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09)
/ @) c. v9 b- L5 Z1 X# `1 n  
: J$ L' d8 z% O* |0 N# p* ^; F  公元960年12月,赵匡胤从扬州凯旋,回到了都城开封。这时候整个宋朝上下所有人等都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担忧的再也不用担扰了,想谋反的也都可以歇菜了。大家都明白,赵匡胤已经坐稳了江山,厌恶他的人,只能祈求上天把柴荣的命运也给他,这样才能把赵匡胤消灭,自己取而代之。- X' d- s; I$ c3 {5 o
  但是奇怪的是,赵匡胤本人却一反常态,变得整天无精打采。有人问他怎么了,赵匡胤就摇头叹气,显得非常的苦恼――你们觉得当皇上挺容易是不是?唉……比我当节度使的时候差得太远了……0 w: _- Z7 {& ?0 Z6 F3 _$ d% o
  有点吓人,这让别人怎么安慰他呢?难道满足他的愿望,大伙儿齐心合力再造他的反,把他再打压回节度使原形?开玩笑,于是赵匡胤就只能继续郁闷,直到他的心理变得非常恶劣。6 J9 K1 P/ w3 O9 V* k! g
  烦啊,他只能自己找乐,在自己的后花园里拿弹弓打鸟玩(情趣不太高),但不管怎样心情总算好了些,不料就在这时突然有个官紧急求见。赵匡胤不敢怠慢,以为出了大事,立即接见。结果,这位仁兄说来说去都是些平常小事。赵匡胤火了,问他到底搞什么搞。可这位官一点都不在乎,一句话就顶了回来――臣以为再怎么的,也比打鸟玩急点。
! r, d. D) K5 e- [4 S# E  下面发生的一幕,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关赵匡胤有手边随时提着一把斧子的习惯的记载。就见赵匡胤武人习性再次暴发,没有二话,举起斧子就砸了过去,干掉对方两颗大门牙。4 I1 x  k& c; w: d8 a/ \' e8 G
  而这个官真是有种,没哭没骂,而是慢慢弯下了腰,把自己的牙一颗一颗都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收在了怀里。, [! {+ h* ^* D$ I2 a4 e: `# L
  赵匡胤火还没消,继续大骂――搞什么?你把牙藏起来,要到哪儿去告我啊?!* L8 ~8 H% k! x1 U7 q2 p4 L
  但是这个触了晦头的人似乎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倔头,要顶就下定决心把你顶到底――我是告不了你,可是自然有人都记在史书里!4 d% p6 w. C# X. X, c4 K
  好了,赵匡胤再一次泄气,历史再一次证明,有了利的人就会要名,尤其是像赵匡胤这样得了天下最大之利的人,他无论如何都不想因为这种小事给后人天天念叨。于是他只好笑嘻嘻地掏钱包,拿出大笔钞票跟人家私了。! p, G& R& l/ m! n" B) O
  这些都被站在远处,冷眼旁观的赵普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没人的时候,他慢慢走近了赵匡胤,您到底怎么了?
4 N% q# S& J/ W  赵匡胤这才说出了心里话――我在想一件事,你说为什么从唐朝末年到现在,50多年过去了,当过皇上的人有八家,一共都十二个了,这还不算那些称国主之类的二皇帝。这都是怎么回事?这么乱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9 k) O# s" f0 u/ `  他说着,深深地凝望赵普,下面的话还用再说吗?我,我赵匡胤是第九家了,要怎么办才能不让第十家出现?这难道还是不个值得闹一次心的事吗?!7 {& o, Q% T$ R* d6 _
  却不料赵普马上就向他深深地祝福――陛下,您能想到这些,真是天地神人之福,真是社稷百姓幸甚啊!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办,只要您能定下一个合适的制度……/ r/ {8 `4 P4 R5 e" _( S, O4 z
  就从这一刻起,赵宋三百余年的治国精神就此定下了。由此,百十余年的安定富足从此开始,而之后千百余年来的痛苦衰落,几度沦丧,几次宾临亡国灭种的病根也都从这一刻深深地种下了。
) a' f( ^" f" a+ n3 `% R; _  . v# C0 E5 t" a5 u
  连载(110)" U1 S1 R. R4 C: Q0 ~
  & U% f: e% x+ S' ]
  那天赵普说――唐朝的崩溃,以及五代十一国的纷乱,都只有一个症结,那就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想根治,只有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从根本上打消所有人的妄想,之后天下才能自然安定。具体的办法就是所谓“强干弱枝”……
& i( p6 F, n: q7 x) Q# l  一语道破天机,史称赵匡胤恍然大悟,没等赵普说完就打断了他――爱卿可以闭嘴了,朕都明白了。$ h) r2 r" w' |8 M1 i/ M
  历史可以证明,赵匡胤真的明白了,几十天之后,他就开始了实践。但是非常遗憾,他明白的是眼前这50余年里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这个病症,那么用赵普的药方就的确是药到病除。而且治得干净利落,不留病根。但是再往远处看呢?
  ]) R/ h/ }* e( G8 }6 A0 z. x. I  无论是往身后的远处看,还是往遥远的未来看,这样的解决方式都对吗?
6 |; n5 g4 \2 I: V- X& [  让我们回忆唐,或者再往前推想一下隋,又或者再远一些,越过五胡乱中华,直接到三国之后的晋。它们的动乱之源是什么?病根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总结前人的得失,进而处置本朝国策的?, n% u' ?5 S- P+ A% _
  晋之衰亡,在八王之乱,之所以会乱到让胡人前所未有地侵入汉家江山,完全就是司马家的藩王都有极强的兵力,可以无视皇帝大杀四方;那么蕃镇之害就已经天下皆知了吧?那么隋唐两代,明君能臣数不胜数,他们为什么就没有吸取两晋的教训,严格地限制藩镇,不管是亲王发展成的藩王,还是后来作大的节度使?+ a5 l  G% h0 n# u( J7 @
  有客观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知道后来的节度使们会嚣张到那步田地,而且节度使们之所作大,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所谓的积重难返,到了火候谁也扳不回来;但更重要的,还是隋唐天子的主观意识。因为他们的自信与强悍。, @7 P8 b5 |! h9 j0 Y9 x6 P" `
  天可汗李世民登极之后还和士兵们一起较量箭法,有臣子劝他,唐朝的士兵籍贯杂乱,异族人太多,小心有人暗箭弑君。可李世民哈哈大笑――朕视天下万民皆如赤子,无所分别,何来提防?: s2 Z: |# D& U4 q, O. P8 `
  赵匡胤自然非常人可比,但是气度与李世民相较,差得不是一里二里之间。他的国家,他的执政之道,从最开始就充满了不得己之处。比如他不是从战场上刀枪拼杀得来的国家,所以从开始就在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反叛和各种不稳定因素的蛛丝马迹。这让他全体保留了后周的官员,以图天下稳定,但是又不能给他们实权,小心他们会造反。那么活儿还要交给谁去办呢?只能交给他的亲信,比如说赵普、李处耘甚至亲弟弟赵光义来担当,但是对他们也要限制,即不给他们以高官位置,哪怕只是暂时。
, e+ Q; j2 f, L9 N' Q  这就是未来赵宋天下,官、职、差各立名目,层层设防的雏形。说来冗官、冗兵等等都是不得己的,谁愿意那样呢?' J5 c0 k, M5 g! F8 u- {, T; `
  但是千年之后,我们活在衣食无忧,连被人打个耳光都可以随时报告警察的今天,说实话也没什么权力笑话赵匡胤的胆量魄力。而且再深一步想,难道赵匡胤和赵普就想不到强干弱枝的弊病所在吗?- R# D1 d+ ]9 X* \
  也许他们早就想到了,选择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就会从根本上把国家活力和民族的精气神都压抑住,最后每况愈下精尽而亡。可是选择强悍呢?即放心大胆地任用臣子藩王,把国家做强做大,那么后果就是复制了晋、唐王朝,到最后一样死得非常难看……人类发展到了宋朝,就算再歌功颂德的人都会承认家天下迟早必亡的吧,怎样都是个死,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家里平安,没有内乱的死法呢?$ u& ]# g0 c* j5 L) J8 S1 \. {
  就像俗语所说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哈哈,不管怎样,我活了340多年,晋、隋、唐、元、明、清、你们谁活得过我啊?屈指算来,只有汉朝,两汉加在一起才比我长了几十年……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2: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1)
/ J1 ^' W8 r8 M  
3 @4 g* {# V, b  _" S% X  说干就干,当年3月,除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之外,宋朝最强的军事人物慕容延钊以及韩令坤一道进京述职。这两人来时满心欢喜,一来很久没见着老领导了,真是有些想念;二来这些年来为赵匡胤东征西讨,从无间断。其间不管赵匡胤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栓,还是开宗立派成了皇帝,都从来没有二话。怎么算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应该再加封赏吧?
( R7 _/ u; L' O  鲜花、美酒、奖金、升职……这些虽然比较老套,但是让人快活,人生不就是为了这些嘛!但是一切都不要急,赵匡胤永远都有惊喜给他们。
* y1 y, v: ^0 ]( t# M  令――罢免慕容延钊禁军殿前都点检一职,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免韩令坤禁军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出任成德节度使。
  s! X- \; E" [6 y5 }  一盆冷水劈头浇了下来,慕容延钊和韩令坤都傻了,自己做错了什么吗?真的做错了什么吗?前思后想,两人相对苦笑了。高啊,到头来还是赵匡胤高明,这样的命令是在两人进京之后突发奇想才决定的吗?还是早有预谋?可不管怎样,都是在两人进京之后才当面颁发。多么的坦诚,有话当面说个明白,非常方便你们就近提出抗议,可以由皇帝亲自对你们解答……) [% O+ D$ D) c. P" M
  等狗自己进了门里,似乎抓起来就更加容易些,是吧?
- W7 J7 b- d$ H0 S3 [' M  等他们再次出京,去新地点当新官时,才知道韩令坤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由更贴近皇帝的石守信来接任,而国家第一军衔殿前都点检已经收入了宋朝的历史博物馆里,由老东家赵匡胤再次独家珍藏,谁也不给了。# a- ]; w8 z# `4 B
  还能再说什么呢?庆幸吧,还活着。至于石守信,只有羡慕……谁让人家从开始就是部下,而不像我们以前曾和皇帝平起平坐过呢?
# b# U9 {/ b+ q0 u% H) j: n, g  但是历史证明,石守信的快乐是多么的短暂,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个之前由强悍无敌的李重进所把持的高官,他只担任了不到100多天,而就是这可怜的100多天,还是在赵匡胤的人生突然遭遇重大不幸的情况下,才被忽视一样地延续下来的。
7 {/ G  |6 ~) K3 E( O8 N$ D  赵匡胤的妈妈杜太后突然生病了,赵匡胤虽然贵为天子,可以动用人间一切的人力物资,但也仅仅拖到了当年的6月份。不到100天,赵匡胤的人生就跌入了谷底。# \) z6 [0 c9 h& ]+ |' U
  赵匡胤是公认的孝子(该死,这一点真是该死),生母的去世让他极度悲伤。但是历史证明,这位贵妇人的死,绝不仅仅是赵匡胤一人的不幸,随着这位在宋史中只有545个字记载的老太太的去世,北宋初年两件最大的、也是从来没有正解的疑案――金匮之盟、烛光斧影中的前者,就此发生了。  R0 N* A2 L" a. Q
  
3 F2 ~3 H7 ^1 \1 e8 I# C' X7 P  连载(112)
$ b% L; |7 x. p: }' o  " i  n: f; ^) E7 |) ?" D6 p
  古今第一老太太(1)
: A( S7 Q# S8 L; _3 ^8 x, |  
' K2 I* C, m, K( K* o! {3 G  话说龙凤生龙凤,耗子会打洞。可惜的是这种事没法反过来说,即生出第一条龙的妈一定也是龙吗?不过这也得两说,比如朱元璋他妈就有些遗憾,而赵匡胤的妈就真的非同凡响。
2 W$ e* r' Z% f4 [  这位嫁给职业军人赵弘殷先生的杜氏夫人,其言其行真的是女中豪杰。比如说当赵匡胤陈桥兵变造反当上皇帝时,消息传进开封,赵匡胤的老婆吓坏了,可杜老夫人却泰然自若――吾儿生平奇异,今日果然,休忧也?/ g* ^# P. T* `1 i* P) i$ t# b2 _
  而等到了赵匡胤正式登极坐殿,成为名符其实的皇上,众臣依礼向太后道贺时,她老人家却又“愀然不乐”。赵匡胤亲自询问,新任太后才说――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而不可得!# i' _) [+ b4 ], B4 P& A
  危之不促忧,得之不妄喜。这样的人临死的时候,除非是得了脑溢血之类的急症,不然她是不会就此轻晚撒手,什么都不管不问的。果然,据宋朝的官方历史记载,杜太后临死的时候突然问了赵匡胤一句话
0 w& [5 |0 d& C9 J# O8 b! c; |  ――儿子,你说你是怎么当上的皇帝?! c' V7 O0 y8 G8 C' r
  当时赵匡胤都哭傻了,啥也答不上来。要知道他此前一直快意人生,无往不利,唯一的痛苦就是他的父亲因他一时工作原则的僵化病重死去,现在刚刚当上了皇上,坐稳了江山,可他老妈又这样,让他怎么受得了?- E; x: T- B& v7 K- j
  可杜太后就是不闭眼,一定要他回答。
* `2 O3 K& x) }( m: k  M  赵匡胤只好说――这是祖宗积德,以及您的福份。
7 k* S* F0 c+ R# w" P+ l  杜太后摇头,儿子说得很有礼貌,可是她快死了,不想再听喜歌,必须得把不放心的话都交代清楚。她说――不对,你能当上皇帝,唯一的原因就是周世宗的儿子太小,要是后周有年长的皇上,这个天下怎么能轮得到你?天下太大了,你死之后,要立你的弟弟当皇上,这样才能把这片江山坐稳。- f/ _! \! Y/ s( x. Q0 l- ~) D
  史称赵匡胤马上就答应了(唉,不知道是出于安慰临死的老妈是什么别的心理)。可是没想到他老妈真的是个厉害无比的人物,临死都毫不放松。她趁热打铁,马上说――去把赵普叫来,当着我的面,立即把这份誓书写出来。立字画押,不得反悔!6 Q7 N5 j0 w' k6 H4 O6 M
  赵普被火速召来,他写好誓书,并在纸尾处签上“臣普记”三字,然后装在皇宫专用的盒子――“金匮”里,由谨慎可靠的宫里人收好保管(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 _6 J# i* c# i% E' e5 R* e; Z  以上就是北宋之初,两大疑案中“金匮之盟”的官方记载。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知道这件事的,活下来的大概只有三个人――即赵匡胤本人、赵普、以及那位专用掌管金匮的谨密宫人(保守估计,只有一个宫人)。
1 s" S, l7 I+ n5 o( m- O  那么问题出来了,后来疑案之二――即烛光斧影之后,赵光义挤掉已经成年的两个侄子,自己接哥哥的班当皇帝。可是一直名不正言不顺,直到四五年之后,才由赵普偶然说起,才知道、并从后宫搜出了当年的“金匮”,从而了解到自己原来当皇帝很合法啊!
' h/ Z- c7 L9 B' b4 z  要说赵普还真是能忍啊,吊了赵光义这么长时间的胃口,才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拿出来。可是当时的赵普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呢?此人已经早就不是宰相了,并且罢相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跟还是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赵光义作对。而到了新皇登极,他更是倍受压迫,连一直仰其鼻息的朝臣们都敢对他反攻倒算了。形式如此恶劣,他还会握着这样重要的资本不用?一直等到四五年之后才对新皇帝买好,来改善关系?1 Y# e- L& x. G( x* g: ?0 b9 S
  真是活见鬼,而且至少还有那位一直掌握保管着这份官方第一密件档案的宫人,不管他是太监还是什么,为什么也四五年不见上报?就算不想要功,难道就不怕赵光义杀他的头?
7 z0 {! v8 e. m$ K# ]6 ]  破绽多多,但这就是宋史的本色。而且,这还仅仅只是“金匮”之说的其中一解。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2: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3)9 x. c+ o# O9 J6 N
  ; z9 F1 C6 _* c
  关于“金匮”的真假之謎,甚至到底有没有“金匮”的存在,都因为在公元961年6月份宋太祖赵匡胤的生母杜太后的去世而无从考证了。流传到今天,它的起源出处至少还有另一个版本,那是取材于宋初名臣王禹偁所著的《建隆遗事》中的记载,但是不必细究,随便读一下都觉得那简直就是在开玩笑。1 [% M6 ?/ y, I6 Y" z$ H' g
  这本宋人笔记里记载,皇位传递这样的大事,竟然是在一次举族欢庆的家宴上公开决定的。在当时赵家人几乎全部在场,而提出这个决定的,竟然是赵匡胤本人。
3 F" s' {% U! B$ a3 s. @0 ~  他向他妈妈敬酒,当众宣布,当他死了之后,就会传位于晋王光义,而更决定光义死后,就传位于三弟光美。而这完全成就了他母亲的一个愿望――即杜太后不仅是一代开国之君的母亲,还要让她空前绝后地成为三位天子的母亲!
  U0 A0 H8 [" `5 a0 M& |' q& |  而太后大喜之下,再要求赵光美死后复归皇权于匡胤之长子德昭……真是一家和睦,雍容揖让,古今之典范大成!
( A. R1 ~: ]6 ~4 T  往下的我就不愿再说了,完全是在浪费纸张笔墨。我们应该做的,是把目光从中国北方的开封向南转,一直越过长江,再越过南唐的都城金陵,溯江直上,来到古之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9 t6 Z. j! A; L' I" g( `
  在那里,也是在公元961年的6月,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南唐的皇帝李璟已经死了。而非常遗憾,这时他已经不叫李璟了,而是叫李景。与他最初的本名李景通只有一字之差。因为他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南唐国主”, @' K4 B+ s" E/ [/ L. e: G
  李景,当他死的时候,或许会无比清晰地回忆起他生命最初时的印迹吧。他生于安乐,父亲为他准备好了一切,但是却无奈地死于忧患,他应该会想起,父亲临死时仍然对他不放心。那时李昪挣扎着说出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要求
0 K( l$ t2 T7 Y8 A6 X  ――儿子,把你的手指放进我的嘴里。
& M2 P8 J$ _4 m$ }# B  e" ~  李景不明所以,但还是遵命执行。只见李昪狠狠地咬了下去,把儿子的手指咬得鲜血淋漓。这时,才说出了心里最不放心的事! B, W% R: a8 v1 O$ a
  ――你要善交邻国,守住祖业,保住社稷,不要像隋炀帝杨广那样自侍强大随便出兵,最后自取灭亡。要记住我的话,你才是孝子……
9 {8 u& e) F0 L! ~$ h8 }  可是李景都忘了,在治国用兵这些国家根本大政上没有一件是按照他父皇最后的嘱托而做的。到他死的时候,他的国家已经少了一半的国土,而且四邻交恶,民生贫困,所能暂时保住江山的,只有一条上天赐予他的长江。3 \5 G) K/ O# X/ t; }
  而就是这条长江,还差点让他落入北岸的宋军手里。那是在当年的三月,李景觉得金陵与长江北岸的敌营离得太近,太不安全了,执意要迁都到洪都(今南昌)。可是在迁都的过程中,他的龙舟在长江中突遇大风,直接被吹向北岸,差一点就让宋朝的水军不劳而获。
( V1 t' `; t6 A7 [" i  q; ?  历尽周折到了洪都,李景却病倒了,真是生有地死有处,他千里迢迢担惊受怕地来到了洪都,竟然就是为了死在这里。他死的时候万念俱灰,给留在金陵的太子李从嘉的遗命是――再也不要奢糜浪费了,别为我修建陵寝,只要有一个几尺高的坟头就好。我只求在地底下能够重获安宁。* X# p& O; z7 i$ z
  这是平民一样的临终要求了,可惜25岁的李从嘉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父亲这样的要求。他一边大修陵墓,一边上表请求北方的赵匡胤,请给予自己的父亲皇帝的安葬礼仪。: P/ x5 r& s) i, g# U
  也许是同样刚刚死了亲人的原故,赵匡胤答应了。李景的尸体被隆重地迎回了南唐的京城金陵,追复帝号,定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下葬于顺陵。
" z0 a4 ~1 g  ?3 W0 |  当年的7月29日,他的儿子,准确地说是二儿子李从嘉,在金陵袭位为第三代南唐国主,从此改名为李煜。7 T* l' J$ W/ J$ @9 C4 n; b
  + z0 B! V$ L" d) W  Q% E
  连载(114)
& |% D& \5 e* l3 _1 i* x( v; r- I. b, g    M7 ]: A3 S7 Z& U4 M
  公元961年的7月间,注定了是一个动荡的年月,在长江之南,第一大国南唐换了新的国主,而在江北,中原的第一强国宋朝,也同样发生了一次震动全国的政令改动。
0 H' S0 z3 n* F3 w+ R/ z9 c9 ^9 a  没有任何的预兆,宋朝在乱世中国家安危的根本支柱――都城禁军里的高级主官们突然间被大面积地罢免。这些人包括石守信、高怀德、王审椅、张令锋、赵彦徽等人,一个个威名赫赫、忠心耿耿,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他们有过什么反叛的迹象,但是一夕之间,兵权尽解。
1 x& c5 \. Z" o5 R  能够想象当时外界有什么样反响吗?严格地说,当时没有人会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脱离了血腥杀戮的五代十一国时期,就算赵匡胤本人都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南唐、后蜀、北汉、吴越等等等等国家毕竟都还与宋朝并存,虽有强弱之分,可是谁敢说最后的胜负?而在五代时期,国王与自己的统兵大将之间几乎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诚信关系。像现在这样,突然之间禁军首领几乎全部罢免,在人们的记忆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一样的血腥政变。( K8 P; q# y$ A9 m) i/ V
  但是实际上,至少在史书文献的记载里,事情进行得波澜不惊,一切都像是微风细雨一样,和平、轻松、赢的人如释重负,而所谓失去了什么的人,也同样的额手相庆。
8 ~) W. F" p4 L: B! i- Q0 V% f+ H! T  似乎是双赢。
/ O1 v6 _( w6 p* l  而众所周知的,能够查到的资料里,都是这样记载的――当年7月的某一天晚上,赵匡胤下了晚朝,把石守信等亲信都留下,邀他们到内宫喝酒。喝到兴头上时,赵匡胤突然非常不快乐,说:“要不是你们,我做不了皇帝。可是我现在难受,没一个晚上能睡好觉。”% s# d' t  d* w# [
  石守信等人问怎么回事。
/ j. L5 {5 d% {0 `3 m* K  赵匡胤的回答直指要害――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 R, d5 S( m* w$ w  以后的事就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石守信等人伏地请罪,而赵匡胤宽大为怀,给他们指出条活路,即“释去兵权,出守大籓”,并赐予大批金钱田产、歌儿舞女,使彼等“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到第二天,史称石守信等人即“称疾请罢”。8 s; u+ Q0 b7 `6 ]! Q
  而赵匡胤也遵守诺言给他们一一安排了新的工作: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鐸为镇宁节度使,除石守信本人还保留了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个虚衔外,其余所有人的禁军官职一起罢免,尤其是继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这个极为敏感的职位之后,殿前副都点检一职也从此被永久取消。+ T0 A4 W2 r" x9 O3 ]5 W* f( h
  而在各种史书,如《宋史纪事本末》及《续资治通鉴》等中,无不在石守信的仍旧兼职之后附加了一句――“其实兵权不在也”。
2 e; i  u. Z. j2 K. p( L) Y# E& R  以上就是被世人大肆称道的宋太祖仁政之一,“杯酒释兵权”。千年之间,无论怎样细查,怎样怀疑,至今也没有谁能发现并证明这件事是假的。于是谅是没法不称道赵匡胤真的仁义了,比之刘邦、朱元璋那样大杀开国功臣,他真是好得太多了。7 d1 R# a/ y# b
  但是细想一下,我没法不摆出这样的疑问! E: ]" y! n6 U
  ――1,即石守信等人是开国之功臣吗?
% K+ K8 V% H* D( c5 b6 J* U  2,赵匡胤是不能杀,或是不敢杀,还是没有必要杀?& Q6 n, B; ]% v$ A8 D& Y
  首先说1,当刘邦、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都是到了天下一统,至少把汉族人原有的传统意义上的领地基本统一了之后,才开杀的。而赵匡胤这个时候呢?他仅仅是把原后周的天下稳定下来而已,根本谈不到什么开国。而石守信等人最大的功劳,也只是在陈桥兵变得或里或外地推举赵匡胤政变成功而已。说到开国功臣,他们还谈不到,最多只能算是立国功臣。
, u6 H2 J: f- G8 N0 O) L+ B) p. `8 h  再说2,赵匡胤为什么要杀他们?他们真的是威胁到了他的帝位以及生命了吗?根本谈不到,他们的威胁都是潜在的,最多只是怕他们步赵匡胤的后尘,也被部下逼着当皇帝而已。这有多大的可能性呢?犯得着刀头见血,让极力维护的和平形象受损吗?
6 l. {8 C# S0 Y  所以,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完全可以看得淡一些,它的确可以算是赵匡胤的仁政之一,也给赵宋的官家们以后的立了个好榜样,但是它与刘邦、朱元璋等人大杀功臣的行为完全不可比,因为终赵匡胤一生,以及赵光义的一生,甚至赵宋所有官家的一生,都没有到达刘邦、朱元璋的境地,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来大杀开国功臣。9 C7 l  l4 s  V6 D+ c
  除了以后的宋高宗赵构,此人名虽守成,实同开创,他的南宋在千辛万苦颠沛流离之中创立,而那时的局势完全可以出现无数个汉家异姓朝廷(不是指张邦昌的伪朝廷,而张邦昌实有不得己之处,并不见得是什么奸臣,这些以后再论),他却真的杀了为他开国立国的功臣,杀得千年以来,无数国人扼腕痛恨!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5)  R$ ?$ a! U% O4 h% b, z' s$ i! i
    j9 {; z8 t) D( S8 _5 a
  时间过得飞快,几乎就是一转眼之间,公元961年就过去了,而紧跟着下一年,公元962年也平淡无奇地过去了。在中国的历史上,从961年7月份开始,直至962年的年底,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发生任何的刀兵争战。尤其是赵匡胤乖得出奇,他几乎是整月整年地窝在自己的家里,任由宝贵的黄金岁月匆匆而过,任凭自己腐烂。好像他已经满足了,只是想在乱世中做一个平稳度日的守成之主。# Z1 F8 N3 i( W2 q* M
  但是奇怪的是,他身边的人却都累得要死。那么,他都做了些什么事呢?
# w; Y* u, Y  X- P. d  首先,还是军队。继“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仍然对他的军队不满意。要知道,军队,始终都是一把刀,不仅要对它放心,还要让它有用。6 p. Z/ X, v2 H1 D# f; ]
  在放心的一面,赵匡胤的智慧让人没法不佩服。历史证明,“杯酒释兵权”仅仅是他改良军队的前奏,后面的事才是他治军之道的精华。
3 ]* ]6 j; N* K( ^' S: Z2 Y  通过改换领导,殿前的都、副都点检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到了962年的9月,石守信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也被罢免且从此撤消,并且从此把马军与步军分开,使他们各自为政。从这时起,从五代以来一直对立,互相牵制的殿前、侍卫两司就变成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其长官就是后来宋朝军中统称的“三帅”――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 P, Z# b  @8 |% p+ u5 u1 t
  南北两朝变成了三国鼎立,看你们还怎么联合起来作怪。. V: Z/ ^4 ?2 v
  而这仍然不够,赵匡胤在“三帅”之下又设制了“四卫”,即属殿前司的铁骑军、控鹤军;属侍卫马军司的龙捷军;属侍卫步军司的虎捷军。这“四卫”下面再各设四厢都指挥使,再一层的剥离四卫的兵权。
' K) K5 _) ?% A" \8 S. s- K  但这还是不够,兵权如此细分,赵匡胤认为还是有危险。他进一步规定这些将军们加在一起,也仅仅是拥有了“握兵”之权,即平时仅仅由你们负责训练、职守、迁补赏罚而已。真正“调兵”之权他们一点都没有。要“调兵”,只能去找枢密院。而枢密院应名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治机构,但它也仅仅不过是皇帝的一个喉舌而已,它只能接受皇帝的命令,然后由它发布由哪位将军具体“统兵”。
& r9 q+ q+ v. H( t3 h2 O  由此,军中三权分立,无论谁也没法直接掌握一兵一卒。按说这样赵匡胤就应该放心了吧,不,还不行。赵匡胤结合自身的发展轨迹,又找到了新的隐患破绽。那就是将军们身边的亲兵。
! K. d0 H/ s2 z& l; k  赵匡胤下令,无论是什么级别,什么程度的将帅,都绝对不允许拥有心腹亲兵,严禁军人培养自己的私人力量,违令者斩!2 F4 f. G5 v8 F# o
  这一条是重中之重,赵匡胤咬得极紧,不管合不合情理,对谁都一视同仁。就连他的义社兄弟、开国的元勋,被赐予殿前都指挥使,贵为“三帅”之一的韩重贇,被人告发拥有亲兵(仅仅是怀疑有),都差点被赵匡胤下令干掉。0 Z# j5 A$ |! R5 R
  而针对于有用,赵匡胤的措施非常得当。他爱惜并重视士兵是特殊工种的劳动人士,军饷赏赐绝对优厚――“金币绢钱,无所爱惜”。但是,一定要守规矩,针对五代十一国其间骄兵逐主帅,悍将废帝王的血淋淋的教训,赵匡胤命令全军严格遵守“阶级之法”。
4 Y5 M* z7 A! `- H) q) m7 B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官大一级真的能压死人了。而且不仅能压死你,上级军官还真正有了合法的生杀大权,使“士卒知将校、将校知统帅、统帅知朝廷”,彻底断绝犯上作乱骄横不法之心。为了贯彻前所未有的命令,赵匡胤不惜大开杀戒,翻开宋史,赵匡胤因此一次杀29人、杀40人、杀120人屡有记载。/ }5 B# I& B; x
  没办法,五代时军汉强鸷,不杀不足以立威,甚至不多杀都不足以立威。
2 l- n8 J5 m4 C: ?& ?  这还没完,在开封城里,赵匡胤还有各种各样让军人暗自叫骂的阴损招数。比如说为了锻炼军人的体格,以及让他们保持勤劳防止懒惰,每到发粮饷的时候,赵匡胤就命令城东的兵去城西取粮,城西的兵到城东头去取粮,而他本人就站在城中的制高点,看着满城的大兵各自背着至少两石(至少200斤)粮食从巨大的开封城这边走那边,那边走这边……而且他还规定了,绝对不许雇车或者有人帮忙。
/ \) Z* V' C7 Y  这样的事太多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赵匡胤全心全意地梳理打造着自己的内部,要尽快完善地把他从后周偷来的江山彻底改造成功,变成他本人的私有财产。而且对军队的改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发现,他的命令还会不断地增加,直到后来达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才算是大功告成。
( y5 T4 Q3 s5 t$ J  时间太快了,赵匡胤实在是觉得光阴迅速,时不我待。机遇,他一边迅速地完善着自己的战斗力,一边在机警地扫视着他的周围,南唐、后蜀、北汉、吴越……还有荆南、湖南。( O9 d' y* l% h+ ]6 b
  你们都不要急,很快我就会来。
! ~* C2 V$ r. u) C' |3 K. |+ r  
" N% Z# @4 n( H! }  v9 U6 k' V  连载(116)
% [9 C* E) j% M  ! @3 M  b! g) J3 v
  时间到了公元962年的年底,又快过年了,开封城里的大小官员们被赵匡胤折磨了一整年,都在盼着放假、休息、分年终奖金……千百年来的中国人都这样,只要刀子还没架到脖子上,到了年底就都会尽情找乐。可是这绝对不包括当时的赵匡胤。
- y( o0 ^4 s/ j' Z& H5 N  赵匡胤还是阴沉着脸,整天见不着个笑容,而且他还行踪诡密,尤其是当天时不正,雨雪纷飞的时候,一但到了这种案发率非常高的天气,他就越发的神出鬼没。据传说,就在一个正下着大雪的晚上,他突然出现了赵普的家里。
. Z2 S+ s9 b7 ]3 b3 w5 A! r. a1 L/ H) q  雪地里的赵匡胤显得异常,因为他笑了,他“呼赵普妻为嫂,为之炙肉暖酒”。然后在远离了皇宫群臣的环境下,他才向自己的首席谋士说出了心里话。  Q6 f" h2 h+ M$ q1 S
  ――吾夜不能眠,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特来见卿。0 Z8 E" n8 v: S3 o, U& }
  之后史称两个人谈了很久,关于新兴的帝国是否要发展,要向哪里发展,就在这一夜里定下了基本方针。但是说到底,当时的赵普直接把一张尽人皆知的奏章扔给赵匡胤也就是了,就是王朴当年的那篇《平边策》。" h3 j7 i( g0 Y( F: ]
  无非都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何必赵普多废口舌,而我再多废笔墨?但是,有一点无论如何要注意到,那就是对于北汉的处理。) d3 v+ ^0 k' i% X. k
  柴荣除了第一次因为报复而出征北汉之外,从来就对那个弹丸小地不屑一顾,他的目标直接定到了战略意义比天都大的燕云十六州。而纵观日后的赵氏兄弟,无论是知兵的赵匡胤,还是素不知兵的赵光义,都把北汉放在了首位。3 m! Y; b! ?3 [7 T. Z/ K+ w, i
  不下北汉,不顾燕云。+ E' R+ V* Z$ b3 }0 C0 J* X
  这里面的区别我们以后细谈。只是历史在这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之后,就向赵匡胤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脸。他要的机会,最适合他的机会,竟然不请自来。1 q% \8 {3 U) x( I0 |1 s( ?
  话说当时是五代十国,细算其中是十一国,而再细分,里面还有很多不称国但是又独行其是的“国中之国”。荆南、湖南,就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 z$ I2 Q, T% ~% Y: c
  湖南,最早是一个叫马殷的许州鄢陵人建立起来的。最初只有潭、邵(湖南邵阳)两州,不断苦心经营才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七州。这么点小地盘,按说不会太招人眼,可是很不幸,他遇到了早年雄心壮志不甘寂寞的李璟。/ [' V, k* J0 j  I! ]( g) F
  凭着老爹李昪留下的家底,李璟很快就拿下了湖南,但是随后他就被拖进了淤泥里。反复拉锯,再加上柴荣对李璟的折磨,马氏的部将刘言乘机收复了湖南,之后就被部下干掉,最后的受益人叫周行逢。就在962年的年底,周行逢也死了,死后湖南的局面就像柴荣死后的后周一样。
; r2 G, Z& [7 ^% f9 `  11岁的小孩子周保权要比7岁的柴宗训大上一些,但无论他大多少都没用,因为他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差不多可以平起平坐的老战友――张文表。周行逢刚死,张文表毫不犹豫,马上起兵反叛。
: j, V* D  \: u) K  `  周保权慌了,严格地说是周保权身边的大臣们慌了,他们一边派出湖南大将杨师璠出兵平叛,一边向赵匡胤求救。因为之前周家一直向北方称臣,而无论是柴荣还是赵匡胤,都承认他们的臣属地位。4 o- [' i' X% k, [7 `, `
  消息传来,开封城上下军民人等都不由自地深深呼吸,接着两眼烁烁放光,据说这是人类见钱眼开时的共同生理特征。他们都相信,此时皇宫里的皇帝陛下一定也和他们一样的反应,还等什么?马上出兵!& ^& q* n3 k/ @4 g& P2 \7 e
  但是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他们的皇帝居然对此毫无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2: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7)- }# F: [: A; l* |
  ' P( D" l% r; c; ]4 u% V$ L7 k
  赵匡胤脸色平静,他对周保权派来向他喊救命的人说,你们先别急,都下去歇一会儿,过两天等信儿。就这样,来自湖南的心急如焚的使者被不咸不淡地打发了下去。- D1 C8 K2 m) @3 E+ l/ J# f7 K
  之后,赵匡胤也开始了深深地呼吸。机会真的来了,他比谁都要清楚,少不更事的小孩子周保权和湖南那个没经过大场面的小朝廷已经引火烧身。别人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可这些乱了方寸的人却是因为张文表这只狼,来引他这只空前巨大的饿虎。
$ l- s7 x7 s/ p7 c3 ~( O! g  那么为什么他还要等待?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周行逢死、张文表反,湖南已经出现了权力真空,如果他的宋朝不马上出手,湖南周边的荆南、后蜀、南唐可都在虎视眈眈!
- K) E0 |2 j  `. H1 {' F7 _  湖南是块肥肉,谁吃了都会更壮……但是,面临机遇,有时就像面临危险,能不能沉得住气,在瞬息万变紧张刺激的局势中保持冷静,进而取得最大程度的利益,才能称出一个人真正的斤量。赵匡胤在等,有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他一定要等到这个信息,才能对眼前的局势作为最合理的判断。
+ r3 l5 O% G) ~; Q5 d& S6 w  信息很快就回来了,是他派到荆南(也称南平)吊唁的使者卢怀忠。荆南,这是另一个名为藩臣,实同割据的小朝廷,它最初的统治者叫高季兴,是五代开始时大终结者朱温先生手下的大将,官拜荆南节度使。当时的荆南小得可怜,只有江陵一座孤城,而且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高季兴几乎是骈手抵足一点一滴地把家业调理起来,而且乘着朱温被儿子突然刺杀的机会,招聚亡命之徒,修城整军,在乱世中讨到了自己的一块地盘。6 @& Y$ s) Z( L1 x1 R/ U; A
  传到宋朝建立,荆南的主人叫高保勖。高保勖毫不例外地向柴荣、向赵匡胤称臣纳贡,以求平安,历史记载,他和他的前任哥哥高保融都到了“一岁之间三入贡”的孝顺程度。但是非常不巧,在周行逢还没死的时候,他就先死了,荆南就交给了他的长子高继冲。
4 c/ {; P: W' E. P$ a  而赵匡胤是仁德之君,对臣下的死非常难过,他专门派出了吊唁的使者。而他的使者这时回来,给他带来了一些跟婚丧嫁娶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信息+ E- H" A: z. u. y* E
  ――陛下,荆南甲兵虽整,而控弦不过三万。年谷虽登,但民困于暴政……取之易耳。
! i+ @; [. n! H& T  赵匡胤哈哈大笑,心怀大畅。一副地图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清晰无比地映射了出来――从北方的宋朝出发,要到达周保权的湖南,中间必须得经过高继冲的荆南……而荆南,又深深地迈过了长江。也就是说,有朝一日,从荆南出发去南唐,别说是坐船,就算是光着脚走,脚上都只会有土,而不会变成泥……哈哈哈哈,还有比这更妙的事吗?!
/ K- R4 c  \0 ~6 L5 O* B3 u  赵匡胤再不迟疑,出兵!按照原先的军事布防分区,荆、湖一带正是宋朝第二号军事强人慕容延钊的主战区。很好,就由慕容延钊来负责这次出征,并且派出赵匡胤原来的幕僚老班底、当时已经是枢密院副使的李处耘监军。同时,再任命太常卿边光就职襄州,命户部滕白为南面军前水陆转运使,全力以赴供应慕容延钊的军需物质。* d+ a& H; v* I3 C
  这是宋朝自开国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征讨天下,赵匡胤已经派出了他最强的,甚至比他本人还要强的军事人物,再汇集了十州之兵,务求一举克敌,示威四方!0 S" l! e; F4 h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在这次以众凌寡,泰山压顶似的攻伐中,真正令人胆寒的,却不是久经沙场威名远扬的慕容延钊,竟然是那个出身幕僚、貌似柔弱文人的李处耘。历史证明,他比当时,甚至比人类历史上最最残忍狠毒的人类公敌都毫不逊色……
& a6 g, z( k, _8 W% y  这时候,远在湖南衡州(今湖南衡阳),只想在老领导老哥们死后抢点好处的张文表,作梦都不会想过,他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面子,千里之外的赵匡胤会为他而兴师动众。
2 \1 q; m. s4 }' [$ \- s  风起于青萍之末,其来也渐,其入也深,就是这个在乱世中不起眼的地方小争执,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再一次大一统时代的开始。
7 a  Q. I2 h% c: P  
+ Q* ~& e2 N! ?, r& Q  连载(118)
, C* I+ z# Q. a% ~6 J. r& R8 ?) |  % z% c) V$ F' b
  北宋乾德元年,即公元963年正月,帮助湖南武安节度使周保权讨伐叛逆张文表的宋朝大军启程出发。但是第一个命令却下给了必经之路上的荆南高继冲。8 V& W' l1 @8 P+ G+ D
  令荆南王高继冲发水军3000协助宋军一同南下潭州。: G+ m6 R  K- z
  高继冲慌了,这真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湖南周保权的事,平白无故地找我荆南高继冲干什么?而且这时候高继冲才刚刚上班,对工作没有经验,面对突然发生的军情几乎束手无策。但是他父亲毕竟给他留下了一些成年员工。他们马上就替他识破了赵匡胤的诡计――假途灭虢。3 Y' `5 }: t' H) ?2 d
  这可真是老掉了牙的骨灰级计策了。在有宋朝之前的1000多年里就弄得尽人皆知――战国时,虞国和虢国同姓相邻,彼此相亲,晋国虽然强大,可也拿他们没办法。于是晋国人想出个阴招,先拿大批金银珠宝无偿送给虞公,让这个眼皮子忒浅的小公国让出了条道,晋国的大军灭掉了虢国,然后回国途中,顺手牵羊也把虞国连同之前送的金银珠宝都收了回来。
& _) B* W6 L- N- C- L  就这么点事,这种诡计是典型的可一不可再的欺诈式阴谋,第一个用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还想再用的,那就是成心找抽,送上门去给别人取乐了,比如众所周知的三国周郎……但要命的是,现在高继冲不是刘备,他没法把赵匡胤的军队挡在家门外,然后骂一句――滚吧,回去想个新鲜点的招法再来骗!
7 O8 a& K) X8 {" J5 o  之后就一切平安。
- ?: k' A" Q2 r) |! u" M  因为他实在是不敢。要知道,这个时候赵匡胤的实力已经达到了拥有111个州,96万户人口,而且军队里都是百战精卒,陆有陆战水有水战,兵种齐全……你让高继冲怎么应付?而且赵匡胤下的命令合情合理,你荆南自从我登基就表示了全方位的臣服,现在我只是要向你借个道,然后再出3000个人助战,顶多再沿途补充些给养,这过分吗?不是臣子应尽的责任吗?
# N8 p' i0 ], W  于是荆南小朝廷里的人想来想去,不能硬可不能太软,只能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备犒军物资,主动迎上去,半明半暗地对宋朝人说――荆南百姓恐惧王师,犒军物资可以尽量满足,可是要在百里以外供应,宋朝的军队不能进入江陵城。( x4 ?. m# u( z& [, }( O
  只希望宋军主帅慕容延钊讲些良心吧,做人不要赶尽杀绝……但是谁知道呢?毕竟赵匡胤已经先下了这样的命令!
! F7 Z/ D9 v% @2 V  可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在当年的2月9日,高继冲的叔叔高保寅带着大批酒肉来到了离江陵城百里开外的荆门,遇到宋军,接待他们的是监军李处耘。李处耘待他们一团和气,笑呵呵地告诉高保寅别怕,宋朝真的只是借个道而已,你们可以现在就派人回去报个平安,然后在我的军营里休息,我们的主帅病了,他晚上就来亲自接待你们。! Q9 V2 n) K+ ~) h; s8 U/ C
  高保寅顿觉喜从天降,这真是死里逃生!兴奋中他立即派人回江陵,把这个天大的喜迅第一时间传给高继冲。而宋朝人真的很讲信用,当天晚上,慕容延钊就真的亲自设宴来给他们接风。在筵席上,高保寅等荆南人真的是既感激又过意不去,因为他们发现,传说中威风八面战功显赫的慕容延钊是真的病了,而就算这样,仍然亲自出席陪他们饮酒谈笑,这真是让他们受宠若惊……
$ p/ e0 j9 Y' |% m: q5 Q3 t, b  于是,就算他们发现最初接待他们的那位和蔼可亲的监军大人,李处耘先生并未出席,也不好意思再多问什么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2: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9)
6 _+ I" z2 n, X7 M7 @3 k  
& M; c( k  W/ r4 J. _  这个时候,李处耘已经远离军营,率领数千轻骑直扑荆南首府江陵。夜色漆黑,百里奔袭,李处耘早就厮下了文人的假面具,扔到了九霄云外去。这时他是监军,是实际意义上的军中第一领导,是代表皇帝本人来参与这次军事行动,他对他这时所接受的任务非常的满意,第一枪由他打响,这是光荣,也是他的期望!* X) r) [! \' r' f) _
  他所要做的,就是突如其来地出现在高继冲和所有荆南人的面前,一举击碎那些可怜虫的幼稚幻想,让他们在一瞬间就明白,除了彻底的臣服,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1 Y* U5 {* m2 ]! Q
  事情也真的按着他的预期设想进行了。天色大亮,他已经逼近到江陵城外15里处,这时,他被一群突然出现的人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在这个地方遇到这些人。能想象吗?21岁的荆南小朝廷的主人高继冲,竟然大清早地带着荆南小朝廷的人在大道上等着他!
; L! k& s, l0 X3 M: X2 x7 {  怎么回事?要说高继冲知道了他正在向江陵疾进,李处耘倒并不意外,再隐密的行军也会被发现,尤其这是敌人的都城附近,但是为什么高继冲会放弃都城江陵,跑到15时之外来“迎接”他?. j* D% b2 t( q2 a9 Q
  难道有埋伏?可是太奇怪了,就算真的有荆南倾国之兵在附近埋伏,难道竟然要用高继冲亲自做诱饵?/ k4 B' q0 c" K2 t4 |3 p
  但是李处耘一点都不怕。历史记载,李处耘是潞州上党人,父亲叫李肇,是后唐时的检校司徒。后唐征讨定州时,突然遇到契丹人,李肇率兵决不后退,力战而死,从根儿上讲,李家就有孤胆独斗的勇气。而到了后晋的末期,李处耘跟着哥哥来到了开封,他的运气真好,正好遇到了耶律德光进攻石重贵,后晋的叛将张彦泽率先冲进了都城。当时李处耘未满20,满城乱兵,杀人放火,史载他“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就这样,一直挺到了天黑。到了第二天,乱兵又来了,李处耘“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直到有他家的亲戚率兵来援助,才算结束。& _  W) h( _9 y0 v9 k) I
  这时他冷冷地问高继冲,你在这儿干什么?  n( t" Y: m6 K6 }5 g
  高继冲彻底崩溃,他紧张害怕,根本就没法回答。他实在是没办法啊,难道可以躲在城里,然后任凭宋朝的“王师”在城外叫门,他不理不睬?要是“王师”攻城呢?他还要怎么办?反抗?或者投降?
+ O5 M4 _+ T+ X' x, e6 \  哪一样似乎都没有出城迎接的好……这样就能占住“理”了,他一直都没有反抗,一直都是宋朝的好臣子……那么皇上就不会再抢他的什么东西了吧?
$ E& ^. R/ I, T1 U+ p1 W  就这样,高继冲好半天才说出来,他是在这儿迎候王师。李处耘察颜观色,对这个“臣子”彻底失望。他再不愿浪费半点口舌,他命令高继冲就站在原地别动,后面的慕容主帅很快就到,你向他报到吧。然后就领兵直奔江陵。
, e5 o9 }2 t4 e& F( [& _# n2 [  在他的身后,高继冲和他的荆南臣子们一脸的颓丧,他们不懂,宋朝的人怎么可以不按规矩办事呢?按说“假途灭虢”不是这样的啊,是要先借道,消灭主要敌人“虢国”之后,回来才顺路灭掉“虞国”的,可宋朝人怎么可以擅自颠倒顺序,先拿好心借道的人开刀呢?0 T, n: l( O+ a) }- M
  这让他们非常的不解,而且不服,毕竟,足球不是这样踢的……
& n5 I/ }8 U$ ]& Z  
$ Q( p" l  D% |. V, x1 J" \  连载(120)
/ c: O. e% K9 X9 S3 r% h# z  ) \' }6 Y/ S; |0 I# h
  不费一兵一卒,甚至连刀上都没粘上一滴血,李处耘就进占了荆南的都城江陵。太容易了,胜利来得过分简单,让他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这是他应该做的事吗?是他想要的吗?他应该面对强敌,几番恶斗,甚至险死还生,最后关头才战而胜之。这,才是他李处耘式的胜利,才能成就他流传后世,万人敬仰的威名。* s' `. K* T# M' e" H& s
  而且,才能让他在赵匡胤的身边显得与众不同。
- k' F8 }: g' H3 ]4 o  意犹未尽,李处耘开始满江陵城的忙碌,要布防,要接管,要收编,还有安民……等等等等,等慕容延钊带着高继冲进城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大局平定,可以再次动身,离开江陵了。8 ]3 B( S5 v; O) i& i
  下一个目标,湖南,这才是真正的目标!/ L0 Y7 G4 i% v3 y  [
  请注意,时间截止到这里,李处耘的表现都非常良好。虽然他稍微积极得过分了些,但身为监军,而且主帅生病,他有理由负起更多的责任。但是随后,这个人的心态就彻底失衡了,一朝大权在手,生杀予夺随心所欲,一个人潜藏在心底的真面目就会突然暴露。* G& ?( M" J5 T
  首先,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让李处耘又急又气。是湖南求救的周保权,他比当初求救时还要十万火急的传了一个消息,说叛贼张文表已经被他自己搞定了,宋朝能及时来援他万分感谢,只是现在事已经办完了,你们可以不必再来了。
; l' |8 n. O% u1 F5 W( B  开玩笑吧,李处耘大怒,他奇怪难道整个湖南都像周保权一样是个11岁的小毛孩子?堂堂宋朝的军队是你们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对此,整个宋军的反应是,加快速度,不仅全体出动,还带上了荆南原有的军队,一起扑向了湖南。就不信了,面对这样的大军,你们还不望风而降?
5 E3 A7 e$ L, U: V3 S' I  但是事实让他们再次震惊,湖南人远远不是荆南人,他们居然敢于反抗!在陆地,湖南人严守关联,拆毁桥梁,尽一切努力阻挡宋军;而在水路上,湖南人做得更绝,他们把船装满了巨大的石块木料,然后沉在各个关键的水路滩头,把宋军水军的路全都堵死。
6 Z) V5 L" M; T" M( A  事情严重了,慕容延钊向赵匡胤请示该怎么办。赵匡胤远在千里之外,倒没觉得怎样,只是给了周保权一句话――大军既拯尔难,何为反拒王师,自取涂炭!
- B8 q3 |" s2 A: g" I& b  全部的意义都在最后的四个字,小心“自取涂炭!”但是湖南人没有反应。那就没有办法,只有进兵了。这时,厮杀一生的慕容延钊很平静,有进攻就会有反抗,这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在李处耘的心里,就完全是另外一种事。4 s" w' {0 }/ w& Q  Q  w; B$ n
  这是他第一次领兵出征(在他心里,真正的主帅绝不是慕容延钊,以后发生的事更加证实了这一点)!他绝不允许有人反抗他,让他的事业有任何的差错闪失。面对他,所有的人都应该像高继冲那样,自动走出城来,站在路边等着他征服!. A! `0 ?7 n0 ~' e! y' n/ u
  当年3月初,宋军陆路由李处耘率先锋前行,主帅慕容延钊统大军随后,出澧州(今湖南澧县),攻击的目标是湖南朗州。& j' x4 O) w. v8 S, `) J
  才出澧州就遇到了湖南兵,悲剧就此发生了,李处耘一战大胜,不仅杀了很多人,还捉住了很多人。他在俘虏里挑出了几十个肥胖的,然后架起了锅,点起了火。他不仅把敌人扔进去煮熟了,还当着其他俘虏的面,要自己的士兵吃了下去……
" [9 G2 z# |  u6 U1 J5 R# H6 D  回忆人类有史以来各种族的全部历史,大批虐杀俘虏,几万几十万的杀也屡见不鲜,可就算是纳粹德国的集中营也仅仅是用毒气集体杀人,死后才收集人的头发、金牙等值钱东西;以屠城灭国著称的蒙古人,在最初的野蛮时代,铁木真的敌人札木合也仅仅是把敌人扔进锅里煮熟,可也没吃下去……李处耘当时并没有疯,他事后更加没有后悔,他的目的达到了,湖南人真的怕他了,就在3月10日,他就攻进了湖南的都城朗州,杀了主战的张从富,抓住了11岁的小孩子周保权。
$ J: ^2 \* }: {% w6 L  e3 q" E  可是他的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他期盼的荣耀。人,可以杀人,但是,要有起码的底限!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21)
% s' u5 h# p0 M" n, C  9 z3 c8 o* P( N. A$ m
  我有一个梦想(1)- A- F/ B4 w! @/ P8 I
  . Y1 q3 R$ M. ~) p8 U# ~5 o
  战报很快就传到了赵匡胤的手里。喜讯,从出兵到现在,不超过100天,实战中两天之内收服荆南,10天之内攻破湖南,生俘高继冲和周保权,堪称战果辉煌,共得17州、83县共237000户人口。
; x' J0 u% h  `9 x+ u8 b  大功告成。
+ `; R6 G: E. ^% Q7 I, x8 R  但是赵匡胤却没法高兴。因为这并不是他想要的胜利。
  i' {1 [( U) J4 W5 S  胜利,有时真的并不是一切。他出生在五代十一国里,成长和拼杀在五代十一国里,他的功名富贵,甚至他的名声家业都与刀剑厮杀密不可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喜欢它们。我们不要忘了,就在赵匡胤少年时离家出走,落魄到走投无路时,他都没有允许自己坠落。历史早就证明,赵匡胤善于杀人,但不以杀人为乐。
6 o6 |3 e4 K8 j# f5 h  我想,他始终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随着他的成长,随着他遇到柴荣去争战天下而逐渐地清晰。那就是,刀剑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 g+ M2 |) Z$ \- }
  这是个终极问题。里面包含着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内核,即他凭着刀剑为生,最终能走到哪一步?具体来说,他能超过柴荣吗?3 D. X+ W; @* \0 |; X
  以柴荣之强,有生之年无日不征无日不战,严于律已,也苛求于人,虽然活得痛快淋漓,可是最后怎样?以刀剑之利威服天下,难道刀剑还能千年不损?柴荣的教训就是他把自己都当成了一把刀,哪里有事哪里到,最后终于强不可久,一刀砍得崩了刃。' [& X( Q8 T# A' x$ @9 l0 P' o( ]
  所以再不能那样了。于是赵匡胤开始派部下出兵,而且选身边的亲信来做监军。既要胜利,更要人心。他深深地懂得,他的是他的,而别人的,一但抢到了手,也就是他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5 {$ m% Q1 _  V& u) L: N
  可是李处耘这个该死的混帐东西,胜仗人人都能打,没见过他这么干的,难道湖南人已经顽固到只有把他们扔进锅里煮熟了再吃下去,才能让他们服从?!赵匡胤痛心疾首,他明白,这是一个标准的五代十一国时期的胜利,为了胜利不顾一切。可这不是他想要的!
5 k/ v, g9 d( Z  弊病马上就出现了,周保权虽然被抓住,但是湖南民愤大起,兵民齐叛,朗州城都在叛兵乱民的威胁之下了。李处耘,现在你的大锅还够用吗?要不要我从开封给你送一些去啊?!- E/ i0 \7 o$ s  O7 }2 X$ Y/ B
  而且不止如此,杀过人的李处耘性情大变,不仅对外凶残,在自己的军队里也开始严刑峻法毫不留情。尤其是主帅慕容延钊的士兵,只要有错,李处耘直接杀伐决断,一点都不请示全军的主帅,在他的心里,监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高领导!
' t0 H2 Z0 E9 U9 O  后果是严重的,慕容延钊带病出征,连气带累,从此一病不起,回后不久就死了。这时回头看一下,李处耘的功劳在哪儿?以荆、湖弱小之地,派慕容延钊这等大将出征已经是大材小用,只为必胜,也一定必胜!可是李处耘把所有一切都弄变了味。
4 t$ @3 J8 E' P( G! g  为了善后,赵匡胤只有下诏宣布大赦荆南、湖南所有叛乱,乱者无罪,而且免除当年茶税及各种无各杂税,再免去荆南地区当年夏税的一半……而这还远远不够,赵匡胤明白了,他仍然还活在五代十一国里,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他当上了皇帝而改变什么。
9 B) R( y$ I" u+ l  不,我有一个梦想,我想要的世界绝不是这样的!1 @: a# P: o2 |' z- L* {' @! l
  
$ \, q" E5 w# K& [4 L9 s  连载(122)
. w; J5 z+ q. H7 ~0 [& y  2 N- O( z  V( {: Y. G3 D2 M
  我有一个梦想(2)
2 A0 Y. t% j/ S  
3 \- }* E1 b& F  X) }  那么要怎样处置李处耘?赏,做梦都不要想了;那么罚,要罚到什么程度?在五代十一国里,甚至在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那里,“要么不做,要么做绝”非常的有市场,可是赵宋的官家们不这样。结果出人意料,李处耘仅仅被调整出中央,到地方上去学习改造――黜李处耘为淄州刺史。史称“处耘惧,不敢自明。”
) |8 B& v- ]* [/ I( p) ?& B% q  他还有什么可以表白的?此后不过三年,李处耘就死了,只有47岁。或许也是神明有亏,坐卧不安吧!
9 M. _- N/ v7 ^: E+ H! S  但问题还没有了结,赵匡胤要弄明白,为什么会有李处耘这类凶残暴戾的人存在?这样的人渣只有李处耘一个吗?他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本答案。5 @1 a6 t8 f5 L' B" B
  还是权力,不加遏制的权力一定会让人返祖变成野兽。
; p5 E0 G: t1 {; x! c+ S& |: v4 W  而从唐朝末年,各地的节度使就变成了能和皇帝分庭抗礼的诸侯,他们在自己的地盘里有兵、粮、钱,还有自己的司法机关,这样他们就彻底的自由了,而请相信我,当杀人可以不负责任时,人类就会感到快乐!
9 u. f0 s) n: e+ Q  就是从这时起,赵匡胤把刚刚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无论是荆湖东边的南唐,还是它们西边的后蜀,赵匡胤都暂时地扔在了一边。他的目标回到了国内,他一举收回了各藩镇节度使们的“支郡”管辖权(支郡,就是节度使驻地以外防区以内的其它州县),财权,以及司法权。
9 i0 ?+ R6 E$ Y  其中管辖权,从此以后由朝廷统一分派文官去担任各州县的知州知县;
* T9 Z! n! Y- t- ~# T  财权,则由朝廷专门设立了一个专职机构――转运司来负责,每一个转运使来负责一路(路,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的省,最高的行政区)的财政收入。每年税收除了少量应付日常开销的经费之外,全部上交;6 Q1 ]+ `0 F7 k/ p  g, s
  司法权就更加彻底,赵匡胤下令从此以后全国各州所有的死刑案件,要全部上报朝廷,由刑部复查,州县官员再加上节度使再没有处死子民的权力。尤其是以前由节度使的校尉担当的司法提刑官员被全都清除,由科举录取的文官但任。. l9 [) [/ X* x' o
  而且在这之后,赵匡胤又再次向全国派出了“兵样”,也就是一些高大威猛,符合标准的士兵,全国各州军队是凡符合条件的大兵都要上交出来。
2 [% `3 d' W, c6 v( c& B+ q3 }  就这样,赵匡胤才基本上做到了“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大圣人朱熹语录。在做着这些事的时候,他才深切地感到,他的前任皇帝柴荣有多危险,那是长年累月地赶着一辆没有缰绳的马车,随时都会翻掉。: ]) N1 ~+ [1 _
  赵匡胤可不想这样,他要创造出来一种能长期有效,不必对下属随时施压就能传达命令保证执行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国家长治久安。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23)1 r% E7 ~% @0 {& W
  5 r6 O: Q- |& a" {) p9 \
  一个烦恼,真是让人头疼――今晚,我是约会西施呢?还是去陪貂婵?
% N  w$ h, H" r# Z! b. M  看着似乎有点无病呻吟,没事找抽。不过赵匡胤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是进攻后蜀呢?还是先搞定南唐?
( z. T2 J& h6 l$ F& E/ T& _  弄得好像时光倒流了,又回到了东汉末年的三国。隔着长江,那边是东吴;隔着剑门蜀道,里边就是蜀汉;而广大的关东大地就是赵匡胤现在的地盘,他变成了曹操了。
9 y# i# D" y8 }: G  怎么办呢?
  o, l+ V: h5 {( O' U9 |7 ^  要是回到后周,事情很容易,柴荣想都不想就会提兵直奔长江,那边他熟,二来,南唐可真是有钱啊。可是现在不同了,南唐已经彻底称臣作小,尤其是新接班的李煜,对赵匡胤恭敬得了不得,已经是合格的下属了。那么当领导的也得有些正规的形象。8 j4 [6 c' W' F! k
  不到万不得己,不能不要脸。1 Z) b5 n$ B  `; L
  而后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后蜀的皇帝孟昶不仅不服,而且还在主动进攻。3 T& o  {) Q0 ~! p% U- ]1 p5 E$ w
  孟昶,初名仁赞,字保元。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还是柴荣的同乡。是五代后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此人得天独厚,老爹给他打下的是中国地理上最隐密、最安全的一片江山,而且非常的富饶,他可以躲在剑门蜀道的天险后面,一直稳稳当当地做着化外皇帝。: s# V/ n3 B  M* }7 L; |
  他真的创造了五代时的一项纪录,他是所有短命朝廷里在位最长的皇帝。一共是31年,不过还是很遗憾,同样是蜀国的后主,他比刘禅还是少了点。
: R+ K7 S+ w$ _* ]+ O0 s  但是平心而论,他比刘禅强多了。他父亲孟知祥本是后唐宗祖李存勗的妹夫,沙佗人干掉了前蜀后主王衍后,就派他做四川节度使。没想到后唐迅速崩溃,孟知祥就来了个山高皇帝远,马上称大王,守住了西川,再干掉了邻居东川的董璋之后,他就当上了刘备。
8 C/ w( y6 t1 r# @- k2 I& o  可惜在称帝的同一年,孟知祥就病死了。那时候孟昶还只有16岁,可怜啊,他老爹给他留下的都是从中原那边带来的地道的骄兵悍将,每个人的脑袋里都印着“将相没有种,男儿当自强”。可是没成想孟昶即位仅仅几个月,就把原来把持着禁军并且兼职宰相的李仁罕、张业甥舅二人干掉,一举收回了国政大权。& a! [& w/ u6 Z1 m
  那时后蜀的藩镇大将李肇来见孟昶,刚开始时拄着拐杖装模作样,说老了跪不下去。可是孟昶干掉李仁罕的第二天,他远远地看见孟昶,马上就扔掉拐棍,趴在地上连连叩头,大气都不敢喘。
1 A$ F9 B3 J5 a' c1 C  之后孟昶的表现完全是一个标准的圣明天子。他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后蜀国势强盛。而孟昶也志向高远,他在后晋刚刚被契丹灭亡的时候,趁刘知远立足未稳,将北线疆土扩张到了长安。可惜他不能亲上战场,手下人不太得力,又败回来了。但是也得到了秦、成、阶、凤四州土地。直到柴荣出世,这四块肥肉才被中原又叼了回来。但就是这样,孟昶仍然不服,他为了再次和柴荣较量,专门训练了一支精兵,命名为“破柴都”,摆明了向柴荣叫阵。0 ~' y* L" D. B+ m/ ~/ O
  可是柴荣一直都很忙,没空搭理他。
! c, V  c9 M8 t+ P- j  而这之后,孟昶就变了。或许是一直安枕无忧吧,躺在天府之国里享福太久,他开始坠落。此人纸醉金迷,大修宫殿,而且非常沉迷于房中之术,这混帐把全川各地美貌的川妹子没完没了的往身边搂,最后四川基本上没有未婚女孩儿了,早婚早恋成了民俗习惯……! Q4 l, V! q9 c9 z/ m! F# Z
  这都没什么,按照一位国学老前辈的说法,在中国,皇帝的特权之一就是随便看中了哪位姑娘就可以然后拉进宫里,合法受用,只需要在一张黄纸上写几行字就行。而且女方还要叩头称颂,说真是家门大幸,祖坟都冒了青烟。那么孟昶在自己的国家稍微合法一下,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 D- {7 z7 I: e: g: l
  但是,什么事都有个度。你可以随便玩女人,但是不要想着随便去玩赵匡胤。而孟昶本着连柴荣都可以随便搞一下的决心和魄力,那么小弟弟赵匡胤又算得了什么呢?/ v& }5 e! k* A) ?5 k! D$ T5 s
  
# C- ?7 \' S5 W) z) a4 a  连载(124)
- Z) {0 @, z' b+ Z  
6 H+ M. g8 O1 W* n  话说自古有蜀就有后主,有后主就有诸葛亮。这既然是定式,孟昶也就不例外。他的诸葛亮叫王昭远,从小和他一起长大,俩人数十年如一日,亲密无间,好到了孟昶的国库就是王家的仓库,可以随便拿,但就这样,王昭远还是不满意。
8 A' Y" ]; A$ a$ W# ^& r4 ?" A  因为他的人生还有更大的追求――要做真正的诸葛亮,要出川北伐,平定天下!" ^2 }& S8 @( r7 ^( T
  何况当时川中都有人不服了,当面对他说,“公素无勋业,一但位至枢密,不自建立大功,何以塞时论?”而且进兵的具体步骤都替他想好了,“莫若遣使通好并门(指北汉),令其发后南下,我即出黄花、子午谷(西安南100里处),中原表里受敌,则关右之地,可抚而有之。”- m' @9 B5 o6 \+ V) `( p
  那还等什么?王大枢密使急不可耐,和他的孟后主商量了一下,就派出了他的枢密院大程官孙遇,以及兴州军校赵彦超(怪了,这时候怎么这么多的这个“彦”那个“彦”的)、杨蠲等人,带着写好的蜡丸密信去见北汉的皇帝,“令”其出兵,一起攻打宋朝。8 L& ~  W: ?) ^
  但是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他们君臣间那么伟大的幻想式的激情,尤其是赵彦超。这人在半路上拐了个弯,把孙遇、杨蠲连同蜡丸密信都交给了大宋皇帝赵匡胤――或许是他觉得千辛万苦像做贼似的偷渡整个宋朝国境,把信送给北汉皇帝,倒不如直接做贼,把后蜀皇帝和北汉皇帝一起卖给大宋皇帝来得好吧。
- U3 z6 {' o9 ]" h. ^) G  于是赵匡胤的烦恼不见了,他终于知道,这个晚上他应该去见西施还是去找貂婵。当时他仰天大笑――吾西讨有名矣!
& L! c0 }- b' W/ e- [6 n9 f9 r  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11月2日,赵匡胤以后蜀皇帝孟昶勾结北汉共谋犯宋为由,发兵近6万,分北、东两路合进收川。其中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统率禁军步骑两万、诸州兵士万余,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沿嘉陵江南下;7 O3 J" e$ ?+ f" h9 w- w4 O+ Y
  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归州路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统领步骑两万,自归州溯长江西上。两军分进合击,约期会兵合攻成都。
) b! n( B. w& ]9 h3 N  与此同时,赵匡胤再次显示了他的宽广无私博爱仁慈天下为公我为人人的巨型胸怀,他命令从即日起,就在开封城右掖门外南临汴水的黄金地段,修建一座有500间独立房屋的庞大的河畔豪宅,里边日常用具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要做到房主一到,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 h; i; O& ^! Q  然后他命令王全斌和刘光义为他带个信,给孟昶,这是他为孟昶同志准备的新家,虽然仓促,但是非常有诚意。等你啊,都给你准备好了,预祝你乔迁大喜、居住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7 19:12 , Processed in 0.0254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