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8|回复: 0

连载 商振德教授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十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19: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与神经关系
/ c: X" k' m3 G% A" i; x% I人体神经系统分为中枢和周围神经两部分。到底针灸的穴位和经络系统与中枢神经有关还是与周围神经有关?我们看一看经络循经传感的基本特性就知道了。在其基本特性中有一个特性是可阻滞性。可阻滞性是循经感传的一个突出特性。因素很多,有机械压迫、局部冻疮、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和局部注射麻药等。对于机械压迫和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时出现受阻的机理以前已讲过,即它们共同的作用原理就是压迫胶原蛋白分子的扩散层。由于扩散层受压,使带电离子传导受阻。局部冷冻受阻原理是由于温度下降导致,第一,血管收缩,穴区神经所支配细胞群供血下降,局部组织相对缺血、缺氧,细胞活性下降,产生ATP的能力下降。人体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有40%的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中,而细胞内ATP化学能有一半是用来维持细胞膜的电势能。针刺穴位后,穴区神经支配细胞群产生膜电容放电后,膜电势能减少,需要细胞内ATP将化学能转化成电势能。冷冻后,局部相对缺血、缺氧,使穴区细胞产生ATP下降,穴区细胞群产生膜电容放电,亦将伴随着减少。第二,冷冻后,穴区神经组织由于温度下降,使其功能受到明显的抑制。针刺穴位后,神经末端释放Ach的能力下降,也是受阻的一个原因。,增加了局部的张力,使载体胶原蛋白分子外的扩散层受压,阻滞扩散层离子的运动。这一点与生理盐水是一样的。二是局麻药物对神经的阻滞作用,使针刺穴位后,神经末端释放Ach的能力消失或下降。再有,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循经感传速度、宽度性质没有变化。为什么?道理很简单,麻醉是在脊髓平面的神经阻滞。周围神经功能正常。针刺后,周围神经仍然保持正常释放Ach的能力。( I0 h" g5 L6 V  c- H# {
通过以上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针刺穴位产生的一系列的现象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不大,起主要作用的是周围神经。当然人体每一个细胞、组织、器官最终都受中枢神经支配,这是前提。抛开这一前提来讲针刺穴位产生的生理、病理现象是不正确的。例如:针灸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病人保持安静、全身放松,就是让病人通过中枢大脑的作用,支配针刺穴区的肌肉组织不产生动作电位不出现肌肉收缩。这一作用就是靠中枢大脑来完成的。不管针刺有多痛也不动。截瘫病人针刺穴位后仍有循经感传,只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出了毛病,病人自己感觉不到。但循经感传是客观存在的,就是由于周围神经仍能发挥功能的原因。所以说,只要人体周围神经不出问题、结构完整就会有针刺得气和循经感传出现。人们还发现同一脊髓水平节段上的不同经脉的经穴有相同的功能。例如针刺麻醉时,可以针刺相同脊髓阶段的不同经脉的穴位,针刺后镇痛效果有叠加现象。这是由于针刺这些穴位后,各穴区产生膜电容放电,大量游离的正电荷分别沿着各自传入神经纤维传递到相同的有髓节段,出现叠加,镇痛效果更加有效。这与周围神经在针灸、经络现象中现象中起主导作用并不矛盾。
7 [+ u( o. c4 w% e, l十,与血管的关系
8 l  e9 p- D5 u以前我们讲过,不管是胸腹腔脏器还是外周的肌肉组织,血管和神经都是在同一点共同进入的。进入后神经血管伴行继续分枝,最后形成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网。所以,针刺穴位的得气过程和循经感传生理功能的产生和维持与血管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针刺穴位后,使穴区神经支配肌细胞群产生大量的膜电容放电,使膜电势能大量转化为电动能。膜电势能的消耗急需要细胞内储存在ATP的化学能不断的转化成膜电势能来补充电势能的减少。这样就需要血液中的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大量、快速的进入细胞内,通过生物氧化作用产生大量ATP来补充细胞内ATP的下降。再有,大量的正电能量沿着经脉向外传递,后续的能量要不断的补充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循经感传现象不断的传递下来。如果能力不足,有可能就会半途终止。这些都需要细胞内ATP的不断产生,才能不断的转化成膜电位的电势能,再转化成电动能的过程。
; o2 y2 L% b# T9 ?作用原理是:针刺穴位后穴区和周围产生大量的游离的正电能量(当然,这些正电能量是以液体中的离子为载体)。这些正电荷作用于毛细血管网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壁细胞,使这些神经组织细胞膜电位加大、增高,使其处于相对的膜电位的超极化状态,出现毛细血管的扩张。血管扩张使局部供血量增加,氧和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数量和速度也增加。此时局部细胞代谢旺盛,产生大量ATP来补充因膜电容放电所放出的能量。所以经络循行与血管的关系是密切的。血管同经络的关系与血管同其他组织器官的关系相同,没有特殊性。血管的作用只是起到提供氧和营养物质。人体任何组织细胞在代谢旺盛时,都需要血管内养分的补充。针刺穴位使穴区神经支配的细胞群代谢旺盛,产生大量ATP,提供和补充膜电容放电和循经感传后局部的能量消耗。. p6 U6 i3 w$ t1 m
十一,与淋巴的关系, ^/ r2 d3 k5 ]$ n% V9 s' R8 x2 A
淋巴管系统是组织液回流入血液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毛细淋巴管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并逐渐汇合成大的淋巴管。全身的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回流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将一部分组织液,特别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淋巴回流实际上是组织液中蛋白质回到血液循环的唯一途径。所以淋巴系统与经络循经感传没有直接的关系。当针刺穴位后,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细胞代谢产物增加,排出细胞;一部分回到血液;一部分由流入的淋巴管形成组织液。这些代谢产物有加速淋巴回流的作用,仅此而已。$ |0 P+ f) x' c4 R$ ~/ Y( m
总之,针刺穴位的得气过程和循经感传的物质基础就是膜电容放电所放出的正电能量。引起这一生理变化是由周围神经的功能来完成的。但中枢系统也发挥中枢的指导作用和全身总体的调控作用。有人提出幻肢现象,即在肢体残端上方针刺,仍有感传到已经不存在的肢体末端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中枢大脑对人体经络的传导是有记忆的。人体经络系统是人体电能循环系统。24小时内人体电能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而且它的循环是有时间、速度的。每天24小时内它传导到人体的哪个部位都是基本固定的。为什么针灸有行针时辰之说就是这个原因。人体大脑对这一传导过程是有记忆的。虽然肢体残缺,当针刺残肢时,大脑对电能传导的线路和速度有记忆,出现幻肢现象。所以这与周围神经起主导作用并不矛盾。" ~2 ]5 T" L* p# S- S/ i! v$ w8 ]
--------------------------------------------19
8 X) @0 |: f: h.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9 16:52 , Processed in 0.0278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