今尹,正式主持变法。
" d7 P* g9 Z9 V + ^' e0 d' W9 p6 G, G
吴起在魏西河辛辛苦苦二十八年没有升官,他在楚国一年,就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高位,可见悼王用人不拘一格,强上魏武侯父子百倍。5 u# \+ O2 m) \, |
( ]- }2 q, z% `- ~0 Q2 m m4 t
楚悼王对吴起的信任是空前的,他让吴起放手去干,不要顾任何人的面子。8 Q& n* W) w/ a4 ]9 }
; U: E* U* e6 r8 i1 S 而要掌舵这个庞大古老、内部已腐烂不堪的超级航空母舰,还要将它从烂泥坑中拔出,调整正确的航向,驶向成功的彼岸,可并非一件易事。吴起手中的筹码,只有楚悼王的信任,然而这个信任的期限到底能有几年,谁也说不准,他从前所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随时有可能重演,然而吴起并没有一丁点儿退缩,而是勇敢的逆风而上,大刀阔斧,斩断一切退路,一往无前!
; X @, ^7 o" ?' P9 r . |' R( J# O( z& ~7 b
因为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他全身上下,从头脑、肌肉到骨骼,都是为政治、军事斗争而生。吴起这个人,真是一个天大的怪胎,一个充满了叛逆和革命色彩而永远不能为世人所认同的大怪胎。他宁愿轰轰烈烈的死,而不愿稍作一丁点儿妥协。
! R" Y) S& C, H2 u; Y* L
, f( U4 D0 G* A) M1 Z3 H7 T, H 因此,吴起对楚国的变法,是一场扎扎实实彻彻底底空前绝后的大变革,魏国的李悝变法,跟它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温柔的小姑娘。这种变法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革命。
$ b0 p( a1 {- k3 \ ' v( M! d8 R+ A" \' W
他要革的,就是楚国那些大贵族的命。楚国弱后的症结所在,就在于楚昭王复国之后,为了收拾人心所实施的“封君制”,这与当年晋文公复国后所实施的“六卿制”如出一辙。+ l: m8 U3 ?. R4 y2 T
$ k5 j5 ^+ t' J% B 封君制的特点,一是封地赐田,二是被封的贵族大吏,又给予以“君”的爵号,世袭罔替。这种制度比晋国的六卿制更可怕,因为六卿只是六个,而楚国推恩极滥,封君之众,如过江之鲫。这些个世袭大家族,掌握了楚国大量的经济特权与政治特权,上威胁君权,下盘剥百姓,如同一群疯狂的白蚁,在步步蚕食着楚国肌体的同时,越养越肥,越养越笨。& l. K$ V) {$ j! Z, n
& r+ w9 X% p5 k0 S2 B+ [$ G
吴起要做的,就是举起变法这把锋利屠刀,朝这些该死的蛀虫们一刀砍下去!
1 b! i" A/ K8 \; w% u , k+ U2 @& W) p" A+ l
所以,对于大批的政治垃圾——只会吃饭拉屎不做事和贪污腐败的官员,以及花花公子型的贵族——吴起削他们的爵禄,免他们的职务,将他们统统逐出政府;对于那些有才干有功劳的人员,吴起提高他们的爵禄,提升他们的官职;而把节省下来的政府经费全部用到楚国的常备军,“练选之士”上。养兵,可比养蛀虫划算。
6 a: a% L; c7 ~; x4 x- z! f9 W* m. `
& k% e* E. ?" S8 ^0 e5 L% G. s; @3 K; q 然而,对于那些被升了官封了爵的政治新人,谁也难保他们的后代不会腐败堕落。所以吴起又想了个釜底抽薪的狠招,那就是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吴起规定,所有贵族的封地和爵位,有效期只有三代,三代之后,土地收归国有,爵位也不算数,一切成空,从头再来。
$ Y5 i& o$ p9 J2 L 0 A( N' O2 H& }& ]# P2 @
我猜,我们常讲的“富不过三代”这个俗语,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 i$ |, B) b* H7 O, I; R
8 \# q' H1 v3 E7 J1 ]% ^ 这些招看起来已经够狠了吧,然而吴起还不罢休,他要接着整,整死他们。
- r: p x% c# |( B , z, r6 _ F) T1 O$ O+ v5 a3 L
吴起对楚悼王说:“楚国什么最多,地。楚国什么最缺,民。你现在把本来就很少的民集中在有限的土地上,而让南方大片的土地没人管,这是不对的。”
7 @4 L; i" q/ `/ {. Y" H! m }" b 3 k9 O& I3 Y5 i7 k0 ?3 }5 c& ?5 d
好一个狠招,好一条妙计,如此一来,吴起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彻底扒光了蛀虫们的特权,另一方面还改变了楚国人口集中在地少人多地区的局面,且有助于对荒蛮的边境地区的开发,促进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谓一石三鸟。
0 L% M3 h) F* Q- r" e 1 z+ ~. K) c0 u& @) L* \
于是悼王说:“好,那你就把民迁到寥无人烟的蛮荒之地去吧,我支持你!”
, \% U L5 K1 T6 ^/ m0 C2 |
/ E5 j. d6 a( `' y) K 吴起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他一声令下,所有蛀虫们统统跑去开发大南部,以免留在这里捣乱。
1 Q+ ^7 w1 Z- [5 _, c 2 v+ g6 e9 w# d, q" ]
这下子可苦了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大老爷们了,从此发配边疆,开荒种地,花花世界,再与他们无关。
2 m' H! q T7 q8 W$ I* m$ `: U- F
4 Q& H ?$ j: L& W6 F+ t" P 他们恨哪,这个不奔母丧杀妻求将冷血无情的卫国佬,这个满脸高傲不知通融不识时务的老顽固,这个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朋友的大变态,我咒你出门被车撞死,吃饭被饭噎死,喝汤被汤呛死,洗澡被水淹死,走路掉进坑里摔死,所有亲人不得好死——!!8 G5 v" b0 B/ R9 I u/ r3 ?
6 N+ a. k1 j* K$ m- J# M3 r7 T 看来,这次同吴起在鲁国魏国的情况不同,吴起的变法已经触动到了楚国旧贵族的根本利益了,他们心心念念,可不只是要赶走吴起而已,他们要的是吴起的命,他们要吴起死无葬身之地!
! G% f$ W( h" A$ X* G* @6 N9 Q3 y \
% Q9 F/ r: S- @- U0 C# k% V/ i 有人要说了,哎呀,吴起太不知变通了,他不会慢点来吗,何必要得罪那么多人,自寻死路呢?作为一个好领导,应该化解矛盾,团结同僚,始终把创建和谐社会放在第一位才对。政治的第一要务,乃是稳定二字。
! {$ D" V& q. w9 \& E H
! Y. {$ D4 o0 d 我要说,你们的想法太天真了,吴起不是不会变通,而是不能变通,他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老人家了,慢慢来,说的轻巧,历史可不会给他那么多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