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6 22: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47)
% p: R0 s* R- A; N
# N, }, w+ h( v4 H7 P9 i0 g, H 严酷的另一面,是只有严格训练,才可以减少战斗中的伤亡,李靖对骑兵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三大要求:第一,要能在身穿重甲的情况下可以正常战斗。重甲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战斗中的伤亡,但是不能因为防御能力的增强而削弱进攻能力。第二,无论是使用刀或是枪作为武器,其力度必须要能冲穿厚厚的铠甲,提高战场上的有效杀伤力;第三,在重装备的情况下,必须能够保持骑术的水平,不能影响上马、下马以及马背上作战的稳定性。& k& N, N) ~, m$ t
李靖所挑选的三千名骁勇骑士,都是符合李靖的要求,是骑兵中的佼佼者。李靖身先士卒,这一年,李靖已经五十九岁,这个年龄已经够大了,还要与年轻的骑兵一起奔袭数百里,这对李靖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是意志坚强的李靖仍然有强健的体魄,他的毅力弥补了岁月对体力的摧残。4 S2 j: T% x' Y" ~+ O7 B4 k1 i
f1 |3 |. P& I F( Z
李靖率三千人组成的突击骑兵以急行军的速度,推进二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位于定襄的南面的恶阳岭,全歼突厥的守军。
) q5 l( C* T- C 李靖命令骑兵们在恶阳岭稍事休息,等待夜幕的降临。
3 ~6 k7 g; ?0 i$ V, ?0 }' \+ ? 此时正是贞观四年的正月,北方的天气还非常的寒冷,大地覆盖着冰雪,夜晚的风寒彻骨髓。此时在离恶阳岭不远之处的定襄突厥营地,突厥人正躲在帐篷里喝着酒,烤着火,以驱散身上一阵阵的寒意。与此同时,一队唐军骑兵从恶阳岭悄悄出发了,目标是定襄突厥可汗的牙帐。
8 k; P' @/ T3 k8 }' g7 | 颉利可汗已是睡眼矇眬了,虽然在去年底,唐军发动了所谓的六路进剿计划,但是两个多月过去了,唐军的进展速度十分迟缓。颉利可汗对唐军的表现,不禁哂然一笑,要知道要过去的数年里,突厥对大唐帝国的进攻,选择的时间,基本上从四月到十月,其中以八月到十月的攻势最为猛烈,因为这是秋高马肥的季节。而李靖北伐的时间,却选择在冬季的十一月,而且是向北攻击,要知道冬天本来就十分严寒,越往北越严寒,在这个时机发动战争,岂不是不合常理吗?
7 M2 z) l* O7 o- m: N
" X5 Y, A0 ^" e/ P 李靖显得很清楚,在寒冷的冬季发动进击,对进攻一方十分不利,这只是他使出的一招疑兵之计,将大军陈列于边塞,使突厥人搞不清何时会发动突袭。两个多月过去了,突厥人很显然失去防范之心,颉利可汗判断唐军会在开春之后才会进军,但是李靖的作战思路是不合常规的。
4 J) ?2 q7 y3 q2 g, a0 i) \4 p9 G. ` 入夜时分,李靖的三千骑兵在夜幕的掩护下,对突厥的营地发动突袭。当颉利可汗听到战马的厮叫声时,他猛的惊醒了,大唐军队从天而降,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向牙帐发动进攻了!营地之外一片混乱,突厥人猝不及防,草草迎战,但是惊慌失措之下,竟然组织不起有力的抵抗,没有战斗阵形,只是一片混战。
3 I5 M0 w" s" N& _ 唐军来了多少人马?黑乎乎的,看不清楚,紧张的气氛之下,草木皆兵。一位将领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显然颉利可汗不是这样伟大的将领,他得出错误的判断:“唐军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至此?”
! A# q1 w8 n: P1 `, Y8 f6 @ 出乎他意料的是,李靖就是这样的“岂敢”,就是孤军深入,慌乱之中的颉利可汗只听得帐外杀声震天,兵戈相鸣,心中暗暗叫苦,倘若唐军真是倾国之兵前来,那么如果不趁着夜晚的掩护逃出,势必将在次日黎明时分全军覆没。关键时刻,性格决定命运。颉利可汗不敢赌命,没有孤注一掷、决一死战的勇气。他在逃跑上倒是十分果断,既然形势不明,不如先撤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颉利可汗跨上自己的坐骑,在亲兵的掩护下,“哒哒哒”地就朝着铁山的方向逃去。
: I/ \' D* C1 ~0 I& @% x
. o4 g- i. U( K) Q" h5 U; \. | 可汗一逃跑,这对军队的士气是致命的打击,其余突厥士兵也一哄而逃,逃得慢的便成为唐军的刀下之鬼,到了黎明时,定襄已经落入李靖之手。6 P$ j& P1 O1 h' u1 L
在此役中,李靖还有意外的收获。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在李靖派人的劝说之下,向李靖投降,与康苏密一起投降的,还有隋炀帝的夫人萧皇后以及孙子杨政道。8 F c" M, C3 a7 c7 S. {
出奇制胜,这战打得太漂亮了。远在京师的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定襄大捷的消息后,不禁击节叫好,后来他当面称赞李靖道:“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5 i0 [% _8 D) `4 ^$ A 后来唐代诗人卢纶写了一首《塞下曲》:“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正是定襄之战的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