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9|回复: 0

连载 商振德教授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二十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9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所讲的三焦
/ K) c6 f, l- S- [5 o   中医所讲的三焦,分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目前认为三焦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运行水液,人体的水液代谢虽由多个脏腑共同协调完成,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以三焦通行元气为动力,才能正常升降出入,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是通过三焦气化作用实现的。
) J: q% T8 e, t% N: T在形态上,目前学者认为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保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X" d" y, n/ f/ a
上焦如雾,上焦是指头面至横隔之间,重要包括心肺;中焦如沤,是指横隔至脐之间,主要包括脾胃,还应包括肝;下焦如渎,是指脐以下至耻骨联合,主要包括大、小肠、肾和膀胱等。中医所讲的三焦是基于整体观出发建立起来的,非常有科学道理。体腔内分为很多系统,像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等。在本系统内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在发挥各自的生理活动。但是它们不是孤立的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体腔内一个系统的组织器官与其他系统中组织器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们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调节,特别是在生物电能的传递和生物电能的平衡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不在一个系统内,但它们是一个完整的功能体。一个系统内的组织器官出现是失调必然会引起周围相应的组织器官功能发生相应改变。上、中、下三焦内不同系统的各个脏器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体系,例如上焦中的心肺捆绑在一起形成以心肺功能为主的功能体系;中焦中的胃、脾、肝等脏器捆绑在一起形成以消化为主的功能体系;下焦中的大、小肠肾等捆绑在一起形成以吸收、排泄为主的功能体系。上、中、下、三焦又捆绑在一起形成人体气体交换及气体运输、食物消化吸收及营养物质运输、废物排泄等功能一体化的结构体系。
8 {6 x% d0 K( i) L0 P' v. d+ T0 ^一,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将横隔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为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上焦。6 |( S. J( }# Y. d
第一,组织结构上的密切关系:胸腔内含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器官,心与肺。胸腔向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向下借膈与腹腔分隔。胸腔分为中部和左右部,中部被纵隔占据,左右容纳肺及胸膜、胸壁。胸壁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胸廓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组成。胸廓浅筋膜与颈部、头部、上肢及腹部浅筋膜相延续,叫法不同,实为一体的组织结构。浅筋膜内含有血管神经、淋巴和乳腺等,胸前外侧神经来自颈从和肋间神经。深筋膜浅层覆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向上附于锁骨,向下接腹外斜肌筋膜,内侧附于胸骨,向后与胸背部的深筋膜相延续。深筋膜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向上也附于锁骨,包绕锁骨下肌和胸小肌。在胸小肌下缘与浅层汇合,并与腋筋膜相延续。胸廓外深筋膜同时也包绕胸廓外肌层的肌肉组织,有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上部、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等。所以,胸壁与颈部、上肢及腹部通过这些筋膜结缔组织建立起生物电联系,当然这种联系是浅层组织的生物电联系和通路。                                       ; {; E* N5 O  Z
6 ?, y- D. F* I  @6 U1 V, A0 _3 @5 F. v
        肋间隙内有肋间肌、肋间神经血管束和结缔组织筋膜。结缔组织筋膜和肋骨骨膜一起与胸廓外深筋膜之间建立起生物电联系。6 Y6 [) W; d  L4 D, c+ P
胸内筋膜衬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为胸膜上膜,胸膜顶高出锁骨内侧上方2---3cm,胸膜顶与胸腔内膜连为一体,这是胸腔内生物电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体多条经脉进入胸腔与胸腔脏器发生生物电联系的重要部位,例如,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等都通过此部位(即缺盆穴位)进出胸腔;向下覆盖于膈上面,称为膈上筋膜心下壁及双肺组织都通过膈上筋膜与腹腔各脏器构成生物电联系和通路,调节腹腔脏器生理功能,例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生物电能的表里关系,也可通过腹后壁筋膜下传到“肾”(肾脏、腹后壁筋膜、及脊柱前后肌肉和丰富筋膜网络)与“肾”构成生物电联系,胸腔内的生物电能传递并储存与“肾”内,所以肾内储存肾气的多少是反映全身阳气是否充足的重要象征和标志;胸骨、肋骨和肋间肌内面的胸内筋膜比较厚,脊柱两侧的胸内筋膜比较薄。这就是为什麽气功练习时,由双肺组织产生的生物电能下传过程中,从胸廓双侧和前面下传的“气”多而明显,从胸廓后面下传能力弱的原因。
6 t4 W, F  \& e: U' M' _- {通过以上结构可以看出整个胸廓从内到外建立起广泛结缔组织筋膜的联系,肺组织有节律地、不停顿的一呼一吸产生的生物电能通过胸内筋膜、胸廓外深筋膜、浅筋膜到皮肤的体表建立起及其广泛生物电联系和通路,当然还有肺组织通过膈将生物电能下传到腹腔后,再通过壁层腹膜向体表的腹壁传递,再通过胸、腹壁向全身体表传递。这就构成了肺主气,生成的气上聚于胸海,下达丹田,然后布散于全身体表,并且调节全身体表的气机,调节皮肤、皮毛汗腺等一身之表的生理功能,这就是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的原因。      
% S+ N& Q1 O, ~胸廓内动、静脉紧贴第1---6肋软骨后面,在形成锁骨下动静脉处,胸廓内动静脉外的结缔组织包膜与胸骨舌骨肌筋膜、胸骨甲状肌筋膜相延续。心脏产生的生物电能通过这一途径将生物电能上传到舌,通过锁骨下动静脉周围的结缔组织包膜出腋下与腋筋膜相连续,构成手少阴心经。" C" \5 x  Z; [  k
膈的腱性部分为中央腱,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肋骨,腰部内侧肌束以左脚和右脚分别起自第2、3腰椎椎体,分别以左右膈脚止于腰椎椎体两侧,左右膈脚在此形成一个孔,叫主动脉裂孔,有心脏发出的主动脉通过,主动脉是心脏发出的最大分支,这样心脏产生的生物电能通过主动脉裂孔处的左右膈脚传递给第2、3腰椎椎体两侧,构成心与小肠的生物电能的表里关系。因为在第1----3腰椎椎体部分,有十二指肠通过结缔组织筋膜紧贴于第1---3腰椎椎体前方;连接小肠的小肠系膜根部起始于第2、3 腰椎椎体右前方,斜向下与小肠相连,并止于骶髂关节前方。这是整个小肠与体表和其他脏器构成生物电联系的最重要途径。
. G5 @5 s' h2 w8 B4 J, L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构成肺韧带,与纵隔丰富的结缔组织相连接。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双肺组织通过各级支气管最后形成左右支气管、气管全部都在纵隔内,心脏及进出心脏的所有大血管也全部都在纵隔内,气管、支气管及大血管周围全部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包裹,前面讲过双肺组织内毛细血管是全身最为丰富的,双肺组织产生的生物电能在第一时间就可通过各节肺动、静脉传递给心脏,而心脏产生的生物电能也可在第一时间通过出大的肺动静脉传递给肺组织。心脏和肺产生的生物电能都可以共同汇入纵隔内,向上传递到喉、舌及颈部、头部;向两侧传递给双上肢;向下通过膈下传到腹腔。所以,心肺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生物联系是极为紧密的、同步化的。
2 e5 R  s* l3 ?* u9 t" N第二,功能上的协调关系
% h" o. B% e4 Z) o" o3 _) N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液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的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将从肺获得的氧气及从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各器官、组织及细胞,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输到靶细胞;另一方面,血液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将其它终产物运输到肾等排泄器官而排出体外。所以,肺组织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循环,将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转化成动脉血返回心脏,心脏再通过动脉传递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当然也通过冠状循环滋养心脏本身。所以,中医所讲的上焦的概念是从整体观出发将心、肺两脏器为主的胸腔视为一个功能体系是有科学性的,心肺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生物电调节和生物电平衡上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心脏或肺脏出现细微的改变必然相应的引起对方的功能改变。将上焦内不同系统的各个脏器视为一个功能体系,心病肺治,肺病心治。
7 f1 ?- @6 b7 Q3 I6 N/ M0 A0 ?: Z. x二,中焦4 P# {5 j* t- ~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中焦内主要有胃、脾、肝、胆及小肠中的十二指肠等脏器。中焦实际上是包括了消化道消化过程的全部或主要部分。包括胃的机械性消化功能和胃、脾中胰腺、肝胆等化学性消化作用(小肠中的分泌腺的分泌也受到胃、肝、胰等消化腺的作用)。中焦内的各个脏器形成一个紧密相联、功能一致的结构体系。
! o: g& v' R: h2 x第一,组织结构上的一致性:从肝脏的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小网膜(肝胃韧带)、肝门至十二指肠之间的肝十二指肠韧带构成了肝胃、肝十二指肠之间的生物电联系和通路,通过它将肝气源源不断的输送给胃;从脾脏的脾门至胃大弯之间的脾胃韧带和胃幽门至胰腺的胃胰韧带构成了胃与脾之间的生物电联系和通路,以上这些网膜、韧带等将中焦内肝、脾、胃、胆十二指肠等脏器连为一体,视为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或将其视为一个大脏器来看待。事实也是如此,例如、胃液、胆汁及胰液的分泌是同步的,它们之间不论是在分泌的量上,还是在分泌的速度上都是协调进行的。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肝气瘀阻、胃气不足、脾胃不和等生物电能传递和生物电平衡不正常时,就会产生各种的病理现象。) j" ^: w/ }+ j+ U$ l
第二,功能上的一致性
& o! U# k# ]# P: {! V* \4 T+ N9 m1 m中焦中的各脏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分泌各种消化液。胃分泌胃液,胰分泌胰液,肝分泌胆汁,十二指肠分泌粘液等。它们分泌的消化液最后都在十二指肠中和后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对食糜进行消化吸收过程。中焦内各个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当然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进行,但是它们之间的生物电能的有效调节和它们之间的生物电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它们自身生物电能的多少是反映分泌消化液功能强弱的重要指标。各个消化腺内的生物电能充足并在平衡范围内,此消化腺分泌功能就正常,生物电能过多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分泌功能。例如,肝内生物电能过多或过低,肝气疏泄失调,都会影响肝分泌胆汁的能力。肝内生物电能郁结,疏泄不利,肝内肝细胞外基质及肝脏外结缔组织筋膜中正电能量过多,引起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分子膨胀,肝脏内压增高,除了引起胀痛感和胆汁分泌等肝脏自身功能不正常外,肝失疏泄也会引起胃、脾等脏器不能有效接受肝气的补充、滋润,造成这些组织器官功能下降,造成整个中焦内各个脏器功能紊乱。所以,神经体液因素是调节各消化腺在分泌消化液的一致性、协调性上起到重要作用,而各个消化腺内生物电能多少及它们之间的生物电平衡是保证它们分泌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它们之间的生物电是否平衡决定了各个消化腺分泌质量及消化液之间的比例是否协调。分泌比例失调必然造成消化功能失调。生物电平衡失调也会反馈性的造成神经体液的调节失衡。7 t3 C- ^1 Q; [8 I" Z' f2 i3 ~' K
三,下焦
  }/ d) l/ M" ?9 Y: g0 A$ [下焦的部位是指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及膀胱等,均属下焦。下焦的重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水和食物在小肠内消化吸收后,水分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生尿液,(机理前面一讲过),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排泄。下焦内各个脏器在功能上也是一个相互协调的结构体系。例如,胃大弯与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形成的胃结肠韧带构成了胃与大肠之间的生物电联系和通路。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与大肠的排泄功能相互一致,形成消化过程中有出有进,只出不进或只进不出都会出问题。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胃主通降功能失调,胃气不能有效通过胃结肠韧带下传到大肠,胃气郁结,脘腹胀闷和胀痛,同时大肠没有得到胃气的有效补充,使大肠功能受到影响,大肠功能低下,大肠的机械性蠕动和袋装往返运动能力不足,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引起大便秘结。
' Z4 b" W; P; @/ V所以,中医将上、中、下三焦内的各个脏器捆绑在一起形成三个大的功能体系,上焦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和物质运输;中焦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下焦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这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表现。4 @' [5 ^/ f$ M/ c
====================================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0 01:18 , Processed in 0.0322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