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26 2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
" N7 F( v6 L) t( i4 N/ Y9 T- w
6 B2 I" C/ v0 x绣幕芙蓉一笑开
9 s( L W( y0 ~$ J. L——赵明诚求婚8 |2 n( s6 M" }0 ?, I
9 n, w9 F6 \4 t 我们说,娶一个才女和美女当老婆,那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可是,摊上个酒鬼和赌棍老婆呢?一想想,还不得头皮发麻啊?可是,真碰上一个女人,既是娇滴滴的才女和美女,又是酗酒好赌的“男人婆”,这做丈夫的该是啥心情啊?难道一会儿飘在神仙一样的天堂,一会儿又摔在魔鬼一样的地狱?
, s6 a% ~8 N. S1 X# \2 e! i7 Z, G* B8 L9 D, r; Q, |
我不知道这上下两千年,除了一个李清照,世上还有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女人;如果没有第二个李清照,也就找不到第二个赵明诚这样的男人,好去问问他:嘿,能谈谈你现在的心情吗?
" g! w/ |+ x7 h1 a% Q7 m. S9 O
% f3 s7 [, N# g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我是赵明诚,肯定拍着胸脯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 b: f# m9 w. C7 {, z; Z9 D8 Q& ]; Q, p- J; h" p
是啊,谁让这世界方圆万里,纵横千年,就只出了一个李清照呢?天下美女一大堆,才女一大把,李清照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就凭这一点,他赵明诚也足够让天下男人嫉妒得眼睛发绿啊!& s9 B' Q9 _$ G5 |9 R6 ], O( R
9 d& R8 D, C/ q- L+ K0 Z2 q 不过,别的男人也别嫉妒。俗话说得好,千里姻缘一线牵,这很多事情啊,是命中注定的:不是你的,求也求不来;是你的,躲也躲不掉。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婚姻也是这么回事。# P7 w4 c% @- I3 C4 {8 r
1 j: V, ]* Y/ f3 o1 s 跟那时候的大多数人一样,赵明诚和李清照既不是像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青梅竹马,自由恋爱;更不是像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样,你情我愿,自由私奔。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平时我们一说起封建社会,包办婚姻,那可是恨得咬牙切齿,觉得简直是扼杀人性,惨无人道。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啊,两个人活生生被拆散后,林黛玉忧愤而亡,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人间悲剧哪!% l2 H/ y6 a1 V9 g3 V/ I
1 |0 P9 ?) [5 K8 D2 f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按说这包办婚姻也有包办婚姻的道理。就说这门当户对吧,我们老觉得这是势利眼在作怪。灰姑娘还可以嫁白马王子,穷光蛋也可以娶公主呢!可那是童话,而且童话从来都不说人家结婚以后的事。所有童话的爱情故事都是在盛大的婚礼上划上句号。童话作家聪明啊,知道这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不管恋爱那会儿多么浪漫多么勇敢,一结婚过日子,问题就全出来了:成长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哪,两口子就等着吵吵闹闹、将就凑合去吧。
6 d) S5 K; w. @3 I3 A
. M) x: V* D N, K1 R 李清照和赵明诚可不一样。第一,教育部司长的女儿嫁给人事部部长的女儿,都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首先这门当户对是没问题了。李清照是当朝第一“文艺超女”,赵明诚是当朝第一“学术快男”,虽然专业不同:一个看家才艺是填词,一个看家本事是修补“破铜烂铁”——当然不是普通的破铜烂铁,那可件件都是有些年头的文物宝贝。著名女词人嫁给著名考古学家,这在当时,也绝对是一门人人都会羡慕得竖大拇指的婚姻。& | {9 l/ W2 A. f2 k ~
0 b! _1 V7 V/ X, _. P C0 F. ` 第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但是,就凭李清照这个“文艺超女”在当时响当当的名气,赵明诚恐怕早就是李清照的铁杆粉丝——“李子”一族了。不过赵明诚不是一般的追星族,人家追星族追半天“星”,最多就做梦弄到一张照片一个签名就心满意足了。或者运气再好一点,能够跟偶像握个手,甚至拥抱一下,那已经就是天大的幸福,要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的。嘿,人家赵明诚可不满足于握个手、拥抱一下。而且那个时候,李清照虽然是个大明星,可是男女授受不亲啊,哪里能像今天一样开放,想跟谁握手就握手,想跟谁拥抱就跟谁拥抱?赵明诚没别的办法跟自己的偶像亲密接触,干脆就把梦再做大一点——我要娶李清照做老婆!
$ ]* J6 s9 a6 M. S0 L
! Q6 O) V: x. } 这事可闹大了。我再强调一下,那个时候,青年男女是没有自由恋爱、自由择偶的权力的,何况是赵明诚这样门第显赫的官府人家!你要是胆敢赤裸裸地说:我想娶某某人为妻,或者我想嫁给某某人,那可是要挨揍的,严重的还会身败名裂,想都不要想! r6 U, u2 S' D6 T% ?9 w3 @
: E; S( w$ O s) ^2 @6 T 那该怎么办呢?这两个人,都是名门世家,平时可能连面都见不着,也不可能托人递条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约个吉日良辰私奔,那是小说戏剧里面的情节,现实中几乎根本不可能。兔子急了都会咬人,赵明诚是个大学生啊,虽然有些书呆子气,可是“大事不糊涂”,一番苦思冥想之后,还真让他想出了个好办法!啥好办法呢?他也不敢跟老爷子直接说:“我是李清照的粉丝,我要娶她做老婆”,那非把他老爷子赵挺之气疯不可!赵挺之可不像现在有的家长一样,子女要追星,家长阻止不了,干脆把家产都卖了,一家子都陪着到处去追!赵明诚要是也敢这么说,等着吃板子吧!于是,赵明诚耍了点小聪明,来了个“曲线救国”。
( B8 r, |# L3 y; v/ \0 h5 X2 X( s! t
: p! y% r# I' F4 Y- d9 B1 x 那段时间,赵明诚父亲赵挺之也正在琢磨呢,小儿子老大不小了,要给他找一门好亲家。合适的人家不少,可就是定不下来。# b5 N( B! H/ E3 n7 r
1 r3 i# _/ Y! j6 G9 [0 a% G
这赵明诚也不明说自己想要谁,假装偶然想起似的,跟父亲说:唉,我睡午觉的时候,做了个梦,梦见看到一本书。醒来的时候,只记得书上的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我想了半天没想明白。父亲,您说,这梦到底是啥意思啊?
+ o* s: _3 W' x0 v
5 U& c. h8 I- ]8 c/ ?. ] 赵挺之想了一会儿,说:“嗨,傻儿子,这还不简单。这个梦是说你将来要娶个女词人当老婆啊!你看,‘言’字和‘司’合在一起不是‘词’字吗?‘安’上已脱,‘安’字去掉宝盖头不就是个‘女’字?‘芝芙’草拔,‘芝’字和‘芙’字都去掉草字头,不是‘之夫’?四个字连在一起就是‘词女之夫’。这就是说明你将来要当女词人的丈夫嘛!”
2 b, ]% i' ^) r; u* R* t9 v( m* z/ Z; L9 T
赵明诚一听:父亲果然上了圈套,大喜!连忙拍父亲的马屁:父亲,您真是太聪明了!我想了半天,没猜出这句话的意思,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m6 R# U8 E( |5 Q! [
; J, v$ V& \; {4 o8 F8 Q8 c9 R1 e 赵挺之虽然是个精明人,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何况是自己宠爱的小儿子拍的马屁呢?这当朝的女词人虽然不止李清照一个,名气最大的,可不就只有李清照一个人?再说了,论年龄,李清照十八岁,未婚,比儿子小三岁,正合适;论出身,两人的父亲又是同事,都在“中南海”里同朝为官,门当户对,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亲事啊!8 }: a+ n( v7 W
) V0 e* A4 f I
果然,不久之后,赵挺之就跟李格非提亲了。李格非再三权衡了一下:一方面,自己的官阶在赵挺之之下,人事部部长来提亲,得罪不起啊!虽然李格非并不是个势利眼,但现实条件总还是要考虑考虑的。况且,虽然赵挺之为人不咋的,可赵明诚这孩子勤奋好学,为人诚恳老实,跟他父亲老滑头不大一样。就凭自己女儿那逞强好胜的个性,嫁个老实人正合适!于是,两家一拍即合,成就了一门天造地设的婚姻。不过,这里说的“天造地设”仅仅是对李清照和赵明诚小两口而言。其实,李赵两大家族之间,一直是矛盾重重,并且这些矛盾将来必然要影响到小夫妻的生活。当然,这是后话了,以后我们会要说到。
& r& g1 _6 [' ]) |. K5 M2 r( H0 }2 R
话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个疑问了:这李清照怎么会那么有名,连赵明诚都成了她的粉丝呢?你不是说过,那个时候,未婚男女连面都见不着,更没有什么“超女海选”,来一场耗时几个月的十进五、五进三之类的PK,才艺大展示,卫星转播,闹腾得人尽皆知,沸沸扬扬,她李清照凭啥出名啊?
! S1 A. A3 `& O1 z
2 W. N) V' E7 t% p4 K5 l$ j+ V 大家别急。那个时候,虽然没有卫星电视,搞什么平民海选、电视大奖赛。可是人人都有张嘴啊!没有广播电视,可以口口相传啊,一传十,十传百,有什么事,大家一宣扬,要不了几天,就全天下人都知道了。这李清照的名气大,主要有两点原因。哪两点呢?第一,出身书香名门,有优良的教育背景;第二,就是遇上了慧眼识人的伯乐。
) F5 w' v: J# F; i
. k; i: j+ ^/ N9 W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的出身。李清照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北宋著名宰相韩琦的学生。韩琦是北宋不可多得的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齐名,并称“韩范”。当时边疆流传一则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一韩”就是指韩琦,“一范”就是指范仲淹。韩琦和范仲淹镇守边疆的时候,敌人一听是他们带兵,都吓得不敢轻举妄动!/ X& x Z9 n1 ~9 L1 }+ l8 a
3 g* H! [8 _0 X( A0 f" n) Q# O7 y+ ~
名师出高徒!在李清照出生的时候,李格非已经是学有所成,早就成了当时著名的学者和作家,是“出镜率”挺高的一大名人。而且后来李格非还一度官运亨通,从一个小县城的副镇长,连跳几级,跳到了教育部,不但进入了北宋朝廷学术的核心圈,还进入了政治的核心圈。, y, X3 P' @4 Q0 y3 \
* W" t9 h7 k9 b% e& ?9 z. I 再来看李清照的母亲。李清照的母亲比她父亲李格非的来头更大了。她的母亲是北宋初年汉国公王准的孙女,当朝宰相、岐国公王眭的长女。这样一算,李清照与秦桧的妻子王氏就是中表亲。秦桧虽然是个大汉奸,害死了民族大英雄岳飞,可并不代表他的亲戚也都是大汉奸。" @4 c9 C. f8 l
- G5 y. [! g2 _. |8 t2 W1 o9 S( |
李格非的妻子王氏,那可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虽然王氏嫁给李格非的时候,李格非还没当什么大官,还窝在小乡镇里当他的副镇长呢,可他的名士才子风度早就让慧眼识人的王家给相中了。所以李清照自己都说,她父母的联姻是母亲“下嫁”父亲,可见从当时的家世门第来说,李格非确实是高攀了。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氏“下嫁”确实是很有眼光的,就好比选中了一个低价绩优股,因为没过几年,李格非就时来运转,仕途一路飙升,官越做越大了。( ?: O1 a- k: H2 b0 J
. ^# ]$ n4 G" k8 W
李清照的母亲,跟那时候绝大多数女人一样,在历史书上没留下名字,只留下家族的姓氏,但是因为来头很大,而且也是出自书香门第。按照子女智商取决于母亲智商的遗传学理论,李清照有这样的母亲,也就注定了天赋的才智会成为她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而且,王氏大约也不会像其他那些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一样,只会教小清照怎么笑不露齿,怎么穿针引线。说不定,出身书香世家的王氏,还在怀胎十月的时候,就已经对肚子里的李清照进行着“床前明月光”的胎教了。这样的胎教以及女儿出生以后在她耳边轻轻哼唱的摇篮曲,也许成为了李清照一生冥冥中指引着她的天籁之音。
6 r% e+ Y% h+ Q' [# d9 \& m+ I K1 ~: X
虽然大家都说,成功是1%的天才+99%的勤奋,可是对李清照来说,没有那1%的天才,光有那99%的勤奋,恐怕也成不了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大才女。当然,这1%的天才不光是遗传的聪明才智,主要还是指优秀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过,要是大家都想当然地以为,李清照投胎在这样的名门世家,而且又生得才貌双全,肯定一出世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日子过得比蜜还甜,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李清照也没有。
4 e# i1 n& N/ n; Q9 C6 r4 t- T
5 G' Y7 v$ C+ l0 o1 t 李清照在幼年的时候,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灾难,而且这个大灾难,对于任何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句话——天塌下来了!5 z7 r' Q6 ~3 r" ]0 r. l1 Y
9 F8 n/ T4 D/ |: r7 | 李清照人生遇到的第一大灾难,是幼年丧母。
1 Z7 X' G0 R, x1 }. b
) n# i- E. y5 N; y 母亲王氏,还在李格非担任郓城教授的时候就已经撒手人寰,她虽然慧眼识人,却并没有等到丈夫的时来运转,没有享受到夫贵妻荣的福分。换了别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呢,可小清照就已经品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杯苦水。
8 q5 o: |6 J( g$ ]9 M( J+ x5 ~( {; W' ~6 B( s: ~
当然,童年时代的李清照,不幸中还是有万幸。虽然母亲过早地撇她而去,虽然父亲李格非因为做官的原因要到处奔波,没有爹妈管教的小清照,大部分时间是在爷爷身边度过的。这爷爷可不是一般的糟老头,前面我们讲过,她的爷爷也是著名宰相韩琦的学生,凭他的才华当个小女孩的启蒙老师是绰绰有余的,是李清照成为童星的一大功臣。4 X+ m. b# P6 j4 h: L
$ @/ z4 l0 S0 _, f 但是隔代抚养也必然带来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过度的溺爱。尤其对这个从小就没了母亲,父亲又老不在身边的孙女儿,爷爷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溺爱心疼的结果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像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啥都敢说,啥都敢做,还不时给家里人制造点小麻烦。什么喝醉酒找不到回家的路啊,偷看闯进家里的陌生男子啊,说不定都是这时候发生的事。小清照时不时制造的这些有惊无险的“意外事故”大概很让家里人伤脑筋。连回家探亲的李格非都发现了:再这样纵容下去,这女儿恐怕将来想嫁出去都难。
0 @2 i1 `: x4 u0 l
5 E8 j2 F6 J7 R1 ^ 为什么这么说呢?李格非想啊:自己好歹也是读书人,是官宦人家,将来找亲家就算不是皇亲国戚,至少也该是书香门第。那时候大户人家讲究的都是夫唱妇随,三从四德,谁愿意娶一个大大咧咧,动不动就喝得醉醺醺的假小子啊?这样一想,李格非就觉得,有一件事不得不要抓紧考虑了。是什么事呢?这件事,对李清照的人生又有什么关键性的改变呢?
+ X5 z9 H; j B& `
7 A9 w: R1 ]/ ` 原来这件事,还跟李格非自己有关。妻子去世也有些日子了,自己没人照顾倒也罢了,可女儿不能成为野孩子啊?女孩子毕竟是女孩子,那时候可不流行什么“中性美”,要扭转李清照这种假小子性格,必须要有一个大家风范的女性来教养她。就这样,为李清照找一个继母的事儿就迫在眉睫了。
* q' r# g6 |; s7 e, M/ V& o) i
# D3 |) `0 R' E/ n 这找继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为啥?现在的李格非可是今非昔比了,当了京城的大官,来来往往的都是政界名流,学界权威,给他说媒的、介绍对象的踏破了门槛。以李格非的名气和身份,娶个老婆自然是小菜一碟,不过宁缺勿滥啊。就因为是名人,所以娶老婆更加要谨慎,即使比不上原配妻子那样出身显赫,至少也得要门当户对、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吧?
- c5 e% \' N- Q- g% S& b- W
) f6 F; s7 G( X7 _4 n- e1 h 也是合该李格非走运,这样的好事还真让李格非给赶上了。在朋友的促成下,他的第二任妻子不但也是出身名门世家,是北宋初期著名的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儿,性格温柔端庄,琴棋诗画无所不通。连对女人向来很吝啬的正史都留了句话给她:说她“工文章”,文章写得相当漂亮。而且巧了,这第二任妻子,也姓王。更重要的是,这位继母王氏对李格非前妻的女儿小清照视若己出,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来对待,亲自教她识文断字,照顾她的生活。. N6 T3 K9 f5 l3 x0 `
5 N, X+ f0 g! m% _/ t
想想看,出身于这样的名门贵族,有这样的遗传因子,有这样成就不凡的父母,李清照她想不成材、想不出名都难啊!这样响当当的家庭教养出来的女儿,而且还才貌双全,他赵明诚就算整个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只怕也是如雷贯耳了吧!; ?& A) N; _# _% M* z6 {3 d3 B4 `/ o
) z9 _7 ?+ O6 J; y0 E9 M h 当然,话说回来,也不是每个名门世家的子女都能成才子才女,说不定还可能是鱼肉老百姓的太子党、或者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呢!李清照想要成为千古第一的著名才女,光有著名父母,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做父母的,总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到处去跟人炫耀自己女儿如何如何倾城倾国,如何如何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吧?何况,李格非也不是那种吹牛拍马的人。这李清照的艳名和才名远播,铁定既不是卫星电视传出去的,更不是父母吹牛给吹出去的。这其中,还有什么人,什么事,起了重要作用,让赵明诚这个书呆子,做梦都想成为“词女之夫”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