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4|回复: 1

第六届“青京赛”观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2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场未落的看完了第六届“青京赛”,谈几句感受。$ {) ~2 l+ D0 k7 q  [

6 l  u' \# ~) ~9 v6 I9 A    既然是以比赛为名,首先就得讨论比赛的公正、公平、公开问题。谁都清楚,任何比赛都很难做到绝对标准,尤其是当比赛成为一种“电视秀”的时候。但是,相对客观公正,还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程序规则来保证的。从最后“青京赛”颁出的奖项结果看,虽然赛中传言颇多,总体上还不算特别离谱。当然,个别演员成绩偏高或过低是存在的,其原因也十分复杂。作为参赛者,抱着“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的豁达心态,可能更有助于对结果的释然,和对艺术进一步的精进。但又不能完全忽视比赛结果和过程的公平性,因为它身后牵扯着个人、院团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其实,最终牵连的是京剧艺术发展的大利害。
5 f  u+ }: E2 V % e4 B+ o6 i, W# y
    最终,有的演员得了金奖。这代表功成名就吗?这代表成角儿了吗?都不是。只代表他或她在本次比赛当中表演的某折戏的水平评估,证明了自己其中的能力。得了金奖,只能说是艺术人生在起跑时占了先机,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如果以为就此失去了艺术上奋斗的目标,而沾沾自喜,则更为可悲。个别水平不错,但被冤判委屈的,心里难受愤懑都是能理解的。但以后的路怎么走?其实更是对他或她艺术和性格品质的拷问。“不公平竞争”本就是这个社会的问题,但艺术就是艺术,抛开名利的光环,它本应是纯净美好的东西。否则,我们还要艺术来作什么呢?
* s5 L. ~0 m+ ]
5 M4 b4 ^3 V, ]9 H: U    总的观感,这次比赛凡唱工为主的行当,整体水准要低于非唱工为主的。有评委责怨当代新编戏忽视了武戏,没有给武行演员创作发展的空间。我反觉得是件幸事,这被忽视的群体反而更容易或不得不清苦练艺,才有了今天这么扎实,甚至偶有闪光的表现。但值得警示的是,武戏演员在冲击技巧难度来博得掌声的同时,绝不应懈怠对戏的深层理解。就是明确好所谓“技”与“艺”的关系,艺术,艺为先,术为后。这样的表演才能称为“大武生”和“大武旦”,才是角儿。比如武旦中年轻的胡嘉博,我很喜欢小姑娘的努力。她下了很大的苦功在技巧上,练了不少“绝活”。但她应该懂得,京剧的真正“绝活”是在戏艺上而不是戏技上,技巧再花哨也要服从于人物的表演,不能单纯卖弄它。否则你练的就是杂技,而不是京剧。而杂技表演的难度也就不是这两下子“打出手”可以满意的了。因此,在总结自己的成绩时,不要觉得只输在临场的小失误,更要看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戏剧表现力。& F4 f$ o* f; Y" `7 U

% _1 M: Y: V6 i; i. T6 \    老生、老旦也是这样的,不能忘了“老”字。漂亮老旦也好,性感老旦也罢。但不该漂亮、性感到佘太君这样年纪的角色身上。手、眼、身、法、步要在人物里说话,不能腰板儿笔直、两眼有神、声音清亮。顾了情绪和唱腔,而忘了角色。在老生组里,严格的说是“须生组”,有几位演员文武兼备,表演得很好。但“文武老生”绝不意味着比唱工老生能打,比武生能唱。那样的话,看似是全能,实则在取巧。高盛麟、李万春、厉慧良哪个不能唱?不但能唱,还唱得不错呢。但他们是大武生,却不是文武老生。因此,那些追求文武老生戏路,尤其是武生后改成老生,博得了高分喝彩的演员,对自己的艺术应有更清醒的认识。否则,时间唱了反而会给人以“唱不如老生、打不如武生”的尴尬印象。
0 q  s* Q2 ?5 R( S1 Y
* v+ U# D0 X0 y4 N% G) r  a    关于青衣、花旦,觉得普遍在念白上有所不足。有的花旦给人以小尖嗓子叽叽喳喳的感觉,似乎也不会用气。而有的青衣念白不很规矩,甚至有怪味儿。另外,《荀灌娘》列为青衣组剧目,令我有些不解。这不是荀慧生的戏吗?后有赵燕侠、孙毓敏等擅演,但都不是青衣。参赛青衣有一些扮相不错的演员,这一点要好过老生。
- U6 c# {9 z6 G  b$ S! a+ U9 @ * y: r; W6 E2 ~0 [+ X: {6 G" O  r
    净组应至少再细分成铜锤组和架子、武净组才为合理。本来就有“一净难求”之说,何不多给花脸苗子提供平台呢?本次比赛,铜锤均宗裘派,略有遗憾。我虽是“裘迷”,但很期待有非裘派的好铜锤出现。可喜的是,他们普遍重视念、做、功架的表演,身上都有一定扎实的功夫。一些戏迷单纯的从“像不像”或嗓子“冲不冲”来评判花脸的好坏,我觉得不够全面和准确。青年演员有他们的标准和程度,更多的要看他们的路子正不正、功底扎不扎实,发展潜力大不大。
/ h' P! l4 Z' f  t0 a, R9 x7 H2 I7 G! ~
6 v. w- P) \8 ^    对于戏迷来说,每次大赛的一个乐事,就是能看到一些久疏舞台的冷戏。如果参赛的演员表演出色,这些戏还可能就此咸鱼翻身,被大众再次熟识,颇有挖掘传统的功效。本届比赛,我们就看到了《锯大缸》、《红桃山》、《洪母骂畴》、《除三害》、《盗银壶》、《挂画》、《飞虎山》、《马义救主》、《卧龙吊孝》、《伐子都》、《周瑜归天》、《打神告庙》等颇为精彩但又不常演出的剧目。  v4 ^$ B6 m1 ]4 h# X0 f0 d( E

: Z5 x. J' H  F    “青京赛”结束了,凡关注了它的就必有所收获。无论获奖情况如何,是人才都应该得到重视,都应该进一步接受锻炼。同时,到下一届“青京赛”,我们也期待这大赛评选规则更为合理、更加公平。因为只有相对纯净的“青京赛”,对京剧的未来才更有利。
发表于 2009-10-17 10: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暗箱操作的比赛找不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7 15:12 , Processed in 0.0275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