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34|回复: 8

[民族医学] 伤寒两地书(学习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7 18: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W5 y1 {8 z" P' G! W
孙老师:. @; `- _' f4 H5 C6 H% x
     你好!根据你的建议,我最近已开始重新学习《伤寒论》。在你提出的“读白文”、“独立思考”要求下,我准备把学习中的体会与疑问,今后通过电子邮箱陆续向你发出。现在,首先向你提出几个问题,希望孙老师能够谈一下看法,作为探讨全书条文之前的必要准备。我的问题是:
6 J" t. |( f8 w1 y. j* W           1、迄今为止前人对于《伤寒论》的研究,都有一些什么成果?7 @. Z/ A3 ~1 d+ }1 _8 x4 i3 X
           2、前人研究《伤寒论》的主要不足与缺点是什么?
6 l( e% {5 |9 H# p: x           3、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研究《伤寒论》?
; w- K. `+ h2 V* K3 K2 h     谢谢!
# v# y9 s: ^% G3 d                                                                             学生赵红军      
: d, l6 ~# `5 T3 G3 `) u                                                                                                           2006年11月28日   V' ?' E  D( T4 F7 O$ c
                                        " w2 h: H9 q# s* h; m
(为避免繁琐起见,删去问候语及姓名、日期,以下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8: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弟:
' ^+ S* s+ [* N) m8 m        来信收悉。现对于以上三个问题,分别谈一下我的认识。6 S$ D, r6 ^) ~  E3 c- R
        1、迄今为止前人对于《伤寒论》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g; o' I6 y& L/ x7 [0 j3 }
      
2 U( d0 ^( R4 \        前人注释《伤寒论》,当推成无己成就最高。他对于全书基本概念的厘清,有筚路蓝缕之功。虽然后来注家益多,注释亦愈益精细,但成氏注释的严谨、公允,仍非他人可及,因而始终是入伤寒之门的必由之径。可以说,如果没有成氏的注释,今天我们的连贯阅读以及进一步的研究,都将无从提起。至于其他人在研究《伤寒论》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在具体条文的阐释方面而不在全书的通篇诠释。      a/ A0 M# V, N" }# G
       对于《伤寒论》历史源流的考察以及文献学的研究,是正确解读该书的前提条件,而过去的伤寒学家对于这两个方面往往不够重视。在这两个方面,以今人钱超尘先生成果最著。在历史源流方面,钱氏通过详密的考证,证实了今本《伤寒论》自六朝以来,只有小的出入 ,而没有大的变化。这一事实,否定了喻嘉言、方有执、柯韵伯等人的“错简说”。在文献学研究方面,钱氏校勘了目前存世的十二种《伤寒论》版本的文字及条文顺序异同,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校勘工作,因而为今后《伤寒论》的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统编教材《伤寒论》,建立在柯氏说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柯氏的“错简”说,否定了全书条文排列的规律,从而导致了任意拆析条文,并且实际上否定了原书病机演变的内在规律。统编教材独尊天下的地位,使《伤寒论》的研究失去了全局观点,偏于一隅而不能开拓思路,致使半各世纪以来的《伤寒论》研究陷于停滞。
2 |2 Y4 ?/ |9 @3 M$ n: e6 Y7 G$ S         
. U3 D% ]; F, w/ d. M; S         2、前人研究《伤寒论》的主要缺点是什么?3 u0 u; ~! g2 \5 ?% R2 ]2 M: H& @
         我认为,前人研究《伤寒论》的主要缺点,是缺乏历史的观点与科学的方法。历史的观点,可以古代的崇阳抑阴传统观点为例。许多注家都忽视了这一问题,因而对于许多病机的解释都不尽符合愿意。又如,《伤寒论》六病与六经的关系,有一些注家,无视东汉时期的医学尚未脱离以经脉作为说明病机出发点的事实,否认二者之间的关联,也是如此。科学的方法,是指以证据为立论的依据以及分析、归纳、分类等基本方法。因此,迄今为止的数十家对于《伤寒论》进行诠释的理论体系,大都建立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上,而没有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 Q7 Q$ v# A/ U3 @* `            Z: D8 m/ y# r9 R" M, `
         3、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研究《伤寒论》?+ Y' O1 X$ h3 b1 n' X/ Q3 i
         前人研究《伤寒论》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条文的释义方面。在有关本书全局方面,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 t; X. w' S: Y$ l& z$ y6 g, h  C            一、风寒二邪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方证的关系。
9 X$ v; S" U3 j, G5 @8 O7 W            二、传经的病机规律与临床的应用。0 t4 b7 j; v$ }) k9 ^' s
            三、日期在病机演变中的意义。  t  S9 R' m7 K* W2 Q8 c( c
            四、六经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9 F0 J- a" _1 d5 d2 u
            五、六经病与脏腑生理病理的关系。
) o! Y; @9 n' O1 P9 @6 G3 T3 s         以上这五个方面,是有待于我们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任务。
# _4 p3 U! K& ^         关于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研究《伤寒论》的问题,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过:+ n# A. H1 q, I3 W& c
       “对于《伤寒论》的研读,必须遵守三个原则:* U" U+ U2 R* @8 K
         第一,要用历史的观点研究《伤寒论》,即:要把原书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来理解,而不是盲目的把它看成脱离客观条件的‘先圣遗训’。
6 b$ z  n( j. c5 V         第二,对于原书的理解,要遵从‘读白文’的原则,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在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之前,不盲从前人的注释。
) g- N# D7 c( k% Z         第三,对于原书理论体系的解读,还要坚持‘以经解经’和‘孤证不立’的原则,即最可信的证据要从原书条文之间互证取得。对于确实无法根据条文进行互证并得出结论的疑点,可以从同时代或接近于该时代的医学及其它文献引证,作为第二证据。除这两种引证方法外,其他说法均不能作为证据进行立论。对于引用的证据,至少要求两个以上证据,否则不予採信。‘以经解经’与‘孤证不立’是清代乾嘉学派在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时,提出的基本原则。在科学文明昌盛的今天,这也应该是我们研究中医古典文献时,所应遵循的最低原则。”
8 O! O& u% ~1 o" X# j  V        只有遵循这三个原则,即历史观,读白文,重证据,才能够得出可信的结论。& O3 @4 g4 W6 B% K# r
        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经常用司马迁及《论语》中的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与“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作为对于学生的勉励与告诫,体现了老一代学者严谨的治学风范,应该永远为我们所记取。
' U9 Q1 G( v8 f- k" O
                                                                                                                     孙曼之      M' S7 @. U0 w9 j; c3 ~) y
                                                                                                                           2006年11月30日

4 D) c  m* F/ t) j$ w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两地书》开始发稿……; _: z: D, h( \: B
+ w3 D! z* a& L) |. O% Z! x
孙曼之与赵红军讨论伤寒论的往来书信《伤寒两地书》,已经在本专栏发表,今后将于每周一、四各发一篇,预计大约一年发完。欢迎各位会员批评、指正及参加讨论!
' A) ?6 A5 Y) m. |. |
0 ^1 g0 q5 m+ _; m& r
, ~6 N; t5 @5 T
发表于 2007-12-30 17: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 ]% q: f! w2 [6 u7 C5 X! b1 d9 t           一、风寒二邪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方证的关系。         
9 Q7 v: l2 a1 P* N  s! e9 m& g           二、传经的病机规律与临床的应用。
; ], f# H3 n$ m3 r4 ^, ]. L2 K$ M! H           三、日期在病机演变中的意义。
( }1 k( ?" U; |! E         四、六经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6 Y) S9 S4 z' p% H
           五、六经病与脏腑生理病理的关系。
8 R  d/ J& N6 a; U; F5 Z' r$ ^- H# C         以上这五个方面,是有待于我们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任务。
发表于 2008-1-6 16: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交流方式,很好的探讨方式,红军兄咋没有继续咧?!期待!看得出红军兄的功底深厚啊!谢了
发表于 2008-6-15 11: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伤寒两地书收获很大,目前只看到63条,非常希望继续连载。
发表于 2009-6-17 16: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吸取精华
发表于 2009-10-10 07: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来学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1 21:58 , Processed in 0.0465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