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2 10: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65)
% o a; Q" K0 x2 L/ B
+ u+ x* F) M5 A 第四章 西域的争夺
; @' T. K) f2 ? ( |! r" q: U4 B5 S; v* O
一、凿空西域
! j/ Z/ u# V( s
- r! k, }: x7 Z8 x5 w& H 在中国的探险史上,张骞是第一位伟人。" a: J" w( P. {' e! o% K) `
在经营西域之前,中国人对西域的了解,几乎完全来自张骞一人。
/ h0 P: s2 a% }' Q/ Q7 H; U 武帝刘彻即位不久,得知月氏国被匈奴人击败,月氏国王的脑袋被砍下来作为老上单于的酒杯,月氏国被迫西迁到极遥远之地。年轻气盛的刘彻马上联想到:如果可以与月氏国取得联系,结为盟国,便可以从东、西侧同时攻击匈奴。& Z2 d. ^- |7 _+ Z0 q9 C1 D8 j/ I
刘彻下诏令:招募勇士前往出使月氏国。/ o9 M, `5 ^) ~* y, Y: b6 v" t1 b
但是月氏国在哪呢?没有人知道确切的位置,只知道在遥远的西方,而要到达西方,必须路过匈奴人的地盘,惟一的通道河西走廊,此时控制在浑邪王与休屠王的手中。虽然汉帝国此时与匈奴仍处于和亲时代,尚未开始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小范围的边境冲突此起彼伏,所以要从匈奴人的地盘中安全地通过,谈何容易!这次出使月氏的任务,明摆着就是九死一生、荆棘密布、险象环生的一次大探险。
7 [7 P; |3 W' y 未知的国度、恶劣的气候、复杂的环境、穿越敌境线、莽莽沙漠与戈壁……这些出使过程中必定会遭到的风险,不能阻止伟大时代的冒险激情。
2 z) c! ^ N$ X1 ]6 D6 ^6 N6 ]
/ C4 Y, {+ {4 j, Z$ e( `. y 时任郎官(禁卫军小头目)的张骞概然应征。
% W R" o& \/ O* o 刘彻见张骞身高马大、相貌堂堂、孔武有力,心中甚是喜欢,便任命张骞为出使月氏的使节,带领一百多人组成的使团,踏上前程未卜的艰难行途。
% C% p" n, p' f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条不归路。
8 W, e& p% @9 t3 w. G, E/ t& H# ` 在张骞的队伍中,有一位胡人向导,名叫甘父,他的身份是一名奴仆。6 [" Q6 @5 {! l% |4 ?2 u Z
张骞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事业将是何等的伟大,他将开拓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认识到了祁连山脉以西的广阔的地域,张骞对于中国的意义,犹同哥伦布对于欧洲的意义。张骞当然没有意识此行深远的意义,他首先必须面对的,如何跨过漫长的匈奴人的地境。
! Y" [+ l+ f `! t 张骞一行人出发的时间,是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即马邑之谋的前五年。9 [7 f6 {3 F- Y- ]$ L
~: w, t8 W' I- e% ~& U
一百多人从帝国最西边的陇西郡出发了。
- N. | h, P; W6 k2 k, Y$ k 张骞手执汉节,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使团能不能安全通过河西走廊,这关系到能否完成出使的任务。此时汉匈两国还处于相对平静期,而且河西走廊曾经是月氏国的领地,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王,许多便是以前月氏国贵族的后代,所以张骞心存侥幸。
% ~% l# V% Q9 H6 [2 d( k1 `7 X 谁知刚出发不久,张骞的侥幸之心便破灭了。) X9 i6 b x$ Q. a" E5 K
匈奴人发现了有一支汉人小分队进入自己的地盘了,便派了数百骑兵把张骞一行人包围了,缴械之后,送到了休屠王帐前。1 [% A" Q/ l8 _# I6 }) S
休屠王问张骞:“你们这此汉人跑到这儿来做什么?”* W6 ^% v% e$ H; m6 h* n2 E* P
张骞手握的汉节,伸向前让休屠王瞧明白:“我是奉皇帝的旨意,前往出使月氏国。”8 f( {* n- ^& I1 H
休屠王听了大吃一惊,河西走廊与小月氏现在已经全部降服于匈奴单于,而张骞所说的月氏国,指的不是小月氏,而是以前月氏人在匈奴人打击下,被迫西迁的大月氏(区别于小月氏)。
6 ^ C3 l* }( R' p, H( G9 _ 休屠王沉思了片刻,不敢自作主张,他心里琢磨着:“要是放这些汉人过去,单于得知后必定大发雷霆,因为单于一直对河西诸王怀有戒心。要是将使团扣下,被汉帝国政府得知后,前来兴师问罪,这也不好办。干脆,就把这事推给单于去解决。”
1 \3 h+ ^5 z2 g2 {8 q # Y! t1 e8 ]; u3 Q, m
张骞及其使团成员被转移到了军臣单于的王庭。
; ~( W5 T% h: ^* Z8 V4 w 张骞见到军臣单于后,据理力争:“我是奉皇帝之令,出使月氏国,途经贵国,为何把我们使团都扣押呢?”' G' m* }) n4 v4 x& I( k7 O
军臣单于一听,跳了起来,勃然大怒:“月氏国在我的北面(其实是西面),汉政府怎么能派使者去呢?我想派使者穿过汉帝国到南越,汉政府会听任我这样做吗?”* p, O! W& T# E, b! v' r
这样一来,张骞的使命一开始,便遭到了覆灭性的挫折。7 S3 x& F1 |" ]1 q: w$ f
张骞以及使团所有成员,全部被扣留在匈奴。这一呆,就是十年的时间。# I; [7 D1 v* P: H
十年啊,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张骞一腔热血想要做一番英雄事业,但到头来,只能在寒冷的北方荒漠中,被匈奴人软禁起来,以放牧为生。但英雄的热血不会消失,只是蛰伏,只是等待时机。
% S$ ~2 ^' I: c8 O; ~2 C3 c1 L* x 匈奴人很崇敬勇士。张骞武功高强,身强力大,所以匈奴人也很佩服,军臣单于也想将张骞留为己用,所以特地还挑了一个长得还算过得去的匈奴女子,嫁给张骞,几年后,他的匈奴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张骞一刻也没有忘掉自己的使命,皇帝授予他的那柄汉节,他始终精心地保存着。
2 T; O$ T. p T, V 时间长了,他跟匈奴人也混得很熟,又抱着自己的儿子跟匈奴人的孩子玩,所以慢慢的,那些奉命看管张骞的匈奴人,也差不多把张骞的身份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并不把他当犯人来对待。
: s1 V/ c' h% ^! Y 匈奴人对他戒备越来越松,张骞心中明白,是时侯离开了。这些年,奴仆甘父一直追随在张骞的左右,使团的一百多人,分置在不同的地方,现在可以一起逃跑的,只有少数几人了。
" P8 j- b3 v. ]6 B; x% o 到了秘密约定逃亡的那一天。深夜,帐篷中,他看了妻儿一眼,难以割舍的亲情油然而生,他将准备好的一封书信压在枕边,蹑手蹑脚地取出精心封藏的汉节,走出帐外。一会儿,马蹄声响起在辽阔的荒漠中,几个人影骑着马向西急驰。+ t; ?6 d2 p* L- u3 N* [
十年折不断的汉节,十年抑制不住的雄心。* H' o; B5 Y& j e7 J
他,仍旧是大汉帝国的使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