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1 22: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13)
9 B+ A" X- o) K) G; c 6 I+ Y" p z- w+ F: \/ p
韩琦在年底十一月时向赵曙建议,为了防止西夏人再次入侵,要在陕西各路大批招募义勇。规模非常大,达到了“三丁刺一”的程度,也就是说,每三个成年男子,就要有一个在脸上刺字,成了乡勇。' u: A/ J# O; \1 t: D1 k
陕西各路,除了商、虢两州之外,共刺勇156873人。- @' |1 s3 B% Q) w) E P2 r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中书省在侵犯枢密院的职权,宋朝最根本的家法,就是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化为中书、枢密、三司。现在韩琦公然以中书省管理军事,摆明了是在玩火。更何况在陕西刺义勇,那是敏感地区,要闹出大事的。 V2 k. D% l! u+ U* O* j
富弼很犹豫,他看不惯韩琦的跋扈,可绝不想就此弄得不可收拾,怎么办呢,关键时刻,司马光站了出来。公道地讲,司马光的心灵太深遂了,里面充满了权谋智慧,一个人的官场生存技术到了这个层面上,总是会不自觉地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 W# p2 l2 W; Y 另一方面,他的修养让他富于正义感,只是他不会像范仲淹那样尽全力去坚持。种种史实都可以分析出来,他只尽80%左右的努力。当然,这己经相当了不起了。在这件事里,他一口气连上六道奏章,其中还有一份直送中书省。提醒韩琦和赵曙,国家自从西北开战以来,民生凋敝,人口损失在三分之二以上。加上近年来水旱灾涝没完没了,突然间再三丁刺一,小心弄出民变,西夏人乘虚而入,就没法收拾了!" l# s: W6 J; T6 P! o
他的呼声像富弼的奏章一样被忽略,韩琦要的就是重新树立威严,什么叫一言堂呢,就是除我以外,没有任何人能说话。) e2 g7 Y1 k( Y" F
不过他这次错了,司马光不是富弼,富弼可以说是北宋老一辈深有君子风范的大臣中最后的遗类,在他以后,再没有人有那种谦谦之风,雍容大度,几乎每一个大臣都灵牙利齿,摇唇鼓舌,以吵架争斗为能事为快乐。司马光就是开山的鼻祖。
0 R- i( }2 d1 X9 t 他直接找到了政事堂,在公开场合质问首相。韩相公,请问西北方面是帝国正规军最密集,人数最多的地方,战争中证明过绝对够用,为什么还要突然刺勇?& P! t3 {# p0 s$ ~: G
韩琦微微一笑,后生小子,你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军事,现在西夏的小国王蠢蠢欲动,我们必须做出应对。兵法云“贵先声后实”,我们突然间增兵20万,西夏肯定会被震住。
- [# z, c- K4 \7 {- Y6 u. @
8 b# a4 }. d! H5 S) s, | 连载(1114)* p' [; H$ ~( B! w
% U# s- m4 O8 g' c0 f 韩琦满心满意地认为,这样就足以打发走眼前这个从没有上过战场的书生了。谁让他本人是文臣里的武将呢?
; y' T5 b5 j. v6 o4 N7 y/ V0 S( C 非常可惜,司马光辩才无碍,在北宋史上的吵架王排名中一直浮动在第二三名之间,只有不久之后那位天地神佛都不放在眼里的伟人相公出场时,才能让他吃憋。韩琦根本就不是对手。
3 m+ S+ Q# v, Q, G0 h1 A 只见他冷冷一笑,相公糊涂了吧,连起码的逻辑都搞得混乱。试问兵法为什么要用“先声”,那是因为没有实力,必须虚张声势。只能欺骗一时。现在我们增兵20万,不过10天,西夏人就会知道真相,那时让他们怕什么?
( U, H; B% a1 ? 真要打过来,我们用什么抵挡?
# s5 l: f/ s, Y3 r 韩琦哑口无言,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悻悻地说,现在告示己经贴出去了,以后再不让百姓们充军边防也就是了。
5 V9 {1 C3 h S8 E' W9 w4 V 说到了这份上,基本上等于投降,这次为了俺首相的面子,也得做下去,保证以后不玩了总行吧。司马光的回答是不行。0 N2 M2 _5 p; @6 Z; a) N# ^
他冷冰冰地回了一句,你这话连我都不敢信。
1 T6 F$ x" D' X/ O: S4 D, x* o 韩琦一脸地正义,我在此,你尽管相信。
3 P6 s! R1 s8 B7 a# u+ i 司马光直视着他,非但我不敢相信,恐怕相公自己也不那么自信吧!
5 W* A8 S0 K5 }: k, o- x 韩琦终于大怒,你何以这样藐视我?$ D9 Y; K$ S" D+ `
司马光说,你长在此位,当然可以做到。可是你总有走的那天,别人作首相,看到了你的先例,你敢保证他们不会原样照搬吗?7 m$ x9 W7 ~, v" @3 `; L
至此韩琦终于理屈词穷,司马光句句都说在点子上,根本就不给他躲闪回避的机会。众目睽睽,韩琦还是有办法让司马光的努力变成零蛋。+ W" x& F1 {( _& x+ }) a
他作愤怒状拂袖而去,尽管丢了面子,尽管没有道理,可我就是不听你的,你奈我何?陕西方面刺义勇的事还是照办不误。把大批的百姓扔上了边关,送到西夏人的刀枪之下冒险。# d2 ]/ E, k0 u- [' Q# B% o
这种行为我们能说什么呢,只能送给韩琦四个字——政治流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