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2-24 22: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那些事儿 [李渊、李世民卷] (4)/ D) v$ ?0 f5 f) _/ \
7 Q" b* r4 E. O7 c9 t 0 o. G- d" Z& x$ ~6 x* F0 Y7 k+ g! E
0 l) |" t! G5 A
作者:沁园春
+ ]' V% A+ `) d3 S& d
! D5 v+ }; w, w8 p Y0 @" M
$ h: t: r9 E# c: E _0 ] 9 L8 `8 k6 ?0 [/ Y0 G2 n
孟子说:民为贵,社禝次之,君为轻。
( Z( V2 y! Q0 x
& p+ Y2 ~7 e- s! W7 J0 l 意思就是告诫那些当皇帝的,记得要有帝王之德!8 n) q7 W N* A' w* M
& V) H. a9 t; s1 l6 {
说白了,就是要有责任心,对统治下的子民,要有同情心,要存民、养民,保民、至少要尊重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权和发展权!0 K5 c$ ?$ B' z* E. p$ _0 X0 `
9 V# F0 a' z; e; f 而杨广,太喜欢搞“大跃进”了,总想一夜之间,成就千古圣王之伟业。
9 j6 t5 z3 B1 w4 m& p U 0 k7 A9 M' V: O8 C& ?3 c. j
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
, X1 J3 t8 L2 h- v8 v- t " F; T: a: ?, E$ v7 J, d3 ^
这里面就有一个历史规律,很多事情,都逃不出这个宿命!# H _; s+ w" N, |# d D
: A7 {1 O6 `! t! k- t$ x 杨广,无论他有多大的本事,自然,也逃不出历史规律这个如来佛的手心心!
" `, |' b0 r6 c, }# v) g3 Y7 U
: v( [3 N' V) q- C: } 同志们,要有责任心啊!
j; t3 }3 U6 G
. k3 z D" z: G |# c 暴君与明君,就差一个字,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T* _: ?% l" O6 ]5 M% G 4 i3 E; Y; Q' P; t
都是有才,可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看谁的心中,真正有咱老百姓?看谁真正去了解老百姓的疾苦?看谁真正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看谁真正一起去谋求他们的幸福?3 z" _5 q+ s0 Q. {
' k K& m! ^8 h
在我看来,西汉初年,尊崇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是很有道理的。! n5 U0 j. R4 ?2 { b, M: B
1 D' _2 m2 h; J0 R7 P+ C' }% X" z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扰民,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遵循大千世界的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人为本,顺其自然!
/ k9 c" o# A, N' a, O9 S# y
: P/ L' w, ] E4 I3 M 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4 N, q0 v7 W: T F4 `; u, C
& E) C) X8 X( W* e- k H/ N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富民强的梦想,难道还会遥远吗?
" ]4 ]6 @5 a4 U
' D) s% ?. O9 t( X 所以,要相信群众!
: C' r; Z8 A, a _2 Q) w
& R7 V5 t W7 Q" j' c5 U: H( i) @ 为了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公元605年,杨广号召全国进入大建设时期,下令征发江南、淮北等地百姓100余万人,开挖了一条从洛阳西苑,到今天江苏淮安的运河,名为通济渠。
" r8 G7 d8 k9 ?; V, |3 p . T8 x: ]4 f \& y( _* `
同年,又征发淮南百姓十多万人,疏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的邗沟。
4 W/ z4 C+ g/ F & V; o" o" R, h% m* I' K
在其后的5年里,杨广同学又先后两次征发民工,开通两条运河,一条是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市的永济渠。
4 r% D, U b- V. |! n% v' F
; b& P4 d6 R; L2 H$ w! |! \( ?4 U 另一条,是从京口到余杭,也就是今天江苏镇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m, [9 L- K: U5 [ w, F( V4 e
0 {. }1 V6 v: V 最后,杨广把这四条运河,哗啦啦,全都连接起来,至此,全长4000多里,贯通南北,沟通5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就开挖成功了!6 f5 j# l8 V# o# M! j" x
9 m$ T, i6 s h' S
这条大运河,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两项大工程!, p% A( |+ |, p) f! m0 i' ?
4 {' x# r0 \; H* b+ f* \ 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0 ~4 Z3 Z5 L( d z" z& T 3 x7 D4 ^& [1 K; q
可是,这么大的"业绩"和“形象工程”,是杨广采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办法,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来换取的。
6 z! m1 z* r! g' @+ o
4 ~! l( e" ^4 x# X: V2 ^! P6 C( ? 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 d. ]0 r& R7 w 5 W5 M) C% M% k3 A7 d* l
更混帐的还在后头,杨广同学还干了些什么荒唐事呢?
) z* e9 O7 ]2 I1 w) F & m( o: L) H2 b/ v( k
晚唐诗人皮日休,作了一首《忭河怀古》的小诗,诗云:
# J2 Q' Z* T7 t# I* X
) k7 F3 d9 @8 j" q; O6 I m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M5 ^/ ^, b" f1 @' d 0 Y0 k* i0 J+ _& n+ r9 h1 U
皮日休说杨广开了运河,要是没有巡游浪费一事,功劳也不在大禹治水之下。/ B* C* Z2 x9 Q9 Y
% u; j6 Q+ l3 N( ]7 G" O7 E
可是,历代的诗词和评论,还是批评的多,表扬的少。
0 P9 a3 P! ^9 b9 D( p, y ) i; G6 [3 D; \% p
公道自在人心!
5 `# G1 z5 H" z/ d 9 ?2 {; e+ I: {
一句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 R% J1 \; _! D3 a, B
, A$ v! x1 W4 |! s, [ 更要命的是,运河开通了,杨广要干的大事业,便是三巡江都和三征高丽!
! i( l' U8 ^& Q
1 k0 m4 v3 ?. y0 S3 v 杨广为什么要三巡江都,三征高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