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77|回复: 7

《谦斋医学讲稿》气血痰湿治法述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0 12: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谦斋医学讲稿》气血痰湿治法述要
- F1 c# q( z0 k1 Q8 q/ i1 C
% z4 H- A; i/ v6 U& [! Y1 M8 x& P/ M; \+ E/ I( b- I

/ a- R5 x/ p% b( V4 v谦斋医学讲稿/ k% S2 U9 r9 G' p
' V( M; }- i, ?( w0 y( K  _, h
秦伯未著,不分卷,该书共十二篇,是著者关于中医学术方面的讲稿,也是著者的临床心得体会。
( b# B" Z6 _- ^3 D8 M& u& z( @. |% Z8 y( c3 y
全书分为《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气血痰湿治法述要》、《种种退热治法》、《温病一得》、《论肝病》、《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应用》、《感冒论治》、《漫谈处方用药》等十二篇。对内科常见疾病、常用治法,常用辨证思维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既作为入门读物,又可临证翻检,开阔思路。由于多是作者的临床体会,故于每一篇之后又附有多个典型医案,生动精彩,有助理解。其中《漫谈处方用药》一篇,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配伍有很明确的指导作用,其“重视药物的配伍”一节尤其应细读;《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气血痰湿治法述要》两篇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辩证论治、处方用药一线贯通,基本涵盖了中医内科学的常用辨证方法及治法。《种种退热治法》、《论肝病》、《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应用》更是介绍临床常用治法,并附以代表方剂和常用药物,与《中医内科学》的相关章节参照阅读,则受益无穷。通观全书,作者意在授人以“法”,是注重辨证思路的建立,辨证治法的了解,如能辨证精到,机法圆融,处方用药自然丝丝入扣。5 p. d" A2 _# ~+ y

( N( g. M, K4 X' ^+ S: c& `秦伯未,现代著名医家,作品还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内经类证》等。该书目前可见197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版本。' }; i2 Y+ D" j( b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2: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谦斋医学讲稿》气血痰湿治法述要- a; d' d" P3 r3 ~- j

: \$ M7 g% X% a* G: t. t1 Z, S' `, E
一 气病治法治疗气病的大法,分为①补②疏③升④降四类。气虚则补,气滞则疏,气陷则升,气逆则降/ ]: L' ^7 }/ C1 o& U, Z$ B

$ M* a* ?) K) |# D8 j8 l; _8 }$ G' d, X" O9 Y
(一) 补  气中医治病极重视气,气的名目也相当多,可分为三个方面:
8 h! ~# c" I$ O  V# Q0 [$ F一个是生理方面的,认为人体内脏活动最重要的是元气,亦叫“精气”。为了区别各部分的气的作用以便说明问题,在胸中(肺)称“宗气”,在中焦(脾胃)称“中气”,在下焦(肾命)称“真阴”“真阳”二气,还有属于体表(卫分)的气称“卫气”等。# c  i8 E$ q  ~; E
二是病理方面的,指内脏发生病变后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病理现象,如肝病呈现胁满,少腹作胀,称为肝气;胃病呈现饱满,中脘痞闷,称为“胃气”等。
% L) k2 @- W  x0 N* F2 m5 O三是病邪方面的,如六淫中寒邪、湿邪也称寒气湿气等。所说补气的方法,都用于第一类亏损的证候。肺主周身之气,脾主中气为后天之本,故补气着重于补肺脾两经,而补中气尤为常用。气与血有密切关系,补气药常与补血相结合。又因气属职,在极度气虚时常与扶阳药同用。补气药易于壅滞,一般对中焦有痰湿者不用但必要时也能补气与化痰、理湿同用。又因气虚不运而胀满的,用“塞因塞用”法,亦宜稍佐理气。
9 e8 C; ~' M/ w6 j8 r4 i8 S5 b
5 L! q) t2 h9 N8 T# B% ^0 M: v2 `- Q1 培补中气法适应证:精神疲倦,面色萎黄,懒言音低,四肢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溏泄泻等。常用药:黄芪  党参  白术  炙草  茯苓  山药  扁豆中气属于脾胃,一般所说中气虚弱症,多指脾胃薄弱而引起的功能衰退现象。往往先见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从而营养缺乏,而色萎黄;进一步精神疲倦,行动懒怠,言语低微,脉象濡缓。所以培补中气以脾和胃为基础,常用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前人在脾胃虚弱症上运用四君子汤极为广泛,大概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扩大组织,加强补中的作用,如六神散之加入扁豆、粳米、山药;一类是结合其它补虚的方剂,形成偶方的组织,如八珍汤之加入四物汤;而另一类是照顾兼症,变作标本并治的方剂,这一类比较复杂,如异功散之加陈皮行气,六味异功煎之加陈皮、干姜行气止呕,香砂六君子汤之加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化痰止痛,四兽饮之加半夏、陈皮、草果、乌梅化痰截疟,七味白术散之加木香、葛根、藿香化湿热,启脾丸之加山药、陈皮、莲肉、泽泻、山楂消疳积等。在这些用法中可以看到,凡是脾虚所产生的病证,都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但脾胃虚弱不等于中气虚弱。中气虚弱的特征,表现为神疲困倦,懒言声低,自觉气短,甚至行动即喘促,这就必须加入补中益气的药物。黄芪为补中气的主药,味甘气温,气厚于味,治疗中气不振,清阳下陷,有温养生发的功能。常与党参并用。它的区别是:党参培元气,主要在补中;黄芪补中气,兼能实表。所以久泻脾虚生化不及等,当以党参为主;如有形羸气乏,自汗亡血等,则以黄芪为主。同时,黄芪升举有余偏于阳分,气虚阳虚宜升提者最为合适。有人用补中益气汤升提,只注意升麻、柴胡而忽略了它的基本力量,是不够全面的。
3 Z" u  q& ^6 F- G  _  a% I6 L. m& {. y8 U' O. Z4 o. k2 R
2 补养肺气法适应证:肺痿,久咳,声低音怯,呼吸气短等。常用药;黄芪  山药  北沙参  麦冬  五味子  冬虫夏草肺司呼吸而主皮毛,肺气充盛,则呼吸调畅,皮毛致密。因此,肺气不足的临床表现,多为呼吸气怯,咳嗽声微,皮毛不固,多汗畏风,在补肺益气的治法中,应照顾到固表收敛。另一方面,肺能输布津液,气弱则津液不行,汗多亦能伤津,故补养肺气经常照顾肺阴。又因脾肺为母子之脏,益母能使子实,故补肺亦常结合补脾,称“培土生金法”。这种从肺脏本身的气阴及其与内脏的相互关系来治疗,在肺痨病中最为明显。至于与滋肾药同用,多属于兼有阴虚内热的证候,称为“金水相生法”。
0 ^+ {' ^! P6 A3 T& l9 y  l
: T# x% p# w5 O8 Y3 益卫固表法适应证:表虚多汗,汗出恶风,及容易感冒等。常用药:黄芪  白术  浮小麦  麻黄根  煅牡蛎肺主卫气,卫气出于下焦。故卫虚皮毛不固,多汗恶风,轻者从上焦治疗,一般用牡蛎散(牡蛎、麻黄根、浮小麦、黄芪)加减,以牡蛎等固涩止汗治疗主证,即以黄芪益气固表。重者汗出不止,称为亡阳,用附子芍药甘草汤治下焦。这说明补益卫气,黄芪和附子为主药,芪附汤就是这两药组成的。附子芍药甘草汤用白芍,由于多汗亦能伤津亡阴,出现小便少,四肢挛急等症;如果未到伤阴阶段,不须用此。前人对一般益气固表大多用黄芪,例如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治表虚易感风邪,感冒后邪恋不解,用黄芪为君;当归六黄汤(当归、黄芪、生熟地、黄连、黄柏、黄芩)治血虚火旺,内热盗汗,也是以黄芪固表和滋阴泻热同用。我治体弱患者不耐风冷侵袭,常发生关节酸痛,用桂枝汤加黄芪,效果良好,也是在调和营卫的基础上着重固表。
# I7 ?. @* [# U  v3 X7 E3 x
1 v( {. c  f5 N- {. q4 温补肾气法适应证:畏寒,四肢不温,腰冷酸痛,吸气困难,小便频数不禁等。常用药: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萸  山药  枸杞子  巴戟天肾中阳气即命门之火。前人认为命门为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命火一熄,则全身机能均停止,故气虚到急救时期,均以附子补火为主。元气虚结合人参,中气虚结合白术,卫气虚结合黄芪,就是参附汤,术附汤和芪附汤。但肾与命门有密切关系,所谓水火之脏。我还认为命门本身就有阴阳是二气,故温补肾阳必须滋补阴,常用的桂附八味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可以明显看到在补阴基础上扶阳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
发表于 2008-3-3 22: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全文,先谢了!!
发表于 2008-3-7 22: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理论解释那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08: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动手.
发表于 2009-3-20 18: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再有点理论解释那就好了
发表于 2010-12-23 11: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吗?不过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9 23:30 , Processed in 0.0467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