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世,什么"二字"最重要呢? 许多人都清楚是:"吃穿二字";现在有许多人认为是:"名利二字";乐趣老人认为是:"乐趣二字".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是:"食色二字".
* G6 y0 y4 d2 p4 q0 a 归纳人们的观点,我觉得核心"二字"还是"名利"二字.因为南来北往的人们皆为名利二字而奔波一生,生为名利而生,死为名利而亡,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也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之名而牺牲,流芳百世,扬名千古.
3 ?' i3 x. v' @# k 吃穿的满足,如果没有"利",那也是妄想;乐趣的心情,如果没有名利做保障,那也是枉然;食色的需求更需要名利为支撑,有了名利,食才有佳肴,色才有美色.
( C. \ {! ~# h2 G 我乐趣老人虽然没有名利做保证,就不会有乐趣.没有名利,我也要为五斗米去折腰的,哪里还有乐趣可言?
! R! l( [3 k$ U# u, I8 C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理,君子出名也是取之有道.在现实生活中,名利的代表符号是"官",因为官是集名利于一身的,所以乐趣老人有必要对不同年代的为官之道做以剖析,以供后人借鉴.: _0 a) i7 u, n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为官之道,封建社会的为官之道是走"三门",即:金门(科举),黄门(买官),红门(性贿赂).
6 F5 h6 ?0 L( _* A9 k4 D" J8 Z; e 新中国成立后,为官之道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主流之道,所以不同年代的为官之道有不同的解释.0 {9 p2 t8 D9 z, A7 ~
50年代的为官之道的主流是"军转做官",那时的干部基本上是由部队转业,脱了军装为官.5 B% k! ], l& O$ n+ K! @; Y
60年代的为官之道的主流是"造反做官",那时的干部基本上都由造反派的头头担当.因为造反有理,造反夺权.
8 G3 @( J* T; A M) y( U- y; F' m8 r 70年代的为官之道的主流是"入党做官",那时的干部强调政治觉悟和工作态度,所以只有入党了,才有当官的资格.$ j, ~. I# F, F: O4 c7 r& h
80年代的为官之道的主流是"文凭做官",那时的干部基本上都需要大专以上的文凭,哪怕是假文凭也要有的,否则想当官是很困难的.) h$ M& ~6 o9 l% e" T
90年代的为官之道的主流是"钱多做官",那时的干部基本上要靠经济实力了,只要能拿出几百万的资产就可以做个大官,不在政府当官也在政协做官.至于花钱买官的,那就不用细说了,反正是钱多的官大,这一定是正比.
* e* |" b( C- I进入21世纪的为官之道的主流是什么呢?我正在考察中,起码应当有"海归做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