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2|回复: 0

目连戏:中国最古老的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4 18: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那一声声急促的呼唤和锣鼓声,只见那“五猖”登场了。他们手拿铁叉,口喷大火,绕场狂奔,中国最古老戏曲———目连戏在一场“驱鬼去煞”的戏中拉开序幕。
4 U, r: w/ N$ y. S! L7 _
1 U+ E! N5 l% k% T( i' F  目连戏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内容关系极大,它是集民间故事、杂耍、百戏为一体的集成剧,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戏曲,上可追溯到唐代。此次目连戏的演出是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部分。 1 b  X* e/ E: l( x1 V: c" W; K

6 v2 i; w/ U5 s1 u5 c1 _7 T  祁门历溪是徽州诸多古老村落中的一个,位于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的脚下。这里古木参天,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和祠堂掩映其间,一派“云树村边合,人家画里居”的景象。在村里小学的操场上,锣鼓敲开了,目连戏正式上演。
% K" g% M- |! Z4 ]
- \9 h* K& u& j  据介绍,中国在唐代就已经有《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和《目连救母三世宝卷》流传,这就是徽州目连戏的前身。明代祁门人郑之珍据此编写的《目连救母戏善戏文》是徽州地区目连戏演出的蓝本。" I2 U' {8 Q; V( m

7 x$ o7 x% T9 F/ i) d  目连戏的演出有“两头红”的说法,就是从太阳落山开始演,一直演到第二天的日出。它一共有100出戏,主要有“目连娘出嫁”、“和尚下山”、“挑经挑母”等。如果连续演出可以演七天七夜。目连戏演出中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等杂技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对其他剧种产生较大影响。目连戏的演出场所也与其他戏种有很大不同。“目连戏”并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整个山村就是表演的舞台。从这一点来看,目连戏更像一种祭祀活动。
: d' I4 c5 J6 Z9 ?: L' U& w! m7 k6 x3 J; `9 [
  历溪村里的老人们说,目连戏的演员们可以到村口古桥边的观音阁演一出“和尚下山”戏,又可以到村北面的“嚎啕殿”前祭拜戏神。古老的历溪村,“唱戏”的习俗由来已久,村里专门用来给人们看戏的“戏坦”可以作为见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在村边流淌,河边的台阶就是村人看戏的“戏坦”。 % Q- R& n4 n8 o+ K
" J9 _2 e( a6 N- s* u/ @
  演员们演出的服装和道具等什物,被村里人视如宝贝,历来都存放在“文会”之中。“文会”就是古代村里的文人雅士聚众吟诗作文,探讨学问的场所。古老的徽州素有“程朱阙里”、“文献之邦”的美誉。' ]; d6 @  u7 _! A4 }/ k8 N

; L( }% x5 y4 t- D: N0 B; G  古老的徽州是被称作为“吴头楚尾”的山越腹地,历来是避战乱、种桑麻的理想之所。东晋、唐末时,大批中原士族、百姓为逃避战乱而南迁于此定居,随之也带来了北方的文化艺术,与本土的文化艺术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徽州文化这个独特的文化圈。正如一位学者所云:“目连戏流传到皖南山区,并逐渐形成为当地的一种重要演出活动,这正体现了徽州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4 19:37 , Processed in 0.0279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