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5|回复: 0

安徽茶文化-六安瓜片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4 18: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安瓜片
1 ~  X& u. _  n
【简介】
1 d( q; ~6 R& ^1 D' g' N3 ]
! D/ [! `/ s  k, M8 ^6 u" E     六安瓜片的真正产地的安徽省的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以金寨县齐云山鲜花蝙蝠洞所产之茶质量最高,故又称“齐云名片”。而之所以称“六安瓜片”,主要是因为金寨和霍山两县旧时同属六安州。这个地区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山高林密,云雾弥漫,空气湿度大,年降雨量充足,具备了良好的产茶自然环境。更为奇特的是,蝙蝠洞的周围,整年有成千上万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1 C- h5 ?6 X5 T" G3 p
六安瓜片,简称片茶,产于皖西大别山地区,其中以安徽省
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的最佳。这种著名的绿茶片茶品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现在也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的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六安瓜片早在唐代就已闻名,李白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以前已为贡茶。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其外形像瓜子,呈片状,故得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以金寨县齐云山鲜花岭蝙蝠洞所产的茶质最佳,称为“齐山名片”。六安瓜片是绿茶类的名茶。! [' [0 j5 f) T  o
+ p  F+ z# a* [: c% K
     六安瓜片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亦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4 Y# n/ h; O  R+ ^6 T% ~

# }" P$ i' R4 o( Q: b* O8 @+ f     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成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片茶指全由叶片制成的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6 t6 s3 b) T/ `4 w: D1 B
" Q) R# T# q) b  u
     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 B, L: _  |: F( [) I/ s8 R
4 x- o! w( P: H6 u5 |) e1 T# k/ [' A【六安瓜片的工艺性】
- U9 W" ~9 }& L5 T
( i; t9 s  S% y/ b: V     采摘季节较其他高级茶迟半月以上,高山区则更迟一些,多在清明后、谷雨前进行。以采“开面”上端一芽三叶为宜,可略带少一芽三、四叶。第二道工序为摘片,将采来的鲜叶与茶梗分开,先摘下第三叶,再摘下第二叶,然后摘第一叶,最后将芽连同上部嫩梗与下部的粗枝或第四叶拆开,同时作了精细分级。第三道工序的技术关键在于把叶片炒开。最后烘焙工序是在炒至萎凋状态,叶片柔软后,及时出锅进行烘干。每次烘叶量仅2--3两,烘至色泽翠绿均匀,白毫显露,茶香充分发挥时趁热装入容器密封贮存。4 T% k7 y& Z% s1 I% E
, P8 D- G5 P( M
【六安瓜片的品质特征】4 c+ W# V- E: q* N/ `
# n, P- {  E9 I) @1 c/ e+ Z3 ]
     其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茶品分为名片与一、二、三级共四个等级。用开水沏泡,形如莲花,汤色清澈晶亮,尤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浓郁清香。又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窍散风等功效。2 Q6 @; H7 f; T% u" F' l

; i, N; O1 A& y4 V, v【历史】  F1 I1 h6 ]3 }' S6 u& Z

, P4 l& ]' u. S. D     六安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云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荷……”(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明清时代均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另外, 《红楼梦》、 《太平天国》等书中也有记载。 “浙杭龙井、徽六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位置。在清代 “六安瓜片”为贡茶。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常把它作为款待外宾的佳品。直到现在,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仍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1949年后列为全国十大名茶。
+ Z+ G' e1 u' r, g( H- i' e. b
3 W8 l# z! ?9 f9 N     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常把它作为款待外宾的佳品。据周恩来总理的卫士乔金旺回忆,总理病重期间,有一次突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办公厅的人费了很大周折,才满足了他老人家的心愿。喝过茶后,总理解释说,抗战初期,新四军军长叶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这种茶,就好像看到了叶挺将军。可见六安瓜片在两人心中的位置。; c0 u7 s8 B" i$ m6 G9 z) M
. k! L9 o1 p, `) Z6 h" ^& _) h+ G
在齐云瓜片中,又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瓜片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围,整年有成千上万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所以这里的瓜片最为清甜可口。但由于产量的制约,很多茶客对“只闻其名,未见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与其他绿茶大不相同,冲泡后,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窍散风之功效。如此优良的品质,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离不开精细考究的采制加工过程。瓜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谷雨致电立夏之间,较其它高级茶迟半月左右,攀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三叶或四叶“梅片”,芽制“银针”,随攀随炒。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仅烘片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然后趁热密封储存。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贵品种。
. O2 J3 l4 }/ X% t. _$ _. |3 M1 r! C: I2 x, J
【特点】
9 Q) E& H$ B+ v% v
. _' m2 Z  v/ t3 v1 W* V: ]    六安瓜片根据品质共分为名片与一、二、三级共四个等级。起成品与其他绿茶大不相同,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自然平展,色泽宝绿,大小匀整。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六安瓜片宜用开水沏泡,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冲泡后茶叶形如莲花,汤色清澈晶亮,叶底绿嫩明亮,气味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六安瓜片还十分耐冲泡,其中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浓郁清香。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为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因起其外形如瓜子状,又呈片状,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产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所以又名齐云瓜片。
* k, o% ^; ~1 B! n8 ~4 [# Z: s+ o& |& K5 o. P, H* W5 m, U- d2 ]

# q( }! N; F4 Y& _3 o     六安瓜片在我国名茶中独树一帜,其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其产制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精熟程度而言,则为许多名茶所无法相比。为了充分利用扳片后的鲜叶资源,金寨县的茶叶工作者新近又将制“针把子”的芽尖,创制成一种眉形、颖秀、显毫、翠绿、鲜润的新名茶——“齐山翠眉”,在 1989年农业部西安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名优茶。 六安瓜片的采摘季节较其他高级茶迟约半月以上,高山区则更迟一些,多在谷雨至立夏之间。六安瓜片工艺独特,长期流行手工生产的传统采制方法,生产技术和品质风味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这种独特的采制工艺,形成了六安瓜片的独特风格。1 B% V$ s( D& o6 |! |
9 c, t) o1 ^, W3 ~4 @; U. ^1 |, P/ e
【制作工序】  r6 f4 m( f9 ~7 Q5 x" x2 o
4 w6 ?( ]% I9 g; W) E2 n
     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采摘,标准为多采一芽二叶,可略带少许一芽三四叶;第二道工序为摘片,将采来的鲜叶与茶梗分开,摘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随摘随炒。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三叶制或四叶制“梅片”,芽制“银针”;第三道工序的技术关键是在于把叶片炒开。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烘叶量仅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茶香充分发挥时趁热装入容器密封储存。其独特处是无法用机械,必须采用传统工艺,工具是生锅、熟锅和竹丝帚或芒花帚。炒制时,每次投鲜叶100克左右,翻炒1—2分钟,叶片变软,色泽变暗时,转至熟锅,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六安瓜片的颜色、香味之所以与其它茶叶不一样,其奥妙主要在于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拉毛火时,均用精选栗炭,每烘笼投2—3斤,烘到八九成干时,拣去黄片、 漂 片、红筋、老叶等。拉毛火的后一天开始拉小火,每烘笼投叶5—6斤,火温不宜太高,烘到足干。拉老火, 场面很大,木炭通红,火焰冲天,两个人抬着烘笼烘上3—5秒钟.拾下翻茶,如此这般,连续翻烘81次.直至叶片绿中带霜.趁热装桶密封。这样,六安瓜片就形成了特殊的色、香、味、形。 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 " e8 C  h+ G2 X0 w; u+ l" d9 X1 L

' R0 C& O) M& I& G     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 e, g9 y7 C' A3 L0 [
9 A4 U- ^+ ^/ ]4 g) C) Z【炒制工序祥解】% I( a" h; ~" A( o: U  v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熟。生锅温度100℃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约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
6 [8 F; u, i1 w8 d1 E* D
) b# U" `6 K* A6 R& `' u* j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
; `+ x7 F/ O3 P- g. C& q) H/ n
# U9 J% Q1 L5 E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7 F9 p4 i0 y. Y3 V+ a/ @
' z; W6 q) G- v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5 G$ v7 W6 N( w( ~
( s: B; G/ C% k$ F# s- R/ {5 K- Q6 f" ]% V
  茶史追溯6 m! p5 {4 U  [# m
2 L: k/ W: G! k( ~/ E
  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清代曾列为贡品,慈禧太后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关于六安瓜片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茶梗,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好评。其他茶行也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位茶农,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蜂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因制成茶叶外形顺直完整,形似葵花子,故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9 y3 a% d6 |: \6 a5 l) W+ u: y9 f' H7 h3 G6 d( R
  还有一种说法是,齐头山附近有一户姓祝的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常以土产孝敬袁世凯。袁酷爱饮茶,但其时当地所产的绿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一2片嫩叶,精心炒制,所制新茶形质俱佳,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高价收买,于是茶农纷纷仿制。新茶登市后,逐渐脱颖而出,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爱,发展为全国名茶。
" M( P" K  k& _( t0 U
6 e( X0 L& x( r' E, i  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审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2 I: s( e. K( Y% W5 m9 A
. d) k- j9 O- y0 w& v: v
 名茶鉴赏
' p  A) ~, [% [. M! i0 g- x  n) n8 b: Y  J$ z
  六安瓜片的品质特点是,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不带芽梗,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富有白霜,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六安瓜片分名片和瓜片1~4级,以名片为最优。 六安瓜片茶不仅可消暑解渴,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 F+ X5 c' u- H8 n! o# a$ P: f/ ]
! m. I4 t' q$ S" T3 T  茶肴美食0 ?# O# V/ a" ~/ `* P3 m  d

  w. H  D7 J/ a0 c  瓜 片 莲 子 汤
( o' `$ A) l, c# U" J3 [/ X. M
% k4 ~+ ^2 f( h& g: T' M  用料:六安瓜片茶5克,莲子40克,冰糖20克。1 f( d0 g, Q: L, S9 X# {8 B% W
+ e& w% U: _: x# r
  制法:1、莲子加水400毫升,煮熟。. T& N8 T: ]* i& }2 z# D
' d+ u* o5 a6 d+ u+ z) M" l& Y+ P
  2、大碗中放入六安瓜片茶和冰糖,放入刚离火的莲子汤,加盖闷3分钟即可食用。
& ^! K0 {8 X3 u1 p  b0 \" n) E% x) h
. e# \7 f: C4 D) q+ E$ }  特点:本品汤清,叶绿,莲子白,茶香,莲子香,清甜适口。
2 g2 e+ i# D  C1 Q/ Z  g* A8 j+ C$ w8 j( A- C
    [瓜片识别]  瓜片茶应洁净,品质正常,无梗、无芽、无劣变、无异喷水,不含有非茶类杂物。  v/ f1 k' M8 j- [. H- O
   3 B. {9 ]% m' p, [

% S6 Y5 p) K5 E*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7 03:55 , Processed in 0.0286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