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4|回复: 1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将捐出全部奖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8 07: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将捐出全部奖金2007-02-28 03:03:59 来源: 人民网(北京) 
/ k/ x. _8 Y- y
9 \* J1 S0 {! k+ a# O0 u( b/ v2 t
  •   核心提示: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表示将会把500万科技大奖全部捐给单位,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根据有关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 G4 x' e9 s+ V& }- e  
( H7 k4 e+ {9 {& G" D2 Q& K资料图:著名遗传学家、中科院李振声院士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 A, z1 S2 e' S) o2 o1 ~3 y4 @ 5 o3 K! \9 T  O7 M* d7 R6 k
据新华社消息 昨天,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各奖项在北京揭晓,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四个最重要的奖项皆“名花有主”。6 P3 E" P0 M+ p, f  X3 p( e
歼十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 L/ `1 I5 o  z8 m7 O根据《国务院关于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和“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两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一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歼十飞机工程”一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s/ ?, _& x' R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本次是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首次出现四大奖项无一“空缺”的局面。在此前的历年奖项名单上,四大奖项都曾出现过空缺,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甚至在2004年度之前连续空缺6年之久。+ Q* k5 l" v, t7 g( Z3 [- ?- ?1 B
三位工人和农民榜上有名
4 v) Z- g, W4 H  L+ X在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单上出现了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他们摘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科研成果分别是:上海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炼铁厂工人韩明明的“金属检测和自动除铁新技术”、一汽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人王洪军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河南滑县农民企业家李官奇的“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
& A3 u) u. H' |3 ~% f% _4 E奖励办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对不同层次,特别是基层工人、农民科技创新的激励,评审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在保证奖励条件标准和水平的基础上,对工人、农民科技创新成果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h6 _( n5 k9 c5 N7 o2 L  \) D
香港专家首获自然科学头奖
7 g5 z+ l. `7 }2 f/ m& q1 Z$ T昨天,由香港大学支志明教授完成的“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是国家科技奖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开放以来,香港地区的专家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b6 t8 m; W+ I' o1 L首度成立评奖监督委员会" S! R$ N1 J% x- b
记者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获悉,针对国家科技奖评审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关方面首次成立了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以确保奖项评审的权威、公正。: J! j& ]& t* Q' s  u
另外,为确保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权威公正,有关方面还建立专家诚信评审承诺制度和信誉制度。评委在评审前签署诚信评审承诺书,增强评委的自我约束意识;根据评审专家信誉制度的要求,对国家科技奖励评审过程实施全程记录。- _8 B& ?5 X4 b4 G5 ~& {
科技奖突出奖励尖子人才' h4 T, l$ S8 j
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本次科技奖加大了对原始创新的奖励力度。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突出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国家技术发明奖突出对核心技术取得自主 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发明的奖励。
( l& E( I$ D4 G9 K有关方面在奖励评审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突出对尖子人才的奖励,使国家科技奖“既见成果又见人”。
# S, C5 I; [; ~. Y4 l% ^对话500万科技大奖得主
& H& L+ i2 u5 t& @( ^李振声将捐奖金做助学基金
4 P$ @6 C% Q' u: d# f# h" ~9 A记者:李院士,您好。对于此次获得的高额奖金有没有使用计划?
# g0 q! ~  g) R- y5 P李振声:荣誉归于集体,这次奖金也应归于集体,所以,我已和单位说好了,将这次奖金全部捐给单位,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助一臂之力。(注:根据有关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 a  C0 B4 G( t( s7 Z! ~1 ^记者: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您觉得获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是什么?6 ]# ~) R9 _* J- b# H2 `/ O
李振声:回顾50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历程,我感到有四点在我的工作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第二,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常想到顾炎武的名言“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我认为,它对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很有帮助;第四,要依靠集体和团队。
9 v# [4 A. `9 o$ F; J+ N;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你爱上了小麦育种研究?" S7 Y2 w3 A& s
李振声:我出身一个农民家庭对农业比较熟悉,我挨过饿,知道粮食的可贵。我在山东农学院上学时,对小麦育种和遗传都很感兴趣,当时,我将学校繁殖的一些优良小麦品种引回家中,乡亲们确实增产增收。这使我认识到科学技术确实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因此就产生了将来我也要争取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本报记者 柳志卿
* S7 ^6 [# j2 y/ b5 d- a- B李振声简介
  n& F9 `7 W0 b! F) C( D, f李振声生于1931年,山东淄博人。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振声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科院院士,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等奖励。
7 R+ {+ T: |# _  K; C! e4 D他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李振声育成的以小偃6号为代表的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 (人民网)
发表于 2007-2-28 11: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高尚,事迹感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5 03:54 , Processed in 0.0228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