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9|回复: 7

【医者意也】专论选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0 2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者意也。”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特色思维,自从东汉名医郭玉最早提出“医之为言,意也”以来,代有发挥。《旧唐书许胤宗传》认( H. b& [6 l8 L% X$ A& N  X
为医者意也,在人思虑。”《新唐书本传》认为: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清代医书《留香馆医话》则更加具体地
) H, C- E4 T+ y0 z, e说“医者意也,凡是一病,对于天时之寒暖、人事之劳逸、体格之强弱、年龄之老少、病前之饮食起居,平素之有无恙…皆当推究,以意融合
" ?* _2 A$ ?1 @) K3 G; s( e9 S之……时有对证之方,得于心应于手。”当代尽故名医范文甫说: “医之用药,与大将点兵、文人操觚无异也,随机应变,自出机抒而巳,名: M  B( V* a% z* Y* [; X  h+ e5 Y) y
医干祖望教授考“意”字历来的注疏计有三义:/ Z6 U5 U  q# B; _
第一,同回忆的忆字,第二意用,即动用的思维。第三,意断,即决策。”他认为用现代文字解释是第一步把你过去读过的包括经典著作在内7 a3 k) l( r3 E/ [4 X8 Q6 O% x
的医药文献,好好地回忆一遍。
" L6 ^( @0 M* E. R$ p第二步把眼前的病与固有的技术综合起来思考斟酌。/ S$ G  u4 w5 ?. L1 _
第三步5 s. D- Q* N! |" {# L: i1 m
才作出决策,从攻从补,取温取凉来制定你的治疗方案。”名医余瀛鳌教授认为医者意也,是指医生在精细分析因证前提下,经过认真思辨而* m: Y7 ^2 L/ S. m7 ~% i
获得的证治概念和处治方法……求意的关键在人思虑,亦即辨 证思考问题的细致全面。”纵观历代医家对“医者意也”的认识,在于提倡和鼓- T0 j+ Q: b! m4 `' Q
励医家在临证时要充分发挥认真灵活思考和积极仓新息考的精神。
7 [4 }( g; b9 M“医者意也”作为古典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思维, 也有人对其持否定的态度,甚至责难,正如学者费振钟先生说的:但若是少了这句诘〔医者意
5 o. e3 A8 ?) b9 K0 C- E7 }! p也〕,不仅历代名医失去他们医学上自由创意的愉悦,所有 那些精妙的医术都会变得黯然失色,便连今天对中医的叙说,亦复没有什么趣味了
3 l: L( A' \/ E, s: ^: \* p。”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廖育群研究员,把“医者意也,作为中国医学的一个传统观念来进行全面研究后后说:“承认中医能够治病
; k) y, z0 `6 F* o" s,甚至能治疗一些连现代医孥都感到棘手的疑难病症,这对于大多数具有种种直接或间接感受的中国人来说并不困难:遗憾的是成千上万乐于2 R. z4 n  t. d# f; U4 r8 T
承认这一事实的专家学者,却无法以自己掌握的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对这种感受的科学性、合理性加以证明,无法对现象背后所隐
8 D+ H7 r/ I( ~  s# d# s  h8 N藏的原理、本质、‘所以然’作出说明。这就是‘科学的难点’。”近年来,学术界新秀学者认为“中医学是独具东方特色的医药智慧”。医  A8 l  R" L$ b6 i
者意也’是中医一个灵魂性的观念' 有鉴于此,我曾多年从事在职中医提高教学工作,受学者都是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时常就“医者意也
, ~8 B, m, |3 J# F”提出质疑,为了能正确地给他们注解疏释,融会贯通,并能得到启发而发挥作用,每以医理明晰、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具有哲理意义的著7 s" E$ s: C1 v
名医话、医案,帮助他们理解提高,至今还留下了欣慰的回忆。; v5 Z0 K7 \  I# ~: l6 I) `
为了更好地发挥“医者意也”的临床思维特色与价值,并在临床中提髙疗效与医技创新,因有感于中医学者张存悌先生的有关论述以及编者个$ V. J  R: q. P$ r
人见解, 现精选与“医者意也”的旨意能丝丝相扣的有关名医医话(包括医案,下同)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分篇予以介绍,以供医学生、临床
* G9 b1 w( S0 l5 Z3 K8 Q医生和中医科研、教学以及 中医爱好者参考。在这里应当提到的是,为了使所引用的医话,能更好地与本书总旨相融,因此,对一) U! q: ~& t3 Y$ Y4 f( y+ {
些标题与文字作了调整,也有一些案例原系读书笔记,因作者姓名疏漏,一时无法查清,待今后有机会 补遗,请作者理解、恕谅。在此并向与: V& W% [: i7 p" d7 e% c
本书有关的专家、学者们为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特色所作出的贡献 表示致敬。5 F8 t& |; a8 K5 H% m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理解浅薄,一定会有诸多不当之处,望方家不吝指正,以就我学。4 ?1 f3 G" f, W: X
本书付梓时,承刘时觉教授和责任编辑张立艳 女士的热情支持,深致谢意。3 ?: j# o6 W* C2 @, M
李珍9 S4 B7 d# k2 z8 \- G& E% X! T
2006年10月于沪上爱建园

4 r0 O5 c* i2 _' F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20: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毛祥麟说:
; |- L3 [& l5 n  v! r( i" q# M. \

, T' R; Q) X! O2 {$ V2 m0 n中医师最讲究医理合药理,不泥不离,灵活掌握,不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以言传。
( V2 y9 V+ O5 L每当有病情相似,而投方药物也有效与无效,这是就是要深入研究它的药证规律。% P9 ?" v0 T* @2 h! `+ b
曾经阅读《南唐书》记载:“烈祖食糖,噎喉咙里,国医不能痊愈,有民间的中医吴廷绍提出服用楮实汤,结果一服药而痊愈。- U, h. i: H7 M8 I; b
后来一些国医也采用这个方法,都不见效。
; M4 w# I( \! @8 ~  v' `! x8 H后来询问吴廷绍,说是噎症因甘甜引起,所以用这个治疗的。”
4 c. D: G- D" Q# }李时珍说:楮实久服令人骨软,所以能治骨梗阻。这也是软坚的意思。
7 g8 K/ m- V. @. T& v7 i6 I% Y我认为:糖味过甜,而能够影响火生痰,食用糖导致噎,这是为痰火所阻。楮实性寒而利,所以能打开他的壅塞滞留。这是吴深求药性的克制取胜的道理。7 q' u* s5 N# D/ h9 c- z) M
所以投药得到验证,难道一味楮实,而可以通治所有的噎症祸患吗?因此许多医生的糊涂,也可以大概看出原因了。% A& G* ^$ m' I+ n2 z  `0 ]2 Q
 楼主| 发表于 2018-3-11 1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者意也 意 中医 整合医学 整合心理学
" W( B) H  r8 Y3 d9 n+ O3 ~
$ w7 d/ Q6 C) E8 r" a* B: G1.目的 2 m2 ~/ l' ~: E
“医者意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理解这个命题的关键在于对“意”的解读。本研究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医者意也”中“意”的观念进行梳理,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医学对后现代整合医学的启示。简而言之,本研究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对“医者意也”中的“意”这个范畴进行解读?第二,中国传统医学实践中对“意”的运用有何体现?第三,对“意”的心理学研究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乃至后现代整合医学有何意义? ; B& D9 K  h/ F5 z
2.方法 : b+ n0 O) J$ x5 F0 L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选用文献法和个案法两种研究方法。就“意”的观念而言,主要参考《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上海人民出版社?电子版),对“医者意也”和“意”两个关键词的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整理后,深入分析。廖育群著《医者意也》中对“医者意也”中的“意”的观念所作的分析也是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中,“医者意也”共出现43次,其中有6次属于重复引用,也就是说有37处使用。从上下文来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用法:参合用药(剂型、药性、剂量)、巧治杂病、合意对治、意思精详、心理治疗、临证变通。很明显,“医者意也”多数用来说明用药方法和临证变通。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的用法不重要,只是其它用法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恰恰这些出现的比较少的用法中有一些闪现着经典智慧之光。而且,在这些用法中对意的理解在《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中都出现了,只不过在《内经》中没有以“医者意也”的形式出现。
6 y& }0 p: I1 Z& F" i个案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独特而常用的研究方法。从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使用个案法,到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社会现象问题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个案研究法最早运用于医学,是指医生对病人做详细的临床检查,判断病理和病因,提出治疗方案的一种方法。后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心理学上的个案研究是广泛搜集与研究对象的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的历史资料,来探索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如19世纪后期,个案研究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他运用此方法对莎士比亚、拿破仑等人的创作过程和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心理治疗这个特殊的专业领域,人们不容易相信心理治疗的有效性,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心理治疗的研究必须能够找到合理的手段来验证其有效性。所以这里涉及到两个不尽相同而且相互竞争的概念:有效性和可验证性(effects vs. efficacy )。有效性主要是一种生态性的、生活化的主体评价,而可验证性则必定要求以量化的监测手段做客观评价。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方法相互竞争的戏剧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这种情况可以用目前中医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例证:中医的确可以有效地治疗很多病,但无法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验证其有效性。个案法可以有效避免这个话语权的争夺。 1 b+ e! C6 w) p* O
3.结果 2 \2 A% A( W. M. v% Q8 b
根据语境的不同,意有很多不同含义,研究发现可以粗略归结为三个层面:意之体、意之象、意之用。
; E9 Y7 y0 C: x/ {4 Z1 }% N* K所谓意之体,是指意的体现。根据文献研究,就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意的体现形式有三种,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阴阳可以贯通万物,是意的基本体现形式,体现了意的主观性、流动性、贯通性、整体性,不能实体化,不能绝对化。五行是两对阴阳加上兼有阴阳之土,亦为意的体现形式。五行在体现意的基本特征之外,特别强调了流动性。天人合一是阴阳、五行两种体现形式在解释天人关系上的运用,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关键概念。借助这个概念不但可以理解疾病与健康的机理,而且可以很好地处理治疗与自愈、医生与病人、遗传与环境、个体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可以从现象学上为“意”奠基。中国传统医学的本体论回归,是“医者意也”的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从现象学的心理学角度来理解医学的本体论立场,可以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概念统一到“意”上。这样就可以在本体论上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基。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在西方医学机械二元论的哲学限制之下,大量重要的观念的不到充分的表达。运用对“医者意也”的现象学心理学诠释,可以将中国传统医学的视野恢复到应有的水平。从而,可以更好的实现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8-3-11 19: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意之象,是指对意的表象的体察。表象可以有很多层面,比如物象、意象、易象等。不同层面之间有机结合:物象是基础,意象是对物象的超越,易象是对意象的模拟。中国传统医学的医疗实践离不开对人体现象的观察和诊断,这是物象层面的意;中国传统医学认识世界的原则不会拘泥于物象,还会加入心理加工,形成整体的直觉把握,这就是意象层面的意。易象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易象包括物象、意象,所以不能作为与它们并列的层面;狭义的易象指卦象、爻象,是对意象的符号化,以前两个层面为基础,又高于前两个层面。对表象的体察过程是对“观”的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意”进行分类。
  o2 F: W( n1 P& x) H3 Q" b所谓意之用,是指意的功能和应用。对“医者意也”的研究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把“意”实体化。功能主义哲学在避免实体化这一点上有突出贡献,它主张“将心理状态归属于某些特殊行动者时,我们就脱离了那些行动者的物理性质”。换句话说,功能不能被等同于物理运动的性质,功能是独立的存在。因为在解释“意”的问题上功能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不仅受到哲学家们的广泛欢迎,而且赢得了大多数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员的赞同。在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意”这个范畴时,功能主义哲学尤其适用。因为关于功能和实体的划分,中国传统并不是那么清楚——以用显体、即体即用。通过功能主义哲学的分析,可以凸现中国传统医学的即体即用的思想特色。中国传统医学的认识方式在根本上是一种“象思维”。尽管用从心理学上讲,“思维”一词略显狭窄。不能充分表达“医者意也”的现象学神韵。但是毕竟这种总结凸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思想基调。通过对现象概念本身的澄清,可以拓展“意”的外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在“现观”基础上对“物象”和“意象”的认识的分析,可以明确看到中国传统医学以“立身”的核心认识特征。
" P1 e; V$ V8 `) z中国传统医学往往被视为一种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在主流医学的体制中承担着“修理工”和“救火队”的角色。中国传统医学的宇宙观被视为过时了的 、“朴素的” 传统理念。但从整合医学的宇宙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传统医学宇宙论的影子。在以“意”为基本立足点这一点上可以说两者殊途同归。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宇宙论与整合医学宇宙论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到对疾病、健康和生命的新认识。认为应当采用一种贯穿身、心、灵的大健康视野,探讨切实可行的整合医学实践。“用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方法论,在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从功能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本节首先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思想定位进行了回顾。指出中国传统医学的功能/实体划分并不想西方哲学传统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即体即用的。这种即体即用的特征最好的体现就是医案中记录的名医每当遇到疑难情况的时候都会自然地“回归原创之思”。当然,病案的记录有充分典型、充分不典型、不充分典型、不充分不典型之分。无论哪一种病案,都体现了即体即用的用意特征。中国传统医学的“用意”特征为今天的世界医学方法论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
9 L! [8 \* e9 i- C最后,现象学的心理学的发展实际上为学科交叉提供了一种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最初始的现实(actuality),或者称之为原创之思。医学的突破必须回归这种原创之思,这种原创之思正是“医者意也”所谓的“意”。关于医学本体论、方法论、教育哲学、医学人文学、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如果能从这个基点上出发,有可能获得目前认知图示下所无法想象的收获。这正是医者之意整合物象、意象、易象的价值所在。
0 ]5 b0 b, J$ U' u  d5 \! k4.结论
9 b$ x; p: ]) s$ I( w总而言之,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第一,从整合心理学的角度看,“医者意也”中的“意”是演进的精神运动现象。在身的层面是指医生应当培养并依赖自身敏锐的觉察力,在心的层面是指医生应当培养被运用整体把握的思维模式,在灵的层面是指医生应当深化并运用自己的直觉领悟能力。第二,“医者意也”中的意存在体、象、用的结构,是中医的“原创之思”。这种体、象、用的结构尚未见前人提出。本文根据文献研究和现象学的研究归纳出来,作为一种认识“意”的工具。这三个方面在古今医案中不乏记载。主要体现在诊断、配方、临危杂症等方面。第三,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医者意也”的思想可以为整合医学宇宙观奠基,可以作为未来医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指导原则。 从身心医学、神经免疫学、整合医学等多个角度来看,这种对“医”的理解具有相当高的超前性。不但对中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而且可以为世界医学的医学本体论探索提供启发。 + y# ~. s0 m5 [+ O7 l* `
现代哲学的本体论是反对“境界说”的,因为它把外在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境界视为唯一,其他任何领域的现象都要还原为或者简化为这个境界才能被接受。这也就是肯·威尔伯所批评的“平面世界观”。混淆了基础性和重要性之间的差别。这个境界当然是最基础的,但并非因此而最重要。宇宙的价值在于深度的广度的共同增长,而不是把深度抹杀,回到平面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8-3-11 19: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者意也、医者易也、1 ?+ M% A4 U7 ]7 n
医者艺也、0 q8 C  P2 W  {9 ?7 h. u( r8 p
医者仁也、
& V# ?0 X, c. K% s医者技也、0 Q9 K2 a& H' a" D' e
医者依也。
; E7 j( k0 C# K9 M! _: [5 G本帖隐藏的内容, b- w" ]- e4 p$ o# @

& \6 G% c) l) M' p! P立方机理:* _1 g8 [  {& l" c  [8 v$ Z  k
药之精选、
9 w1 @/ S" N+ k2 f; h# h- h7 N量之酌用、- O. U5 w  X; P% K
配伍的当,

. ^; J: J* k1 \1 ?" y( }8 ?6 E' i效专力宏。
( T- M$ q4 u1 e1 z7 Q3 G9 d有方有药,
) f, m$ O# k6 x2 B7 p  u
顺应病症,0 f7 b* b! o1 T( N3 J" S* {5 I
证方相合。

- N' v1 u2 H1 X  U6 O$ q; g4 Z! M0 j8 W2 E8 D  L

8 Y! y2 O" Y&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9 17:03 , Processed in 0.0300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