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6|回复: 0

历代医家论灸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代医家论灸法
) a7 y6 ?. F1 t% B/ k2 ]6 I0 n% z" m- r  1. 王焘论灸法
) H; q/ l  _% \1 y- }( x0 Y    《外台秘要》卷十四说:“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此之一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外台秘要》卷三十九说:“故汤药攻其内,以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知火艾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 O* Z$ `" ^9 S/ D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灸风者,宜从少以至多也;灸寒者,宜从多以至少也”;“寒湿者,宜从多以至少也”;“其手足外皆是阳脉也,不得过于二壮;腹中者,水谷之所盛,风寒之所结,灸之务欲多也”;“背之重厚,灸之宜多”;“衰老者少灸,盛壮肥实者多灸”。 0 Y7 P- z# b$ [4 J. _
  2. 窦材论灸法
- }0 q7 ~, V! @! b+ h$ R& ~+ v6 z    《扁鹊心书》说:“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 @) b# z2 Q& \" ]    《扁鹊心书》说:“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 , h' j7 U! R' L7 X7 z& n! S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之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窦穴)、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2 i% G6 m5 U$ Q3 q
  3. 闻人耆年论灸法 # M% k; S: i$ M: A# P$ h
    《备急灸法》说:“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施之无疑,用之有效,返死回生,妙夺造化。” - [& M2 L$ ]7 U5 R1 B; n
  4. 高武论灸法 9 p: v# j( w3 c' H, ~$ i$ u
    《针灸聚英·卷三·艾炷大小》曰:“《千金》云: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儿七日以上,周年以还,炷如雀粪。《明堂下经》云:凡灸欲炷根广三分,若不三分,即火气不能达,病未能愈,则是艾炷欲其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艾炷若大,复灸多,其人永无心力,如头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脚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细而无力;既失精神,又加细节,令人短寿。王节斋曰:面上艾炷须小,手足上则可。” 5 n  A! M, Z! y) T
  $ ]) l. b6 K1 X
5. 杨继洲论灸法
4 C4 W8 [# D, b4 _1 p* s. q* |3 i" ~1 y    《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说:“疾在肠胃,非药铒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
% S' C9 M7 w! k: f    《针灸大成·灸疮要发》说:“《资生经》云:《下经》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人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于煻灰中煨热,拍破,热熨疮上十余遍,其疮三日遂发。又以生麻油渍之而发;亦有用龟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发;亦有恐气血衰不发,服四物汤,滋养气血,不可一概论也。有复灸一二壮遂发;有食热炙之物,如烧鱼、煎豆腐、羊肉之类而发,在人以意相。”
+ e" _' [" b$ D6 p    《针灸大成·灸后调摄》说:“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平心定气,凡百事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 ' {2 r( M% G9 j% T  [5 J  P4 @3 m

* d" Z" r. M: \& T- u! e1 n#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05:03 , Processed in 0.0243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