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22 2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宋、蒙钓鱼城开战以来,蒙古军强攻5个月未能成功。6月的时候,蒙古军总帅先锋汪德臣居然只身单骑来到钓鱼城下,企图招降城内的守军,这个总指挥的脑袋也是被驴踢了,异想天开,人家要愿意投降,何必苦守数月。你在城下招降是不是,正好,居高临下投射飞石。这位可怜的总指挥,脑袋被驴踢后又被飞石击中,重伤不治,没几天就死在缙云山寺庙中。- o0 R( L$ W* B' K4 D
汪德臣一死,蒙哥大汗伤痛欲绝,这个总帅先锋相当于他的左膀右臂。攻坚战打到这个份儿上,生生给人弄成了残疾就别打了吧,不!蒙哥大汗抓狂了。他要报仇,继续攻打。
! V# X- V# Z2 b% _ 此时钓鱼城没有救援,增援钓鱼城的宋军被蒙军所阻隔了,始终没有抵达。意想不到的是,长达几个月钓鱼城里的物质依然充裕。守城将领王坚城内还故意挑逗蒙古军,他命令守城军士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以及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声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 }; b5 a' [$ U8 S+ |( d
6月正值酷暑,远到而来的蒙古军水土不服,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十分糟糕,已然呈现出溃败景象。/ |; ~& h! \2 o* Z/ U, N# H' b
7月,蒙古军损失惨重,随蒙哥出征的将领,不少都战死于钓鱼城下。蒙哥大汗本人也不幸身亡。
! P* A( E, c1 c* d+ @ 钓鱼城由此被各国史学者称为“东方的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2 p, ~& U" |6 `* m: @ 然而,由于史料对蒙哥可汗的死因记载不明,引发诸多猜测。他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呢?
, }' s2 `6 W4 R8 { 具体地说,关于蒙哥大汗的死法有五种。( U( x& o; k" k4 J* f2 _
+ h/ x* C) h* z 第一种死法:蒙哥率领蒙古军攻打钓鱼城,城头兵士乱箭齐发,将蒙哥射死。四川合江县钓鱼城旧址钓鱼山忠义祠内,有一座《新建二公祠堂记》石碑,是明朝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所立。碑文的内容说蒙哥是中飞矢而死。《中国通史纲要》也持这个观点,都认为蒙哥是被箭射死的。/ y: D0 z( f0 [! c+ p0 o
有碑文有书籍,还有诗歌呢。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写了一首诗叫《蜀捷》,诗里云:吠南初谓予堪海,折北饿闻彼不支,鞑览果歼强弩下。
8 l* C; E; X$ r6 n0 d6 X5 X 从这首诗里可以获得同样的信息——蒙哥被箭射死。
2 f3 z$ T7 i9 Y 这种死法既有一定的依据,而且也符合情理,冷兵器时代打仗,被箭射死是很普遍的事情。因而,关于蒙哥这种死亡的说法,也非常普遍。
! Q1 h6 F! s- ^) A* e0 O 0 ^, H: U' S2 g% l& R3 i) F! S+ A
接着说第二种死法:有一本书叫《海屯纪年》。说蒙哥在进攻时,乘坐的战船被宋军的潜水者凿穿船底,船沉没了,蒙哥溺水而亡。先说这本书,是公元1307年小阿美尼亚海屯口授的东方史。可信度到底有多大呢?更重要的是,水战的遗址在今天的重庆市北碚区的北温泉旁的江段,水流比较平缓,江面最宽处不足千米,最窄处才百余米。而且,此战是宋军水师大败。怎么会是蒙哥所乘的战船沉没了呢?& N }1 L4 k3 U' {' a# ^
这种说法不是很站得住脚。# `9 _( A# r8 F3 s
) Q7 |1 b, ?- n, G8 s- i, b5 y 第三种死法:生病医治无效死亡。波斯政治家、文学家剌施特哀丁编纂的《史集》中说,蒙哥好饮酒,时天气炎热,蒙哥军中流行痢疾,蒙哥亦染疾而死。持这种说法的书籍还比较多,在清朝人毕沅所著的《续资治通鉴》也记录了这种说法。意思是,强悍的蒙哥最终是患上痢疾,拉希拉死的。
+ O8 \; z. |6 ]7 V* z, ?8 ] 这种可能性也确实存在。公元1259年6月以来,攻打钓鱼城的蒙古军中流行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再看《元史•宪宗记》对蒙哥之死的描述,非常简单——“癸亥,帝崩于钓鱼山,寿五十有二,在位九年。追谥桓肃皇帝,庙号宪宗。”没有指明蒙哥死亡的真正原因,但透露出其死亡的突然性,由此,蒙哥病死军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P% W, w8 q7 @$ T& @# E ' z! L) h& [% f) u' `
第四种死法:被炮所伤而亡。这一死亡的说法又分为两种,一是炮风震伤而死。清代清代《古今图书集》中的《钓鱼城记》一文中说,蒙哥在架设望楼窥视钓鱼城时,遭到城内宋军的跑石轰击。蒙哥为“炮风所震,因成疾。”就是说,人家打炮,你偷看,不幸挨一飞锤,然后病倒,病倒以后,蒙古军班师转移到愁军山,最后死在金剑山温汤峡。公元1484年明朝四川巡按谢士元在《游钓鱼台山诗序》中,也说蒙哥是造“炮风致疾”而亡。民国的《合川县志》也有相同的记载,并且说明了蒙哥中炮风的地方,就是现在钓鱼城嘉陵江对岸的东上,现称为炮台山。% e% c8 L3 G4 U, S8 r# X
第二个被炮所伤而亡的说法是,蒙哥被炮石击中,七月,蒙哥汗以马军寨之马鞍山为桥头堡,向钓鱼城内城发起进攻,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蒙哥汗被飞丸击中,蒙军自钓鱼城撤退到愁军山。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中国古代史•元朝史话》里认为——宋军发炮石击中了蒙哥,伤势过重死于军中。钓鱼城旧址有一处地方叫脑顶坪,据说,这个地名就是因为蒙哥死于此而命名的。0 i4 o+ P& _- E
% r3 X/ Q$ \( I% t
最后一种死法,很有意思。根据最近新的一项考古发现,蒙古大军七百多年前,攻打南宋在重庆钓鱼城据点时,挖掘的一条地道。地道纵横交错,道宽约1.5公尺,高约1公尺,连接钓鱼城内外。经考古发现,地道内填充礌石,还出土弹片、石磨、瓷片等南宋生活用品。专家指出,地道剖面呈倒“凸”字形,这种形状既可节约工时和人物力,亦能隐藏伏兵,地下凹进去的一部分,可做排水之用,而两边的土台可作为士兵休息之处。说明蒙古军不但精于骑射,也擅长于地道战。蒙古军突破奇胜门,将守城寨主和众多士兵杀死,主要得益于这条隐藏极深的地道。该地道位于钓鱼城奇胜门以北,约一百五十公尺处的山体中,主要由主信道、支道、竖井组成。
# |& k+ H: }/ ^8 N 这条地道让蒙古大军一度破城,南宋国运差点提前结束。 % g; ^. f. h# n" ~3 {+ B# ^8 w
当时,蒙古大军曾采用地道战方式,破城而入,但很快被守军击退,地道被宋军发现,便用礌石将其封住,以绝后患。于是,这最后一种说法,蒙哥有可能死于地道战中。2 P# G% D, B) e
2 D6 K8 k/ z% e9 l% C& q
当然,关于蒙哥的死亡的说法,还有林林总总,譬如“病毙说”,有一种说法是如果蒙哥当时病死在钓鱼城下,有可能的是“中风”而亡。因为当时的气候环境条件极其恶劣,而蒙哥在焦虑、紧张和疯狂的情绪下,很容易中风脑溢血。此外,还有“气毙说”,南宋人黄震在《古今纪要逸编》中指出蒙哥之死是因为屡次攻钓鱼城不克,而且多次被合川知州王坚所败,总帅先锋汪德臣也死来,蒙哥羞愤难当被活活气死了。
" h) O. i8 ^# h' n % D1 {& i8 P1 n4 ?
更重要的问题是,蒙哥具体的死亡地点,如采信“溺毙说”,蒙哥的死亡地点就是在今天的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旁的江段一带;如采信“病毙说”和“矢毙说”蒙哥的死亡地点就是在钓鱼上合州城下;如采信“炮毙说”,蒙哥的死亡地点就是在金剑山温汤峡。死亡的真正原因不一样,死亡的地点也不一样。遗憾的是,我们最终也无法确定蒙哥的真实死因和确切死亡地点。( s' x4 F5 t8 }$ @# M; \' t5 o! D) ?) J
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