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5 14: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孟明视等三帅神色木然的聚在一块巨岩之下,他们眼睁睁的亲眼目睹了整个大屠杀的全过程,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惨死在晋军的手下,变成了异国之鬼,现在在他们的心中,除了仇恨,还是仇恨。0 p4 B# Q7 F0 x( m- \( t
0 H' `1 M4 b$ c# X. ?$ u3 W: x, L m 他们明白,即使他们能幸存下来,但终其一生,恐怕都无法从这一场战争的阴影和噬骨的仇恨中走出来。
) Z+ k) V0 c5 |- x9 D2 Y * w" B1 Z* Q% I( Q! E
先轸顺手杀死了一个旁边被大石压住下半身不断哀号的秦国士兵,结束了他的痛苦,然后眼神平静的看着孟明等三人,就想在看三头刚刚擒获的困兽。
& E) P; n9 z/ t& H% y
, X$ Y& S- r% ] “怎么样,就剩下你们三个了,老夫献上的这场演出,还算精彩吧!”* R4 R( [. v- z6 L0 y, r
, K0 H: P9 l, Q
孟明视鼓掌凄然笑道:“精彩,太精彩了,不过我军三万将士的冤魂不会放过你的,我们主公也不会放过你的,秦晋两国,从此不共戴天,现在,你开心了吧!”, y d5 G/ k* Z+ v8 m' d
2 Y, G0 D* u) a5 x& p 先轸怒道:“这些就不劳你们操心了,你们还是先担心一下你们自己的脑袋吧!”
) d! I% t; t q- w) ^
% l' g5 g1 Y2 D! d8 a 孟明视瞠目道:“哼,这三颗脑袋,你要拿就拿便是,废什么话!你若不拿,总有一天我们会加倍讨还回来的!”
% g3 \$ g8 Q! f ; E8 Y/ N, e' ^* ^" }
先轸道:“别急嘛!现在还不是时候,待我先将你们献给主公,羞辱你们一番,自会让你们好好上路,放心好了!”9 z, u: M' S0 @9 z* X; ]% v
D' ^5 Q! i# V; O 先轸于是汇集诸将,将三帅及褒蛮子上了囚车,与滑国的辎重玉帛,一并押解到晋襄公大营。襄公穿着黑色的丧服受俘(晋国从此使用黑色丧服),军中欢天动地,三帅强忍眼泪和屈辱,咬碎银牙,褒蛮子心中恼恨,大喝一声:“卑鄙小人,使这等诡计,有什么光彩的!”这一声,就如半空中起了个霹雳一般,一下子盖过了晋军的欢呼声,整个大地仿佛都晃动起来,大家都忍不住掩耳失色。蛮子就呼声中将两臂一撑,麻索囚车竟被震成两半,蛮子双脚一瞪,腾空而起,一把夺过旁边看守士兵的长戈,抡圆一转,十数个晋国士兵顿时身首异处。蛮子并不停歇,飞也似的朝襄公奔去,一路竟无一合之将。
+ @& ~& ~8 e9 T. I$ D ^ ) n( \. O) x$ R& Y& n
擒贼先擒王,原来蛮子想劫了襄公,以此反转形势。
) ~- w1 j; _1 O9 w z, r+ c
, o" Y- e; J; k 襄公心中大骇,仓皇叫道:“快快救驾!快救寡人!”
. B" l6 \6 X0 q
$ K3 [2 @% z, n0 d9 n( u. `2 J# c 先轸也吓了一跳,忙叫道:“放箭,快给我放箭!” I' o. o6 m8 G/ q! D4 B9 o
; h" x1 W4 S5 W* ^! S0 y: }$ d 数百名亲卫们连忙挡在襄公面前,弯弓搭箭,朝褒蛮子一通乱射。
, f# P' u! P9 U4 e: N: U ' Y! L, w- V. ~# j
蛮子身中数箭,依然拼死冲了几步,才因失血过多不支倒地。先轸忙拔除配剑,冲上前用力补了几剑。蛮子挣扎了几下,终于再也动弹不得,在血泊中又喘了几口粗气,这才死透。
$ p2 r/ V6 c6 {8 W# j! {
g: y7 |5 k Y- Q4 X) l 先轸惊魂未定,又用剑割了蛮子首级,这才全身虚脱的坐倒在地,附着胸口道:“好一个厉害的家伙,可以比得上从前的魏犨了!”
4 e) o s( e. O3 d5 N 1 V" g1 t0 j H0 Z1 ~0 Y, D
崤之战是春秋时最著名的伏击歼灭战,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大型伏击歼灭战战例,在所有史料的记载中,都清楚的表明秦军三万将士除了三帅之外是全部阵亡了的,先秦时期伏击战中能与它媲美的,恐怕也只有三百年后孙膑击杀庞涓的马陵之战了,因此,它对春秋时期军队装备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军事思想和战斗形式的发展变化,具有深远影响。而秦穆公也因此学习到了宝贵的战争经验,在秦国之后的所有战役中,秦国再也没有穿过崤山劳师远袭过,而是使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和避开山谷攻击孤立城池的战术。在当时,各诸侯一般野战,并不攻城,因为围困城塞需要大量部队粮食和很长时间,会误了本国农业生产,成功率很低。可是秦国却因为地理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一开始就苦练攻坚,并当成基本战法,开始慢慢的蚕食晋国的边境,所以到了以争夺城池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战国时期,秦国的攻城战术已经远远的走到了六国的前面。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天下间就再也没有秦国的对手了,秦国因此得以蚕食三晋,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秦国的东出之路被晋国所阻,这种先天劣势,最后却演变成了一种最大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勤能补拙了。)
. \0 M. t0 k5 L: W% j, m7 S
1 I7 h9 ^5 N0 @/ R3 Y- u6 [* v 反观晋国,他们虽然在此次战役中取得了一时的大胜,却公开破坏了秦晋联盟,改变了原来的战略格局。文公时,秦晋联盟,晋无侧背受敌之忧,且可借秦以增强自己在与楚斗争中的地位,甚至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联合秦国一起灭掉楚国,真正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但崤之战却将秦国这个好盟友推向敌方,促成了秦楚联合,将自己置于两面作战的最不利境地。自此之后,晋在南向与楚作战,同时还必须西向与秦作战,对北部边境地区的控制随之放松,边境外的狄、戎等族,便乘虚进行侵扰,于是就形成了晋国三面受敌的战略局势。其实在当时晋、楚、秦互争中原霸主的三角斗争中,不论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地理环境上,晋、秦之间的矛盾,都不是主要矛盾,而且也没有激化到不得不交战的地步。何况当时秦既没有公开决裂,晋也没有一战而灭掉秦国的力量。晋国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一时之利而惹恼秦穆公这个可怕的对手。因而,站在晋国的立场上,从战役上说,崤之战是晋国君臣的一次重大胜利;但从战略上说,则是晋国君臣因全局观点不强而造成的一次失误。这次失误在数十年后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晋国由文公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霸权最终被雄才大略的楚庄王给夺走了。 当然,这是后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