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1|回复: 0

[温病精义] 扁鹊考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 11: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扁鹊考辨
9 n) Z% v# N: k4 l
□ 何少初  北京中医药大学
  扁鹊,是第一位在史书上立传的医学家。当然,这首先要感谢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是他在《史记》上撰写了《扁鹊列传》,从此,使“扁鹊”流芳千年,走进千家万户,以至于人们忘却了这位扁鹊的真名实姓。说到“扁鹊”,这里面的故事还真是颇多,我们不妨对他进行一番有益地考辨。4 A8 E8 b3 k, J* n% o% s3 H2 X3 ]  \
  第一,历史上确有一位真扁鹊,他是传说中黄帝时的名医,但有关他的故事流传并不多,在河南南阳及山东一带,都曾先后出土了一些扁鹊持针行医的汉代画砖,画面上是一位人首鸟身的神医。除此之外,极少见到其他相关文字或文物资料。7 M. Q/ s$ B$ l
  第二,早在《列子·汤问》中,就有一则为两个患者换心的记载: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之疾,自外而于脏腑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先天性的疾病),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治疗效果)。”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药,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2 C1 J0 ~" @3 O9 l4 Q
  列子是公元前6世纪的人,他早于司马迁455年,就写了一位扁鹊的事迹,列子与司马迁笔下的扁鹊并不是同一人。这里要提及的是,人们虽然知道列子也写了扁鹊换心的故事,但由于对列子所处时代缺乏具体了解(即使《辞源》这样的工具书,对列子所处年代都阙如),因此令人有一个错觉,以为列子写的扁鹊与司马迁写的扁鹊同属战国,是一人。
8 D6 u" E) u3 h/ q0 {4 H1 w+ c  第三,司马迁为之立传的“扁鹊”,叫秦越人,是战国时杰出的医学家,他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渤海郡(今河北任丘县)人。显然,秦越人与列子笔下的扁鹊,相差100年左右。据司马迁记载,秦越人在赵国行医的时候,赵人是拿“扁鹊”来赞誉他的。" r. u* s+ x8 ?8 A( U2 {2 G, e! P9 o
  第四,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扁鹊传》所载的三个事迹,年代彼此相距遥远,使人无所适从。
3 R1 A6 D% n1 u0 [$ L: Q第一件事是秦越人为晋国的赵简子治病,司马迁记为“当晋昭公时”。而根据史料,赵简子专国是在晋定公与晋烦公之间,而不在晋昭公(公元前531年~前526年)之时。
2 c2 |6 D) t. j3 U$ _& C( K; s; F第二件事是秦越人为虢太子治病。虢国在历史上有两个,文中似指东虢国,在今河南三门峡与山西平陆一带。然而根据史料东虢国在公元前655年已被晋国所灭。秦越人生活的时代,虢国已不复存在了。3 ~8 a2 `) p  z! _5 j
第三件事是秦越人为齐桓侯诊病。根据史料,战国时无“齐桓侯”,只有“齐桓公”。姑且以齐桓公论,他公元前375年~前367年在位,距秦越人生活时代已靠后100多年了。如此看来,三个医迹之中,只有为赵简子治病一事,是在公元前5世纪,处于秦越人生活的时间段之内。
* \# P, I" _) M- y) T6 ^* v. s" d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看待上述记载呢?: _2 Z* L3 }1 l8 N) c
  首先,我们感谢列子和司马迁为后人留下了有关“扁鹊”的宝贵的文字资料,如果没有这些生动的文字,我们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事迹、医术水平,将只是一种抽象的认识。* ?& z7 ~. {4 D* i
  其次,从列子与司马迁的记载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医的群体——战国的“扁鹊们”,秦越人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尽管从古到今,医家谈扁鹊,必以司马迁所记为依据,但笔者以为,不要因为这些资料写在《史记》上,就非要确认为史(秦越人之史);换一个角度,它依然是史,只不过不再局限于秦越人一人,而是将上述史料看成是战国时代许多医家(即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中的扁鹊)之史罢了。4 s/ R# H. u1 s, S" S5 |
  虽然,司马迁将它们汇集起来,集于秦越人一身,有悖于真正的史实,但是我以为,《扁鹊传》是个体之中有群众,群体之中有个别,这种无法统一的矛盾,是历史留下的。承认这种矛盾,是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非要统一这种矛盾,难免和历史较劲,那又何必呢?就像扁鹊,本是传说中黄帝时的一名医,他的故事流传甚少;而赵国人却偏要拿这个名字来赞誉秦越人,到司马迁笔下,干脆用“扁鹊”为秦越人立传,结果,知真扁鹊为谁者,不多;知秦越人为谁者,更少;知战国有一名医“扁鹊”者,则通贯古今,遍于中华——这已成为现实。笔者今作“考辨”,无意改变现实,意在澄清历史而已。+ f( E7 X. i5 F' K
6 J; V1 W$ O. `/ y

1 F* W# P+ W: J) |: ?□ 何少初  北京中医药大学
; r& C2 n0 I5 @! R$ ?4 I- X0 H
* J" b, C& D' X5 K& A  扁鹊,是第一位在史书上立传的医学家。当然,这首先要感谢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是他在《史记》上撰写了《扁鹊列传》,从此,使“扁鹊”流芳千年,走进千家万户,以至于人们忘却了这位扁鹊的真名实姓。说到“扁鹊”,这里面的故事还真是颇多,我们不妨对他进行一番有益地考辨。- [- s1 b! w  [7 Y0 e6 F4 {
  第一,历史上确有一位真扁鹊,他是传说中黄帝时的名医,但有关他的故事流传并不多,在河南南阳及山东一带,都曾先后出土了一些扁鹊持针行医的汉代画砖,画面上是一位人首鸟身的神医。除此之外,极少见到其他相关文字或文物资料。- n' U% J# B  b. q6 m
  第二,早在《列子·汤问》中,就有一则为两个患者换心的记载: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之疾,自外而于脏腑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先天性的疾病),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治疗效果)。”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药,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  C* H4 Y+ n# K& a1 f
  列子是公元前6世纪的人,他早于司马迁455年,就写了一位扁鹊的事迹,列子与司马迁笔下的扁鹊并不是同一人。这里要提及的是,人们虽然知道列子也写了扁鹊换心的故事,但由于对列子所处时代缺乏具体了解(即使《辞源》这样的工具书,对列子所处年代都阙如),因此令人有一个错觉,以为列子写的扁鹊与司马迁写的扁鹊同属战国,是一人。
3 Q3 t( Q5 K$ w2 Q' L5 t  第三,司马迁为之立传的“扁鹊”,叫秦越人,是战国时杰出的医学家,他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渤海郡(今河北任丘县)人。显然,秦越人与列子笔下的扁鹊,相差100年左右。据司马迁记载,秦越人在赵国行医的时候,赵人是拿“扁鹊”来赞誉他的。
5 v- J+ R; w/ V3 l6 }; H9 P% a  第四,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扁鹊传》所载的三个事迹,年代彼此相距遥远,使人无所适从。
  J, a: F+ U$ J: S第一件事是秦越人为晋国的赵简子治病,司马迁记为“当晋昭公时”。而根据史料,赵简子专国是在晋定公与晋烦公之间,而不在晋昭公(公元前531年~前526年)之时。$ o: e4 T4 N3 P$ a- p. G
第二件事是秦越人为虢太子治病。虢国在历史上有两个,文中似指东虢国,在今河南三门峡与山西平陆一带。然而根据史料东虢国在公元前655年已被晋国所灭。秦越人生活的时代,虢国已不复存在了。  H/ ?* f( Q/ Z; u5 Q+ v# ^/ n
第三件事是秦越人为齐桓侯诊病。根据史料,战国时无“齐桓侯”,只有“齐桓公”。姑且以齐桓公论,他公元前375年~前367年在位,距秦越人生活时代已靠后100多年了。如此看来,三个医迹之中,只有为赵简子治病一事,是在公元前5世纪,处于秦越人生活的时间段之内。: u0 c: J2 T2 x. l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看待上述记载呢?
) }* j* g4 u$ L: n  首先,我们感谢列子和司马迁为后人留下了有关“扁鹊”的宝贵的文字资料,如果没有这些生动的文字,我们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事迹、医术水平,将只是一种抽象的认识。
' U/ h/ @! k9 V1 @: s3 W0 i5 R' Y% @! p  其次,从列子与司马迁的记载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医的群体——战国的“扁鹊们”,秦越人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尽管从古到今,医家谈扁鹊,必以司马迁所记为依据,但笔者以为,不要因为这些资料写在《史记》上,就非要确认为史(秦越人之史);换一个角度,它依然是史,只不过不再局限于秦越人一人,而是将上述史料看成是战国时代许多医家(即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中的扁鹊)之史罢了。. f/ {5 s9 m/ ^& l
  虽然,司马迁将它们汇集起来,集于秦越人一身,有悖于真正的史实,但是我以为,《扁鹊传》是个体之中有群众,群体之中有个别,这种无法统一的矛盾,是历史留下的。承认这种矛盾,是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非要统一这种矛盾,难免和历史较劲,那又何必呢?就像扁鹊,本是传说中黄帝时的一名医,他的故事流传甚少;而赵国人却偏要拿这个名字来赞誉秦越人,到司马迁笔下,干脆用“扁鹊”为秦越人立传,结果,知真扁鹊为谁者,不多;知秦越人为谁者,更少;知战国有一名医“扁鹊”者,则通贯古今,遍于中华——这已成为现实。笔者今作“考辨”,无意改变现实,意在澄清历史而已。 4 {0 A$ Y; i" p; e5 W' [. f
2 q0 l. _- ~7 _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20 10:47 , Processed in 0.0224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