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7 19: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60) w% F& }, V7 j2 o
$ z0 l) J, ^, W" I 这次悔婚事件,使得出现转机的两国关系瞬间跌入低谷。
3 H1 M8 U5 e$ l6 D x! d3 s 薛延陀的军队虽然不敢大规模南下,但还是时常出动小部队,对塞外的突厥进行骚扰。被唐王朝任命为突厥可汗的阿史那思摩本领实在是平庸得很,面对薛延陀的骚扰,他措手无策,这使得其部众对他非常不信任,不仅不听从他的号令,而且各部落的酋长于贞观十八年(644年)上书唐太宗,请求渡黄河南下,迁居在胜州、夏州一带。
4 O$ r& r" a; {8 b8 R/ L0 A 唐太宗心知阿史那思摩没有能力统领突厥人,只得同意酋长们的请求。7 h7 }# ^ q/ H+ L4 R3 I2 D
阿史那思摩成为光杆司令,灰溜溜地扛着背包,垂头丧气地回到长安,唐太宗任命他为右武卫将军,以示安慰。这也意味着唐太宗重建的突厥汗国解体了。7 N8 H, _0 S8 S+ d+ {& T5 I% h
一部分突厥人返回中国的胜州、夏州一带居住,但也有一部分突厥人没有回来,他们投奔到阿史那斛勃帐下,关于阿史那斛勃的事,留待后文述。
7 p4 x* R% g: S4 r
! ?+ P- ^0 g0 w6 q8 d' g' r 第二年(645年),唐太宗准备大举发兵,亲征高丽。
- ?; d# P, C& \ 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派使者前往长安,表面上是向唐王朝进贡,实际上则是想来试探一下有没有可乘之机。唐太宗慧眼如炬,便召来薛延陀使者,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可汗,现在我父子准备东征高丽,你要是有本事入寇,请尽管来。”* S' [$ M( b* _( t
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客气,意思非常明白,你夷男心里想什么,我是知道的,但我不怕你,就是两线同时作战,照样可以杀得你片甲不留。, O3 B% }) ]' s3 d! v) g6 l9 Z
真珠可汗夷男听了使者的汇报后,吓得汗流浃背,赶紧又派一名使者前往谢罪,还表示愿意出兵高丽。唐太宗一摆手,出兵就不必了,好自为之就行了。使者唯唯而去。9 j- L" Z7 Z5 [8 c" Y7 @' J
后来高丽政府想游说真珠可汗夷男趁着唐军东征,南下进攻唐帝国,并且许诺将给薛延陀极大的好处。但是夷男想起唐太宗那些令他不寒而栗的警告时,终于不敢轻举妄动。7 l' N4 V$ o* B- v
这一年的九月,真珠可汗夷男去世。薛延陀随即爆内发讧,夷男的次子拔灼杀死长兄,自立为多弥可汗。! v9 j, M# N; c4 G9 l
; G3 c! U3 Y$ ?+ N3 z
多弥可汗毕竟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6 g$ P: g4 ?, T# m
唐太宗率军远征高丽,多弥可汗太岁头上动土,率领薛延陀的军队,南下侵犯河南(河套以南)。在多弥可汗的正面,是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统领的突厥降兵。
2 V& i- b# O6 G v1 H% V0 I) Y 执失思力在突厥强盛的时代,曾经冒犯过唐太宗,此前文已有交待,但是投降之后,仍然受到重用。在唐太宗御驾亲征高丽之前,为了防备薛延陀发动进攻,便将执失思力的突厥军队安排在夏州以北,执失思力颇有兵略,见薛延陀大军来势凶猛,便避其锋锐,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多弥可汗的大军引入夏州境内。7 K. H0 Z2 h' [3 T, x
此时,唐太宗派遣左武候中郎将田仁会率援军赶到,与执失思国的突厥军队对薛延陀大军左右夹击,多弥可汗被打得大败而回。田仁会与执失思力会师之后,向北穷追猛打,追击六百余里,直把薛延陀大军打回漠北,然后耀武扬威一番才胜利班师。
3 m( d- q$ t/ j' o2 ~1 S* { , I' u% I+ G* X2 z% `% G
此番败仗后,多弥可汗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又集结大军,再度穿越大漠,兵临夏州。2 W' y+ p G" o: Y
由于时近年末,唐太宗考虑到冬季来临,粮草缺乏,便下令从高丽班师回国,经过一年的征高丽之战,将士劳顿,战马死亡十之七八,所以面对多弥可汗的第二次侵犯,唐太宗指示李道宗镇朔州,薛万彻、阿史那社尔镇胜州,宋君明镇灵州,执失思力率突厥军队严防夏州。
* m' q$ d* B* ^2 \ 多弥可汗见唐朝东征高丽的大军已经返回,严阵以待,不敢贸然进兵。不进兵,但多弥可汗也不退兵,就在夏州以北的地区与唐军相持,摆出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的态势。可是,就凭他多弥可汗的实力,也堪与伟大的唐王朝相抗衡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