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6|回复: 0

连载 商振德教授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二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9 2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五脏中的脾
5 F* j9 d1 e+ v+ k; r  L   脾居中焦,在膈之下。它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相互络于脾胃。脾与胃相表里。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精、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主肌肉和四肢,与胃合称为后天之本。
& u3 i, K  J. V0 X1 n" Q( d    中医所讲的脾与西医讲的脾脏不是一个概念,脾脏在西医不是消化器官,是淋巴系统中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脏功能好坏可以反映机体淋巴系统的功能情况。单纯脾脏及使切除对人体也无太大影响。所以,中医所讲的脾是跨系统、跨组织器官的一个功能体系。它包括了淋巴系统、胰腺的全部功能,还包括足太阴脾经的经络系统。
% H8 L; @# b  y3 F& p: C+ H    脾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成部分,红髓中分布了大量巨噬细胞,形成网状的过滤床。脾血流缓慢地流经红髓,所含有细菌、异物或表面覆盖了抗体及补体的细胞,将充分与巨噬细胞接触并被吞噬。脾血流从小动脉经微血管进入静脉窦。静脉窦内皮细胞形成许多裂孔,血液通过裂孔后才能回流到小静脉。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直径大于裂孔,只有变形后才能通过静脉窦的裂孔。血流中衰老、受损、变形能力差的细胞不能通过裂孔被阻留下来。通过吞噬和阻留机制过滤血液是脾的主要功能。其次脾有储血功能,但由于脾包膜的收缩性差,其调节血容量的作用有限,不过循环中大部分中性粒细胞及1/3左右血小板储存在脾中。8 K( l: {7 [3 b* m$ m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和扁桃体)组成,其中脾是最大的淋巴器官。除了上皮、角膜、晶状体、软骨、脑和脊髓等处,淋巴系统是遍布全身的一套系统。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动脉时,一些成分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断吸收入静脉,小部分水分和大分子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沿着淋巴管道和淋巴结向心流动,最后流入静脉。因此,淋巴系统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系统,协助静脉引流组织液。在淋巴回流过程中有一个特点,毛细淋巴管内的单皮细胞没有基膜和周细胞,管壁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更高,所以,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细胞碎片、异物、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淋巴回流实际上是组织液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回流到血液循环的唯一途径。如果淋巴回流受到障碍,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会升高,引起组织水肿。淋巴系统的这一功能就是中医所讲的脾主运化水湿、运化水液的功能。这一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湿邪侵袭。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的淋巴回流受阻,脾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人体及局部的停滞,出现湿症、痰饮等。例如前面讲到的脾虚,造成组织液内蛋白质分子经淋巴回流入血能力下降,使蛋白分子在组织液中积存,造成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全身组织出现脾虚性水肿肥胖的原因就是脾功能失调的具体表现。脾功能健旺,组织液中蛋白质等大分子回流入血顺畅,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正常,水分回流入血功能正常,反映出脾主运化水湿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性产物的生成。反之,脾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产生湿、痰、饮等,甚至导致水肿。脾的一个重要功能,即运化水液的功能。中医所讲脾运化水液是指脾气输布全身,对全身水液具有吸收和输布作用,既能使体内各脏器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滋润,又能防止多余水液在体内停滞,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原因就在于此。同时也是中医所讲脾虚生湿、脾虚生痰、脾虚湿邪、脾虚水肿的原因。* \( x9 {/ @% \. t% M$ }
     淋巴系统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大类:在消化道内的粘膜上有极为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这些弥散淋巴组织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脂肪组织的吸收作用更为明显,由肠道吸收脂肪的80%~90%是经过这一途径被吸收并输送入血液。因此,小肠绒毛中的中央乳糜池至胸导管的淋巴管道中的淋巴呈乳糜状。消化道毛细淋巴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与脾主运化水谷功能是一致的,即运化输送,即消化吸收。饮食入胃及小肠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胃通过对食物储存和消化,将食物形成食糜,食糜由胃进入小肠,在胰液、小肠液及胆汁的化学性消化作用,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作用,食物的消化吸收在小肠内基本完成。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大部分在小肠吸收,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所以,在消化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中,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都直接参与这一过程。
3 w& ^: O6 N, B     8 ?4 _  y) Z  r6 {8 U
    中医所讲的脾包括了胰腺的全部功能。胰腺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消化腺,根据组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种。外分泌腺是由腺泡和导管构成的浆液性泡状腺,占胰腺的大部分,分泌胰液。胰腺的内分泌功能主要是通过散在于胰腺腺泡组织之间的100万~200万个胰岛实现的,分泌胰岛素。胰腺在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蛋白质、脂类的消化吸收最为重要。
% I/ j% r( k4 ]: O     胰腺分泌的胰液是消化道内最重要的消化液,可分泌消化液和碱性液体,它组成了消化道内最重要、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的主体部分。胰液是无色无臭的液体,呈弱碱性,渗透压与血浆相等,(1),胰液中含有的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同时也可保持小肠内的碱性环境,为小肠内的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2),胰液中的多种消化酶可以分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胰腺分泌的消化酶种类很多,既有消化蛋白质的各种酶(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原和少量弹性蛋白酶原,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胰蛋白酶);又有消化淀粉和脂肪的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还有消化核酸的RNA酶和DNA酶。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作用最强的。当胰腺分泌发生障碍时,即使其他消化腺的分泌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不能完全被消化,从而影响吸收,但糖类的消化和吸收一般不受影响。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并不消化胰腺本身,这是因为它们均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同时胰腺腺泡细胞还能分泌少量胰蛋白酶原抑制物,可以使胰蛋白酶丧失活性,但这种作用有限,当胰岛管受阻、痉挛或饮食不当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增加,胰泡细胞破裂,胰蛋白酶原渗入胰腺间质而被组织激活,胰腺组织被自身消化,引起胰腺的炎症。
& c7 G9 [! a2 X) q4 |# U    消化期胰液分泌包括头期、胃期和肠期。在非消化期,胰液分泌很少,仅占最大分泌量的10%~20%,但每60~120min出现一次短暂的周期性分泌,分泌量可以接近餐后的最大分泌量,同时伴有胃酸及胆汁的分泌增加。非消化期的周期性变化与胃肠的消化间期运动波同步,对清除两次进食之间残留在肠腔内的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细菌有一定意义。食物是刺激胰液分泌的自然因素,进食后胰液开始分泌,和胃液分泌的调节一样,也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1)头期是由于食物的色、香、味对感觉器官的刺激,通过条件反射引起迷走神经兴奋,递质为Ach,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但对导管细胞作用弱,故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少,而酶的含量丰富。此外,迷走神经兴奋还可促进胃窦和小肠粘膜释放促胃液素,间接引起胰液分泌,但很弱。(2),胃期胰液分泌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3),肠期胰液分泌主要是由促胃液素和缩胆囊素引起。肠期的胰液分泌是消化期胰液分泌的最重要时期,此期胰液分泌量最多,占消化期分泌量的70%。此外,在这一时期,食物的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通过迷走—迷走反射(肠—胰反射)促进胰液分泌。  不从以上看出,在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 ,胰腺、胃和小肠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同步进行的,它们之间的分泌液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抑制,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胰腺分泌的胰液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胰液是组成消化道内最重要、消化功能最强的消化液的主体。所以,中医讲脾主运化水谷是有科学性的,食物进入胃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水谷就是食物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物质,精微就是消化后的氨基酸、脂肪酸、各种维生素、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4 E( e* v8 }' R5 D4 t
   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是功能不同的两个部分,胰岛和胰腺腺泡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密切的毗邻关系和血液供应等使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不能分开。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生物学校应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调节代谢,胰岛素是全面促进机体代谢合成的关键激素,与胰高血糖素等作用相反,共同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稳定;二是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主要是肝、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即启动其调节作用,按照引起效应的时间顺序,先后表现为即刻作用、快速作用和延缓作用。即刻作用在于引起运转蛋白磷酸化、促进细胞葡萄糖、氨基酸以及钾离子的内向转运;快速作用是改变酶的活性,促进糖原合成和糖酵解、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延缓作用是通过控制基因转录,影响mRNA的生成,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胰岛素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它主要作用在蛋白质合成的三个环节:一是加速氨基酸转运入细胞内的过程,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原料;二是加速细胞核DNA和RNA的生成过程,增强核糖体的翻译过程,使蛋白质合成增加;三是抑制蛋白质分解,减少氨基酸氧化。胰岛素还可抑制肝糖异生,阻止氨基酸转化成糖。当胰岛素缺乏时,蛋白质分解增强,肌肉释放氨基酸增加,为肝糖异生提供原料,糖异生增强,因此体内蛋白质消耗过大,出现负氮平衡,出现机体消瘦。这种消瘦主要是四肢大腿和手足肌肉明显。所以,中医讲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有两方面的含意(1),通过脾分泌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分解成各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生养肌肉;(2),通过脾分泌的胰岛素来调节肌肉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脾分泌的消化酶和胰岛素正常,才能使肌肉组织营养物质充分,蛋白质合成增强,肌肉发达。,肌肉健壮。如果脾分泌功能减退,必然导致肌肉消瘦。这就是中医所讲脾主身之肌肉。: s; t/ y! m' W4 k# B2 [, O* K0 {
再有脾脏在体内是腹膜内器官。除了脾门外,其余部分均为腹膜包裹。所以脾脏在腹腔内可以通过腹膜与各脏器及与腹膜组织相连接的体壁发生生物电联系。脾与邻近多个脏器直接接触,发生生物电连接。特别是脾前面与胃底相邻,与胃可以发生生物电直接联系。脾门后面与左肾相邻,下方与胰和结肠相邻。再有脾门处腹膜转折移行至邻近器官构成很多韧带。例如脾门与胃底和胃大弯之间的胃脾韧带。脾与胃可以直接发生生物电联系后。通过胃可以与心、肺、肠等脏器发生生物电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属脾、络胃,并与心、肺、肠有直接联系的原因。所以说脾在体内具有明显调节各脏器生物电平衡的作用。特别是脾与胃直接相邻,而且脾门与胃底和胃大弯之间的机密相连的脾胃韧带构成了脾与胃之间的生物电联系,足太阴脾经经脉属脾,络于胃;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两条经脉的生物电能相互联系、相互交汇、相互支持、相互调节,共同完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构成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组织结构。脾气健旺,脾气通过脾胃韧带传至胃,胃气得以补充;同时胃气健旺又正反馈性使脾气增加,两者生物电能储存都强盛,机体消化功能就良好。反之则失常,出现机体营养不良,肌肉消瘦等现象。所以,中医所讲的脾、胃一体的概念是非常正确的。
! V9 A. K, t. x. N0 Y/ {) ^  Z脾气通过脾胃韧带将生物电能传导到胃,再通过胃及与胃相延续的食道外结缔组织包膜将生物电能向上传导到喉咽、舌根,最后到达消化道最上端,即口唇部。上消化道由于接受了脾气的传递和输入,使上消化道内阳气充足,使上消化道的机械性消化功能强劲,唾液腺等分泌腺及分泌细胞分泌充足,舌的味觉功能良好,口味正常。所以,脾在液为涎     ,开窍与口,其华在唇。
8 F& P. {. ?  f0 N: X5 S-----------------------------------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9 13:41 , Processed in 0.0382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