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21: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54)
& f- c! [) Y% a; ^7 ~8 K0 }            - u0 p4 B- S+ z/ h$ b- [, x
      
8 N0 v9 Z1 m$ U1 q! e            
4 k7 g9 b: n4 S0 R2 T: V            
1 l/ h- A0 A& O! j  [    作者:沁园春, _  C* |/ n0 G  g. E: o# Z
  
% c9 x0 H  o2 F- ^$ i1 R. q4 d  - z- q5 \, H; g/ ~) O  B9 _+ l2 R) F
  $ K# J% z7 y* Z0 q. H4 P/ N
  
! T2 t4 l: w+ O% Q$ `5 z4 E# [  可爱的李渊同志,不但能够从容面对,而且应付自如,一点也不手忙脚乱,办起事来,干净利落,雷厉风行,极有效率,史载:“帝处断若流,尝无疑滞,人人得所,咸尽欢心,皆叹神明,谓为天下主也。”
7 l$ E8 S5 r% V+ q) e4 r; f  % S5 X/ c8 Y6 a1 L
  让老李哥“服务”一次,真是一种享受,那可比咱们现在去银行排队要好得多了。5 y9 ~9 T% q" ~. U! w5 b
  * }4 \3 y. a% L3 E7 j
  由此可见,李渊确实非同寻常,他后来能够取得天下,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自有他的道理,如果只是乐不思蜀的阿斗,或是司马炎的傻儿子,或是只会唱歌跳舞的陈后主,那可根本就没有唐朝的诞生。
& t" z2 Q; [  l) m3 X; _  
. t& {( [4 v% c# u6 Q  办事能力,有时候,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才能的最重要标准。
3 j, m+ J3 A" M) i2 f  $ [: q/ P/ ], P+ B
  另外,李渊还做了几件“善事”,凡城里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授予通议、朝请、朝散大夫的荣誉官衔,让他们既有面子,又有福享,并发布教旨,优待他们,以此来以此争取民心。. K% ?) i' f6 ^  t
  
" @5 s0 r: p# y. t8 V# `! v  凡是前来投奔的,不管是阿猫阿狗,还是阿猪阿牛,一概按其才能,一一授官。* @( D" u! J3 p2 \+ C; w- A
  - A% G  l/ ]& j" H3 a0 s( v4 p
  无论官职大小,李渊都亲自书写“告身”,也就是任命状,以示重视,他一边询问来者的情况,进行“面试”,一边笔下“沙沙沙”的写个不停,而具体掌握此项工作的官员,只是从李渊手中领取“告身”,向来者宣布任命,并颁布“告身”而已,史载:“帝特善书,工而且疾,真草自如,不拘常体,而草迹韶媚可爱,尝一日注授千许人官,更案遇得好纸,走笔若飞,食顷而讫,得官人等不敢取告符,乞宝神笔之迹,遂各分所授官名而去。”/ x1 X; N0 `' z% u! H) d$ m: b
  
/ I# t& \) A+ y0 e$ o  可见李渊也是乐在其中,想必这与后来唐朝书法的兴旺发达,多少也有些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李渊的书法功底,是相当地深厚的,当时有人把李渊的书法,视为神笔,只盼着能得到他的亲笔签名。3 d) M0 S$ O: H! _6 @# _
  
1 b5 [% Y6 _2 Z- W" f( N' W  李老大亲历亲为,也是想让别人知道,我李渊与你们,是无时无刻不站在一起的啊!$ w" c( B, Z  j% }" A% P5 P
  ; a6 F9 J. y" f0 G
  当时,有人提出封官太滥,李渊付之一笑,其实心里在说:
. B/ x& n  B# P) e. I2 d  
9 r! h6 n9 M# ]$ @. c9 Y  你懂个屁,多开些空头支票出去,有什么损失?打下了江山再说,打不下,也能多拉些人上“贼船”啊,反正大笔一挥,要多少官就给多少官,象写作文一样,无穷无尽的从俺的笔尖流出来。9 A3 c, i# k/ _- y6 ~/ x1 m
  0 s2 {0 q  q/ m
  这可是一桩非常值钱的买卖!
$ }5 a0 Q& O$ d1 p9 G* a! i  
+ L0 p" @. Y& b: h+ [  7月14日,大军到了贾胡堡,就在李渊得意之时,在前往长安的路上,却有两头拦路的“猛虎”,在龇牙咧嘴的等着他。; e# o4 n6 X8 B" ]" G6 M
  
2 m  |2 l/ d3 @5 g6 [3 i  这时,李渊的外交使者张仁,7月21日从洛口返回了义兵营地,最大的收获,就是怀里兜着李密大胡子的回信。$ s" B& |4 d9 Z2 N+ {( h
  
7 _6 x) B# f3 I  李渊拆信看过,信上说:
7 T5 Q2 K- D! K. ~, a$ _3 v  
$ S2 f8 i) u( s' q" o  “兄弟啊,我与你也是家门,500年前是一家啊,自以为不咋的,却承蒙天下英雄厚爱,不好意思,被推做了盟主,希望与你同心合力,一起来做一件在咸阳捉拿子婴,在牧野杀死纣王这样的大事业,不知意下如何,这可是很美的事情哩!”) g/ g  D4 b6 e* P; B0 \
  
7 K( k. z; t6 R  e. y  信中还要求李渊,亲自带几千骑兵去洛阳,与他搞个见面仪式,签一份合同,并当面缔结盟约。
5 z# C2 \: Y/ X4 Q8 v! A  9 I6 o5 ~; d7 z8 M+ m4 f* \
  这封信,就是那个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骂人文章——讨杨广檄文的超级写手祖君彦写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2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56)
: A8 Q( W: n$ A+ {7 @2 w7 g/ `                
' l$ Z3 |$ p9 B) _6 `" V9 M7 F    7 ?# z* |5 b; a& [
    
! h/ u$ l# s2 [: n" k! h    
, B* h% L/ M3 M' |  作者:沁园春/ E- R# X8 o2 P
  
5 m. @. I7 F/ L  , R9 W) z6 s, X) i9 X+ `
  
0 X3 G8 e2 c+ p3 N  9 [: V+ J& E, U8 A. A8 X
  枪打出头鸟,稍有不慎,这只鸟,就是李渊老夫子了,经过李渊一番运作,这只鸟儿,就悄悄的变成大胡子李密了。$ ^$ s. d6 f/ F  E' q9 e
  
( H$ x) U1 d# g" Z7 R3 N) W# w  这么一来,李渊不但赢得了进军关中的时间和大好良机,还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而不知不觉中,也把李密推到了众矢之的的危险境地,这等于是把李密大胡子,绑到火堆上去烤,让他在前面打老鬼,而李渊自己,则在后面笑嘻嘻的捡宝,反正叫几声老大,也不费多少力气,李密也乐意,何乐而不为?
& N7 E6 E3 w- }0 \7 V3 R- p  
- N0 Z& P: X  C+ v2 a  所以有时候,并非凡事都要争个先,都一定要争强好胜,以退为进,往往更能达到目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 d: J9 ^3 F5 W: U  
+ g4 l2 A# U: |1 C- J$ l  拿着李密当盾牌,替自己当打手,挡刀枪,挡暗器,是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大手笔,也是李老大的得意之作。0 n6 n- \2 w3 t
  8 |) i" }- h1 ?# D( M7 J0 a$ n, Q
  可以说,没有李密牵制和打击隋军主力,李渊要想这么顺利的攻占长安,建立唐朝,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李密视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一点也不为过。9 l% F3 h0 \) m$ B4 N( y+ m0 w/ [0 A# \
  
- D% s2 N- h& G& Q1 Y  其实,当李渊在晋阳发难时,还是有人意识到这是个严重问题,李密的部下柴孝和,就敏锐的判断出李渊野心不小,他有可能要攻打长安,于是柴孝和同志建议李密,不可把长安拱手让人,要先下手为强,把这个战略要地抢到手先。
% F( H( q0 w' K9 h( m# r  柴孝和还作了一番分析:+ C% O2 y, A- h6 n/ [" W7 C9 x% U7 X; f. }
  
* h: ^4 ]( \! J& P* S* c# `  “关中是秦汉等王朝的根据地,秦中自古帝王都,现在洛阳一时不能搞定,不如派翟让守洛口,裴仁基守回洛,魏公自己则亲率精锐部队,西取长安,如果攻下长安,瓦岗军可以说是家大业大,才真正可以垄断市场。长安一到手,再攻占洛阳,东西两京都成了囊中之物,天下便可以轻轻松松进口袋了,如今群雄逐鹿,这么大的肥肉和战略要地,要是被别人夺了去,到时候,那可就哭天抢地的喊娘也来不及啊!”5 R4 w1 ^0 J" a
  3 l3 G3 B; N" }
  李密当时给杨玄感出的中策,就是迅速攻占长安,如今要他自己作抉择,却又选择了下策,走上了一条和杨玄感同样的不归路。
$ D7 ]2 {. X& D  |* l  w- l  ( g5 L0 s- N4 j* e* k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y2 ^% q9 k+ e7 z  A! a  w  
" z0 E) B8 H. N* U5 n6 B: d. j  前面也分析了,从李密的谈话中,也可以得出一些原因的,他说:
8 T5 g& k4 c- r  3 J4 s: f3 x; y8 Z! |0 @- \( s
  “你说的办法,的确是不错,我也想过很久,可是我手下都是山东人,不打下洛阳,谁肯跟我去关中呢?他们又多是强盗出身,我要不在这里坐镇,那还不马上打起来?谁也管不住谁,就一败涂地了,结果反而弄巧成拙,所以还是先打下洛阳再说。”0 W- y; `! \  B) @
  
+ K2 o8 P  D! Z  S  柴孝和不死心,提议自己可以带一支侦察连去侦察侦察先,也好捞点情报,看看情况,调查一下“市场”,李密同意了,派他带几十个人,去陕西打探消息。
: G4 o3 F  [1 P% S3 H& W9 S  
; P, \) j1 G9 L" E* h5 V) e& g  不想柴孝和刚走,杨侗就派段达协同庞玉,霍世举一起对李密发动联合打击,2 }/ V4 ~- s7 k2 J9 D0 X! a  t- S
  李密不幸挂彩了,中了流矢,在营中养伤,后来裴仁基进行反击,也是大败,手下大将杨德方、郑德韬双双阵亡,实在搞得很惨。& G7 {, Z. x$ G' I
  ) s3 ]) U7 z9 Q
  李密无计可施,只好放弃洛阳回洛仓,回到洛口!$ M- Q  `% w. F& \
  
- U( \8 j# Y$ P/ K  o  在关中搞侦察的柴孝和,已经忽悠了1万多人,一起计划着去打长安,听到李密战败的消息,1万多人,都好象碰到了“非典”一样,哗啦啦的全跑光光了。3 q1 V5 \' L' Q! t
  
# E* j6 u# r& R- i9 q6 }4 x  真是没办法,柴孝和只好灰心丧气的逃回来见李密,从此以后,李密就专心致志的对付洛阳,又和王世充,大大小小打了百余仗,虽有优势,时常胜利,但王世充是个超级泡泡糖,粘在你脚上,怎么甩也甩不掉,更搞笑的是,后来这个泡泡糖,居然变成了一颗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这是后话,只是从此以后,李密就与长安无缘了。
( f  Z/ o6 `( \" u; D$ d  , l; {! u( ^* {: s
  而长安的代王杨侑,已探知李渊的目标就是长安。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21: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57)6 ~, u/ _/ t) K" `4 V/ D
        1 z; d, h' L- c" M- G* A
        + D0 b, D/ Y# }  X' `  F( M
        
; X9 b$ A1 n- j; L4 z& {' p3 {& G: I        & Z" Z8 u2 P5 Q( q; g' s1 p8 n' [
  作者:沁园春
" Q& Y. q3 m- {3 P3 Q- z" C, O/ D  * h  j6 m0 A& ], ?8 @
  
* v( I" s* G$ J  # ^/ W. {% k0 O( @. D& u
  0 ~3 h# t2 f8 e/ }% b0 m* w% X2 e/ \
  李渊开始闯第一关了。
, r; X- t4 v6 V- E3 q  
" c+ S" R( V. F1 }% W6 _, k, y  打游戏的人都知道,要成功闯关,可不件轻松和容易的事,不但要有好的武器,好的装备,还要有好的技巧和意志力,同样的道理,李渊也面临着这一系列的考验。
. b0 m* A, i7 ^" K- F7 ~' J  . P2 |# \  u, u- t  A
  第一个问题:下雨了。天公不作美,这个雨啊,哗哗哗的下个不停,令人心烦意躁,哎,老天爷也真是太不给面子了。
; t5 ]; X; J% Y2 T& [/ N3 w+ I6 t  
: z1 m/ m1 X: n5 O  第二个问题:有人传来消息,说刘武周与突厥人又眉来眼去的,正积极准备进攻晋阳,要抄李渊的后路。
/ }. f' A( c2 d  
( b+ L2 m2 F0 m  z  第三个问题:军中开始缺粮了。
/ y& ^! K* ~% O8 S$ k  ; R0 E- q  L: D  y
  这三个问题,可都是大问题,稍有不慎,将有可能直接导致全军覆没,. G% B  |% H7 m
  细节决定成败,李渊不得不审慎处理。
+ Q2 w& x+ E5 B0 q5 H* S; M& J% n  9 \4 _- V8 D5 h3 |$ X1 p
  下雨,自然是无法改变,可是大雨不停,道路泥泞不堪,行军也成了大问题,粮草问题,必须要解决的,几万人被困在贾胡堡,一天要吃掉几万斤粮食,眼看碗里的饭,一天一天的变成稀饭和清水,士兵们也会开始怨声载道,没饭吃,谁还愿意去打什么鸟仗啊?都会咬牙切齿,把破碗一摔,骂骂咧咧的,他妈的,饭都没得吃,谁替你卖命啊?况且有些人来参军,为的就是混口饭吃。/ `$ M4 F  P3 f. Y' D4 x
  5 {$ g) l9 _" z1 M( t% \- E
  李渊急需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命部将沈叔安带着一些老弱的士兵,迅速返回太原,运一个月的粮食来,以防万一,因为这仗,真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月,沈叔安领命而去。  J7 i, `& l6 _$ t1 V( U: X
  
5 [" V- ]7 L6 s  一连几天,雨仍是哗啦啦的下个不停。
/ O; z* F4 ]+ n  
9 z$ G4 A. u  d: l# u0 W2 W  李渊的心情,也是坏到了极点,可是,自己是一军统帅,是不能被情绪左右的,要坚强,一定要坚强!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就看你怎么去面对和克服。
* Q0 u/ l+ @& S  
6 W; }2 s" X# j1 N( v  第三个问题,更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军心涣散,是肯定要打败仗的,军中谣言四起,竟然还有人说,刘武周已经打进晋阳了。  G( _/ V3 o0 }- }
  8 ]$ X$ s! V: [* `* N; d
  那时候,没电视、没报纸、没电话,更不用说去哪里上一下网,要获取信息,是很慢的,一有人造谣,就会人心惶惶。
% l; f6 r& `  s' d0 q  ( \( p) v/ H  s) N( ]) C
  李渊只好又火速派刘文静,第三次出使突厥,许诺给突厥更大的好处,拆散他们与刘武周的联盟,要他们与自己眉来眼去,哪怕摸摸大腿也可以。
* c: t  ^; r! S  7 O2 H$ J% M4 t3 w/ K& m5 M: V' [
  刘武周这头老虎,天天窥视着太原,谁能担保他,不给你来个乘虚而入,搞个突然袭击?: Z) N8 q7 e1 ?0 v) A6 B
  
, l, L5 Q0 n6 @- V* y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咱一家老小,那可都还在晋阳城里的啊!谁不会担忧自己亲人的安危呢?是继续西进,还是退守太原,这是个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f# u- L& p5 \' }6 n
  ) m9 }! i/ D1 l" J7 z! U
  李渊迅速召集部将开会,会上,大家意见不一,基本上,形成了以裴寂和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为代表的两派。
" l$ |& S6 r2 {5 J# x' \1 M  
" h. p, {! \4 y  裴寂认为:隋军屈突通据守险要,易守难攻,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得定的,李密虽然答应联合,但他一向鬼点子多,谁能保证他不招呼,给咱们来一下?突厥更是惟利是图、贪利而忘义的小人,刘武周如今又向突厥称臣,他们勾结在一起,情况很不乐观啊!太原是我们起兵的基地,义军的家属,都在那里,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落入刘武周和突厥之手,那如何是好?必定会军心大乱!因此,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只有火速回师,以救根本,再筹划日后的义举。
! [+ Y# C2 y3 S: C% O  
' x( |7 X1 a6 M9 \  t3 @3 |! w  裴寂说的句句是实,也没有夸大其辞,因此他们都纷纷投赞成票,李渊不作声,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3 b2 k5 y  t2 n. a0 O
  ( B1 b3 i( U9 ?: ]/ ^# y
  两个宝贝儿子,会怎么说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21: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58)
: q5 }# O) V( o+ q3 @& R          8 r' T$ V. c: S  J9 p6 ~
          
4 B: l- u+ P4 g" B9 a/ r          
! z! h* t( x. d% x6 @' u          - K9 O! ]6 W* K  S; F% K
  作者:沁园春/ w" c5 ~# a) A' h6 W0 a
  % ?3 ]9 y  C# R0 g1 g
  2 {3 q$ t- z3 K3 J
  $ }0 ?7 G  V  p' H
  
# V7 \3 Z9 j# x5 Y8 ]  李建成说:“刘武周骄傲自满,突厥又不讲信用,他们表面上打哈哈,其实心里面,都在互相猜忌,互不信任,如果突厥打太原,那为何会舍近求远,不取近在咫尺的马邑?可见刘武周对突厥,也是很有戒心的,所以他未必与突厥真搞在一起,眉来眼去是假,相互利用是真!如今朝廷已派兵拦截我们,如果临阵退却,撤回太原,必然导致混乱,甚至引起全军哗变!到时候,我们进又不是,退又不是,四处都是强大的敌人,腹背受敌的结果,就是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6 C  ]& t* v8 ]* N  + J3 Z* D7 j! z: G1 V6 R( B* b
  李建成说的句句在理,分析得头头是道,还不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是害怕被淹死的人,就常常会被水淹死,如果撤回太原,其结果,也就是这个害怕被水淹死的人的可悲下场。! p6 E/ J: i# I) |/ n
  0 M5 p2 f5 b  x. l( V
  李世民也不甘示弱,补充道:
! ?: H1 p: }( h! ?6 @  6 D% G0 {; R2 K% ?
  “现在秋粮已熟,小麦、高粱、稻谷和草料,到处都是,还怕没粮草,没饭吃?李密虽说是足智多谋,但洛阳还没打下来,又舍不得洛口仓的米,他是顾不得我们了,宋老生为人轻狂浮躁,一战就可以抓住他!" q3 a4 j' j$ q' _$ |# h
  4 v8 H+ C+ D8 G4 E
  我们本来是兴大义,起义兵,奋不顾身的拯救黎民百姓,就应当先入长安,号令天下!现在只是遇到一点小困难,就要班师,还像什么男子汉,起什么兵,造什么反?恐怕等我们返回晋阳,就要都成落水狗和人人喊打的贼了,那样还有前途吗?命都没了,还打什么天下?”+ _1 I' d5 L! D
  5 x0 \5 b4 Q$ u& ]+ Q5 M
  李世民不愧是有胆识的人,讲得很是在理,最后,他还向李渊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1 h& P; V* w# h* L- V    Q4 h+ d( {4 l' }1 g) {3 D
  “老爸,等雨停了,若不杀宋老生,把这老匹夫拿下,儿子愿以死谢罪,决不反悔!”
& {2 l" I4 D6 r* O. `' |5 m+ m  , b. j2 y: G+ k3 q& N, N' M1 S/ n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建成也表示支持老弟的话,李渊应该听吧?不料,李渊并不明确表态,只说是好好考虑一下,再做决定,他心里担心晋阳有失,怕失了根本,最后还是下令,撤军回太原!撤军的命令一经下达,大家也都忙开了,休整行装,大包小包的捡好,准备打道回府。
0 _9 O  ^& Z, h1 ^7 j  ! W. K( @2 P  v* A% N+ h2 @
  李世民正在巡逻,听到撤军的消息,大惊失色,不会吧?如果要是真的撤回了太原,那起兵的事,就算完了,哪有射出的箭,又要收回去的道理?
: C# j+ v* ^; v1 A' @0 \( K& R. _  
; t: j$ P* |2 c, t  天色已晚,李世民去找父亲理论,不想卫士说李渊已经上床睡觉了,不能惊扰,李世民进不了军帐,越想越急,不禁泪如雨下,心里那是非常非常的难过,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 m4 F" k9 @; k3 S2 q6 a  
& {( A; s' ?* K% f, A: U  可能是李渊并没有睡着,或是给吵醒了,听到哭声,问起是谁,卫士报告说是你的小宝贝李世民,李渊忙叫儿子进来,问怎么哭起了鼻子。+ h( |3 o& A2 d. f9 K$ z, R
  4 X" Z7 n# S# S5 h/ O& w
  李世民回答:“如今我们要退回太原,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我都快要气死了,怎么能不哭鼻子啊?”. e  @! M( }' w; W' V% S9 z7 J
  6 s  j, R) U! l6 q
  李渊问,没那么严重吧?! y- a+ H3 I) }0 W& p$ `
  
  x- U4 u; c/ J% S  李世民分析道:老爸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你想想,行军打仗,全靠什么?靠的就是一股气势,如果退回太原,锐气全无,军心涣散,敌人前后夹击,我们还能有活路吗?! \1 k0 S; ?( b9 t
  
  v+ `" e* X9 f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渊醒悟过来,急道:
$ M5 c  [. U, F0 W8 }  J* U  
- t  A9 Z, O/ E! z  g! U2 G  “可,可是,左军都已经出发,往回撤了啦,那该怎么办?”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2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59)
$ ]3 E* S+ O5 O4 F& ~5 H2 b; W              % b! m: J6 Q5 S2 x
              1 n* B: ?' M' U& w, F
              * Z1 X2 Z' Q# l& D5 R8 l
              
7 m# u' Y7 K& e2 d- A  作者:沁园春2 e# a/ ]2 E5 K2 _: \2 i
  " @$ a! C& ]7 T" l+ t6 h4 z' P; u
  0 g7 V! e5 b& a
  . o7 O, a' E  c' l- j9 b
  
5 \* Q: V: D# q; P  李世民知道父亲已经改变了主意,高兴得跳了起来,只差点没把天花板给冲破。3 W7 T. ~& I# e, W
  
* [- x5 M, Y- g: d  李世民说:“老爸,这个倒不难,估计他们都还没走多远,我去把他们追回来就是了!”
# f5 J: }# ]( t: S9 b* X  / ^1 K3 ]5 \) r' p4 C
  李渊摸了摸自己儿子的头,笑道:“那就按你的意思去办吧!”  w" A# v! b: X0 h
  
4 a8 Q- F6 d+ ^- R  李世民和大哥李建成,连夜把左军追了回来,接着,好事连着来!
7 S4 T, _) P" }* q1 k, j. ]0 O4 J  v  ; O  @4 _. d/ h: b' l" L0 e+ M
  7月18日,突厥使者,到达军营,刘武周攻打太原的传言,不攻自破,7月28日,沈叔安的后勤粮草运到,粮食问题解决,8月1日,天气放晴,第一个问题也搞定!
6 X7 t7 U9 f0 U$ O  l  - e- ~! }+ j* M2 M
  这下,可真是天公作美,天公也被感动啦,来助一臂之力了!
" v; @  K% D6 r  
: o* \) n- A' ?+ H9 D  三大问题,都一一解决,李老大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闯关了。4 b. u' R* l7 k# w: L( Q+ M
  % B  k6 r/ W; k; W- I* Q  e7 J
  此时,全国各地的新闻,也日益增多——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占有河西五郡;陇右薛举,称秦王;李密连连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击溃隋将薛世雄的3万精兵,薛老头子,只剩下10多个人,狼狈的逃回涿郡,老头子就这样被活活的气死了。
# A$ H3 r$ U9 U7 r3 U' C  / l0 d( ^" U4 f- I
  还有很多爆炸性新闻,就不一一记录了,总之此时隋军的士气,极为低落,宋老生和屈突通两只拦路虎,已是孤立无援的光杆司令了。
( g9 Y" i3 _2 U- z' u  
5 O% D0 |0 ^# N  李渊做好了攻取霍邑的准备,他先派柴绍,带了支侦察连,去霍邑城下搞搞侦察,柴绍可能真是个天生搞特务工作的料,小柴在霍邑城外侦察敌情,察看地势,竟然来去自由,多气派,酷毙了。7 L3 O0 ~2 h: V9 J4 N( `1 J
  9 E+ r9 x; ^/ b/ }9 t& w, A- K; N
  小柴回营,向岳父李渊报告:
& U) [+ f# G( e$ G. e& S( w) `  1 O: Z0 b6 F) k+ N4 o5 H
  “岳丈大人,宋先生不过是一老匹夫,只要我大军一到,他必定出城迎战,只要他一出来,就可一把将他整没了。”. v% ]: M8 W& U2 E
  
( \4 U3 J& f1 S+ |/ ]  好,太好了!李渊认为此次进军关中,真象有天神相助,他手指着霍太山说:! U: n9 V- g. B4 V& S5 d
  ' R0 x+ {' t) \
  “这就是天神告诉我的地方,现在果然看到了,我就封此山为海内名山吧,以诸侯之礼祭祀。”- S9 `) Z3 c% ?* a
  
3 o* m# O% z6 j4 y: `' \" M  然后,李渊命军中的本地人,设立祠堂,他要亲自祭祀,让全军将士,都受到神灵的护,李渊这样煞有介事的搞“迷信活动”,无非也是想借神的力量,来给将士们打打气,增强点信心,因为那时的人,都是非常迷信的。2 p& ~9 ~! }2 C" w# q6 [/ S
  , L: G9 P. U, ^, B+ C. x
  祭祀之后,李渊命部下晾晒铠甲、兵器、军旗、行装和包裹,并检查各自的作战装备,不要因为枪头不牢,还刚刚干上,枪头就掉了;不要因为弓弦不紧,箭还没射,就阳萎了;不要因为马蹄子上有一颗竹签,冲击的时候,把你甩下马来,被活活踩死,如果是这些成了烈士,那就死的太冤了——磨刀不误砍柴功!
# `, f# N* _& M! [; }6 F, ?* U  
: c9 n* }" m; W9 T7 i# N! K2 E  8月6日,李渊为了出奇制胜,袭击隋军,率数百轻骑兵,抄了70余里的山间小路,向霍邑城进发。1 {$ {9 {6 h9 M6 k
  
( `. Y- \. C, V  ]( T# v& Z& x- z  刚刚还是大雾迷漫,不多时,就雾散云开,真是个阳光灿烂的的日子!7 |+ g7 c8 w5 `+ l- K9 T) v
  
/ K- X$ I) u8 |& e- E  一路上,李渊父子也抓紧时间,讨论作战方案,李渊问李建成、李世民兄弟:
' L3 w4 ?. W2 f$ |& i  , k/ Z( u" K- j5 n: x. G0 {
  “如果宋先生一直闭城自守,胆怯不战,该如何是好?”6 O$ ~2 O3 l/ P4 e
  2 J9 a& F. P+ u5 C
  两兄弟献计说:0 p- g: @4 ~2 _% `4 e! ~
  2 ?* y( h; |. b/ s5 i
  “宋先生有勇无谋,不过是抓了些小强盗,得了点小名气而已,我们用轻骑兵进行挑战,他必然出击,如果他真的死老筋,固守不出,我们便向长安散布谣言,说他与我们勾结,他们内部,肯定疑神疑鬼,相互猜忌,宋先生为了辩诬,证明自己不是“隋奸”,必定出城来战,以示忠心,我们也有机会下手!”
; d& D: K/ D% \0 t* C: K# I  
( d  q8 j  X1 ~4 }! q, e  李渊点点头,笑道:
- K9 s  b3 _# `7 K* d: n$ w1 A  
# T, U! x- h+ i# V; @/ y: W  “我军驻扎在贾胡堡时,刘武周勾结突厥,要侵袭太原的假消息满天飞,闹得人心惶惶,要是宋老生来进攻,我军必败无疑,不过他偏偏这么给面子,就是不出击,招呼也不来打一个,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来,宋先生不过是个胆怯无能之辈,此战必胜!”
4 P8 g) q. {' U5 O, V, h3 c0 {) H  
" q1 {  [6 h& G0 W& e1 @2 B  既然主帅都有这么大的信心,看来义军不想胜,都很难了,这天下午,李渊的骑兵,到达霍邑城东五六里处,装作要扎营的样子,以迷惑宋老生先生。& I' a  X' J  B: \4 A) N9 c
  6 ?) v2 S7 E- b, Y. s* p6 D
  李老大又派段开山,催促步兵快点赶上来,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21: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60)3 P$ K- g/ [/ z+ h
                
2 F7 ]5 O3 L! Q  ~( `                + X2 |& O+ G& ~' i4 p
                # V3 A4 O  s( v# Z. r
              
9 w6 `1 l+ f% @! q' K5 Q/ J  作者:沁园春$ L: A+ S5 L/ s6 a
  
5 ~( z9 c" @6 p0 x9 t1 q- O  & E( ^* I+ w$ c& U6 Z+ I
  
$ F! E; F% T) p: T) `  
$ R5 f" O" g3 ?; w# z8 v9 q  李渊又派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各率数十骑,在霍邑城下,跑来跑去,巡视战场,又将自己带的骑兵,分成十几队,在城东南和西南方向,来回奔跑,李老大自己,则大呼小叫的前后指挥,好象要扎营打大仗似的,并找了些泼妇,大骂宋老生不是男人,是缩头乌龟,狗娘养的乌龟王八蛋!" ~" |7 d/ Y) k! x! x" [3 `
  ; U  f9 e& k3 ]: U
  宋老生在城楼上,也被搞蒙了,李渊这老王八蛋,莫非脑子里进水了,就这几百个骑兵,也想来和老子打仗?加之自己又被骂得很惨,心里也很是不爽,咋一看,李渊的远处的后续部队,源源而至。
: |! @% v6 k6 g- e, O$ o( w1 j4 j  " g- }0 u. r* w; h
  怎么办?! x, P) v. k% ?, x8 D+ B9 A: M
  - p: b0 S2 l/ t( @7 y
  对,应该赶在他们还没部署好之前,发动突然袭击,擒贼先擒王,先把李渊那老头给逮了,再全部给收拾了,宋老生就想着各个击破,把李渊消灭在行进之中,也想把那几个泼妇抓起来,割了舌头烤来吃,以解心头之恨,让他们尝尝骂人的下场。
: L/ [+ Z# {- w6 ]0 Y+ R) v4 `  ; \  s/ b0 _+ ?1 @# E
  宋老生亲率3万精兵,从东南两门,倾巢而出,潮水般的扑向李渊,想一举消灭李渊的先头部队,给他一个下马威,李渊不慌不忙,将骑兵分出左右两军,李建成率左军,准备冲击东门,李世民率右军,准备直插上去,占领南门,切断宋老生的退路,同时,李老大命其余部队后退,装作避其锋芒的样子。
& C, P  E$ l/ f  1 H' X# d' K! b% j2 s0 w' @
  宋老生哈哈大笑,看到李渊果然怕自己,心里更加爽快,一路往前冲,直冲到城外一里多的地方,方才布下阵来。# y/ B4 t/ I* i: X- r4 I
  
  |; h- S8 Q3 u: g  李渊不与宋老生马上交锋,而是诱敌深入,目的就是不想让他背城而战,哪料到宋老生这么容易上当,当老宋停下来,布阵喘气时,段开山已经领着步兵,全部赶到了,而李建成和李世民,则率轻骑兵,冲向东南两个城门,立即切断宋老生的退路。1 N7 q" `$ Q: S. @& u3 w
  , O; I, M. k; Z5 U7 X
  宋老生先生被两面夹击了,战斗开始!2 G: v4 G: d3 I& g% ^" T/ l8 \  i
  7 \# C- Z7 L# Q. W4 j  `! l
  冲锋号吹响了,义兵个个斗志昂扬,如猛虎下山,冲向隋军。
4 C" P+ h4 w. M% o1 i- H9 o  , |" X* \4 K- n7 a3 o3 o$ b7 b* m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铁骑飞奔,刀光闪闪,呼喊声震耳欲聋,宋老生也不是吃素的,拼死反抗,李渊、李建成稍稍有些退却,似乎有些顶不住了,在这紧急关头,李世民与军头段志玄,从一高地飞驰而下,率轻骑飞奔而来,直冲向的宋老生的背后,只见他呼呼向前,双目圆睁,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冲向敌阵!
- M( L9 ~" i  z  n; n  
# C# l/ q  z- Z+ M3 g7 Q  [4 ~  李世民分外英勇,史书记载:“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刃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0 g1 a( t5 b" V" N6 R! m  9 }; v9 h* {6 P# w( L* E
  由此可见,李世民也是个打仗不怕死的主,一连杀了几十个人,两把刀都砍缺了口,敌人的鲜血沾满了衣袖,李世民只是扬扬衣袖,把血甩掉,又投入战斗,这是何等的猛将风采,何等的英雄气概!
5 z8 O' L! ~) X$ ?4 z, `) Y  6 b9 j7 `& ]9 o% L) x0 K8 L
  两军打得不可开交,难分胜负,李渊又传令,命人在军中大叫:+ m% c7 N$ x4 o# A
  
3 O5 W5 T1 C& d  “已经抓到宋老生啦,已经抓到宋老生啦!”
9 A. W3 R8 [9 F6 L2 F0 y  
/ d  @9 }4 h! W  l& P/ R  是真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22: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61); B) t3 q" Z; k+ Q- |7 X) V
                  
/ w9 F& o+ y$ F- _4 Q& H. v& x# z                  . \, P: Y% \/ p) \3 v$ x  N2 A& T
                  ' v- n, C" _+ e! o
  作者:沁园春2 p1 u! y( s! E% c8 j, d& M. C
  ; U: `: }; W" }7 W& L4 r( s/ P
  . P( M- u# U. y, w* c8 \8 E
  
2 t" M# ~: I: n& A# T1 h8 `  B. H' }  B! T  当然是假的!可是隋军将士不明真相啊,听说主帅都被逮,顿时军心大乱,哪里还有斗志?纷纷溃散,争相奔向城门,拼死逃命。
$ D: \; T% d- v: e% w  z  + X+ L4 y1 U( U9 r0 w+ j
  只剩下宋老生一支孤军在奋战了,他也想跑回城内躲躲,无奈东南两门,都被该死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给堵得死死的。
( p& S  [# S: R7 |. t  * y. k0 D8 V7 c: S% g1 J. @
  气死了,气死了,真是气死俺了!宋老生长叹一声,无可奈何,眼睁睁的看着城门紧闭,护城河上的吊桥,也是悬在半空中,流着眼泪,凄凄惨惨的看着宋老生先生,冇解决,冇办法啊!
3 X# h) o, M" ^3 l) {  
+ q1 v$ K( [/ z, E  宋老生气得哇哇吐血,他妈的,把老子关在外面,你们都瞎眼啦?他扯开嗓子,大声喊救命:“help!help!help!”
% R% e7 ^1 L+ A7 T7 A  , ~3 U/ Y% @2 m& u' C5 a+ G) {1 R
  城上的守军,见李世民来势凶猛,也不敢开城门,要是他们趁机猫了进来,那可怎么办?眼尖的,瞅见宋老生已退到了城脚下,便迅速放下一根绳子来,看到救命索,宋老生赶紧攀绳而上,无奈刚刚抓住绳索,还只爬了一丈来高,便感到脚上一阵剧痛,“啪”的一声,又掉了下去。
( D9 i1 V5 x$ U  
7 g- U. Q" E5 M( v, N& q# t/ J  又出什么事了?
' B! W$ O4 C) E  
; p7 Y* {7 `) N/ x4 i/ D  原来是李世民部下刘弘基及其部众,已经追到城墙下,刘弘基飞速攀绳上去,两刀就把宋老生的双脚,砍得鲜血淋漓,既然宋老生又掉到了地上,那就不讲客气了,刘弘基挥刀一阵乱砍,两下就把老宋生砍成几大块,而后割下首级,传送李老大。7 o9 h2 X2 Q+ E9 a' y
  
3 l7 M$ A8 T. X  城楼上的隋军将士,也只能是干瞪着眼,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领导被乱刀活活砍死,主帅被斩,干系重大,李渊的斩首行动,获得巨大成功。
  G2 c( p& `% S; L  
' g9 o: a6 U6 I( T3 ?4 e  义军向霍邑发起猛烈的进攻,激战至黄昏时分,李渊见将士们依然是锐气逼人,斗志昂扬,于是干脆一鼓作气,下令登城,由于没来得及准备云梯,义兵只能冒着滚石、滚木、箭雨和守城士兵的口水,踩着肩膀,一个接着一个,肉搏而上。' `# P% `- }1 V- G7 [
  
% F$ I) ]) T: l! h# P* }  激战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拿下霍邑,这是李渊闹革命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胜利。
7 u, Y/ `+ |/ C1 t  
1 N  ~4 K  r2 m0 z5 C3 u0 V5 E  战斗结束,李老大亲自巡视战场,霍邑城外,数里之内,都是腥味扑鼻,血流成河,死尸和死尸,压在一起,这里一只残手,那里一只断脚,个个血肉模糊,死不瞑目。
" t% ^( X2 e. R3 W4 k7 x  
. y: ~. T4 ^  n; M! E  看到这么惨烈的场面,李渊不禁沧然落泪,动情的对随从说:
5 \) I. d7 B/ s: X1 h8 }  [  9 j- V/ @: J) L# |& b- f( ^) S
  “我起兵以来,所到之处,百姓无不衷心拥护,今为宋老生所逼,以至生灵涂炭,乱兵之下,善恶不分,火烧昆仑,谁论玉石?死了这么多人,其中肯定也有想归附我的人,他们也都是有亲人的啊!静下心来想想,又不免深感痛惜,有鉴于此,以后攻城,当以文德取之,要尽量避免动刀动枪,能和平解决,就一定和平解决。”+ @; D1 E  c- f( H/ ?# D( G& ^
  
3 [: |6 e, c( H- N. X0 {" p+ s! K7 C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李渊对于自己的胜利,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为大量无辜者的死亡而惋惜,并且表示很是痛心,他提出要以文德取代武功,更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想法和思想。后来,李世民取得“贞观之治”的大好功就,其中一条最重要的成功经验,便是“偃武修文”,看来,这小子,也必定是受了他老爸李渊的影响。+ M3 X8 r3 L7 I: }) O* N2 v: ?
  
! D& _( M, b& Q2 o  李老大考虑问题,向来都是立足于长远和将来,这也是他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能够逐渐战胜别人的一大法宝。
; ^; S+ S( u! q6 w! x8 B9 c, P1 e  0 d& ~" I! x( E; [* Y2 G  m
  胜利了,自然要发奖状、要颁发证书、敲锣打鼓,戴军功章,可是又出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22: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62)
( c7 C: m4 x& j+ L. ]                    " t! i) e: d9 O" k
                    ! V# w9 w! M8 n& R4 ]
                    
' K3 m0 ^8 c( c* i% W( B7 N  作者:沁园春
! I+ j+ g7 q* C0 a  
. d$ Y" J+ ]9 k2 B6 {5 e  
  h, K' o- R2 Q4 G( C0 U4 C  
1 g) z/ g0 D+ b% a9 J8 }  在犒赏三军时,主管的官吏,对于参加义军的奴隶也同样授勋,提出异议,李渊认为这种迂腐的观念,太落后了,难道论功行赏,还要看你是什么人?有功必赏,不论你是出身贵贱,是阿猫,还是阿狗,只要是人,只要立了功,就应该一律平等对待。
1 a' l% y. c. L% k9 @  8 Q; p% q" k$ ~! g# U* \% L
  杨广就总是凭着自己的脾气,经常有功不赏,以至于军队缺乏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雁门关解围后,回到洛阳的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3 {) R- {7 o- a) q
  
9 j- @& x  q1 n3 O7 ?  为此,李渊还特别起草了一份通知和告示,命左右告知全军将士,人人平等,只要有功,不论出身,都一律按规定奖赏和授勋,史书记载:“矢石之间,不辩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皆并从本勋授!”这太了不起了,1300多年前李渊同志,竟然就有了我们现代人还难以完全做到的平等思想,真是非同一般,可见,李渊能开创强盛的大唐帝国,也不是偶然的。
* y9 G- W( M- I& C3 R& z  9 ^: ?& `4 e! D
  8月4日,李渊接见的霍邑城内的文武官员及其家属,推心置腹的说:“除杀宋老生外,你们我一概不予追究,纵使你们无心归附我,我也当以一片赤诚之心,来善待你们。”
; \# P3 x- l# X, L  
+ C$ c; t, x% H" W" H3 }+ v  瞧瞧人家,讲得多好?众人感动不已,结果就不用说了,碰到这样的好心人,你还不半夜三更也跟他跑吗?2 P+ _5 r' j3 k1 |( c
  1 J9 x" [8 p% w3 b, O% k% N
  在宋老生逃进城的军队里,李渊又挑选了一大批身强体壮的士兵,留在义军中,丝毫不加怀疑,人就是这样,他有这份信心,还用得着去怀疑吗?有时候,别人就是在你疑神疑鬼的猜嫉和疑心中,慢慢的走向你的反面的,很多事情,包括夫妻之间,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6 `( c, W6 L; z- k
  
. P/ |  Q8 t# K4 ^3 L; @  w  对于不想再当兵的,李渊允许他们返乡回家,并一一授予五品散官,此举深得民心,你要知道,宋老生的部下,都是关中人,这些关中兵,这么多的兵哥哥,个个都衣锦还乡,那还不替你李渊大做广告啊?人人都成了李老大的活广告,李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无形资产,都会大大的提升,这对于定鼎关中,以及日后建立唐朝,那是太有帮助了。
: x' F4 O  @) `$ E, y  
) g( b& w% l0 @* W  老李同志,还做出了一个与常人很不一样的举动,他竟然用用省长一级官员的待遇,厚葬了宋老生。$ u1 A" ~7 Q/ `; f
  + q# C# v/ v2 I* i
  等等这些“仁政“的实施,既团结了大多数,也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一时间,前来归附的人,都挤破头了,连山林中的逸民、隐士、高人,都哭着喊着,纷纷出山,来为李渊效命,李渊还特意下了一道教旨:
' @- q8 T  Y) T( ?  `  @  
9 o+ s  P$ M' e( P7 F: x6 O& X  “凡前来归顺的,不论先后,都随才叙用,一如晋阳起兵时投靠的人。”
% }. K: L* I: x' o. F6 e; E( E  \  . j, D3 j% ]. k+ x) L
  对于这些措施,又有人提出抗议,说是授官太多太滥,李渊知道这些太原首义人士,有了私心,我们最初创业的,风里来,雨里去的,怎么可以容忍你们这些新来的,凳子都没坐热,就当官呢?至少,也还要先实习实习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05:16 , Processed in 0.02438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