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59|回复: 17

现代中医与<<孙子兵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8 12: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石屏县龙朋医院中医科 杨通 后立新
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__徐大椿
21世纪,全世界崇尚自然疗法,给发展中医药文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轻微的毒副作用渐渐被世人接受,中医药的研究热方兴末艾. 可中医的发展却极其缓慢,与现代西医学的突飞猛进相比较,落后得太多.究其原因,中医的真谛仅掌握在少数有经验的名家手中,广大国民十分生疏,有的仅识皮毛,有的一知半解,有的一窍不通. 误解,曲解中医的现象屡见不鲜,如闹得沸沸扬扬的"中药肾毒性"便是很好的例子. 一些药物工作者撇开中医辩证论治原则及中药复方制剂的特点,独取某一味药为研究对象, 结果认为许多中药有"肾中毒性".但是在治肾病的过程中,许多名医在辩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被认为有"肾中毒性"的药物,取得极好的疗效.要真正的发展中医,就要让人民群众了解中医的基本常识,象普通人了解西医一样,茶余饭后,可作谈资. # G1 W/ L/ S5 g: j- z7 I
但是中医理论大多由古奥精深的文言文写成,除了中医的专业人员外, 普通人往往望而却步,或者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外国朋友更是雾里看花,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普及中医在实非易事.现在,外国朋友对中医视如至宝,学习中医废寝忘食,达到痴迷的地步.可国人却对渊源五干年的祖国瑰宝视若草芥,弃之不惜.莫非中医这块"和氏之壁"非让外国人打磨,我们才蓦然回首,高呼痛失国宝,然后蜂拥而上,跟别人取自已的经. ; y  }: B7 H0 t5 Z. G

8 b$ a0 H* p" Q  y: N0 z; t( J
7 P2 V1 X2 k9 c" y- v
4 B" I+ M4 j  B/ t; E7 I  _# c
现代中医填鸭式的科班教育模式,往往以西方逻辑思维为基础,忽略, 甚至废弃了传统的东方直觉思维的特点——取类比象的精华,致使中医学后继乏人.许多所谓的新中医忽略中医的辨证论治大法,成为不中不西的另类,其实际上是略懂中药知识,而以西医理论为主导的西医.大医家孙思邈曾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指的就是满腹经纶却疏于实践的以上中医, 他们因为中医思维方式不正确,中医基础薄弱,所以往往走上废医存药,甚至反对诬蔑中医的道路.如日本人忽略辨证论治原则使用小柴胡汤使人致命而禁用小柴胡汤一案.中国有个成语叫"祸起箫墙".中医面临的局面正是如此,"中医无用"叫嚣得最响的,常常是略懂中医的败类分子.这类人中医知识粗浅,就以为掌握了中医,拥有发言权,用中药治病却脱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屡治屡不效,积愤于胸,故出此言.

& x" v  n( `' v3 s& g4 I  P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了解甚微,视中医为"草医",几乎等同于江湖"游医 ",地摊上的"骗医",只有在病入膏肓时才来一试,追问索要药一下咽,病就痊愈的救命"特效药". 有的人(如胡万林,李之焕之流)利用群众对中医知识的不了解,故弄玄虚,自称"归国华侨 ","老军医",动则"特异功能","祖传秘方",以包医包治等无耻承诺,草菅人命,大肆骗取钱财.人民群众不能识别他们的面目,认为这些骗子便是中医.久而久之,对中医失去了信任.其实,因为看了冒鲁迅的名而写的劣质产品,就否定鲁迅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是不对的.加之许多医务工作者中医基础薄弱,对那些人人得而诛之的骗子及其骗术不能揭穿,甚至助纣为虐.更使得骗子猖行一时,中医大背黑锅.多少前仆后继的伟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竟然落得如此局面,现代中医的有识同仁,莫不痛心疾首. 深恐中医药将成为第二个四大发明,长此以往,中医无异于自掘坟墓,呼吁奔走,以求良策。
5 E1 V+ T$ a0 ~/ @中国中医,将要束手待毙,还是要厉精图治?
% i! b% ]1 U1 G1 x$ M怎样使深奥难懂的中医理论变得浅显通俗,就象西医一样,把它发展普及到家庭(如美国,普通末成年人也知道徒手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已是当务之急. 传统中医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
3 ~3 c5 T( _; C% I) r1 m: C. J- \/ A; b, N: u6 }
<<
孙子兵法>>最具有东方取类比象的形象直觉思维特点,言简意骇,机敏睿智,品位高尚,以善为本,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兵书,并被列为许多军事院校的教科书,海湾战争前夕,美国连夜赶印该书,力求人手一册。其被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现在,不仅是军事上.为人处事上,就是商场上.官场上.赌场上.都掀起了研究<<孙子兵法>>狂潮.<<孙子兵法>><<君王论>><<智慧书>>是人类历史上三部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奇书.$ a3 v! G8 g/ U* Y
中医学融哲学.自然.科学.人体为一炉,
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生衍不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处方用药,审证求因, 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已越来越被现代科学重视,被全世界人民所理解和接受 .<<孙子兵法>> 和中医学这两块中国文化遗产中璀灿的瑰宝,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极其相似。我们试图把<<孙子兵法>> 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以使它们相互辉映,共发幽微,其间附载许多烩炙人口, 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及典故,以求把深奥的中医理论深入浅出地阐释出来,使全民关心中医,支持中医,从而发展中医.

# L8 D+ j+ a  C# o* O, b5 k7 N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国地域广阔,药源丰富,只要掌了辨证论治原则,认识一些常见的药物,寻常百姓便可就地取材,使简,便,,廉的中药物有所用.全国中医教育奠基人之一——吴佩衡老先生常说:"真传一张纸,假传万传书." 掌握中医理论中的辨证论治大法就是吴老所说的"一张纸",我们希望这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这张纸"——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能家喻户晓,为弘扬中国中医文化竭尽绵薄之力.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学会自我保健,人人拥有健康。
& B* |$ D  c4 m9 r( k) L: B# U- `8 J8 C9 X
( B0 k6 e+ ]) L
第一篇 兵家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慎战思想与大医精诚
$ o* W# i8 Y% f) k<<孙子兵法>>开篇上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临而致敌.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充分地指出了战争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以不战,是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契机的, 即以国为本的指导思想. - D* M9 W. R. `
治病救人,则应以人为本.药王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为含灵巨贼."给医生的行为准则提供了明确的规范.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医生稍有疏忽大意,病人往往非死即伤.令人追悔莫及.因此,对医生不管在医德还是在技术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现在的医疗事故把医德、医风提在了第一位来作为评诂条件,技术事故还次之,就说明了医德的被重的视程度,也告诫医生必须把医德医风作为医疗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来做.
+ }; C4 D1 W) E* m& L; w  u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医名古今,学冠古今.求之为师者不计其数, 因念来学的人不是生性愚钝即品行欠优,非一人可以尽其所学.所以良方异术,秘而不授,直至晚年. 有一天问一老友:"我想把一生所学付于后世,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朋友回答说:" 廉台有个罗天益,性行纯朴,机敏好学,如果想把你的绝学教人,孺子可教也."过了几天, 他们一起拜访罗天益.李杲问他:"你学医是为什么?"罗天益回答:"为传道 ."于是收其为徒. 学习三年,发现罗天益刻苦不倦,为了让其继续深造,自己拿出一大笔钱来安顿罗天益的家小,以断其后顾之忧.李杲之学终于得以流传独树一帜,被后世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罗天益亦成大家,写成<<卫生宝鉴>>一书.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倡盛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 g! A, ~/ k8 {( D6 H
李杲择徒而教,因罗天益家境贫寒.还出资资助他和他的家人,有人问到底是为了什么?李杲把毕生的心血传授给罗天益时,郑重嘱咐:"此书付汝,非为李杲,罗天益,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淹没,推而行之."答案很明了:为拯救天下苍生& G- ^9 w% f% g: A5 p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良医救人于无形,庸医杀人不用刀.
9 c- Y$ ^# p2 w2 N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医生队伍中良莠不全,我们不可能每个医生都成为名医, 诊断治疗无丝毫参差缪误,但是我们却要求每个医生都有高尚的医德,设身处地的为患者作想,有利于患者的就做,不利于患者的就不做,千万不要成为含灵巨贼.当今有的医疗机构, 到处充斥着不顾医风医德,置患者的利益而不顾的怪现象,有的医生根据回扣的多少而决定患者所服药的种类,疗程,数量;有的医生开的品种数量繁多,特别是公费医疗患者, 常需带麻袋之类才能"满载而归."更有甚者,涂改化验单,骗取健康人无病治病.乱收费,巧立名目,收红包,厚颜无耻;买电饭堡,大头皮鞋,水壶等一类的东西来开成发票, 让一些无耻的公费医疗者拿去报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扪心自问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还是凭一技之长勒索钱财?良知末眠的强盗尚不抢老弱病残,以上这些医生的做法与最劣等的强盗何异?当今社会上还流传着一种好好医生,为迎合病人的心理,争得所谓的好名声, 置患者的利益而不顾,置自己的良心于不顾,开药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不痛不痒,耽搁病人,这其实也是一种没有医德的表现.作为一个医生,既然有挽救黎民百姓之苦的愿望,就应当机立断,勇于创新,为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祛除顽症承担一定的风险.相反, 有的医生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做实验,乱下药,为显名一时而胡乱行险,更是不讲医德,无异于" 执证杀人".
' v/ J* q0 N3 K4 A9 q, D
古希腊医学创始人希波克拉底曾经写过一篇<<誓词>>,严格的规范了医学院师生之间道德准则,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准则,只到现在,许多国家还作为医生就业的宣誓的誓词.<<大医精诚>>即为我国的希波克拉底<<誓词>>每个学医的人都应该把它作为第一课来学习,永远铭记于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 兵家“ 因敌而致胜”与中医“辨证论治”3 L* X! N" F. l  {8 i# J" n
<< 孙子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武在本篇中论证了军事上“虚实”的可变性,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虚实也象“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一样,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只要善于掌握他的变化规律,就能变敌之“实”为“虚”,变己之“虚”为“实”,做到以己之实击敌之虚,以夺取战争的胜利。6 b5 w9 p' L1 ^7 k8 e, X: d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感冒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运用辨证的方法分清二者那一个是风寒那一个是风热,才能确定是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的方法治疗。另外: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时时都在变化。
1 [) U' q% {  r) Z- P/ y  A$ A医圣张仲景说:“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明示了辨证论治大法。把见痰治痰,见血治血,见热退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疗法区别开来, 又区别于那种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一方一药对一病的治疗方法。 ( U1 k& K9 p  ~3 i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中有一段贾诩智追曹军的故事,就包含着军事辩证法的哲理。自张绣听从贾诩计策,在南阳打败曹操之后,荆州的刘表应张绣之约,乘机起兵欲断曹操后路。在安众一带,曹操施展计谋,打败了张、刘联军。就在这时,忽报袁绍欲兴兵侵犯许都。书中写道:
1 q, E- T5 r8 {5 T" m) P4 R- w. K7 r细作报知张绣,绣欲追之。贾诩曰:“不可追也,追之必败。”刘表曰:“今日不追,坐失良机矣。”力劝张绣引兵万余同往追之。约行十余里,赶上曹军后队。曹军奋力接战,绣表两军大败而还,绣谓诩曰:“不用公言,果有此败。”诩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绣与表俱曰:“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绣信之。
- @- H/ l* p1 m( z刘表疑虑,不肯同往。绣乃自引一军往追。曹兵果然大败,军马辎重,连路奔弃而走。从这里可以看出,贾诩的辨证思维就在于他对敌我将帅的秉性特点了如指掌,并能够全面分析当时的情况,把握胜负转化的规律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辨证地看待病和症的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同一种证。因此,还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麻疹因病变发展的阶段不同,因而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初起麻疹未透,宜发表透疹,中期肺热明显,常须清肺;而后期则为余热未尽,肺胃阴伤,则又须以养阴清热为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虽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中气下陷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2 [- u/ Y9 \! f& n' P4 j
医案认证无讹《北史.姚僧恒传》,姚僧恒二十四岁时即传其家业为太医,其辨证论治必然有超于一般人的地方。如梁武帝病发热,自以为须服大黄,僧恒以为不宜,不听而致病笃;元帝有心腹病,别的医生认为须使用太平药,僧恒认为宜用大黄,从之而疾愈。同服一方,一愈一危,面对患者,何去何从,全在于辨证论治无讹,从事医疗的医务工作者,不可不知, 如大家所熟知的蒲辅周老先生1956年治"乙脑"时用白虎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次年某地又发生“乙脑”再沿用白虎汤则疗效不佳,再经蒲老辩证指出1956年“乙脑”为热偏重,而次年则为湿偏重,加用苍术而提高了疗效,辩证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同一种疾病由于气候条件或体质等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证,治疗也就不同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病机,就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实质上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括着病机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有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6 ?2 Z8 y: S" D"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政治家和军事家们都曾经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和分析,从中有的悟出死读兵书,照搬照套必打败仗的教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还可能从:“失街亭”中引出更多的经验教训。马谡称得上一个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的人,但在实际的作战中,闹出了一场因机械照搬兵法原则而损兵失地的大笑话。古人说死读书等于无书,马谡的思想僵化,并不错在他饱读兵书,而错在被客观现象迷惑, 生般照套历史经验,这就让我们更不难理解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所描述的书呆子的话:“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这些“愚者”不知道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撑握病机,灵活用药与马谡在实际作战中不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兵法所犯的错误是相同的。象这样的例子还有纸上谈兵的赵括等等。据《冷庐医话》记载:吴郡某医,得名医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奉为秘本,见其屡用麻黄汤,适治一妇子热病无汗,谓是足太阳表症,投以麻黄汤服之,汗出不止而殒。其实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盖南人少真伤寒、热病无汗、以紫苏、葱白、豆豉、薄荷等治之足矣,岂可泥古法。 + l. ^) z: R2 k2 d0 H7 u8 u* c
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如此刻骨铬心,可是事隔几千年,马谡、赵括,吴郡某医等这些误人害已,不知辨证墨守成归的思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燎原之势,街头巷尾随可见“祖传秘方”等一概不知辨证论治原则的人为人治病,可惜的是还有许多不明事理的人,竟将骗子视为神医,把生命拱手相送, 正如医圣张仲景指出:不知道生命的可贵,拿着可以活到一百岁的寿命,拿着极其宝贵的身体,委托交付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布。他们生命已经死去,精神活动已经消灭。变化成为鬼魂,深深的藏于黄泉之下,才为自己的无知哭泣,痛心啊!全社会昏昏噩噩,迷迷糊糊,没有那一个人能够觉醒。
9 O4 T/ b, p0 E# I9 ~( V: B1 k现在有的医生不求辨证论治原则,以一方一药治某病,结果不是疗效不显,就是殒人性命,这只能归之于用之不当,自不能归罪于方剂。可是这些用方之人不知悔过,不罪责于自己用之不当,反而诬蔑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医药文化误人,甚至产生废除中医药的思想,此类忘宗树典的败类,真是可笑之极。) K; l) k" H8 Y7 N/ h, s" j
孙子兵法上说:“若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描述道:当时武当山处于十分危及的局面,张三丰当众传张无忌太极神功一节。在传功过后,张三丰问无忌记住多少,无忌说记得十之八九,张三丰大摇其头,再教,并当着来犯之敌细细比划,讲解,无忌说还记得十之三四,再教,无记说全忘记了,张三丰即让无忌持一木剑与持天下第一利剑的高手东方白过招。断来犯之敌东方白之臂,废其武功, 大获全胜,张无忌之所以获胜,是通过许多死的招式而悟出了太极无形胜有形的道理,因敌招创我招,以无限对有限。中医治病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大量博闻强记、临床实验,才能掌握“无形、无限”的辨证论治大法,因证立法,据法组方,达到中医的最高境界。中医有一种说法:医生有三等;最差的是经验之医,以方套病或以病套方,偶尔治愈一病,仰首戴面自谓天下无双。中等的为辨证论治之医,其实这类医生已达到较高境界,能对证下药且处方严谨,患者可信之,第三种为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即阴阳汇通之医洞察天地阴阳,熟知万物属性,随取一物,即可为治病大药,愈病于无形之中。某日,清代名医叶天士正在梧桐树下饮茶下棋,有一妇人难产,众多医生的催生药都不灵验,其家人急请叶天士救治。是日适逢立秋,梧桐树叶纷纷落下,叶顺拾一把叶在诸医的催产药中,药下咽即顺产。叶天士之意,乃凋零之梧桐叶禀秋天萧杀之令,形似败絮,其气下沉,故可引诸药直趋而下,胎即得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枯萎欲落的梧桐叶根部含有类似催产素样的物质。 4 Q6 V* J& K2 t% i. h2 n
可见是否懂得辨证论治是中医是否入门的标志.而掌握辩证论治的程度, 是衡量中医水平高低的标准。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 兵家的知彼知已与中医的四诊合参 整体观念

第三篇 兵家的知彼知已与中医的四诊合参 整体观念
: P" h* e* a- X5 H" D8 e/ R6 @! l. l
     <<孙子兵法>>上说:"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已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已而不知彼,百战百殆.""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著名的军事论断之一,它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是<<孙子兵法>>中的精华之精华.中医通过四诊合参,充分全面的获取病人的病情资料, 对症下药,是中医达到知已知彼的有效手断.整体观念是中医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也是中医生命力长久不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黑格尔说:"离开了人的一只手,它就不再是一只手."中医治病,注重整体而不忽略局部的思想是一种辨证的唯物主义. ! b# ~4 Q- V$ E: R0 k; Z
     大家所熟知的"退避三舍"这个故事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成功典范.  5 j2 l, H8 H/ h$ h) H! y
     公元前623年的晋楚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晋楚两个诸侯国争霸中原的一次战争.战争之初,楚国实力胜于晋国,晋文公先扣押楚国使者,激怒楚子玉来战,后见楚国来势凶猛,就命令晋军后撤,避开它的锋芒.有的将领不理解,文公说:"我从前对楚王说过 ,如果两国交战,我一定退避三舍.我是遵守诺言."实际上晋军后退九十里后,就到了卫国的城濮, 离晋国本土更近,后勤供应方便,又便于联合其它的合作军队,客观上麻痹楚国军队,取得舆论同情,诱敌深入,激发起士气,把晋军的许多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公元前623年4月, 两军决战开始.晋军针对楚军中军强大,左右两军薄弱的特点,统帅子玉轻敌,不知虚实的弱点,发起了有针对性的攻击,楚右军迅速崩溃.接着又把大军指向楚左军, 先把楚军引到中军阵地,然后断其左军归路,层层包围,基本歼灭左军.楚左右两军失败后,中军不能敌晋军,城濮之战终于以晋胜楚败而告终.晋军知己知彼,先退一步, 再根据敌人作战部署以中军先攻敌人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是这次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7 h4 ~' E! W  H( S) M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其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面对一个患者, 先要观其营养状况,面色如何;又要闻其五味,听其五声,然后详细追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再看脉象,  舌象,并进行仔细检查,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资料,得出正确判断.另外, 人体不仅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而且与自然也是统一的.即所谓的"天人合一."医生看病,为把握整体, 力求准确,还应知道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诊疗时的季节气候. 正如云南中医的奠基人吴佩衡就总结了云南的地区特点:“山高水深中焦湿 ”。结合辨证论治,加上该特点之外,灵活运用,治愈沉疴固疾无数,卓然成家。 ' M( s* Y" R' e3 a% P5 `, F  Z0 Z
     整体观念要求我们治疗疾病不但要详细的掌握病情,还要从整体的大方向上把握病情的虚实变化。曾治一患者黄某,手背内侧起一圆癣,水泡族集,溃破流水,自擦皮炎平,双氧膏,达克灵等皮肤外用药无数,又内服“消炎药”及中药清热 解毒之剂无数。笔者抓住患者少气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胎薄白,白带多而清稀的特点, 给其服用:加减胃苓汤,拆除所有外用之药,三剂而愈.我们平常所说的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正是不遵从整体观念的体现.部份因整体而存在,:"皮之不存,毛之安附焉?" 只有从整体观念上根除了疾病发展的根本原因,局部才能得以恢复.
2 O0 `( O7 y4 u     杨立之食鹧鸪病喉痈
! a) H) q" W7 S, f     杨立之从黄家来到楚州后,喉间生痈,又肿又痛,脓血如注,寝食俱废众医毫无办法. 刚 好名医杨吉老经过此地,杨立之的两个儿子急忙把杨吉老请到家里 ,杨吉看了很长时间,通过整体观察,四诊合参,然后说:"此病与别的病症有所不同必须先吃生姜一斤, 才可以用别的药,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立之的儿子不信,立之却十分相信,果然一斤生姜吃完后,病情大有好转.第二天请教于杨老,杨老说:"你在南方做官,鹧鸪吃得太多, 而鹧鸪又特别喜欢吃半夏,时间长了,半夏在鹧鸪体内的毒发作,根据生姜杀半夏之理, 所以昨 天我用姜来治疗.今天病源已经清除了,已不用再吃别的药." <<医说>> ! E, a: C' B5 H
     杨老治其病注重整体,前后联糸,明察秋毫,知其食鹧鸪,又知鹧鸪爱吃半夏, 故知患者生喉痈是知彼,杨老谙熟药物性能,通晓药物相生相克之理,用生姜解半夏毒是知己。故能出此奇方,服之顿愈。有的患者,不但不陈述自己所病所苦,医者一再追问,还不想说,仅伸出双手,意为让医生凭脉诊病。依脉下药,并以此来判断,衡量医生水平的高 低。若能遇到医疗水平较高的医生,兼医德高尚者,或许会对其细细解说,结合望,闻,切诊做一些估计性的治疗,不过只能如〈〈孙子兵法》所说;“不知彼,知己,一胜一 负”。若是遇到为迎合病人口味,骗取钱财,信口开河的庸医,则只能:"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患者告穷归天,束手待毙是谁之过呢? 患者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实质上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 G. h  L/ b6 N, j) j+ ~
     天地一大宇宙,人体一小宇宙。人体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地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医生看病的时候应多留心,多联系,把握整体,注重局部,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篇 兵家"自保而全胜"与中医"扶正祛邪"

第四篇  兵家"自保而全胜"与中医"扶正祛邪"
3 H! G) I6 c4 c7 \
$ [- p; `1 Q* k  S; v     <<孙子兵法>>上说:"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矣."
4 J+ W+ B( y: H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为平定七王之乱,派周亚夫东攻吴、楚.周亚夫见吴楚联军兵势强盛,难以争锋,采取了"以梁委之,绝其粮道"的谋略." 于是进据昌邑,避而不战,听任吴楚两军进攻梁军,以便利用梁地拖住敌方.后进至下邑,仍深沟高垒,坚壁固守. 等待吴楚联军饥疲不堪不得不撤退时,周亚才率领大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 周亚夫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采取以静制动,暗中聚集力量,以待或寻找破敌的可乘之机,所以能大获全胜. 他的做法与国内战争时期,王明、 李德的左倾思想:拒敌于国门之外而与敌人硬拼打的做法完全不同,所以结果也完全不同。周亚夫大胜而归,红军被迫长征,几近灭亡。中医的治疗原则中,无不蕴藏着自保而全胜的战略思想。 0 U7 P  P/ J0 m7 ^7 c& b( R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充分的指出了“正气”在疾病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正气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即内因,没有正气虚,邪这种外因是不能使人发病的。正如一种传染病流行,正气虚者,容易感染,体质强壮的人不容易感染,中医自保而全胜的思想,立足于培扶人体正气,攘外必先安内,也就是说扶正就是祛邪,如果正气不能抗邪,一派攻伐之品,病必不愈,反伤其正。特别是老弱患者一味攻之,必凶危立现。
. \, H6 x: l& y  ~$ t5 }' ~     据<<古今医案按>>记载,朱丹溪治叶先生滞下病,因虑其中气虚,无力祛邪,遂投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余帖,致使病益甚,从而引起朋友们的议论,丹溪全然不顾,候补完“胃气之伤”,即用小承气汤下其积,一旦即愈。丹溪真不愧为“善战者”,在洞察正虚邪甚之情后,力排众议,先坚我墙垣、固我城廓、保我正气,然后一战而胜。笔者根据“自保而全胜”的道理,自拟风湿地仙汤,抓住风湿病虚寒为患的根本,以生地、仙灵脾益肾状督,补中桂枝汤益气通络,随症加减化裁,治愈风湿病患者无数,曾治某医院医生赵某,其人略晓中医医理,因四肢关节疼痛,畏寒怕冷,多年来从末间断服用中药祛风通络之剂,并在急性期服用“芬必得、地塞米松”等,症状不见缓解,反趋严重。乃以所服方药问笔者:“其方可取乎?”笔者略晌览方剂, 说:这些都是名方,但此是都不对证。为其拟地仙汤,重用口芪达100g,服数剂后,患者饮食倍增,疼痛倍减. 笔者对患者说:"此时在原所服用的方剂中任服一方,其效必良." 患者试服一方数剂,果验。没有“自保而全胜”的思想,相当于用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用兵必败,用药杀人。先前赵某服药不愈,即违背了自保而全胜的原则,末曾治病,正气已伤,本末倒置,病焉能愈?中医治疗部分癌证,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根据自保而全胜的道理,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达到“养正而疾自除”的目的。在癌证中晚期,西医往往采用“放疗、化疗”治疗。许多患 者往往不是死于癌证本身, 而是死于放疗、化疗后伤及正气,虚弱无力抗邪,正所谓“杀敌三千,自殒八百”。
; o# d; i# W* B$ w/ Q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明示:“上工治末病,何也?师曰:夫治末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提出了先安末受邪之地,自保而全胜的思想.2000年4月,笔者有幸到北京参加了“刘渡舟教授经方临床应用学习班”,听伤寒大家刘老讲授柴胡桂枝干姜一方治疗肝病,(方如下:柴胡 黄芩 炙甘草 栝蒌根 牡蛎 桂枝 干姜),只要出现阴证 机转即如便溏、 腹胀等脾虚症状,就果断使用本方先安末受邪之地,治疗肝病效如桴鼓,刘老真不愧为伤寒的泰山北斗,深得自保而全胜之机。 4 P8 D5 |, l: W" H$ W6 F# }" c8 K
     昔李杲倡脾胃论,张景岳、赵献可等主张温补,都是基于自保而全胜的思想。作为一个医生,须时时注意固护正气,切不可轻言妄攻。但中医又必须根据辩证论治的原则,分清是邪盛还是正盛,盛多少来制定攻补的方案,不能处处死守待敌处于被动. 如果正强邪盛,尚虽一搏,正强邪弱,则完全符合兵家"十则围之"的思想.则可攻之, 拒敌于国门之外。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篇 围师必阙与中医汗.吐.下三法

第五篇  围师必阙与中医汗.吐.下三法 $ I6 H6 N; [1 Z& ?
   
% E# q, _8 c( Y     <<孙子兵法>>上说:"穷寇勿追","围师必阙".这是用兵的一个重要谋略原则.在攻坚战中,不对敌人实行四面包围,故意留下一个缺口,而使敌人抱有侥幸逃脱,不战而求生的想法,又在缺口之处设下口袋,便能一举破敌.围师必阙也就是欲擒故纵的道理.
# ^- @) \# w6 E8 S8 _+ Y3 t& H     战例:<<三国演义>>中写道:嵌众大败,奔入宛城.朱人分兵四处围定,城中断粮, 韩忠使人出城投降.不许.玄德曰:"昔高祖领事得天下,盖为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 曰:" 此一时,彼一时也.昔秦汉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 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之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 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 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兵马,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与玄德、关、 张之军掩杀,射死韩忠,余皆四散奔走。
$ }7 X& f: J- W     用药如用兵,医家在治疗疾病时务必给病邪一条出路, 否则病邪必然被困于体内不得出而作乱伤人.旱在<<内经>>就提出 了"开鬼门,洁净腑,去陈的治疗思想." 中医汗吐下之法,并不是狭义的.引诞,漉涎,嚏气,追 泪,凡口行者,皆属吐法;蒸 ,熏,渫洗,熨烙, 针刺,并导引,按摩者,皆属汗法;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 ,皆属下法. 总之一句话,凡据围师必阙的道理,给邪以出路的方法都包括于汗吐下三法之中. 在治疗感冒,咳嗽时,如众所周知的感冒忌补,补则"闭门留寇",疾病缠绵难愈, 此方法就是不给邪一条出路.曾治一患者,冬月寒冷时与家人一同出门吃火锅,火锅味美,食者无不汗流满面.遂脱去外衣,再吃,因此感染风寒引起咳嗽.患者即到当地医院买了许多止咳收敛之品,后来又听人说蜂蜜." "大烟壳"能止咳,又吃蜂蜜" 大烟壳"止咳,不料止咳药和蜂蜜等服食后,咳嗽更加剧烈,一个月不止,难忍心之情不言于表,经熟人介绍,求治于笔者,症见咳嗽不止,胸痛,大便数日不通,无汗鼻涩.笔者给患者"麻杏石甘汤," 加少许两剂后患者鼻通,大便通,微微汗出,咳嗽立止. 患者十分奇怪,说止咳之药曾吃过不少, 为什么没有效果,现在不吃止咳之药,病相反却好?笔者告诉他:"你的咳嗽是由于吃了热火锅后,不小心感受风寒,而火锅性热,内火不得宣泻,如地震一样,所以就咳嗽不止, 治疗初期本应用解表宣散之药,给邪 有出路,如果误用止咳收敛之品,如蜂蜜,"大烟壳"等,导致闭门留寇,咳嗽自然逾月不愈".该患者使用用麻杏石甘汤之意在于.麻黄,杏仁开启肺气, 宣散表邪,就如玄德给韩忠开启的东南门,石膏猛如白虎,乘势掩杀,正如刘备挥军直入, 大败黄巾军一样.兵家的围师必阙与医家的给邪出路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治病不给病邪出路,病邪就如被铁桶般围在宛城中的数万死命之人拼死抵挡,不易消灭. # d3 O* |' {: D% e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深感庸医误人,在<<汗下吐三该尽治病之诠>>中写道:"......唯庸工之治病,纯治其虚,不取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渠亦自不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是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 虽死亦不知觉......"寥寥数语,写出了庸医的自以为是和病人的蠢,另外这不是医术问题,还有与发扬医德有关.许多疾病都不是生而有之,或由内入,或由处生;风,痰,食,宿在上可 而出之;诸风之邪在中,可汗而出之;寒湿固冷在下,可泄而出之.邪气去则元气自复,通过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或辅以调节清物饵食,机体自然达到动态平衡,从而病体康复. 如果围师无阙,邪无出路,和鲧湮洪水所犯的错误一样,只会适得其反,延误加重病情. * {# H) k! K4 l
     汗下吐三法是中医以功为守的战略措施,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凡学中医者,不得其法,不可言医.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篇 兵家" 因粮于敌"的思想与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第六篇  兵家" 因粮于敌"的思想与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6 d2 [/ B$ v+ d/ L8 r" _
' Y6 I* {" r2 D1 v     兵法上说:"兵马末动,粮草先行."说明"因粮于敌"的重要性.用药如用兵, 清代名医徐大椿据此而提出:"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的治疗方法.  ) f5 P: C) R% B' w
     典型战例:官渡之战. 袁绍、曹操在官渡相持中,粮草最为重要,可以说得粮者胜,失粮者败。曹操在军粮告竭之时,袁军的重要谋士许攸投曹,告诉曹操袁军粮草重地--乌巢的守将淳于琼有致命弱点:嗜酒无备.并说曹军如能焚乌巢之粮, 则袁军无粮三日必乱。曹操听从了许攸的计策,亲帅精兵,乘夜直奔乌巢,乌巢焚粮得以成功,乌巢之粮被焚的消息传到前线,袁军顿时人心浮动,内部发生分裂,不攻自破,战役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曹胜袁败也成定局。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而乌巢焚粮又被历代兵家认为是该战役胜败的关键。 0 i# r: I" X2 ]3 `$ g2 P6 L) O
     在中医理论中,根据"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六腑以降为顺, 以通为用"等经典理论。运用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治疗腑实证。往往如乌巢劫粮的那一把火,治疗疾病效如桴鼓。
) t# i3 D1 l+ y     病案实录:欧登彩,男,82岁。2000年5月28日,家属发现患者昏仆在地,不省人事,即抬至医院我科,家人误认为患者已经亡故,笔者却发现患者尚有一线生机(抓住患者7日大便不解的病史),诊断为中风(中腑),立煎“大黄水蛭汤”灌肠。方如下:大黄30g(后下) 水蛭6g 稀莶草10g 牛膝10g 芒硝10g(烊化兑服) 厚朴15g 枳实
6 r0 b/ ^$ W$ M3 N' X10g 煎沥100mL高位滴入保留灌肠(肠道插入20-30cm)。8小时后, 患者腑气得通,泻下燥粪一盆,奇臭无比,神志转醒,但仍不能口服药物。29日清晨,患者豁然站立,
+ j  N8 E& K$ f# X/ V2 ~' p随而仆倒在床,又把大黄降至20g继续灌肠至31日, 患者在家属搀扶下已能缓慢行走,至6月3日,患者行动自如,自觉完好如初,要求出院。
2 y: ~: B0 f5 E4 c: a" x  ~* j* v! H( c     欧某泻下的燥屎,正如乌巢袁绍之军粮,积于肠内,阻其下降之气,形成"胃家实 "之症,浊气不降反升,清阳无以为用,所以患者昏仆不省人事,非用"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通腑法不可。现代研究表明,肠内容物积留过久,肠源性内毒物反复吸收入血,则进一走加剧脑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病情日趋严重,相当于邪气之粮草源源不绝,故病情加重,今以通腑法夺邪粮草,开通腑气,病所以可愈,如官渡一把火烧完后,胜败立现。金圣叹说:"大敌猝至,我欲坚壁则必清野,清野则必自焚其粮,不焚则粮为敌资,焚之则敌无所取,是非弃我粮,实断敌粮也.与以上治案之略,实无二致. / b7 \5 Z) S0 j
    实,主要是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也就是说, 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或是邪气虽盛而机体的正气末衰,积极与邪抗 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 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即谓之实证.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 等滞留于人体内而引起的病症,如临床上见到的痰涎 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以及壮热,狂燥,声高气粗,腹痛拒按,脉实有力等,都属于实证. 实则敌之粮草充足,兵强马壮,所以气焰嚣张,攻伐之药在此时若能夺其粮草,伐其巢营,则敌势必衰 ,我军必胜,病体也在正胜邪衰的过程中逐渐恢复.中医名方三承报汤,下瘀血汤, 赭遂攻击汤都是因粮于敌的绝好方剂.中原四大家之一张子和尽得其中真谛,用汗吐下三法,釜底抽薪,猛攻猛打,灭敌气焰,寓守于攻,治病于须臾之间 ,但是釜底抽薪应严格根据辩证论治来进行.若正体虚衰而妄攻滥下,只怕攻敌不成,自绝于命.焚掉粮草但敌人尚可生存,而自己却饿死拉垮了.准确分清敌我双方强弱而分别采取以守为攻或以攻为守之法,是战无不胜的法宝,所以孙子兵法说:"知可以战与知不可以战者胜."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篇 兵者"诡道"与中医"寒热、虚实真假”及试药思想

第七篇   兵者"诡道"与中医"寒热、虚实真假”及试药思想  
) ~1 M% A) R2 O0 D0 T9 Z$ u! N2 S; B3 [* x0 P# O( t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公元219年,吴将吕蒙想乘关羽攻樊城的时机夺取兵家要地荆州.时吕蒙之声正如日中天,关羽时时加以防备, 仍留重兵把守公安等要地.吕蒙为了麻痹、欺骗关羽,假装自己病重,由孙权公开召回建业。 换用当时关羽认为”极不起眼”的“小儿书生”陆逊为守将。关羽果然没有识破其间的计谋,致使吴军夺取荆州的计谋进一步得以实施,夺取荆州的意图更加隐蔽。关羽果然放松了对荆州的防备,并从镇守荆州重地的公安,江陵等地调兵进攻樊城 .吕蒙趁机举兵,沿江而下,很快夺取了荆州.
% m1 E! K5 ^4 c* Z: b' m3 y" g; _" J4 g     吕蒙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诡计轻而易举的夺取了荆州.事实上,兵家之争无不用诈.中医治疗疾病犹如面对一"敌国","敌国"有时用诈:寒示之以热,热示之以寒, 实示之以虚,阴极似阳,阳极似阴,至虚有盛候 ,大实有羸状。我们如何仔细辨清真假寒热, 而不至于象关羽一样被迷惑,大意失荆州?在这种紧要关头,往往一药下错凶危立现,医生身败名裂,患者一命呜呼.
# l6 F' z3 ?3 X( Y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第209条中写道:"若不大便六,七天,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鞭, 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医圣张仲景已达中医的最高境界,尚谦虚如此,面对一时难以辨之症,为了治病必求于本 ,透过假象看本质,获取疾病的真实情况,而以药来辨别寒热虚实真假,之后才言攻补,可见态度之谨慎,对病人之负责.
/ ^7 q$ |: s9 V8 \8 m, n     作为一个医疗工作者,在治病过程中 ,必然要遇到疾病的本质和现象完全相反的情况,这些假象常见于患者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不仔细诊查,往往导致误诊. 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可靠的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多方实践,了解病人发病的全过程, 力求识破疾病的诡道,依法施治. + n/ h. f8 h  l7 U6 b
     李士才治一人,精神困倦,腰膝异痛不可忍,皆曰肾主腰膝而用桂,附.绵延两月,俞见四肢痿软,腰膝寒冷,遂恣服热药.士才诊之,脉伏于下,振指有力.因思阳症似阴, 乃火热过极,反兼胜己之化,小便当赤,必畏沸汤.询之果然,乃以黄柏三钱,龙胆草二钱,芩,莲, 桅子各一钱五分,加生姜七片为向导,以热顿饮.移时便觉腰间畅快,三剂而痛若失.(<<古令医案>>按) * J  v$ k9 b* k( X; Z8 H
     虚实真假寒热,亦幻亦真,常令医者束手,患者归天.但毕竟真假有别,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无论怎样"白骨精"似的变来变去,疾病的本质却不会变,只要医者细心体察, 必有蛛丝马迹可寻,辨出真假.辨别虚实寒热真假,需要掌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患者禀赋如何, 所处的地区状况等,总之,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 Y' W1 u7 m9 O     一.辩证 假虚多见于心病,急性患者,虽时常不语,有时却声高气粗,虽有泄泻,却泻后反快,虽时时纳呆,偶却思食能食,虽倦怠乏力,却动则舒坦,虽腹满气虚,却按之痛拒.
5 x9 s( L+ |0 N! |" x) B4 k     假实多见于陈年老病,慢性病患者,虽腹满而时有所减,按之不痛或痛减, 虽腹胀急却乍有轻时. ! p+ C0 C3 z0 U% Y  s; _2 B
     假寒常于四肢厥冷,而胸腹却是大热,按之烁手,或周身寒冷而不欲近衣被, 必畏沸汤,渴喜冷饮,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另有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 大便燥极或热痢下重等症.
$ M; F( V& \) {; g3 l: ^2 }     假热身热面红反欲近衣被,口渴欲饮却只喜饮热汤,饮也不多 ,可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一片寒相.
7 W$ F1 g( ^, C6 q; Q/ A/ _$ c6 q, y     二.辨脉 张景岳说"虚实之要,莫逃乎于脉." . b( }; N! }3 h6 j- b* O+ t
     假虚虽一派寒相,但脉宏大,燥急,重按有力. * P$ R) c* O" B1 K. k3 f0 `3 G) y, @
     假实脉似有力,似有神,而重按全无. % J/ r1 b  _& Z* ]! U% o' N1 p3 Z
     假寒脉沉数有力.
. g: P# L9 Z# M+ V- k     假热脉大,但重按中空,不数返缓.
, s3 G9 [' ?6 M     三.辨舌苔 假虚假寒无论脉症如何,舌必干燥焦黄,敛束且坚牢. / L' @- l; g% k( m: H
     假实假热无论症脉如何,必满舌巨胖,色淡苔白. ) @" E2 E: W7 l8 z. a$ q1 j+ n
     另外关于真寒假热 ,前人还有丰富的辨别经验,张景岳就提出了以冷水试寒热法,认为真寒假热患者不喜欢喝冷水,即使喝了,也想呕吐,这时就应用温热的药加以治疗.真热假寒的患者喜欢喝冷水,喝后感到舒服,不想呕吐,这时就应用寒凉药加以治疗,此法虽不够全面但若运用得当,也有利于帮助诊断.通过这些巨细无遗的检查辨别,假者安能遁形? 作者曾间断口腔溃疡,发作十多年,发作时口腔红肿,疼痛难忍,只能用汤水度日, 大便干极,小便短赤,气短乏力,多延绵一二周不愈.适值作者初识中医,笃信名医孔白华,张锡纯用石膏之法,就用石膏达90克的白虎汤煎服之,进一剂后,小便清,大便溏, 口腔溃疡仍不缓解,以为病重药轻之故,将石膏加至240克,煎之顿服,末尽剂,手脚冰凉奄奄一息, 疼痛反剧,忽忆云南名中医,教授吴生元恩师讲授的补土伏火法, 乃悟前口腔溃疡是虚火上浮之故,急用四逆汤,附片100克.第二天,全身微策汗出,手脚转温,心中畅快,再进加减潜阳封丹一剂,身体复苏,口腔溃疡若失.
, W+ ^, z& M& x8 u- h8 [# }      经过这次教训,作者感悟:医者,性命所系,学医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医者又何其不是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篇 兵医两家的奇正相生

第八篇 兵医两家的奇正相生
$ o& w$ \' H. [  r8 v
$ Z4 N) Y$ n# Z+ H     <<孙子兵法>>上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役战术上出奇用兵,则往往是打破常规。汉十年二月,韩信攻克魏,代两地后,就同张耳同向东攻打井陉,进击赵国。时赵军统帅成安君是一个古板之人,常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荣。韩信闻知大喜,乃率兵下井陉道,距井陉道口三十里宿营。是夜即作进击井陉之部署:一、夜半令灌婴选轻骑二千,各持一面赤旗从间道至草山埋伏,以窥赵大本营,令于赵军全部出击时,即入据之,并以汉红旗换掉赵国的旗子。二、使万人先行背水阵。天明后,信自引大军挑战,佯败退入背水阵。赵军果倾巢而追,灌婴的汉军立即占赵大本营.后汉军见前面是敌,后面是水,已经无路可走,只得奋力而战.不多时,赵军大本营已失的消息传到军中,赵军军心涣散.韩信因其惊溃,挥军夹攻之 ,遂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擒赵王歇,大获全胜。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韩信胜赵军正是用奇之法:“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的道理。"正 "体现了一种和平, 正常逻辑,能被一般人接受理解的准则规范,而"奇"则不同于一般人的逻辑思维, 令人惊讶不解,却常常能获得成功.奇和正是相辅相成的,只惯用正者,往往构于成规, 不能独立创新;但用不好正,奇便不奇,只能是败事有余,奇其实是正厚积薄发的结果.
, Q  `0 d; }0 y7 p* E) [      中医用奇正之法治病的例了也是屡见不鲜。如明代医家陆养愚治陆前川的胃中积冷肠中热一案。
: o4 o: k7 Y9 p/ o+ [0 H      陆前川生痔疮,冬天吃冰柿子,致使胃脘当心而痛.医以温中行气之药疗其心痛,痛末减而肠红如注;以寒凉润燥之药疗其血,便末通而心痛(即胃痛)如刺.陆养愚为其诊脉后,发现脉之上部沉弱而迟,下部洪华而数,诊为胃中积冷,肠中积热.自创奇法: 先以润字丸之凉血润燥以治其下血过多之急症,又恐胃寒不受其药,故以具有温中降气止痛作用的沉香为衣,更以有温中之功的浓姜汤送服,从而避免了凉药伤胃之弊.平日服寒凉药,一过胃脘必痛如割,今经二次服药,胸鬲不着痛,至夜大便行,粪极坚硬,但肛门却不甚痛,出血量大大减少.第二日,解大便仅沾少量鲜血,疼痛已止.唯有胃痛好转不明显, 陆氏又用清下焦热的脏连丸,以温中散寒止痛的沉香包好,用姜汤送服,又以温热的附子理中丸为散剂,以温其中,伴以饴糖,使之排空减慢,不使速下.不终剂两症皆愈.
8 U0 _0 ]9 w; V     本案之奇,奇在给予用药的方法上.但仔细观察,却又奇而不怪,无非是凡医没有达到陆氏的医学境界.如今以此理而创的现代医学的口服肠溶片(如肠溶阿司匹林,胃仙U等),正被现代人欣然接受,不是变成"正"法了吗?奇正相生,如环无端.奇是在炉火纯青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并不是突发奇想,毫无准绳规矩.正其实是被公认,被普遍接受,运用自如的"奇".正是传统,奇是创新,奇和正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
- ]) O# i2 E' g1 F7 ^. P- W4 ^: L     曾治一患者,省大医院诊断为"单纯性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可见甲状腺肿大, 枯瘦如柴,自觉体虚乏力,气不得续,饮食差,难以入眠,小便正常,大便稀溏,每日须服"甲状腺片"维持治疗,否则,脖紧如捆,呼吸困难,诊之: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 处以升陷汤 : 口芪100g 柴胡15g 炙升麻10g 桔梗10g 知母15g 以升其胸中大气为正,用医家所忌的中药"十八反"对药:海藻30g 甘草15g取其反激之力,犹如背水一战,消瘿散结为奇,服二十余剂,甲状腺肿明显消退,诸症俱减.续以升陷汤合消瘰丸补其大气,缓消其瘿, 尽百余剂,气力倍增,肿消若常人. 4 [  v/ @; B+ V# H# T1 S% t5 O
     踏踏实实学好医学理论,继承前人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对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辩证精确,处方无误,但是,只有这些还是不够,只有敢于创新,发前人之末发,才能真正做到左右逢源,奇正相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9 17:47 , Processed in 0.0346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