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8|回复: 0

军医新书发布——《古今中医骨伤病辨治精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3 11: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医新书发布——《古今中医骨伤病辨治精要》$ J4 ~. b5 v# o$ S' E: r& `  s
: Q: p/ `0 ]7 K/ m4 u) T' G$ z

9 a. R' A" j6 i" z: ?: I& W1 h9 a" M. U0 D. \# F
8 Q. ?0 W8 R( z+ ]' w$ Z8 H: |6 F

* F' Z0 y$ h- I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已形成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核心的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它的神奇疗效已经在世界范围得到公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世纪里,中医药学更将厚积薄发,焕发青春。
5 X* v. b3 i3 r" W中医药学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学术界所争论的,不在于中医要不要发展,而在于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近代的衷中参西、中西汇通,到建国后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乃至近代提出的中医药现代化,都围绕着“如何发展”这一命题。笔者主张,中医药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继承、扬弃、创新、提高等诸要素。继承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绝非不分良莠,只知抱残守缺;创新是一个发皇古义、创立新说的过程,而不是背离根本,一味标新立异。继承与创新互存互动,构成了推动中医药学发展的恒久动力。
" B4 h* U, V4 i2 E应该看到,中医药学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对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医临床疗效下降,对中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中医药学要振兴、要发展,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中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扎实推进。" @( x, l6 d7 i9 ]0 P# w. X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产生了编写一套能融合古今中医学术精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现代科学发展潮流,面向临床实际的实用型中医临床丛书的思路。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百余位中医临床专家的共同努力,《古今中医辨治精要丛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3 p7 j+ K+ ^7 ~, k" c8 m  ]2 `
本丛书采用现代医学病名为纲,在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旨在为现代中医工作者提供各科临床诊治指导、借鉴和参考。首批出版的是心血管病、消化病、呼吸病、肾病、脑病、妇科病、儿科病、骨伤科病、皮肤性病和男性病等10个分册。在具体章节安排方面,每个分册在结构上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主要阐述该临床学科及系统疾病的概念、范畴、发展源流、病因病机、常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证候的辨治要点等内容,目的是使读者对该临床学科或专科的共性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下篇为各论,选择该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重要疾病进行论述,内容包括疾病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治疗、古今效方精选、名家医论精华、医案选萃、预防与调护等,每个病种的最后都专门撰写了能反映该病最新研究进展的“现代中医研究概述”一节,以期能较好地体现继承与创新的基本轨迹,从而达到承前启后、拓宽视野、启迪思路的目的。" X% h- K5 n( C+ k8 B; `+ v; A% d2 W
本丛书在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编著者所在的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所属的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浙江省皮肤病防治所,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舟山市人民医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永嘉县中医院,浙江省平阳县中医院,浙江省海宁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丛书参考并引述了大量的古今文献,为了统一体例和方便读者,我们对部分引述的文献做了必要的删节和改动,敬请读者注意,并向原著作者表示敬意和谢忱。由于中医对有关疾病的治疗并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同时限于我们学识和经验,书中不妥,甚至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同道批评指正。
9 ]* p2 p; y- H5 F1 y1 A& p

* n+ _/ i1 \, Z% n1 A( z李亚平
5 M3 x+ o  F; @' e9 J8 `6 q# G2006年4月于杭州内  容  提  要* _( P* b; p0 k* J' }6 k0 B
作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今中医骨伤病的诊疗。总论阐述了中医骨伤病的概念和范畴及发展源流、病因病机、常见症状、辨证方法、治疗原则、常用方药,以及骨伤病的预防与调护。各论着重阐述了桡骨远端骨折、肋骨骨折、脊髓损伤、肩关节脱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髓炎、骨性关节炎、骨与关节结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古今效方精选、名家医论精华、医案选萃、预防与调护和现代中医研究概述。本书内容精炼,结构严谨,适合各级骨伤病专科医师参考阅读。
. N% C7 |9 L; v
7 n: |& I) R: B& x4 @; [
目录5 N" b: e0 }0 `% r6 k* k
上篇总论+ }( I1 J2 |4 E+ Q) X9 A  B
第1章中医骨伤病的概念和范畴及发展源流
& y' t5 p8 n6 y1 ^第2章骨伤病的病因病机
7 V7 ?% k: s) X0 {第一节骨伤病的病因2 k2 _3 d9 H# H
第二节骨伤病的病机# \. a" P- O' Q
第3章骨伤病的常见症状* p8 s1 h$ k. W. a/ R6 v6 C
第4章骨伤病的辨证方法
( D2 p9 [2 R/ |+ L7 w8 L$ k第一节八纲辨证1 I8 ?. c8 ?/ R# ?3 b3 J
第二节气血辨证# V/ b1 O' _0 d# X
第三节脏腑辨证0 W4 D' E* R2 K- X/ ]3 l
第四节经络辨证2 f1 D5 K, U0 C1 R* V
第五节卫气营血辨证
2 ]. z; {  [) w6 f6 [4 B8 ]7 I7 b" z第六节其他辨证方法7 F6 w7 Y, l6 P( g6 b# N
第5章骨伤病的治疗原则) l$ x- [  n" h  ]
第6章骨伤病的常用方药
" e& ^& W4 h0 m, g3 a8 x5 w第一节常用中药1 Q' n, v6 n- Q
第二节常用方剂
5 }" g# u2 u# c7 _. I! ]* k第三节常用中成药
' Q. w6 V# H0 }; r& L第7章骨伤病的预防与调护
, l# M( I& c. }下篇各论
9 Z' f+ M3 y" P/ J; o* w第8章桡骨远端骨折* T! n/ T: W! e* K
第一节概述- _% h( W0 e# z
第二节病因病机/ w* M# K* _2 F$ V- M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7 {: ^% Y! X$ s) a! o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P' O4 S9 H% s$ d" m9 k第五节治疗! \* A8 T/ U1 J: l1 C/ D* K+ G' t; K- t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X( N5 T8 ]9 C4 |9 ~9 ]; c+ I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3 n9 {& N, y1 r7 \" h第八节医案选萃
0 t; J5 N4 D$ H2 U8 W2 o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 u- U/ t2 b- n* p0 L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b) A, n* {) n4 |, R6 V
第9章肋骨骨折
4 v" g: D0 x" P第一节概述* O2 o! s* |. x# R6 u7 e. t
第二节病因病机
: `/ d  \# }0 _1 m$ u- ]; b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p$ p: `; e6 c4 e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x+ [6 G1 w% e( }: W
第五节治疗
# G7 ?0 w) p. z9 y7 A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j/ y$ s* t$ V) u9 E* m& A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_& J  {2 o) ~5 H/ |2 P8 S第八节医案选萃
% r. B! m- s2 @4 y*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n8 R# S" G0 C: U- Z2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Y- c: ]2 j4 O  }2 ?- K' f' s
第10章脊髓损伤3 T5 [: D  H# k4 i2 e2 d& e3 O
第一节概述1 |# \; z' T3 |. `6 C9 ?
第二节病因病机7 k+ x4 f: ]9 K3 i# Z; W  p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 l, P! K. k5 a# l8 U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w* V( Q  v9 C- j% i
第五节治疗. x, V6 f# Y( A0 }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p/ c) H, I8 N$ g; r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0 {7 w* l: U- T& g$ o第八节医案选萃
8 u: U" u/ T+ ~5 `3 k- h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r4 e1 }& x- e9 C: M1 b7 C" l! g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7 K+ h2 w' r5 w5 X9 Y第11章肩关节脱位  d" ^# k( N2 q0 @
第一节概述
# J# k+ ?. n: R- R8 o第二节病因病机# a) }  w! {1 T8 S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1 L8 J, o9 K7 q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 V9 I7 O  ^# |4 z, }第五节治疗2 ?: A# x1 W- Y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 S' M2 H. t& b+ n% ^! b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 _1 Y$ |$ o7 A+ U* P; `' Z( W第八节医案选萃, i5 ?! p3 z2 T/ _$ E6 E$ T7 B7 W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o4 ^, x  U9 V5 W( |1 s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 X* k: X- Z$ p, ~2 j& \第12章颈椎病
1 N& l% Y) X) C. ~第一节概述
/ E" u4 X" q8 U/ j. b1 p( v& h: c" k第二节病因病机
( j+ p. |& F9 \: ]- G0 V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H$ @3 S9 h6 X6 Z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 l  q$ |. j- T' P# R9 F! I第五节治疗
# n( ^0 m& B6 k( C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C* ^$ ^6 Y) R: i" R3 F0 o! ^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G# L" e) t* E% W1 p4 Y* W3 |
第八节医案选萃  e+ g+ G; P& h& }* n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6 F! H' x5 I, w2 d- N7 R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2 L: O3 T0 H; G- G# O* M第13章腰椎间盘突出症
% |- E1 p' F# c8 {4 e" Q9 y第一节概述, n. J0 Y( Y6 b5 U0 b
第二节病因病机
, H, w, ]- n9 g3 I. C/ G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u' ?. ]8 a0 A. D. i第四节诊断与鉴别3 t2 n& w5 M+ |
第五节治疗7 y* Y6 P' e# H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 u! Z2 w( P( Q% K9 b, m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1 e8 f1 b" S6 K# Z1 b6 z& y) Q
第八节医案选萃) i& @% z* x- _. {0 k$ q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5 w6 ^) D% Z! k, G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1 R9 h; i: P: g3 y  j5 {
第14章骨髓炎
3 a6 C+ x& k1 S& i1 l! _第一节概述
* F, q8 v) p* w& f: m第二节病因病机+ G$ P5 y; r0 w2 j: w+ S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t+ u  T+ T% Y; Q- s7 x# m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 u0 d4 ^) s6 O3 W5 q; P$ i
第五节治疗
( w# G# R* Q- k; ].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9 V2 L# X6 [9 o5 X$ |4 J- M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E$ H6 z9 D$ u第八节医案选萃0 H, V3 j9 e- n- [( F, x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4 j% n8 |; R/ b. F7 G( l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6 A% e5 Y- w$ b1 k0 |) B8 j
第15章骨性关节炎
, z/ B( G# y5 Y- c第一节概述
" P" X( O- m: Y& @+ M) H# [第二节病因病机
) l2 a/ a% R/ {' w, S0 P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1 X7 }) O8 h$ ~5 O. H# s) l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T+ |2 F& B. r7 @
第五节治疗
3 X$ w- }/ s8 f# j  q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5 e1 ]5 l9 x" w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U+ C6 S* O' D  F- L第八节医案选萃
# Q% R& P+ h% {) h3 ~0 Y: o& g9 q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P/ k/ Q9 a5 p$ d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6 _/ ?& y' p3 h
第16章骨与关节结核
/ n4 w2 }" m$ H) m8 H- {! u* u$ U2 J第一节概述+ |4 O+ k" X! p& u! w! t
第二节病因病机
5 m4 u5 i' i6 o5 ], X&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5 {  H& K. N# m* G* f- G& S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o" E$ C: h' O! L5 |第五节治疗+ ^% z/ m  ^# T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 C" A7 p4 S( k, }. I* `% D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 y- N3 h8 \5 c" A0 _; @; U9 U第八节医案选萃2 ^; J# ~$ F9 U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S6 Y; w7 _; B" d9 A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 c1 b7 K, X2 ]8 m) S第17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t, V1 E! f8 E* G, q; z; E9 Q% B, H第一节概述
8 i; b, x, m" E5 v' P第二节病因病机
9 {1 ^6 S- W; M0 K2 e* y1 X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 N) w: l7 |' O' L! f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o8 v- m' e7 f3 k: j" T9 Q
第五节治疗1 N7 N2 u8 s+ T4 p. {$ w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F: u& I6 P2 k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E: z- _2 g* O% u" S/ b
第八节医案选萃
3 G6 ^. G1 q( _1 R  O* ~+ j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u8 u* _# Z! X+ j5 u( @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n. }8 M' d1 t/ _) x; R, i
第18章骨质疏松症
# ~' A4 Y9 S, |第一节概述5 O. B( k! i9 `4 r4 \- F! V
第二节病因病机) o, S' k/ V6 T3 `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w4 J6 d& f9 T0 J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j1 @- Y3 }: J$ q( y
第五节治疗
, c/ u! g5 [7 O$ W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0 s! N) G; ]) ~& y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1 P+ Y1 C) ?( e: _第八节医案选萃- o% C1 B& w6 P1 W: I, ^# X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T, h" |2 N: Y; s7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3 u, A$ D: e$ R4 d$ Q
第19章强直性脊柱炎+ p3 O# a+ b3 x" \1 k. u
第一节概述
$ p5 d  F& M2 u/ M第二节病因病机
- g- O: c' @7 p: w' l) r3 I) f4 m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v7 p5 S5 q0 ]& y3 r) F6 A5 D* @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N, ^0 i% l" J5 S; U; a
第五节治疗9 |% \: P5 R" |# J2 I" |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 |; v7 w- Y! r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I1 q6 n! ?5 ?' b
第八节医案选萃% ~7 \8 |& d. w3 z: Q8 M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x  n. o$ u% S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0 ?1 |- y: k# b) c2 q$ y* L
第1章中医骨伤病的概念和% }8 Y/ ?4 m9 Q  i
范畴及发展源流

  h/ a8 J" r* x$ Y5 Q
9 R" h: V" I+ p* q9 |$ b, r2 q4 ~
: z% w3 T9 e0 _' `* m5 c[ 本帖最后由 zxz111 于 2008-6-13 11:4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9 09:31 , Processed in 0.0316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