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38|回复: 3

[中西医结合基础] 痛经/肌瘤/异位/宫血中西医诊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3 14: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宫肌瘤(leimyoma of uterus)中西医诊治
. j7 j# p" L: g4 w7 L) k4 G
! p- B5 }, F7 v) K( r! A病因及流行病学
( T, O5 M+ {  W0 M& p9 `) C现代医学病理
3 M( ]! S: f/ v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4 i& A8 X# ]5 \; y& Z8 O5 v临床表现+ y6 H( L7 [) F: y4 _
诊断. T% t9 M6 h1 K3 N0 P
鉴别诊断1 z! V- ?# Z2 q
现代医学疗法
+ [3 z# l  E, D: Y" d: M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 o. I5 F5 b( N疗效及预后$ M  u6 l7 ]! B4 r0 X
预防
; F1 W/ ]: L- [% z
% p6 u/ Z# V: G) s, q
  子宫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肿瘤。子宫肌瘤的患者绝大多数无症状,往往在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剖腹探查及尸检中发现。其主要症状有:月经改变,压迫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不孕等。
& s9 E" Q/ p! o病因及流行病学:                           * ~! f( ^( y1 q1 w, t) O
  发生原因不明,由于:①肌瘤绝大多数见于青春期后而在绝经后逐渐萎缩。②肌瘤常因妊娠或应用雌激素而增大。③常并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④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增高。⑤肌瘤细胞与雌二醇的结合力较正常肌细胞高20%,故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激素关系密切。子宫肌瘤多数长于子宫体部,少数长于子宫颈部。
1 E8 m0 M5 B( l/ w1 I8 t  发生年龄多在30岁~50岁之间,尤多见于不孕的妇女。子宫肌瘤发生率远较其真实的发生率为低、临床表现常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等有关。
& ~6 Y8 \/ Z1 o, h: \
现代医学病理:                          
4 l% w# R1 a( q  病理大体所见,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多为球形的实质性肿瘤。小的直径可仅为数毫米,大的亦有重达数千克,按肌瘤的生长部位可分为宫颈和宫体部肌瘤。绝大多数为宫体部肌瘤、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又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及粘膜下肌瘤。
- v4 n" W# O% z( W9 a: K6 U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 z: O4 f4 k7 F9 c- W2 q8 L, d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或由经期产后,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所致。常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且正气虚弱为形成本病的主要病机,一旦形成,邪气愈甚,正气愈伤,故后期则形成正气虚,邪气实,虚实错杂之痼疾。8 b, K, _5 W( q' m
临床表现:                            ) Y8 P6 E3 ~) J9 w6 W& e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是在妇科检查,或手术时被偶然发现。主要症状可有以下几方面:
+ X+ }+ |. ?  c3 T% y, B7 t, Q  1. 月经改变:月经改变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等,亦可有不规则出血。粘膜下肌瘤可因粘膜面积增加及表面发生坏死和感染,而导致出血,肌壁间肌瘤较大时,使官腔变大,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而浆膜下肌瘤及小的肌壁间肌瘤常无明显症状。由于肌瘤的影响,患者的绝经年龄往往延续至50岁以后。7 ^% h8 w* H3 `
  2. 疼痛:一般无疼痛症状。但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带蒂肌瘤发生扭转及粘膜下肌瘤刺激子宫发生痉挛性收缩时。可引起急性腹痛。
0 y9 ^8 U# ~& ~" E8 M+ P  3. 压迫症状:肌瘤增大可压迫附近器官而产生各种症状、如子宫的壁肌瘤或宫颈肌瘤,可压迫膀胱,发生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等。压迫输尿管时可导致肾盂积水。子宫后壁肌瘤可挤压直肠,引起大便困难。
; c* g: F9 D! ]1 h* B  4. 阴道分泌物增多,常见于较大的肌壁间肌瘤,由于子宫腔增大,腺体分泌增加而致白带增多;粘膜下肌瘤伴感染时白带量亦多,有时可呈血性。8 ?% @% f4 G6 e+ K( J
  5. 不孕25~35%的子宫肌瘤患者可因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或肌瘤妨碍精子进入输卵管而引起不孕。
; D3 K( t" R" W: M$ z8 M2 l  u  6. 贫血:如肌瘤引起长期月经量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时则表现为全身乏力,脸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 u( g! v3 Y6 R! N# s/ V) F# \体征:
  N4 m; k! Y1 o) n  子宫肌瘤的体征决定于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有无退行性变及有无合并症等。
! |- t9 z- G" F( q  l. 腹部检查;若子宫增大超过妊娠3~4个月子宫大小时。可在下腹正中扪及包块、多为表面凸凹不平,质实。活动性良好,无明显压痛。
6 u% N, F* d1 D' I5 P1 E& B  2. 双合诊检查:如为肌壁间肌瘤则子宫增大,表面有不规则结节状突起,单个或多个;浆膜下肌瘤有时可扪及质硬球状肿物,与子宫有细蒂相连,可活动;粘膜下肌瘤则子宫均匀性增大,有时宫颈口扩张;瘤体可脱出子宫颈口外,呈红色,表面光滑,质硬;如感染,表面可见溃疡或渗出物。3 W  O+ V. s, P1 W. ]- c( S
  3. 贫血貌;长期月经紊乱,可造成继发性贫血,查体时发现口唇、颜面苍白,眼睑苍白及甲床充盈不良等

, B. S5 `: w$ p3 G诊断:                               " B# x7 y. A2 `
  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 n, A1 t2 q, Z7 }& _3 ^( o  1.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下腹可出现硬块,少数有疼痛及压迫症状,或伴盆血。  N3 t2 m7 h" D- c" Y5 B
  2.子宫增大,质硬。; C6 J  B; N) z3 N( g9 \  H
  3.探测宫腔增长或变形。
, J( [* V2 X" T# e  4.诊刮时宫腔内触及凸起面。' _2 ?5 a% h$ k* N: @- p: X
  5.B型超声及/或子宫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k% C) z1 l; h
  诊断依据:
! \3 u; [3 ^& a+ N9 x1 ^9 W. b  三合诊检查可查到增大变形的子宫,如为浆膜下肌瘤,子宫表面不规则,或呈球形突起,或有蒂与子宫相连。粘膜下肌瘤常需通过宫腔探测、诊断性刮宫、子宫碘油造影或子宫镜等检查方能确诊,但若肌瘤已降至宫颈管内,可经松弛的宫口触及瘤体。如肌瘤已出宫颈,可在阴道内触及球形块物而瘤蒂在颈管内,窥视可见块物表面为暗红色粘膜,有坏死或溃疡。
9 I! t& s3 L; ?5 y. o
  实验室检查:
' X0 L( y# ~1 S! y  l  1.宫腔镜检查;通过宫腔镜可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内情况,查出粘膜下肌瘤。
$ q/ ^6 E( x* C  J, m. o. m  2.腹腔镜检查:可在直视下正确诊断,辨认子宫肌瘤、即使是较小的浆膜下肌瘤也容易发现,并可正确鉴别肌瘤与卵巢肿瘤。* p' R) k" }- m+ V& R+ \, P0 K
  3.探宫腔及诊断性刮宫:通过探查可见宫腔深度的改变及宫腔变形或宫腔凸凹不平感。诊断性刮宫能感到宫腔内有凸凹不平感。
9 |! [: p& j4 A/ B  m* f* D. E
鉴别诊断:                             
* g$ }5 p: Z; ~+ w' F  1.妊娠子宫;妊娠子宫软,呈球形增大,表面无隆起。而肌瘤较硬,不规则生长。妊娠有闭经史、妊娠反应、尿hCG(+)。新近超声波技术的发展,妊娠6周即可诊断。
) O! \6 M0 J; Q. l8 q+ M  2.卵巢肿瘤:卵巢肿瘤多数囊性,位于子宫一侧,除因粘连附着于子宫之外,推动子宫卵巢肿瘤并不随之而移动。子宫肌瘤质硬,位于下腹正中,随子宫活动而移动。此外子宫肌瘤往往有月经变化。而卵巢肿瘤,除功能性瘤外,较少有这种症状,腹腔镜对此二者的鉴别很有帮助。, J5 y4 {( [9 ~2 v
  3.炎性肿物:有慢性盆腔炎史,抗炎治疗肿物可能缩小,而肌瘤经抗炎治疗无变化,如疑有盆腔脓肿者,可行后穹窿穿刺鉴别。; V( `& L- N! \3 N# b7 E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瘤及子宫肌腺病):患者虽有月经失调,月经过多以及子宫增大的特点,但临床表现为剧烈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常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妇科检查除子宫增大外,有子宫活动受限,盆腔粘连。
& J- a! H. t  Q  5.子宫恶性肿瘤:本病在更年期或绝经后发病,可行肿瘤活组织检查或诊断性刮宫以明确诊断。( O8 i' r2 l: o7 r& Z
  6.外科系统肿瘤:肠系膜肿瘤,腹膜肿瘤及腹壁良性肿瘤,可通过阴道双合诊检查及B超检查鉴别。

2 r) m: C( z  H6 ^现代医学疗法:                           
6 b$ ^/ j7 l3 N5 X% @0 X- v- x  治疗方法根据肌瘤大小,采取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4 m- W! ^; M1 _& n# W) R1 }- ~+ U  子宫肌瘤的处理方针,必须根据①肌瘤大小及部位;②有无症状;③患者年龄及对生育期望;④最近发展情况及并发症;⑤诊断是否明确。治疗方法可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 {- t. V+ d. R) E
  一、非手术治疗- t4 b- A0 P- D5 I* F
  1.严密观察:子宫肌瘤无症状,体积小(小于三个月妊娠子宫),年近绝经期,处于浆膜下或肌层内,诊断明确,可严密观察,不予处理,等待绝经后肌瘤自然萎缩。; {! _% `+ R* F- R. r0 S( N) ?$ n
  2.激素治疗:患者年近绝经期,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但因其他原因不适手术治疗者,经内膜病检除外恶性变后,可考虑应用雄激素治疗,以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临床常用雄激素有两种:①甲基睾丸素,每日口服l~2次,每次5~10mg。②丙酸睾丸素,每周肌注2~3次,每次25mg。但不论口服或肌注,每月剂量不宜超过250mg,以免引起男性化。
/ Z' e0 v1 n3 I7 H  E  二、手术治疗: w) J$ w# R: K. H
  如肌瘤较大充塞盆腔,子宫达妊娠3个月大小,或症状明显以致继发贫血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有:
; ?2 ]" W/ Z! A; B: E. O  1.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适于50岁以下的宫体部肌瘤,且宫颈完好者。/ _! f% h( Z7 y9 H
  2.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适于子宫肌瘤较大件宫颈部肌瘤,或宫体肌瘤伴宫颈病变严重者。
0 X6 _/ ?1 B6 E, S* g  3.肌瘤剜除术:年龄在35岁以下,未生育过,输卵管通畅,肿瘤无恶变,应尽量做肌瘤剜除术,保留生育能力,粘膜下肌瘤,可经阴道切除肌瘤。
& j; d) q5 f4 _$ Q!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 d) W- c2 P, x. I+ o6 f  根据本病血气失调的特点,治疗时应辨清在气、在血,新病还是久病的不同。病在气则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则活血破瘀散结为主,佐以理气。新病正气尚盛,可攻可破;久病正衰,宜攻补兼施,大凡攻伐,宜“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倘若石瘕,药力不足以克伐,当以西医手术之法,先祛实邪,再行补益,当为上举。! e5 o8 B8 E5 `# ]: P
  对本病的治疗,可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两种,新病、气病,应以行气活血的方法治疗;久病、血病或痰凝,病情轻微,包块尚小,宜用活血化瘀消症的方法治疗,病情较重,且包块较大,正气渐衰,应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去除病邪再行调补。/ o3 i# n* }, w6 C; y! `6 a8 ?. v
  1.气滞5 F2 B; S3 q- d" {. \' B
  主证: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而润,脉沉而弦。$ j' m  z8 A: j) l6 ^7 u9 A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症
; }$ h8 b2 Z9 n- ]  方药:香棱丸加减。木香10g,丁香15g,三棱25g,枳壳15g,莪术2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可水煎服,也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不调加丹参20g,香附15g。带下过多加茯苓15g,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田七15g。
0 j9 I' Y0 x+ B/ {3 h0 m  2.血瘀7 B4 y( T) i/ Z4 q
  主证: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边有瘀点,脉象沉涩。' z6 \  Z" E2 _9 l1 h' J. `
  治法:活血破瘀,消症散结。
. o8 V1 H: [3 M9 q' q  方药:桂技茯苓丸加减。桂枝15g,云苓20g,丹皮20g,芍药15g,桃仁15g。可水煎内服,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加蒲黄15g,五灵脂20g;带下过多加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乳香15g,没药15g;月经过少或闭经者加牛膝20g,泽兰15g,包块明显,推之不移可加逐瘀破坚药加水蛭、蟅虫等。
4 \" `& [! F8 x  3. 痰湿" M3 \: p/ u( y8 U
  主证:下腹部包块,时有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偏寒则带下色白质粘腻,形体畏寒,胸脘满闷,小便多,舌苔白腻,舌质暗紫,脉细濡而沉滑。偏热则带下色黄质粘腻,有臭味,甚则如脓,胸闷烦躁,发热口渴,尿少色黄,舌苔黄而腻,舌质红,脉弦大或滑数。0 t: _. S; s, X6 }
  治法:理气、化痰、消症。
! H# ]7 e* n+ f. ?$ k: K  方药:二陈汤加味。制半夏20g,陈皮15g,茯苓15g,青皮10g,香附10g,川芎15g,三棱25g,莪术25g,木香10g,苍术10g,甘草10g。脾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0g;带下色黄去香附,苍术,加败酱草15g,红藤15g。

- D# x+ q& W% P3 l; ]* ~# m3 I中成药:$ c4 v/ t) t* z% b6 v* y
  1.桂技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症块,按之痛,腹挛急。或经闭腹胀痛,白带多等证。对子宫肌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6g蜜丸,1次1丸,1日1~2次,口服。温水送服。
, u* H2 Z/ A! i9 {  2.大黄zhe虫丸: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消痞兼清热的功效。主治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经团不行之症瘕,口服3克蜜丸,每次1~2丸,每日l~2次,温开水送服。
: P' N8 J+ v/ L7 f& ~  G1 B& A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 p1 h' Z. Z' S3 z  气滞为主,痛无定处,包块推之可移,运用体针疗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取穴:中极、三阴交、内庭、关元。毫针直刺,用泻法,捻转提插,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 w$ V" F( g; I- u1 x2 M
治疗原则:
& \( U2 W4 c: i5 R/ }1 c, q  一、急治其标,缓治其本
! z! h( E) B% }. P7 m! m& D) Z  子宫肌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粘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往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崩漏等,与一般月经病无异。因此,长期流血不止者可先行止血,再根据年龄差异,区别对待。应用止血药(未婚可用复方已酸孕酮 2ml,苯甲酸雌二醇 2ml肌注,6~24小时内可止血),可参照崩漏的治疗方法及中药疗法进行。血止后,可根据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气滞者行气活血,血瘀者活血化瘀,痰湿者除湿化痰。对于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辨证施治尤为重要。/ C6 }" @: W# Q- U5 o. P
  二、久病患者宜攻补兼施8 E8 E/ S1 ^2 b6 r
  久病气血虚,应适当补气血,以恢复机体元气,一方面起到扶正驱邪作用,另方面为迫不得已进行手术治疗打下基础。可在克伐药物中,配伍补益气血的药物,也可以单纯选择一些中成药口服,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 A3 L/ r" }9 j4 e2 Q
疗效及预后:                            
" d+ D' e) J: D0 H3 M, s$ V: Y(非手术治疗)" V- B. J$ Z) K: P( j+ {4 A5 O
  (1)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肿瘤消散、子宫恢复正常大小。
8 n4 q( e  s' i# N7 t4 ^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肿瘤明显缩小或B超复查提示子宫三径之和缩小2.5cm以上。
: V& E) ]/ ]) L" B; F  (3)有效:症状有改善,但肿瘤无明显缩小,或B超复查提示子宫三径之和缩小1.5~2.5cm。* ]5 C9 N2 Q7 ~9 e  X
  (4)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肿瘤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者为痊愈。
" g  K- D7 X. O: ~  子宫肌瘤与妊娠相互影响。子宫肌瘤一般在妊娠之前即已存在。粘膜下肌瘤可阻碍孕卵着床而致不育;即使孕卵能着床,亦易因子宫经常收缩而早期流产。肌壁间肌瘤,尤其是浆膜下肌瘤,一般不影响受孕,也不增加流产发生率。但当肌瘤导致妊娠子宫后屈嵌顿时,则可引起尿潴留及妊娠中断。妊娠期子宫肌瘤多迅速长大,且易发生变性,特别是红色变性。肌瘤红色变性时,必然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与呕吐、体温上升、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经保守治疗、对症处理后,大多可自行缓解,否则需行肌瘤摘除术。妊娠晚期,肌瘤可引起早产,常致胎位不正。分娩期,位于子宫峡部、阔韧带内或宫颈部的肌瘤尚可阻碍胎先露下降或引起宫缩乏力和产程延长,应及时施行剖宫手术。根据具体情况是否同时作肌瘤剜出术或子宫切除术。肌瘤亦可影响胎盘剥离或产后子宫收缩,从而引起产后出血或子宫复旧不佳。产后,由于子宫血运突然减少,发生退行性变的机会更多。
* }. c8 V- V- N5 {$ t) I! H
预防:                               
$ e1 D" V1 B8 _  K/ R  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慎饮食,条畅情志。 ( I+ I, ?  L1 ^# p* ^) U

& ~0 T( J' }$ P: n2 ]子宫内膜异位症(intestinal endometriosis)中西医诊治9 ~. X0 m" A' h5 c% Q
病因及流行病学
6 C  B6 L0 q6 N* N现代医学病理
$ C" `4 w5 F. }& P5 ~, n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6 s9 N4 Z: x( `" F1 q4 Z  V) o临床表现1 r: }  M" V2 U# \$ z& H( F
诊断1 n- N: j- x: a% {4 A- G  \' A  j
鉴别诊断
* O" e* r+ P! M) {, C4 R4 x现代医学疗法6 ]# M+ m  `. d5 e' ~" Q3 s! d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p3 F% S/ T9 |3 _8 x/ j+ y
疗效及预后
* c! M2 O6 C% i8 a! o7 r0 l, x; |预防
+ v# C" v* B2 D+ g

4 q6 k5 w" K. g' J- m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正常子宫腔内壁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亦可出现增生或分泌期改变,但这种形态上完全良性的内膜组织却可像恶性肿瘤一样播散、种植与转移,而这种病变的发生发展和消散又是在内分泌功能控制下进行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于卵巢、子宫骶骨韧带、盆腔粘膜等处,故又称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 U# J( Q$ |' F5 C病因及流行病学:                          2 L6 L- ?+ d4 V4 v+ Y% G3 t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于3O-40岁生育年龄妇女,20岁前后发病者也不少见。多发生于20~40岁的妇女,亦有20岁前发病者,但未有月经初潮前发病者,绝经后初发或复发者罕见。
& ?) f! ]& E1 o- a  近年来由于广大妇产科工作者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和腹腔镜的应用,使本病的确诊率较前增加,很多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得以确诊,同时因剖宫产及人工流产术的增加,也使本病的绝对发病率上升。
* K5 ^7 o' q* l& A  Z6 w
现代医学病理:                          ; d6 n1 W$ I' X1 a$ v0 ~/ P3 W# m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有以下几种学说:" p: O, `9 s) J7 x$ f
  ①Sampson学说。即月经血倒流学说。月经血经输卵管倒流,引起子宫内膜碎片异位播散而种植于盆腔组织及其他脏器。* Y1 }5 g: H* W+ j
  ②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女性生殖系统上皮、卵巢生殖上皮及盆腔腹膜均起源于体腔上皮,当受到炎症、创伤、雌激素过高等因素的影响时,可使体腔上皮化生而成子宫内膜样组织,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卵巢,与卵巢生发上皮的化生潜能有关。但目前很多学者认为腹膜刺激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果而不是因,而且腹膜刺激都发生在异位灶以外的部位。; d' _+ g$ w9 U) U# w* @$ S" a
  ③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是指子宫内膜碎屑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至远离盆腔的器官如腹膜后淋巴结、输尿管、肺、胸膜、大腿、手、臀、淋巴结等组织。
) M1 o  e# [; Z4 f* n3 e  ④直接种植:是指直接将子宫内膜带至腹壁手术切口,或宫颈、阴道、会阴伤口等处,是医源性种植。如剖腹取胎术后可见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分娩后会阴切开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等。6 D; k- ^" h( {, a1 k, @  a
  ⑤基因学说:某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其家属中同病的发生率较一般妇女为多,因而推测可能有遗传基因的存在。
. T2 V1 x8 t. Z- O  ⑥Koninckx等学说:最近Koninckx等提出在于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常合并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ted follicle syndrome,简称LUFS)。由于LUFS,卵泡未破裂,腹水内雌、孕激素的浓度低,有利于子宫内膜细胞种植而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学说尚待进一步证实。
4 ^% a/ D  Z$ i1 v- o  o  ⑦免疫学学说:现已证实妇女细胞免疫缺陷易发生子宫内膜碎片移位、种植而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 @4 I' x% c! S4 H- R. U1 A1 P( ^  本症的病理特点是异位的子宫内膜受性激素的影响,发生反覆周期性出血从而导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最后形成结节或包块。切开包块及结节,可见陈旧性出血及瘢痕,显微镜下异位灶应含子宫内膜的间质、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异位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与正常内膜基本相同。异位内膜也受性激素影响,可呈增生或分泌反应,但不一定与正常子宫内膜同步。异位内膜对激素反应不如正常内膜敏感,特别对孕酮常缺乏反应,可能是由于病灶周围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影响血供或异位内膜尚不成熟。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多见,可形成囊肿内含褐色糊状液体,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此外子宫直肠陷凹部腹膜及子宫骶骨韧带亦是常见发病部位,病变部位呈斑点状或小结节,其颜色可以呈红色、褐色、灰色、白色等。
2 A  y+ m, W, D6 p. h8 l$ a" ?$ t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1 |: P+ x# \. b( O% Z  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发病机理相同。中医认为形成本病最主要的原因是"瘀血",因肝郁气滞或寒湿凝滞或素体脾肾气虚,运血无力或热郁均引起运行不畅,瘀血停滞,阻于冲任胞脉,不通则痛;两精不能相合则不孕;瘀血不去,新血不能归经,故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瘀血积留日久,积聚成块,形成癥瘕本病在临床上实证多见,或虚实挟杂,纯虚证少见。
: i6 x8 }6 b4 v; B" n临床表现:                            8 C" u# d. p5 l6 U4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随病变部位、范围及演变过程而不同。主要表现为:①痛经:常为继发性。痛经和局部前列腺素增高有关,在异位内膜组织中合成PGF2及PGE增多,而排出减少,代谢灭活减慢,以致局部蓄积和腹水中PG增多。在局部内膜结节中PGF2。过高可诱发局部炎症,刺激激肽(kinins)的产生,使局部痛觉过敏。经期中,溶酶体破裂和出血,释放大量PGF2,疼痛加剧。疼痛发生在下腹及腰骶部,可以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有性交疼痛。少数患者的巧克力囊肿在行经期间发生自然破裂,产生突发性脐周或下腹剧痛。②月经异常:表现为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经量少而经期延长,经前点滴出血等。这与卵巢间质受异位内膜的侵犯或卵巢周围重度粘连影响排卵有关。③不孕:约30%-50%的患者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不孕原因可能与输卵管、卵巢粘连影响输卵管拾卵及改变其蠕动有关。或因异位内膜产生前列腺素,腹腔液PGF水平升高,使黄体溶解及影响输卵管蠕动妨碍受孕。或因患者常合并黄索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所致。④肠道及尿路症状: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肠道,可有里急后重、排便困难,或周期性便血:如累及膀胱、输尿管或肾脏,则可产生尿急、排尿困难,以及周期性血尿等症状。⑤妇科检查时,发现双侧附件增厚,或扪到不活动的囊肿,或在后穹窿处偶可见到紫蓝色斑点。: `4 l. `3 P* n; f- M( ]+ P) J) l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根据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所见进行分期。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的分期法,其目的是希望制订全世界妇产科医生都可应用的标准分期,以统一收集资料,考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及预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方法:
0 @. y% v: R9 H# j* F  Ⅰ期(微小型)1-5分
3 z; h1 ?0 G. J2 J2 R9 }  Ⅱ期(轻型)6-15分
& y$ m: i) q4 ?/ x0 \9 p. f  Ⅲ期(中型) 16-40分
" @. o0 f+ k4 d$ j( m# \+ Q  Ⅳ期(重型) >40分
' a$ I8 C0 H! Z  p; Z) F& G0 F
体征:
) x% h, Q' l7 K) e6 L! |  1.痛经: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其特点是痛经继发性进行性加重,或原发性痛经逐年加重。一般多发生在经前1 ~2天,月经第一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持续到经净,个别患者甚至经净后仍有疼痛。疼痛多发生在下腹部及腰骶部,可向阴道、肛门、外阴、臀部及大腿内侧放散,部分患者有肛门坠胀疼痛。
8 o% R$ }  N+ K2 [* W  2.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约20~66%有原发性不孕或继发性不孕,而在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占30%。% s1 W! p$ \. N- e, w& \
  3.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量增多而经期正常,或经量少而经期延长,也有经前2~3天阴道少量流血,或月经周期紊乱。
9 N& t- D3 @/ {' L9 n+ x# j5 y  4.性交疼痛:常于经期前明显,以阴道深部性交痛为主。
; q% g. Z/ _/ `3 _- I  5.肠道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发生在直肠或乙状结肠时可在月经前及月经期出现排便疼痛或坠胀痛,严重时可出现排使困难,或周期性便血。; r' W1 Z; Z, \: Y
  6.排尿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膀胱、输尿管时可在月经期出现尿频、尿痛及周期性血尿。
  u% E, g# Z7 q3 J/ A  7. 急性腹痛:多发生在月经期。突然剧烈腹痛,甚至休克,见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 ]9 `1 z. j* _" X. {  u/ @  8. 其他:①经期低热;②皮肤下或疤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可出现周期性结节、肿块、并有触痛,或出现周期性局部破溃,流暗红色分泌物,经后自然好转;③肺部子宫内膜异位时可出现周期性咯血;④鼻粘膜子宫内膜异位时可出现周期性鼻衄。
+ z8 m% z, ^( `6 K+ \7 ^) _
诊断:                               ! o7 |+ V, Z2 q$ ^6 @' {( w
  诊断依据# |4 n& ]. T0 o  k" b+ _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由于患者症状常不典型,部分医务人员对本病缺乏认识,易发生误诊及漏诊。不少病例在剖腹后才确诊。腹腔镜检查是常用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除可直接观察盆腔病变外,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也可用于治疗,分离粘连或电凝病灶等。腹腔镜下常见腹膜病灶表现为:①白色不透明瘢痕或局限的斑点、增厚、稍隆起。②红色火焰样病灶,略高出于腹膜。③与子宫内膜面相似的腺体样病灶。④黄棕色斑点。⑤圆形腹膜缺陷,筛状或非特异炎性浸润。⑥水泡样赘生物。⑦其他如非特异性色素、炎性反应、浆膜上皮包涵体等。最后确诊须经病理组织切片证实。
; v8 n2 j- Z" W! b! @& {. g' E% C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0 x) F6 q4 E, Y( j; z/ B3 c
  1.有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常有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性交痛及大便坠胀等。- k, Y' L3 N3 a+ y& {, ^
  2.子宫可稍增大、后倾、有粘连,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或子宫后壁可扪及小硬结,触痛明显。阴道后穹窿可能见到紫蓝色结节,附件处可扪及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的囊块,有轻压痛。
- g* J) B3 e9 d+ ^. Z* ]  3.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可协助诊断。
; a) F, E; \8 w$ y) }( J

+ u0 P7 S6 u* h& M( y/ L  c7 ?  参考诊断标准(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2~124)5 W& y0 H  \! C3 |& w& f# }
  一、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7 q6 t7 M# D$ D3 \" u- `
  (一)临床表现及体征
0 h$ ~; }: v* Y; F' r! M8 q4 P  1.症状:①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②月经失调: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以及经前2~3天阴道少量出血;③不孕;④深部性交痛;⑤急性腹痛。
1 r+ G$ p& C1 ]& v/ i$ s8 U; t  2.体征:在子宫直肠窝常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表面不光滑,触痛明显,固定的硬结;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时常在子宫两侧扪及囊肿,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明显触痛,囊肿在经期迅速增大。
: D( L- A) B8 X& L1 T7 J  (二)辅助检查主要是腹腔镜检查;作为肉眼直视的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观察所有盆腔器官及病变情况,检查同时有目的地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以确诊。Cohen按发病程度将观察结果分为三度:
* z8 {4 p* U9 u$ b7 N; Z& x. i' |  1.轻度:病变局限在盆腔腹膜及生殖器表面。
* M8 }# t; `. r$ |  2.中度:病灶形成瘢痕和挛缩,且有轻度粘连。
% x  |* ]2 q8 U3 S  3.重度:卵巢肿瘤样出血病灶。
$ k3 T; q% H+ Q3 C+ w* A  二、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6 [; I8 e5 n$ L  a  1.症状:月经期出现排便痛,或里急后重感,甚至排便困难,或周期性血便。
, s( o# X- k( n, A! u& A  2.辅助检查: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取活体组织检查以确诊。4 F: w' e& S* Q
  三、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 i/ C' M, l6 h. Y3 |3 d& Q  1.症状: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等。0 a& \; B; ?1 a& D" Z! }" |
  2.辅助检查:膀胱镜检查,直视下取活体组织病检以确诊。+ ^1 I3 |. i7 t" H
  四、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
4 f  f: V6 F0 D2 \$ W  i  1.症状和体征:①皮肤下或瘢痕内子宫内股异位症时可出现周期性结节、肿块、并有触痛,或出现周期性局部破溃,流暗红色分泌物,经后自然好转;②肺部子宫内膜异位时出现周期性咯血后鼻粘膜子宫内膜异位时出现周期性鼻衄。
1 x0 ]9 Z+ n" x! U( v  2.辅助检查:①皮肤下或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用活体组织检查以确诊;②鼻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用鼻镜检查并活检以明确诊断;③肺部子宫内膜异位时做胸透或拍胸片,具有肺部病灶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反复消失的特点。
' s0 e6 x/ {% n0 \5 h3 c  ]; m; ~
  实验室检查:$ ^& x9 b0 P1 ~4 A& P7 n  x7 _5 R
  1.妇科检查: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体征;在子宫后上方或骶骨韧带处触及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硬结,固定而有压痛,经前结节增大,触痛更明显,子宫体常正常,但多数后倾固定。如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时子宫体增大;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可在子宫的一侧或两侧们及囊肿,壁稍厚,张力大,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并有明显触痛,经前1~2天,尤其在经期囊肿增大,触痛更明显;宫颈内膜异位时,宫颈表面可见紫蓝色给节,月经期有渗血,出血;阴道内膜异位时可在阴道壁或穹窿部,特别是后穹窿可见紫蓝色结节,或呈息肉样突起,经期可伴有表面出血。
& A+ X+ O; L9 {- l! ^  2.B超检查: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有一定帮助。
4 z7 o- N$ O! }  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累及输卵管粘膜,故输卵管往往是通畅的,以此可和盆腔炎症鉴别。$ E/ @' D- T# m; `1 u* |$ ]
  4.腹腔镜检查:是目前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诊断价值的重要方法。镜检直视盆腔有内膜异位病灶即可诊断。$ {+ U" U' a0 |2 X2 k9 c8 u
  5.药物治疗性诊断:当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而不具备上述检查手段时可采用药物治疗性诊断,即用丹那唑、雄激素、孕激素、连服1~3个月,如疼痛明显减轻,给节或肿块缩小,变软,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即可成立。
* n2 T; S2 }' u' {2 q3 k/ X  6.活体组织检查:对可疑病灶部位做活体组织切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适用于各个部位,尤其是对阴道、宫颈、皮肤、疤痕等处浅表病灶更是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1 f- T5 Y- I; |# `& }$ ~: E& y
  7.直肠镜或乙状镜检查:怀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应用此项检查,可在直视下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 p, E7 r$ ?' e, Y; w  8.膀胱镜检查:怀疑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采用膀胱镜检查,可在直视下取活体组织检查以确诊。
* W% B+ W* E( O0 {* J5 Y  9.剖腹探查:如条件所限不具备上述辅助检查,或腹腔镜检失败,为尽早明确诊断,可采用剖腹探查术。
6 g/ D% d7 l2 V5 ~# ?
鉴别诊断:                             3 S* W/ P% \' m1 ~3 ~; S7 a
  1.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未婚、未产妇女,常于婚后或产后显著好转或自愈。膜样痛经当患者排出大块脱落的子宫内膜时疼痛剧烈,一旦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妇科检查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有时可见宫颈口狭小,子宫过度倾、屈。
4 T& Y  W7 f4 Y* G. V  2.慢性盆腔炎:常有感染史或急性发作、发热病史,经常下腹及腰骶部酸胀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呈脓性,虽有痛经但较轻,且无进行性加剧,有时可缓解;妇科检查在子宫一例或双侧触及界线不甚清楚的包块。抗炎治疗有效,性激素治疗无效。
& O6 T5 `, {- b/ m1 y1 J* U  3.结核性盆腔炎:有结核病或结核病接触史,下腹痛持续存在,行经时尤为明显,月经量减少或月经稀少,甚闭经,可伴有低热,盗汗,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妇查可无阳性体征,有时可触到两侧附件增厚,触痛,诊刮子宫内膜并活检,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盆腔X线平片或经血培养等可明确诊断,抗结核药物试验性治疗有效。
2 D* }# F) ^& s  p# |, E  4.卵巢恶性肿瘤:常有下腹部肿块及肿块迅速增大史,伴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关,无痛经史。妇科检查在盆腔内触及固定质硬包块,很少有触痛,如肿瘤已在盆腔内转移时可在子宫骶骨韧带处扪及多个不规则硬结,一般无压痛,晚期常伴有腹水。B超及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 K1 G$ k# n* |$ o8 a2 S1 V  5.子宫腺肌病:妇查子宫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或结节性增大,质较硬,用孕激素和避孕药治疗无效,反而使痛经加剧,B超有助于诊断,核磁共振诊断率可达100%。如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则术前诊断较困难,有待于本后切除子宫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 q  E  Z  K4 Y, n  6.直肠癌;脓血便与月经周期无关,无痛经史,大便形状不规整,肛门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上有坚硬肿块,固定于肠壁,或有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有时肠腔呈环状狭窄,而仅能容纳指尖、钡灌肠有助于鉴别,乙状结肠镜、直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并可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q# V3 a" q- P5 p
  7.肺部疾病:肺部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的咯血均与月经周期无关,不发生在月经期。胸透或拍片无反复出现、反复消失的特点。支气管造影检查可以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
8 |' M9 V+ k  N" I0 }0 J  8.泌尿系感染:可出现尿频、尿痛、尿血等症状,但并不发生在月经期,与月经周期无关。抗炎治疗有效。通过膀胱镜检查或活检可明确诊断。

1 i2 d( D9 B. e- N现代医学疗法:                           
1 q  }5 s9 v! z% C  因本病是受激素影响而发生的疾病,故主要采用激素治疗,对激素治疗无效或病情较重时用手术治疗。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尚不满意。
. u5 i" w8 _' x! s- V! j. \  一、定期随访:/ ~  }9 K6 ?. F+ J; h8 k9 P
  如患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症状轻或无症状,可暂时观察,定期随访,对不孕者可鼓励其妊娠,往往经妊娠分娩后症状消失而愈。随访期间病情加重则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t/ q* U. F$ x$ N" t! l( C  二、激素疗法
+ {. u# }  ?9 ~" L- g  1.雄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有特效。常用甲基睾丸素5mg,每日2次口服;或丙酸睾丸酮25mg,肌注,每周2次,2~3个月后停药观察。每月剂量不能超过300mg。否则可发生男性化表现。; S6 A# ^% _" q6 k. s
  2.假孕疗法:即口服避孕药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方法。常用的药物有乙酸孕酮、安宫黄体酮、甲地孕酮、18甲基炔诺酮等,均可用于治疗本病,一般常用剂量为避孕剂量的4倍以上,并辅以一定量的雌激素,常用炔雌醇,以防止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一旦发生突破性出血,可将雌激素剂量增大。一般主张持续给药6~12个月。
. i" `% {3 h, G8 W  3.假绝经疗法: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用丹那唑 400~800mg/日,分2~4次口服,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当出现闭经后剂量逐渐减少至每天200mg,疗程6个月。
; ~' q: W' c% |  4.甲氧萘丙酸钠: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适用于痛经明显而体征轻微或不适宜手术与激素治疗的患者。其用法为痛经时口服甲氧萘丙酸钠2片(每片275mg),然后根据情况每4 ~6小时服1片,维持3~5天。一般无明显副反应,少数可出现疲乏,轻度头痛,胸痛等症。9 K8 o3 ]- M9 H( H0 ~
  5.三苯氧胺(TMX):一种合成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常用量每次10mg,日2次,连服6个月,不抑制排卵,血清LH和FSH无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能受孕,动物实验表明无致畸作用,副作用少,价格低廉,但效果不如丹那唑,停药后复发较快。+ L% h5 d; d& V
  6. 孕三烯酮:是一种抗雌激素类药物,剂量为每周2次,每次2.5mg,于周期的第一周开始服用,连续服6个月,如在治疗后一月未发生闭经,则增加剂量,每周3次,每次2.5mg,停药后月经平均在33日内恢复。副作用少而且轻,不影响肝功能,生育力的恢复与丹那唑相仿。/ i7 ~3 I# X+ B; M
  7. GnRH显效剂:能抑制性腺激素分泌,使异位内膜的生长受抑制。有鼻腔吸入和皮下注射植入两种。剂量分别为每日3次,每次300ug,共用6个月,每6周皮下注射1次,每次6.6mg,共3次,药效以皮下植入较好。副作用乃为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各种症状。$ ?& W) d% v/ L: n
  三、手术治疗
, A4 B$ [" U  o$ N8 G0 }" G$ {' N  手术的目的主要是解除疼痛,切除盆腔包块,治疗不孕及根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不同的病情及目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9 @- g- L6 ], |) Y" S* ?9 o  1.保守手术: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手术范围有分离盆腔粘连,电灼或切除盆腔病灶,子宫悬吊术,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剥出术,合并有子宫肌瘤时同时切除,有严重痛经者,多主张将骶前神经切除。术中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适合于年轻患者持久不孕,保守治疗无效时,或严重痛经,药物不能缓解者。术后的妊娠率为40~60%。术后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h+ `& k. E5 ^' I( @+ u
  2.半保守手术:主要是切除子宫及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保留卵巢功能。适用于45岁以下,无生育要求,或病灶范围广泛,无法保留生育功能者,或合并有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者。术后复发率较低,仅为2~3%。: x  s- t2 E, c  s
  3. 根治手术:是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不保留卵巢功能。如粘连严重行全子宫切除有困难时,可行次全子宫切除或仅切除双侧卵巢。适用于近绝经期,或虽年轻但病情严重者。术后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对症状严重者,可给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用药复发时应及时停药。

: z7 n, ^: Q0 }+ c4 W7 C+ T. `防治要点" n7 N' `5 T) B8 n( ?
  应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酌情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多考虑药物治疗,尽可能保留卵巢及生殖功能。+ w4 D2 H+ W! }7 h) {
  药物治疗有:①假孕疗法:应用大剂量含有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甾体药物造成假孕的治疗方法。使异位内膜转化为蜕膜,以后蜕膜坏死、吸收和消退。Kistner介绍每天用炔诺酮5mg、炔雌醇0.075mg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持续给药6-12月,症状明显缓解,病灶缩小或消失。停药后部分患者可复发。治疗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可恢复排卵功能。治疗后的妊娠率为30%-43%,适用于病情较轻,要求生育的年轻患者,以及手术后症状复发患者。②假绝经疗法:采用人工合成的17-α-乙炔睾丸酮衍生物达那唑。该药具有微弱雄激素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直接影响卵巢甾类激素产生,使体内雌激素下降而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患者出现闭经,但其FSH及LH属低值而非高值,故又称假绝经疗法。Domoski报告用本药治疗后的妊娠率为72%,治疗期间症状100%缓解,体征改善达85%。停药后有15%�30%复发。常用剂量为每日400-800mg,分2-4次口服,从月经第5日开始服药,连续治疗3-6个月。停药数周内即可恢复排卵。其不良反应为潮热、出汗、痤疮、水肿、体重增加等。其他有SGPT升高,这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引起胆汁郁积所致,停药后即可恢复。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如合并子宫肌瘤时,还可以促使其萎缩,但其价格昂贵,尚难普遍应用。③药物性切除卵巢:即采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长效GnRH-α)。药物作用是明显抑制FSH水平,减少卵巢雌激素的分泌。Meldrum报道于月经第5日开始,用GnRH-α100μg,皮下注射,1次/dx28d,治疗一个月测血雌二醇明显减低,与卵巢切除者相仿。治疗时病人症状改善,停止治疗一周后重新恢复月经,长程治疗和卵巢切除相似,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肯定的方法。& m1 t: H( U2 e: a" J) n+ {
  手术治疗:①保守手术:适用于要求生育的年轻患者。手术范围包括分离盆腔粘连、电灼或切除盆腔病灶、子宫悬吊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出术等。如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病灶,术后宜用药物治疗3-4月。保守手术后的妊娠率为40%-60%。②半保守手术:对无生育要求者,或病情需要切除子宫而较年轻者,尽可能行保留卵巢的半保守手术,保留一侧或双侧正常的卵巢组织,以免术后出现绝经期综合征。③根治手术:病情较重,年龄较大者可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达到根治目的。如粘连严重,切除子宫有困难时,可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或仅切除双侧卵巢。
2 p, E3 M8 {( |7 `% W& `.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H5 y& J1 f" j# Y5 A0 k  1. 气滞血瘀- T' \$ O( z) T% P0 b  E3 c7 C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有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或不孕,经前乳房胀痛,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Z4 L# r1 _, m- [$ I4 @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 X: J' ~( u, w9 s
  方药:膈下逐瘀汤。当归2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5g,枳壳15g,元胡15g灵脂15g,丹皮10g,乌药15g,香附15g,炙甘草10g。若气滞为主,胀甚于痛者加川楝子15g;血瘀为主,痛甚于胀,加用蒲黄15g,重用五灵脂20g;疼痛剧烈加全蝎3条,三棱15g,莪术15g;有癥瘕加血竭15g,穿山甲15g,皂角刺20g,三棱15g,莪术15g;月经量多加蒲黄15g,茜草159,三七面10g(冲服)。
. H' v3 n$ B3 E8 g% s% w/ b9 `- `
  2. 寒凝血瘀' L. J+ u, K  [+ U8 X4 x- R- i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黑有块,块下痛减,形寒畏冷,面色苍白,痛甚则呕恶,或不孕,舌暗,苔白,脉弦紧。
% y9 j" J7 }1 n1 |+ Z  I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p) \! _4 B0 F7 S5 k/ b& u
  方药:少腹逐瘀汤。小茴香15g,干姜15g,元胡15g,灵脂15g,没药15g,川芎10g,当归20g,蒲黄15g,官桂15g,赤芍15g。若腹痛甚剧,肢冷汗出者加川椒15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阳虚内寒者加人参15g,熟附子15g,仙灵脾20g;湿邪较重,兼有胸闷腹胀,舌苔白腻者加苍术15g,橘皮10g,泽兰15g,茯苓20g。
6 ^; f) B, ^8 b/ ^1 r
  3. 气虚血瘀; P! _# X1 @$ k  k4 P9 c" x2 `
  主证:经期或经后腹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大便不实,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月经量或多或少,色谈暗质稀,有块,舌体胖,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无力。2 L( \2 R, |7 H: ]% Z) b
  治法:益气补阳,活血祛瘀。
4 k: h5 z% }' t; K" Z( ?  方药:补阳还五汤。黄芪3Og,当归2Og,赤芍15g,地龙20g,川芎1Og,桃仁15g,红花15g。汗出畏冷者加挂技15g,白芍15g;腹痛剧烈者加艾叶15g,小茴香15g,乳香15g,没药15g;恶心呕吐加吴茱萸15g,干姜10g,姜半夏10g;便溏者加肉豆蔻15g,葫芦巴15g,补骨脂20g。
0 @3 ^( a' S3 k' G7 o7 G
  4. 热郁血瘀
2 j9 }8 O8 s+ R  主证;经前或经期发热,腹痛拒按,甚则经期高热,直至经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月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周期提前或经期延长,量多,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性交疼痛,舌质红,或边尖有瘀点,瘀斑,苔黄,脉弦数。' g) p# d2 s( v7 ^
  治法:清热和营,活血祛瘀。
9 ?6 Q6 [# s/ i3 s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5g,红花15g,当归20g,生地30g,赤芍20g,川芎10g,柴胡10g,枳壳10g,牛膝10g,甘草10g,桔梗10g,丹参20g,丹皮15g。经行发热者加黄芩15g,青蒿15g;大便干结加大黄15g,枳实10g;腹痛者加鱼腥草20g,地鳖虫15g,五灵脂15g;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者加栀子15g,黄芩15g。

2 P; O: I& M2 h  5. 肾虚血瘀
( K, `) `" I0 X) ?" w& }  主证:经期或经后腹痛,腰部酸胀,月经量或多或少或有血块,不孕,头晕目眩,大便不实,小便频数,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 c) \- h( A. d: O' a# t7 ^  治法:益肾调经,活血祛瘀。
/ d3 v( h/ `4 z8 a  方药: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5g,茯苓20g,当归20g,枸杞子20g,杜仲15g,菟丝子2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0g,白芍20g。腰背酸痛甚者加仙灵脾20g,寄生15g,狗脊15g;大便不实加补骨脂20g,赤石脂20g。

+ a: u6 q, v$ b5 H% y验方:: d; N) m8 o( U& R. ^$ e( X
  1.异位粉: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4 T& R& z0 g* }& h  2.活血化瘀方: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 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 w: C' J" l7 ~/ b1 d8 y& C+ D  3.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4 b) I# b2 E& c& Z
中成药:/ j# U, c. V  N% u- q. c
  1.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 M1 G: F# V( t* V9 A9 \0 v  2. 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每次1丸,日2次,口服。! o; Z: k6 ~  m, U, Z
  3.调经益母片:具有清热散瘀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瘀热型痛经。每次20~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w! {" m/ f) V. d" c8 {9 }) x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4 _, f) C6 K+ U" w
  1、体针:取穴关元、中极、合谷、三阴交,每日1次,连续7次,每次留针20分钟,经前或经期治疗。/ C8 H9 Z* p5 c! S. r; \
  2、耳穴压籽:取穴子宫、内分泌、肝,用磁粒或王不留行敷贴穴位,每日多次按压刺激,用于治疗痛经。+ v2 L* |0 {  s; f  Q: I3 T
  3、沿任脉上下按摩,起于神阙,逐次按摩气海、关元、天枢、四满、归来、子宫、气冲穴,每穴按摩1分钟,从经前7天开始,至经后3天止,适用于痛经为主者。

4 N* R/ K* T0 V. J" F其他疗法:: K, O+ p4 R  T& s7 X( ?# {
  (一)饮食疗法
; t0 P# [  V! }  v3 m0 c& K2 z  1.月季花汤:月季花 15g,红糖适量,煎汤顿服。适用于气滞血瘀的不孕症。! B; e2 R  s* ?' i9 y0 _
  2. 山楂炭30g,红糖30g,向日葵子15g,煎汤2 小碗,日2次分服。适用于血瘀型痛经。0 F1 l/ t1 f/ n2 T% R7 p
  (二)敷贴疗法9 J4 f7 ~& Y8 C* s' C/ [
  1.麝香粉加香桂活血膏或丁桂散加香桂活血膏外敷下腹部。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包块近腹壁者。
. G0 t: d7 _9 t+ {3 o6 l8 r  2.附桂紫金膏:每次1贴、贴于小腹部,温热化开。用于它寒之痛经、癥瘕。
1 G6 J7 o8 u( n2 ]  (三)灌肠疗法:丹参30g,三棱20g,莪术20g,当归20g,红藤30g,败酱草20g,桃仁20g,红花20g,川芎15g,元胡15g,大黄15g,上药浓煎100ml,每晚保留灌肠,每日1次,经期停用。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之痛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 p. o" @7 F( [7 u' `: Z; D' J4 U' n' f
  (四)阴道纳药法:钟乳石、乳香、没药、血竭、三棱、莪术各等份,压面过筛,消毒备用,每次取药末5~10g,纳入阴道后穹隆,然后用有尾棉球填塞,24小时后取出,每3天1次,从月经干净后开始,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用2~4个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后穹窿结节或子宫直肠凹陷包块者。
& @* z1 ^$ I2 o" a) j/ F. b
治疗原则:
, e( y- w% Q8 z" {6 U  ?2 p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较难治的疾病,不论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远期疗效都不令人十分满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9 R. {7 E5 n7 H: @! M  一、减少激素类药物用量,配以中药治疗
" h; `8 y! `% f% d  K9 ?9 N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故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但疗程长,往往需要半年以上,且副作用较大,有男性化表现,闭经,绝经期综合症等,治疗期间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又给患者带来新的病痛,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如中西医结合,可先用激素疗法治疗1~2个月见效后即可停用,继而改服中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舌脉辨证施治,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治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益气升阳,清热,补肾等法,同时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口服不同的汤药以调整月经周期,特别是在经期活血化瘀因势利导,使原有陈旧性瘀血病灶随经血而去,同时又可防止新的瘀血病灶产生。消除了痛经,并可起到调经助孕的作用,即减少了激素药的用量,又使机体阴阳达到平衡,气血调畅,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而且中药无明显副作用,在治疗期间可以妊娠,患者容易接受。8 L8 K* }* e  l$ U
  二、人工流产术后用中药进行预防性治疗
* q0 W, ~# K" D% P# G+ p- J  从临床报道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上升与人工流产、宫内置环密切相关,为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可采用中药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口服中药促进宫内瘀血排出,以降低手术的应激反应,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平衡,清除人流术时倒流盆腔的血液和防止宫内血液倒流,减少本病的发生率,从预防角度看中医中药治疗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 Q% p. u* w' p2 I* i( [  三、补肾活血将可能成为今后治疗的方向7 e, v9 ]2 g$ }. f8 _( P0 u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主要是血瘀所致,故在治疗上始终不离活血化瘀。近年来有人研究认为是由于肾虚而致血瘀,尤其是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原因的80%以上是由于高泌乳血症,卵泡发育障碍,黄体不健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所致,采用补肾养髓,疏肝活血化瘀,使本病的受孕率进一步提高,因此认为中医辨证应以肾虚、肝郁血瘀更为科学。还有人认为温肾药确有类似内分泌激素作用,能调节性腺和肾上腺功能,并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素。另外补肾药具有一定的雌、孕激素样作用,因此补肾活血有可能成为今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向,人们将期待着一种新的方法和药物治疗本病,无副作用且可治愈疾病。
! }1 e0 i8 I4 w, [- `" y* T
  治疗时要审因论治,针对瘀血这一实质,以活血祛瘀为主,再根据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益气补肾,清热消癥等法。并在治疗时结合月经周期不同时期及不同体质分别论治,因势利导,扶正祛邪。并可配合针灸,中药外敷及灌肠等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本病的治疗应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治实勿忘其虚"、"补虚当顾其实"的原则,以活血祛瘀为主,并根据不同病因疾型兼而治之。如气滞者治以理气疏肝;寒凝者治以温经散寒;气虚者治以益气升阳;热郁者清热和营;肾虚者治以补肾调经。并根据病之新久,体质强弱而决定是以祛邪为主还是扶正祛邪,或是先扶正后祛邪,临床要灵活掌握。同时可结合月经的不同时期血海的盈亏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法。一般经前以调气祛瘀为主;经期以活血祛瘀,理气温经止痛为主;经后以益气补肾,活血祛瘀为主。即经前经期以祛邪为先,经后则扶正祛邪。本病在临床以口服汤药效果较好,为提高临床疗效可同时配合针灸、灌肠、外敷药膏等,可以缩短疗程,加速疾病痊愈。8 q, j' [+ N4 w; G- c9 d
疗效及预后:                            4 M/ ?2 B, f( X& f( [) o
  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判定标准:
* G! U5 y2 l- S7 U1 {  1.痊愈
8 Z1 m- s/ H8 f: W  (1)保守疗法:①痛经消失;②月经正常;③子宫正常大小,粘连吸收,结节及增厚消失。0 f( D7 b  S1 [2 ?( L
  (2)手术疗法,①主要病灶己切除,残存粘连或增厚组织基本消失;②临床症状消失;③腹部或其他伤口愈合好;④术后恢复好。
8 ~5 v+ m% O6 g; \2 a3 L8 s5 k! Y8 a  2.好转0 w: o8 F3 F4 Q* _
  (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 }, m6 K8 m% Z" F7 B8 d  (2)腹部包块缩小。
  f& `/ w, y0 P% K* F  3.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 e9 g3 ?* J/ d4 c. q$ q- y预防:                               
7 X1 Z- S# m0 c( Q: m) z" P  本症的预防应着重:①防止经血倒流:先天性生殖道畸形阻碍经血外流的应及时手术治疗,经期一般不作盆腔检查,必要检查时,动作要轻,避免挤压子官。②避免手术操作引起子宫内膜种植:如剖宫取胎时,应用纱布垫保护手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或腹壁切口,经前禁作输卵管通畅试验、宫颈冷冻、电熨、锥切和整形术等。人流吸宫时,宫腔内负压不可突然降低,吸宫后不宜用手挤压子宫。③适龄婚育和药物避孕:妊娠和抑制排卵可减少或延缓本病的发生。
2 M7 |9 o* i& ?  W' n1 j1 k( U$ D/ }; O5 ]; Z7 t+ z% U; h
, v2 q+ E8 s; l* R* l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intestinal endometriosis)的中西医诊治- Q$ c: f1 S; x* s2 x9 a! m

% J5 |1 B5 Y  t* l& R& I
# h* I! [! o) d* U: v" A病因及流行病学
' K* G# T( b! b8 e, }现代医学病理& x& \! @2 B# u& ]+ Y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 I$ |2 M. m8 m3 `- m临床表现
+ n% S' P% g& r8 s- d诊断) p9 o. Y- }7 `5 f! G* o, V' \
鉴别诊断
2 l6 |0 m3 d9 w现代医学疗法2 u% ^/ x) k) G5 t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H- k" a6 J7 u: u- L疗效及预后! P0 ^8 f5 }7 Q$ Q% k4 n
预防

0 G$ M- e( [9 O1 P2 j
- \% z. P. `3 ]% M  u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简称功血。临床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甚至出现贫血为其特征。多因内分泌功能障碍、全身性疾病或生殖器官疾病引起。凡月经周期及月经量与正常月经周期不同者均属此范畴。
8 Y8 A: l7 h1 V  中医属于崩漏,即是阴道不规则流血,来势急骤,忽然暴下,称之经崩;来势缓者,淋漓不断,谓之曰漏。二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

0 {. M4 `9 [' z病因及流行病学:                           ( \. P/ H4 v. X' ]( Z. y. q' K
  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如影响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任何环节的调节功能,均可诱发月经失调。常见诱因:2 B/ O9 }1 p( X3 I; X2 `  \
  (1)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规则或不规则。其发生原因有:①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此时除经量过多外常伴周期不规则。②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宫体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及宫内节育器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心功能代偿不全、肝硬化、血液病、缺铁性贫血等,或因静脉郁血、或因影响雌激素代谢、或因凝血机制障碍等而致月经过多。
. O# T- E  \5 Z  (2)月经过频:指月经周期短于21d者,经量正常或略有改变。多因无排卵或排卵前期过短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使月经过频。
3 z$ _7 f! g, g9 v/ l  (3)月经稀发:指月经周期超过40d的不规则子宫出血,经量正常或减少,多无排卵。常由内分泌障碍或全身健康不良引起。- }! z- z1 E: q  {( V) J" b
  (4)月经过少:指经量减少,月经周期有规律。多见于内分泌功能障碍,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影响全身健康状况时,如严重肺结核及重度营养不良等也可致月经过少,最后发展为闭经。至于生殖器官疾病如宫颈阻塞、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结核等,亦是重要原因。
8 i0 v/ h% d" l5 b/ s1 D$ p  R  (5)经间期出血:指两次正常月经之间的少量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因多发生在接近排卵期时,故名。, O. ?6 [6 a' K! [2 U
  (6)经期延长:指月经期超过8d者,多见于无排卵月经或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卸。" g5 t, c: _& w" [
  (7)月经不规则:指月经周期不规则,一般经量不太多。
- t; D4 A8 Q! E6 \$ |" o  ~
  无排卵型比较多见,约占80%~90%,常发生在青春期和绝经期;排卵型功血多见于中年妇女。
6 \  n8 T3 u& F/ C+ g% E+ r现代医学病理:                            {& [( [, L9 f( R8 h( r
  功血的发病机理,主要为性腺内分泌失调,而不同时期发病机理亦不相同。青春期卵巢开始发育,丘脑下部-垂体-卵巢间的调节功能及周期性反馈作用尚未稳定,卵泡虽有发育但无排卵,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能分泌雌激素,在不同量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一直处于增生状态而导致功血。更年期卵巢开始萎缩,失去性激素对丘脑下部和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使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减少,黄体生成素不能产生中期波峰,而产生过多的促卵泡激素,刺激卵巢形成大型卵泡囊肿或多发性闭锁卵泡,从而不断分泌雌激素,由于雌激素的持续作用,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或增生过长导致子宫出血。育龄妇女患病,多为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或持续存在,以致黄体成熟不良或持续分泌而造成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出血。此外翟瞻粲等认为子宫出血的机理可能与前列腺素Fα的合成量、子宫内膜的解聚合作用及纤溶系统激活作用有关。因本病是激素失调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故多采用性激素及止血药治疗。对出血量多或反复出血的已婚妇女用刮宫疗法止血。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尚不满意。/ m$ k9 @* K2 N" p* V% D% T
  (1)无排卵型功血:根据血内雌激素的多少和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和反应,内膜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增生性变化:
" @3 K, K3 k! w' g: b; M  ①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呈增生期状态,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无区别。' Y  k1 q4 h' |
  ②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或全部增厚,或呈息肉样增生,腺体数增多,腺腔扩大,大小不一,犹如瑞士干酪样结构,故又称瑞士干酪样增生过长,腺上皮细胞为高柱状,呈复层或假复层排列,间质常有水肿,表面微血管及小静脉增多,且扩张有淤血或栓塞,内膜有局部坏死和出血。
4 C$ \( S% t5 U) o; e, Y  ③子宫内膜腺型增生过长:又称腺瘤型增生过长。腺体高度增生,数目增多,间质少,腺体呈背靠背现象。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核大深染,有时腺上皮呈乳头状,向腺腔突出。如腺上皮发生异型性改变是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为子宫内膜癌的癌前期病变。" q9 `: |) M. j' A& d
  ④萎缩型子宫内膜:少数病例的子宫内膜变薄,腺体少而小,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腺腔狭小,间质少而致密,血管极少,胶原纤维相对增多。无排卵型功血的内膜出血属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突破性或撤退性出血性质,内膜表层不同部位有此起彼落的坏死和溃破,而不是完整脱落;由于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缺少孕激素作用,内膜缺少发育良好的间质支架,组织脆弱易损且螺旋小动脉也不发生节段性收缩控制血流,所以出血无规律性。3 t8 G6 W; s& d) ~4 C) l
  (2)排卵型功血:
' e! O" _! E: e3 L! [4 m  常见下列类型:①排卵型月经过多:由于性激索过度分泌或代谢紊乱引起。少数患者子宫内膜呈高度分泌反应。②黄体期功能不全:由于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或不匀。③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由黄体萎缩不全造成。④排卵期出血:由于雌激素水平暂时性下降引起月经中期出血。/ `" w' s+ n) A  L0 I# X
  直接影响卵巢功能的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即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上述任何诱因如阻碍丘脑下部对垂体促性腺激紊的控制,致使月经中期不能形成FSH、LH峰状分泌,卵巢即不能排卵而发生无排卵型功血。有时虽有排卵,但卵泡期FSH相对不足,致使卵泡发育延迟,黄体期LH相对不足而引起黄体不健;也可由于虽有足够的FSH,但LH相对不足或持久分泌而发生黄体萎缩不全。
6 `2 e% K8 f" X3 G: n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3 F8 w" @- h7 U* s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所致。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均可伤及冲任二脉,冲任损伤,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从胞中非时而下。/ N) x9 `% ^, C6 B0 t1 J
临床表现:                            
9 O& ]! G% J- P! C  (一)子宫出血- P. h. |8 x. Q( ^6 H
  1.不规则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流血时间、血量和间隔都不规律,有时流血可持续月余,一般不发生腹痛。) a( o0 p2 c. f( r$ u
  2.月经过频:多见于有排卵型功血中黄体发育不健全者,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1天,往往伴有不孕或早期流产。
: Q2 N. B! h3 Z4 P. M4 E6 v  3.月经过多:一次经期总量可达500~600ml,多伴有较大血块。或经期延长,约10~20天,血色陈旧,多见于30~40岁年龄的妇女。* X! o5 t- g: }* U; `: o
  (二)贫血7 [# j3 g; E: [' L8 e
  流血量多或时间较长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3 H9 ]; A% F! w0 @- z; e诊断:                               : C: \) a, @( ~+ x& ~2 J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诊断标准:" `$ D5 I: T4 V
  1.无排卵功血
" L0 J* G' `6 e/ C  h" F2 t$ F# ?6 s( D3 Y  (1)凡月经周期、经期及出血量不正常,经检查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2 V3 A2 W2 H; E# q8 A8 ]  ]
  (2)基础体温呈单相。
7 N$ i$ t/ [4 Q9 E  U8 `; ~  (3)月经周期中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可反映雌激素的作用,而无正常周期性的变化。
4 k5 L* u5 V" X' o# d& L  (4)宫颈粘液在月经前检查仍持续呈不同的羊齿结晶,而缺少在黄体期应有的椭圆体。: |. ?5 k2 U& n' [3 H
  (5)经前或经行1天子宫内膜活检呈增殖期或各种类型的增生,而无分泌期变化。) e( l6 ?. M( Y7 Y6 _, T; b' X
  上述(1)必备,(2)~(5)四条中具备三条即可诊断无排卵功血。2 [. h0 \( t% \* [& t4 C
  2.有排卵功血
" u3 ^! V4 o( Y1 G$ ~% T  (1)凡月经频发或经期及血量不正常,经检查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6 M8 o" o. ]( {' I6 m4 f4 q  (2)卵巢功能检查①基础体温双相,但黄体期短,在10天以下;或呈梯形上升或下降者亦可维持14天左右,或上升幅度偏低。②经前或经行1天子宫内膜活检,显示分泌功能不良。③排卵后6天,尿孕二醇含量<5mg/24h或血清孕酮2次含量之10ng/ml。④阴道涂片有时见角化细胞指数偏高,细胞堆积,皱褶不佳。⑤经期第5天子宫内膜活检尚能见到分泌反应的组织、⑥基础体温双相或不典型双相,下降延迟或逐渐下降。# A* H# f  C4 O4 ~) r  O
  卵巢功能检查中,符合①~④者可诊断黄体功能不健;符合⑤~⑥者可诊断黄体萎缩不全。
. K; ]1 T* D8 W; G: K

. _" M% |3 R4 r8 u7 a. _  参考诊断标准(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09~313.)
& j- Y9 [/ O* A( I  一、青春期功血(无排卵型)
. X- F/ }$ q* T- C1 l, P  (一)临床表现
" r1 S* q- V) F  初潮后最初两年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流血时间过长或月经周期紊乱,出血前常有一段时间停经。检查时多有贫血貌。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均属正常范围。( A6 q; f5 u! O$ _7 B4 p0 `) n
  (二)辅助检查7 J' c& m" @" E: B- I( }. @
  1. 基础体温测定:为单相型。- }7 O3 e% z# G5 w0 e
  2.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无孕激素作用,无周期性变化。
. r, i- A& v9 Q# ?  k) ~5 ?  3.雌激素、孕激素测定:无周期性波动,特别是孕激素始终停留在增殖期水平。6 R# |6 V$ ?- b3 ~+ o) ^0 K
  二、生育年龄功血(排卵型)8 l3 `6 r) Y) B/ B' n5 x0 T. w
  (一)黄体功能不全2 l2 a1 o) }8 _1 R
  1.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1天,即月经过频,但仍保持一定的规律性,或经前有点滴出血和经血过多。多数患者有不孕或早期流产史。
4 d- b4 b0 J" |  2. 辅助检查" S( d. w$ D* {7 q8 v2 h8 l
  (1)诊断性刮宫:经前1~2天或出血6~12小时内刮取子宫内膜,可呈分泌期变化,但腺体不够丰满,分泌现象不充分。间质水肿不明显。4 p  h" b* Q, w9 q: ?% V
  (2)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型,但上升缓慢,上升幅度<0.5℃,或黄体期体温上下波动较大,或下降较早。黄体期缩短,一般在10天左右。' J4 }- k" o" ?) q% Z" i
  (3)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在黄体期可见细胞堆积和皱褶不佳。" Y/ |( ]: Z3 D
  (二)黄体功能持续过久(黄体萎缩不全)
4 e! q( A2 _/ h4 g, `) I# g  1.临床表现: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持续不止,多数患者于流产或足月产后发病。  Q2 f! {. V+ f
  2. 辅助检查:1 c1 G. s1 x# u2 P: l8 o
  (1)诊断性刮宫:在月经第五天刮取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残留的、呈分泌反应的子宫内膜与出血坏死组织及新生的、增殖的子宫内膜混杂共存。# g( ^- Z( V" v- T# c% T
  (2)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型,但不典型,下降延迟,月经后数天逐渐下降至卵泡期水平。
8 [5 T& i9 ^8 b2 m/ r# j  (3)孕激素测定:月经期血中孕酮分泌量仍高。! |8 e. {* N& l7 g
  三、更年期功血(无排卵型)
- E, Z8 a! j; o1 c, W3 E+ p  d1 ]  (一)临床表现
0 \2 \1 X. H* n, C9 W- z  更年期妇女在停经数月甚至一年后又发生子宫出血,量多少不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无痛经。
% u% e% Z1 c9 n7 k# x  (二)辅助检查
# Y$ U+ {6 x+ ^+ t. n  1.诊断性刮宫: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子宫内膜一般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改变。
, @5 M4 g0 S; z8 K2 A8 P' ]  2.血或尿雌激素测定:以测定体内雌激素水平,本病有升高现象。

+ }5 e' Z8 M: K  j  D9 g4 j  必须根据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才能作出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2)全面体格检查:(3)其他:如应用腹腔镜或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除外卵巢肿瘤;若作宫腔镜检查或碘油造影则可除外粘膜下肌瘤等。
; u3 m+ m. W8 i0 y$ F* x6 K& i: h% l  实验室检查:
  r# c1 Y% T9 w& p5 Z. Q3 u$ w  1.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4 |# z) V) u4 B" ~! X' c  2.激素测定:为确定有无排卵或黄体健全与否,可测孕二醇。如疑有卵巢功能失调者,可测定雌激素、睾酮、孕二醇、17-羟酮或hCG等水平。5 }9 f  K( n9 k6 E8 p5 q: Z
  3.辅助检查:①诊断性刮宫:诊刮时必须注意宫腔大小、形态、宫壁是否光滑,刮出物的性质和量。必须搔刮整个宫腔。为了解有无排卵或黄体功能是否健全,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h以内行刮宫;如疑有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则应在月经第5日刮宫。至于不规则流血患者,任何时候都可刮取内膜。诊刮具有明确诊断和刮净内膜达到止血目的双重意义。②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单相提示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时显示双相型,但体温升高时间短,仅9-11d。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时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3 S- j: R5 _5 J  A. c" f0 f
  4.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无排卵型功血时反映仅有雌激素作用,黄体功能不全时反映孕激素作用不足,缺乏典型的细胞堆集和皱褶。

0 z( G4 H2 b7 G: g) J# C鉴别诊断:                             1 T( r. A% O% Q
西医:
! b8 Z6 L9 l) Q# b$ c: F  1.与妊娠有关的各种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常有一段时间停经然后发生子宫出血;妊娠有关的各种出血,如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流血等亦有停经史,但尚有妊娠反应等,且妊娠试验、B超检查均有助于鉴别诊断;如鉴别确有困难或发生大出血时可借助于诊断性刮宫,将宫腔内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确诊。0 ]6 z! ^9 g9 ]% C, |; k; O) S8 V
  2.严重的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引起的阴道出血:无排卵型功血无周期性,严重的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引起的阴道出血亦无周期性。但阴道炎引起的出血一般为白带中夹杂血丝,局部可有痒痛等刺激症状,检查时可见阴道壁有炎症刺激反应。宫颈炎引起的出血,多为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检查时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或息肉,并有接触性出血。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出血,伴有小腹疼痛、下坠,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白带为脓性或水样。双合诊检查:子宫增大柔软,压痛明显。) r  \2 a8 N+ h) M0 \3 B, G
  3.生殖器肿瘤引起的阴道流血: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出血为间断性的较大量的出血,宫腔镜检查可以诊断;子宫内膜癌多在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此外,卵巢功能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亦可并发子宫出血。应作全面的妇科检查和有关辅助检查可以鉴别。% F1 E3 D1 @' N2 {' J8 b) j
  4.全身性疾患引起的阴道出血:如患血液病时,可能有月经过多的症状;患高血压病容易发生子宫出血;患肝脏疾患雌激素灭活功能受阻,亦可间接引起子宫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也是子宫出血的原因之一。要结合临床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全面系统检查,加以鉴别。
! j0 s! f- p6 p% [; O/ M/ M# ^  5.使用避孕药具引起的阴道流血:此类患者有用避孕药或上宫内节育器这一明显诱因,而后出现阴道流血,临床上要详细询问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 z& t/ o, M! k% w0 [: A1 T% q中医:, r) h+ R1 `5 Q4 L# K, g! X
  1.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多在45~52岁左右,月经先后不定而渐至闭止,常有忧虑,面色潮红,易激动等症。
% o# C! l# y) P7 L! h/ {# A  2.崩漏病:以出血量异常,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净为特点。

, k2 W: @. F, s2 O0 z7 Y0 y% E, z* D' \现代医学疗法:                           
: ~! `. [4 [5 \1 p  一、一般治疗
  @: k( p4 A: {- e* a1 y) E  1.注意营养,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s  K* D9 e( M( o. g
  2.出血期间应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 [' J" A! A; [; M$ [$ `9 ^2 L
  二、对症疗法
0 h( |+ p/ D# @1 i* h  (一)止血% ?) c* z! }" n/ ?' M
  1.刮宫术:刮宫后可以使流血量减少或停止。
' |1 f9 E. \  N1 i# F  2.性激素止血法
; U# \5 w4 C; F; a% Z; f, g6 \  (1)炔诺酮(妇康片):止血效果较好,但对肝脏功能影响较大。用法:每次5mg,8小时1次口服,流血应在 3天内停止,随后递减,每3天减少 1/3药量,以后维持在每天 2.5mg,到血止20天左右停药。如果流血量多,开始可用5~10mg,3小时1次,共服2~3次,流血量明显减少后,即改用8小时1次。: j# E4 g8 U; W
  (2)已烯雌酚:每次2mg,8小时1次口服,3天内血止后,每3目逐渐递减1/3量,以后维持在每天1mg,从血止日算起连用20天。若恶心呕吐剧烈,可改用肌注苯甲酸雌二醇。9 {- J8 K  g0 z2 N* v$ j0 y! Z
  3.抗纤溶治疗
+ {: f; Q3 L+ I+ Z0 U' l- M( o* G  (1)止血芳酸:用法:每次0.1g,与葡萄糖、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注射或静点。
+ Z/ L! }4 W1 e( i  (2)6-氨基已酸:初次用量4~6g,加 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100ml稀释,10~30分钟滴完,以后用维持量,每小时1.0g为宜。8 J$ R$ k3 m/ z7 V. D& o
  (3)止血环酸:用 0.25~0.5g,溶于 25%葡萄糖液 20ml中静脉注射。口服:每次 0.25g,每日3次。
7 u* Y  Y1 F2 B& H  ~$ j% s0 ?- [5 P2 M  (4)安络血:口服:每次2.5~5mg,每日3次。肌肉注射:每次5~10mg,每日2~ 3次。
2 q) M# J2 U# B0 d# O. V: Z  (二)纠正贫血如血红蛋白<70g/L,阴道流血基本停止,即应纠正贫血,可输给新鲜全血,每次200ml,每周1次,连用2~3周。. {. ?- e5 ^+ N; F) D
  (三)控制感染长期流血可引起贫血,因此抵抗力低下,易致感染;另外,流血容易导致生殖道逆行感染。所以控制感染非常必要。具体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或抑制大肠杆菌的药物肌注或口服。
8 \2 X& g' e/ ^$ V% g! K7 u% W- E  三、性激素疗法5 C! Z! i7 x: X4 `& q
  (一)人工周期疗法
4 L% W) ?4 Q+ V4 G" R5 H7 i  乙菧酚0.5~1mg,每日1次,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使用,连服20日,从服药的第16天起加用黄体酮,每次20mg,每日1次肌注,连用5天,二者同时停药。2~ 3天后引起撤退性出血,可视为月经。再按上法应用,连用3个周期后停药。
" o% W. d  s" |  (二)促进排卵疗法
1 i# G5 |7 t. X4 y" \3 a  一般用于功血患者月经周期基本形成之后,目的在于促使排卵,并能减少或防止该病复发。( _1 N9 G' L+ _5 d
  1.氯菧酚胺:每天口服50~150mg,共用5天。第1~2周期应用小剂量,从每天50mg开始。正常的排卵效果发生在停药10天左右,但也有一部分延迟反应达20天左右。若停药20天无排卵征象者,则用雌、孕激素后半期撤药性出血法治疗,以免功血复发。流血第5天再开始第二疗程,第二疗程可增加药量,若2~3个疗程虽加量亦无排卵,可于中期停氯菧酚胺10天左右,加 hCG5000~10000IU注射 1~2天,加hCG条件为宫颈粘液呈典型羊齿状结晶,本周期的氯菧酚胺用量每日50mg时为宜。+ ]2 M- X9 x. Y( O) ]- z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中期促排卵:适用于卵泡发育尚佳,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无排卵征象者,可肌注hCG5000~10000IU1~2天,如无排卵征象者,应于后期用雌、孕激素10天,引起撤药性出血,以免功血复发。
' ?5 Z4 ]/ n+ f  四、手术疗法
! u5 [, Q# |1 V3 b. [# S0 f# T) o  严重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如流血时间长、量多、反复发作,经药物及其他疗法系统治疗无效、并伴有贫血者,可行子宫切除术治疗。
! A% u, i2 M4 U+ c& D0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Y# |4 j2 k( `( ^5 o9 \1 X/ A
  崩漏的主证是血证,所以,辨证时当以出血的量、色、质的变化为重点,参合脉证及发病的久暂辨其虚、实、寒、热。5 {) O! q: Q- o8 {5 l6 W9 ]
  1.血热
  r+ T1 s" O4 J0 [  (1)虚热:
% b( Q' [- V- B  主证:阴道不规贝流血,量少,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颧红,手足心热,舌红而干,脉细数。! z& P0 q2 o! ]0 u
  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4 |( H- G: j* F  方药:保阴煎加味。生地2Og,熟地15g,白芍2Og,山药15g,续断15g,黄芩15g,黄柏15g,甘草10g。流血淋漓不断者加侧柏炭15g,大蓟炭15g;颧红、手足心热者加麦冬15g,沙参15g,青蒿 15g。4 \; O7 n! b9 R; ~  d. f4 d6 m9 {
  (2)实热:
( r/ x: B0 V+ I5 J: Z$ C  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色紫红,质粘稠,有块,面赤口渴喜冷饮,心烦少寐,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q5 P2 k2 ~9 g+ a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r# O+ N# W8 X+ v1 q. H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味。生地20g,地骨皮15g,黄芩15g,焦栀子15g,炙龟版15g,阿胶15g(烊化),牡蛎粉20g,地榆20g,藕节15g,棕炭25g,甘草10g。流血量多者加贯众炭20g,芥穗炭15g;血中有块者加蒲黄炭 15g;面赤口渴、心烦少寐者加青蒿15g。7 Q' u2 b& k0 A! b" a0 L, K4 C+ K
  2.肾虚
) H: Y  T, M6 n- }  (l)肾阳虚:
5 w: K+ j2 X! O; R# [- g& q. |) {  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时多时少,或淋漓不尽,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 w/ [5 ]4 u- ]8 ~% [& L9 f: K  治法:补肾滋阴,止血调经。
" {$ L& H+ w$ W( {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20g,山药20g,枸杞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5g,杜仲 20g,龟版胶 15g,女贞子15g,旱莲草20g。流血淋漓不止者加茜草 15g,侧柏炭15g,荷叶炭15g,地榆炭25g;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者加麦冬15g,银柴胡15g。 6 o: P1 g6 N5 K
  (2)肾阳虚:# k4 Z8 [- L7 B% k  a2 q; M/ L
  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D# a& t5 I0 ]" k, U( J8 @. r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m1 w( @6 X3 H% u  l
  方药:右归丸加减。制附子10g,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5g,枸杞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5g,杜仲20g,黄芪30g,覆盆子15g,赤石脂10g。流血淋漓不净者加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者加续断20g,益智仁15g。
! ?' F- Q  B# W  I1 W( `3 v  3.脾虚:/ a# F( R/ H1 P) ?, n
  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 G; u% q4 l3 ^7 K5 j/ E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血。
9 z# v- v8 w3 i: E# @, P* F  方药:固冲汤加减。白术20g,黄芪30g,龙骨20g,牡蛎20g,白芍25g,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地榆炭25g。神疲懒言、动则气促、头晕心悸者加党参25g,山药20g;纳呆便溏者加莲子15g,神曲15g。/ c4 T! K! p  l8 R+ U
  4.血瘀:
. k+ r" f% w3 ], R: N  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断,量时多时少,血色紫暗,质粘稠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痛暂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 h! F/ L+ w6 U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i1 ^5 W9 b4 n$ y4 U( `
  方药:四物汤加味。熟地2O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25g,炒蒲黄15g,桃仁15g,丹皮15g。血色暗有块者加红鸡冠40g,腹痛者加元胡15g,益母草30g。

( E% |2 a$ s+ h. P4 B验方:
% g- M4 {5 C( a7 Y  l.地榆苦酒煎:生地榆250g,苦酒(即米醋)1000ml,浸泡7天,去渣留液待用,每次30ml, 1日3~4次口服。适用于久漏不止患者。) d+ }6 ^6 f; M3 a" }# P( d
  2.止血灵;补骨脂3g,赤石脂2g,共为细面,1次服用,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肾阳虚久漏不止者。: p# l; n* X) v6 _+ b, C$ i' u- |
  3.复方四炭汤:棕炭25g,贯众炭25g,艾炭15g,蒲黄炭15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25g,阿胶15g(烊化)。加水2000ml,煎至600ml,每次200ml,日3次口服。适用于各型功血患者。
# T! u1 C' V) h: Q1 \' f; t5 {3 Q* n+ F
中成药:$ ]: C7 a4 f: m* V5 \, i5 h
  1.宫血宁胶囊:每次1~2粒,1日3次口服;出血严重者,1次3~4粒,每日4次口服,宜饭后服用。- B7 n0 M0 w" y8 K. _0 {$ l7 B
  2.人参归脾丸:每次 1丸(9g),每日3次口服。4 J2 @6 E1 Z7 U) m! W/ u& C
  3.云南白药:每次0.5~1g,每日 2~3次口服。

+ o" v: K; K( t5 W) g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Y$ P/ h2 C+ N7 e& I8 P4 R& l
  1.患者双手取半握拳位,于双手第2、3掌指关节之间凹陷处取穴。针法:直刺1~1.5寸,捻转至有酸胀麻或电击感,每日1次。
+ z. f2 j, K* F$ K7 @' h  2.取关元、三阴交、隐白为主穴。虚热者加内关、太溪穴;实热者加血海、水泉穴;脾虚者加膨俞、足三里穴。每日针1次。

, S+ b5 V5 f( ?其他疗法:6 Q/ z, V1 N8 Q
  (一)饮食疗法
5 S4 |% i1 \$ ^* O! B+ n5 I  1.人参大枣乌鸡汤:乌鸡1只,人参20g,大枣20枚,加水2000ml做汤(为3天量)。每次200ml每日3餐,10天为一疗程。
* I4 q: G6 \) U; v& o6 ?: U. x  2. 排骨菠菜汤:猪排骨(或羊排骨)500g,菠菜500g,将排骨加入3000ml水中,煮40分钟,加入菠菜,煮沸5分钟后待用,分3次食用,1日内服完,连用半月。- e4 I* V5 C' ~% a  k6 F: b  c4 X, M
  上述食物疗法适用于血止后体虚者。
% n5 y0 G6 g/ y! K  (二)物理疗法:  Z8 E: }/ \# L9 Q1 i+ s
  用平流电刺激乳房、背部疗法,或红外线照射乳房部,通过神经反射至中枢,调整内分泌功能,改善月经周期。每日治疗1次,每次15~20分钟,停止流血后,再做2~3次。

- N7 ^9 o1 ]$ l) i6 m) L, W' O+ b治疗原则:
5 B: r& K$ S; R8 R1 Q7 B4 R  一、快速止血治标,继用中药治本# P" U- R* Y- A/ G
  对流血量多的患者,已婚者应行刮宫术,未婚者可用复方已酸孕酮Zml,苯甲酸雌二醇2mm肌注,6~24 小时内可止血。以后,按复方已酸孕酮2ml,每周1次作为维持量,连用4周停药。血止或血量减少后,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血热者宜清热固冲,气虚者当健脾益气固冲,肾虚者可补肾固冲,血瘀者用祛瘀调经之法,澄源固本。这种方法采用了西医治疗止血迅速、中医药疗效稳固持久的各自优势,在出血这一标证缓解的同时,给中药治本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发挥了中西医的长处,近期、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
/ e( P" x! e% s0 I/ E) O& K  二、益气固冲止血药与抗纤溶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青春期功血+ l, Q/ E- [( V7 U9 D7 M
  青春期功血患者,治疗上宜益气固冲止血;另外,功血病人血清及月经血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抑制了内膜螺旋动脉顶端闭合及凝血过程,造成出血量多,用抗纤溶药物往往收效。故本病可采用益气因冲止血和抗纤溶药物联合治疗。益气固冲止血方法以固冲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成。方药;白术20g,黄芪35g,龙骨20g,牡蛎20g,白芍25g,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地榆炭25g,侧柏炭15g,大蓟15g,红鸡冠4Og,续断20g。水煎服。云南白药1g,日3次用上药冲服;抗纤溶药物:止血环酸0.4g加入10%葡萄糖液40~50ml,静脉注射。也可用安络血10mg,日2次肌注,或安络血片10mg,日3次口服。两种疗法同时应用。这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较好。( D9 ]/ Z7 `' g3 |- d
  三、扶正益气与支持疗法结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7 H& _7 N& z. t- G
  长期或大量出血并伴有贫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摄血无权,冲任不固,故表现为流血不止,长期不愈。因此,要扶护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是治疗本病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护正气:一般选用十全大补汤(丸)、八珍汤、人参养荣汤(丸)、归脾汤、人参归脾丸;支持疗法:采用小剂量,间断输给新鲜全血,每次 100~ 200ml,每周1次,连用3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通过上述治疗,机体状态可以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治疗,多半奏效。
& m2 m& ]. ~& g# Q5 E1 P1 D+ L
疗效及预后:                            
7 T6 F" I- b4 g4 e$ l- t4 ^( P; r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疗效判定标准:
6 a. U* \; u# T" ]2 P  1.痊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青春期、育龄期有连续2次排卵,黄体期12~14天,停药后仍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更年期患者经期、经量维持3次以上正常者,或稀发至闭经、子宫切除或其它治疗后,症状消失者。
6 k5 k- j6 o; f, U  2.有效:经量减少1/3~1/2,经期10天以内,有1~2个月经周期正常。育龄期排卵1次,黄体不足者有改善;无排卵者,出现黄体期变化;更年期经期缩短,经量有所减少。9 P5 q4 |0 K' W
  3.无效:经量、经期、周期均无好转。
6 [  N) R! C( N+ v3 J( ~. _
预防:                               
) x; K( Y4 U, g  V" G  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措施。
/ g# Q7 F- k! f( W) D
, s( ]- a! ?  v: Q0 M
0 u2 M. ^' p& h3 T  M
5 n  y0 f) ~- i5 q8 k
痛经(dysmenorrhea)的中西医诊治
. k7 V( g5 m% |$ W% J病因及流行病学  \9 }2 S8 W3 `0 E, k% r9 c# r
现代医学病理- V* D6 h- [1 s) R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b) q, n6 d7 i+ k! x1 Z
临床表现
" B, E- \1 y. Y- Y( k4 m/ N诊断% V, P5 h0 [7 U5 e+ a6 K( N  F4 Q
鉴别诊断: P9 d; r2 a' k; C  N5 \' T& m. n
现代医学疗法
% G: |4 S5 g; n+ f! K; `3 _中医辨証分型治疗, ]& Z9 Q7 J7 ]8 e# d8 H
疗效及预后# f5 }! u3 g; e. |4 @3 d1 U' p
预防

% |" a: L/ Z: ~& [+ }
$ J/ Q, W4 ~0 L/ T0 Y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 。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9 D! B+ U" A& H; \! @: o" |
病因及流行病学:                          ! v, L6 _3 ?: r& C2 d
  原发性病经的发生除体质、精神因素外,主要与病人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前列腺素(PG)F2α含量过高有关。故痛经经常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
8 H: A$ n( B; l; Z& r; [  本病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据1980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的调查,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

0 M  Y- J6 d; p+ l2 S现代医学病理:                           
. \: T5 D& e, p& e  g* k2 y! q  PGF2α是在孕激素作用下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合成,其受体在子宫肌壁,月经期子宫内膜破碎,PGF2α即被释放出来,刺激子宫肌肉强烈收缩,使子宫内压力增高,局部血流量减少,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疼痛。另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倾屈,导致经血外流不畅,亦可引起痛经。

* m* b1 E& j; ^) d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 g8 j  }1 [4 c. U" Z8 K
  中医学认为: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此时若感病邪或潜在病因与气血相干,以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痛经多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阻滞,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
! L; K' ^: a; \. ~3 S: @
临床表现:                             
8 |$ ^  i  j1 n9 ?  1.腹痛:一般于初潮后数月出现,其特点是月经来潮数小时前已感疼痛,月经开始时疼痛逐步或迅速加剧,呈阵发性下腹部绞痛、胀痛、坠痛,并放射到腰 部、股内侧及阴道、肛门。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1~2天。以后疼痛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腹痛剧烈时,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产生曼厥、虚脱等症状。
: I+ j: ]% y2 v, }1 H  2.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肠胀气或肠痉挛痛等。一般可持续数小时,l~2天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

$ t; s3 D  G! ~- D' b诊断:                                + W$ l, a. ^- t) F% L
  痛经诊断标准:
2 z; I) W. |- T1 w& T4 r- q  1.经期或其前后有严重下腹痛、腰酸等,影响工作及生活。
5 `/ j, o5 {4 Y4 ^6 D  2.原发性:自初潮即有痛经,疼痛剧烈者卧床不起,不能工作。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子宫发育稍差,较小。多见于未婚未育者。1 H; c& d6 B5 z( S- o, B& x3 t
  3.继发性: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常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 N8 k6 W3 H( `
  实验室检查:. T4 H  C+ ]& R7 [1 j* ?' D
  1.妇科检查:盆腔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病变,有时也可见宫颈口狭小,子宫过度倾屈。
# {4 V- n, A% B' [8 B  2.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曲线。3 I5 s; g8 l- d) r1 S% l4 q& J
  3.经血前列腺素测定:显示有异常增高。

6 Q4 e) ]: ~/ X. j鉴别诊断:                             
# q9 ], I: s- o西医:; i7 t) S  v; h5 z
  1.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痛经的特点为继发性并进行性加重,多发生在30~40岁的妇女。妇科检查常于子宫直肠陷凹及子宫 骨韧带处扪及一个或数个触痛性硬结书或包块。月经期结节增大或出现新的结节。另外,直接活体组织检查及腹腔镜检查,多可确诊。! K/ N: d; s+ q4 R
  2.经血引流受阻所致腹痛:其腹痛特点为有周期性,伴月经过少甚或闭经。常见于先天性阴道畸形;宫颈手术后瘢痕形成,使宫颈口狭窄甚至闭锁;人工流产或刮宫术时操作粗暴,导致子宫颈管及宫腔粘连。通过询问病史及妇科检查,可明确诊断。

- X5 s# N, v8 _) @" ?& W  b中医:
' n& N4 n; N0 m4 h* ]/ l  1.盆腔炎:左右少腹疼痛拒按,多伴有发热,白带增多,不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 C" i& S7 V8 O5 p( f
  2.经行吐衄:小腹疼痛,多伴有周期性的吐衄或衄血,且经量减少或不行等。' W$ j& i& j, o- k
  3.异位妊娠:可有停经史,阴道有少量血,突起一侧少腹撕裂样痛,腹部检查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妊免试验阳性。: b% F+ k+ q/ S0 P, ]- M
  4.堕胎: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阴道流血和腹痛时往往可见胚胎排出,尿妊免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 Y6 i$ t0 ?1 D) I现代医学疗法:                           
  b5 B! d% x; e+ t6 F5 z  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多采用甾体激素类药物抑制排卵,及前列腺素拮抗物,解痉镇痛类药物,这些方法虽可获得疗效,但激素类药物易干扰正常月经周期,导致月经紊乱,而后者半衰期短,疗效不能持久,尚达不到根治的目的。1 f) e) V( l! w, k1 n, F2 @
  一、一般治疗- g. n. P6 l1 h7 m
  1.对痛经患者,尤其是青春期少女,应耐心地告之以月经的生理知识,使其了解月经是发育到性成熟期的一种生理现象,月经期间会发生一些生理性变化,如轻度腰疼、小腹坠胀等症状,以消除其恐惧与焦虑。
, x' ]7 ]1 T4 k/ i$ ^( b* ?2 h" P  2.经前期及经期应避免精神紧张劳累及感受寒凉。, n8 g$ R/ C: o* Q: P8 G
  3.对体质虚弱者,应适当增加营养,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y3 u6 n: I. x2 y' X$ T7 O
  二、对症治疗
2 I% z: B2 w4 j$ D  1.止痛、解痉:为防止痛经的发作,可在月经来潮前12~24小时口服解痉止痛类药物。轻度痛经者可口服去痛片或磷酸可待因 60mg;严重痛经患者可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另外,巴比妥类药物对痛经亦有疗效。" U1 k. L/ I1 F1 M  _, j
  2.镇静:对严重痛经伴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给予少量氯丙 口服。  F* W' {. m3 }( Y. i2 {- j
  三、内分泌治疗
! Q- |2 W( z" Q! |2 @4 J& `  1.雌激素疗法:适用于子宫发育不良而经量较少者。一般选用已烯雌酚0.5~1mg,于月经第6天开始口服,每晚1次,续服20天,连用三个月经周期。此法的目的在于抑制排卵而防止下次痛经的发生。其缺点是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可同时给予维生素B6 口服,以减少反应。
; n( ]0 [# b3 P' M  e9 E8 G  2.孕激素疗法:目的在于通过抑制垂体功能而达到阻止排卵,从而消除痛经症状。常用炔诺酮(妇康片)、炔异诺酮或甲孕酮(安宫黄体酮)每天4~8mg,口服。自月经第5天起,连服20日,连用三个月经周期。多数患者在停药后半年内无痛经现象。2 K5 X; ?# W  v) m: Q9 U
  3.口服避孕药疗法:用避孕药Ⅰ号(复方炔诺酮片)或Ⅱ号(复方甲地孕酮片),于月经第5天起,每晚口服1~1.5片,连服22天。治疗后第一个月症状即可减轻,第二个月起效果更加显着。" m& e  @7 o" R, F+ Q8 h; D% u
  四、前列腺素拮抗物
% r: s% u6 a6 e  S/ e  R  naProxen为一种前列腺素拮抗物,对已婚妇女通常可用naProxen钠275mg,经阴道给药,1小时后,即可不痛。也可口服消炎痛,1次25mg,每日2~3次,从经前第1天开始,持续至月经第2~3天。另外亦可服用乙 水杨酸0.3g,甲氯灭酸250mg,方法同消炎痛。
* j1 i4 c# G5 N2 f. u, F  五、手术治疗
" C/ f9 @, J: ~2 v, |: ?& m  1.扩张宫颈法:对宫颈管狭窄的病人,用器械扩张,以利经血畅流。
/ j7 r1 U0 I+ ^0 B( M2 Y2 X/ n, q  2.子宫悬吊手术:如子宫极度后倾后屈,经上述各种方法,效果不显者,可行此法。有利于经血流通,以减轻痛经,同时有助于受孕,对久婚不孕者可考虑施行此术。$ v( H+ x( t: e$ z4 ^; `  {+ p% Z
  3. 前神经切除术:对不能耐受排卵抑制剂,或有禁忌症的严重痛经病人可能适宜。
& C- M8 T; U+ n6 U
中医辨証分型治疗:                         
# U: w8 E* c3 f3 M: t  痛经的主証是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所以,辨証时首先应识别疼痛的属性,并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程度,结合月经的期、色、量、质、兼証、舌、脉,以及患者的素体情况等辨其寒热虚实。如经血量少、质稠、挟块而痛发于经前者,多属实;经血量少、色暗红、质薄而痛发于经后者,多属虚;痛为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者属实;痛为隐痛、疞xiu痛、坠痛、喜揉按者属虚。另外肠痈、症瘕、胃脘痛等疾病出现的腹痛証,亦可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故临症时,需详细门诊并依据辅助手段加以鉴别。* W" L7 G3 j, m( K- Z3 C
  1.气滞血瘀9 E5 n6 p; J9 j! x
  主証: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o9 B4 L* J- O- m4 \* m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5 H. _4 @' t1 ^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10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5g,牛膝10g,元胡15g,香附10g,乌药15g。若兼口苦,苔黄,经期延长,经血色暗质稠者,为肝郁化热之象,加栀子10g,夏枯草10g;若见胸闷纳呆者,为肝部犯脾所致,宜加焦术15g,茯苓15g,陈皮15g。
9 f- D* h7 p( F% |% ?6 l9 K  2.寒凝胞中
7 \- u+ N6 g/ \  (l)阳虚内寒
# h; n' d8 m: k  主証: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 [; i9 ^# Y) |$ P  治法: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8 G6 k4 i2 g/ `: i9 r6 ?  方药:温经汤加减。吴茱萸10g,小茴香1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20g,阿胶10g(另包),甘草10g,大枣10g,细辛3g,杜仲10g,附子5g。腰腿酸软者加杜仲15g,续断25g;经量少者加红花15g。
+ z& H1 J+ P. K- M& D  (2)寒湿凝滞
( J+ S, |. y0 a/ o) B3 u  主証: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9 [. y( W; C, g% z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理气止痛。: M! m& ~8 E8 p/ E+ L( M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肉挂10g,炮姜15g,小茴香10g,元胡15g,五灵脂15g,蒲黄15g(另包),川楝子10g,茯苓15g,半夏10g,苍术15g。兼腰痛者加川断15g,杜仲15g。
- v( X4 Q" k! o% n  3.湿热下注
! k$ \& J2 f% Y  主証: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 }0 ?/ e* }# H( ]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7 K1 l+ \2 H2 X' C4 `+ s% [* s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减。白芍15g,川芎10g,当归15g,丹皮15g,黄连10g,生地15g,桃仁I5g,红花15g,元胡I5g,红藤I5g,败酱草15g,薏苡仁I5g,白术15g,茯苓15g。腹胀痛者,加元胡15g,川楝子15g;带多色黄者,加车前子15g。
6 e* s5 L5 r( n: ^  4.气血虚弱3 W0 o8 [6 \8 x7 ~
  主証: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S; J; y: S6 I: B$ j& c) X, {
  治法:益气补血止痛。: a+ F3 A0 [) ?% i  b( o( X2 l
  方药:圣愈汤加减 党参20g,黄 30g,川芎15g,当归15g,熟地15g,元胡15g,香附15g。証见头晕、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15g,枸杞15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5g,川断15g。
4 |0 g3 }/ Y9 O( T9 r  5.肝肾亏虚3 q3 S( T$ j% t  C! w
  主証:经净后小腹隐痛、腰酸,经血量少而质薄,经色暗淡,或有头晕耳鸣,小腹空坠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D4 B) W- J0 `5 U; Q" m# Y
  治法:益肾养肝止痛。
; o$ T8 Q, P" F3 g  方药:调肝汤加减。当归15g,白芍20g,山萸肉15g,山药25g,川断15g,巴戟天15g。兼见潮热者,加青蒿10g,鳖甲15g,地骨皮10g;小腹空冷者,加附子10g;腹痛及腰 痛,夜尿频而清长者,加益智仁15g,桑螵蛸30g。
: F$ B$ U5 e! W
验方:
" J! c0 l0 Z: a8 ?# a/ y/ L/ Y  1、益母草(干品)30g,山楂30g,红花10g,红糖适量。水煎服。适用于血瘀型痛经。
, g# Q$ f: _% ^8 R  2.艾叶12g、红糖30g、香附12g、生姜3片,水煎服,1剂/日。. y% K6 _( |) x7 J! s1 n- V3 u
  3.向日葵花盘60g、红糖30g,水煎服,1剂/日。 ; g6 g* v- h/ g5 S0 ~' l: {" D- ~
  4.痛经散:肉桂3g,当归10g,三棱10g,莪术10g,红花10g,丹参10g,五灵脂10g,木香6g,延胡索10g,上药制成冲剂,每剂分2小袋,每袋10g,于经前2天开始服用,1日2次,每次1袋冲服,持续至经来3天后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
9 b' R7 R! ^- t0 F9 F0 R
中成药:
1 e! V  {1 \0 e; m/ B3 U5 Z  1.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用治寒凝血瘀之痛经。每次1丸,1日2~3次口服。
- D2 r. @6 d) w' \; d' Z1 A  2.调经活血片:具有舒肝解郁,利气行血,调经止痛之功效。用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d% r+ W7 Q: U
  3.妇女痛经丸: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效。适用于气血凝滞引起的痛经。1次6g,1日2次口服。

/ j1 u( i( p3 t: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3 c* Y& ~$ w9 \; R( |  1.体针治疗:
0 ?; M9 x3 n% Y& E1 i  (1)取穴:中极、地机、次 ,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寒凝胞中者加水道、关元;湿热下注者加曲泉、阳陵泉;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足三里;肝肾虚报者加肾俞、肝俞、足三里。实証用泻法,虚証针用平补平泻法。
# t+ J; e* Z/ c) I2 I# o  (2)取关元、三阴交、地机、归来。实証用泻法,虚証补法加灸,寒証针后加灸或拔火罐。; Q2 _/ [% S! T7 q
  (3)十七椎下:L5棘突下,直刺1.5寸左右,留针15~20分钟。: w' M) y2 g  d
  2.耳针治疗:  o1 V9 J& ^% W, v' z& f( c4 u
  (1)取穴:主穴取内生殖器、内分泌、缘中、神门、艇角;配穴取交感、肝、肾、皮质下。于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治疗至月经干净。! B. E4 ~8 v8 Y9 [0 B7 F- a
  (2)取子宫、交感、内分泌、屏间、脑、腰腹区,2~3穴/次,中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
* L- ?  o+ Y- \: }2 Z8 w  3.按摩:0 a  e1 p; [+ a5 Y
  按摩疗法:摩气海、关元各6分钟、揉2分钟,滚、按肾俞、八 各4分钟。
& M$ X! H( e5 H$ e" o
其它疗法:4 C. n. L% x% n7 E$ X
  (一)饮食疗法! @; u- w# x4 a/ n) V: p/ N. s
  1.艾叶粳米粥:鲜艾叶40g(干品减半)、粳米50g,红糖适量。先将艾叶加水煎煮,取汁500ml,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兑入药汁,以武火煮沸,加红糖搅匀,改用文火煮至米烂汤稠为度。从月经过后3天开始服,约在下次来月经前3天停服,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热服食,适用于虚寒性痛经。+ f$ `) C6 x0 A) K# w! ]2 [1 G' g
  2.山楂酒:将山楂 500g(干品减半)去核,洗净,切碎,放入瓶中,加入60度优质白酒300ml,浸泡10~15天,每天振摇3~5次。于经前2天始服,每日 2次。每次10~20ml,连服7天,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4 h$ H, e: |' T! j1 b
  (二)痛经药物热敷袋7 M& s$ M" `3 b5 ^, A- a$ r
  川乌、徐长卿、艾叶、灵仙、红花、冰片,将其粉碎成细末加入发热剂,混匀,适量装入无纺布复合袋,立即封口,再装入复合塑料袋,封口即得。用时剪开塑料外袋,取出内袋轻揉或抖动数次,固定于下腹部,10分钟后,发热温度达40~70℃,可持续36~48小时,3个月为1疗程。

; n9 M% t# U% ~5 ~0 [治疗原则:
  X6 [5 }( }. X6 B( L  对于痛经的治疗,西医强调止痛、镇静及前列腺素抑制剂进行治疗,取效虽然快捷,但副作用大,疗效难以持久。而中医则依据整体观念,辨証施治,止痛速度虽不及西药,但经一段系统治疗,可望痊愈。& W1 }8 [0 T" R2 G+ o/ ?
  对初诊病人,在诊断确立后,应提倡首先采用中医药进行辨証治疗,对重症痛经患者,急性期可运用针灸疗法或适当给予解痉、止痛药;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据国内中药药理研究表明:许多活血祛瘀药有明显地抑制前列腺素Fα 的活性及解痉作用,为此,辨証与辨病充分结合,亦可取得良好效果。若经治三个月经周期,效果仍不显着者,亦可加用前列腺素拮抗剂治疗。
% m% O& f) g( P% F2 ~  由于痛经的严重程度及诊疗标准,难以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判定。为此,孙宁铨等人率先将检测痛经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及月经血中PGF。含量做为一项客观指标,来衡量其所用中药的治疗效果。此外,盆腔血流图、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度学等相关指标,均被做为中医诊疗痛经的客观依据。( Y( W1 a3 b- a* r7 J, Q( j
  治疗上,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又须根据不同証型,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凉血、或补虚、或泻实。方法上治分两步:经期调血止痛治标,平时辨証求因治本,并结合素体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气血流通,经血畅行,腹痛消失。对痛经的治疗,总以理气血为主,因于寒者,宜温而通之;因于热者,宜清而通之;因于气滞血瘀者,宜行而通之;因于虚者,则宜补而通之。此外,痛经患者的服药方法,临床也当适时用药。即经前或经期腹痛者,多在经前4~5天开始服药,以迎而夺之,见血后1~2天即可停药;经后腹痛者,宜在见血后第1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以补中求通,使正气得复。经间期则应根据患者的素体情况进行调理。如此连续治疗三个周期,可收良好效果。

9 P( i7 n/ K6 t" |疗效及预后:                            
/ Z5 j+ E) T8 q  1.治愈:经行腹痛及有关症状完全消失。1 t2 x5 S- p6 U
  2.好转:经行腹痛及有关症状缓解。

! @! f" Z7 Q! X& b9 b( Q预防:
7 O3 H5 w% i/ Y- t! o9 t  痛经注意事项:

) x: }( m* D* _4 h2 B! u1 ~1)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
' O; N+ E2 d7 Q3 G2)月经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4 `' j9 T' |- d8 K# h" E. D2 ~# K# b
3)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
+ x* l: s! q( F5 i& B1 Y1 t4)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 P2 [" I6 ~! T6 o/ R: d, e0 K2 `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 ^  \7 X/ E) N( F: q& y有文章报道:痛经病人适量饮用葡萄酒,能够起到舒畅情志,疏肝解闷的作用,使气机和利。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温,辛能散能行,对寒湿凝滞的痛经症,可以散寒祛湿,活血能经;甘湿能补能缓,对气血虚弱而致的痛经,又能起到温阳补血,缓急止痛的效果           + S0 h1 m' n' ^! {' k' a4 R" P: x$ ^8 }

$ c, A5 B- ^/ t9 }6 L+ M
发表于 2008-8-18 09: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好东西!谢谢楼主!辛苦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5: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到来是论坛的荣幸!
发表于 2008-12-13 12: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5 19:41 , Processed in 0.0373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