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4-1 1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人生
0 h7 h; a! ]) G* R9 ?( B" r6 T: r 1 ]5 V& t/ {9 Y" B; F& X* K9 G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了,人也越来越复杂了。: ?$ O$ {# K7 l3 l
1 o; h, M7 N+ H- \: V; ]5 T 还有人说,复杂是一种进化,一种深刻,证明生活越来越向高级发展,人生也越来越走向丰富。但是有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复杂意味着一种退化,只有简单才是人生的真谛。
. }6 |% \: F, Z' x. p& H6 V - v) B' D! e! u4 V
自杀身死的台湾作家三毛就抱有这种看法。她认为复杂造就了人性的惶惑和悲剧,她说:“于是,人类顺其自然地受捆绑,衣食住行永无宁日的复杂,人际关系日复一日的纠缠,头脑越变大,四肢越来越退化,健康丧失,心灵蒙尘。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们免于受冻。”还有:“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且好笑。”
6 P9 ` @6 o! B) Q: r' N6 N$ F( g , c- B0 \0 m J# g$ i
也许正因为如此,三毛向往和追求一种简单的人生,她告诉我们:我只是反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
8 j0 e( U& K: X$ @
+ q" p5 I; v' S* u: ^# F* I 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 m4 \9 Z3 Y5 v$ w. H& s
- ~7 A3 ]5 W1 c+ c 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我不跟潮流走,这使我的衣服永远长新,我不耻于活动四肢,这使我健康敏捷。% k' S6 k# l1 j& b$ e; T
% k/ m3 R( E6 k, w! j' x+ ?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地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
* T3 y# F9 M3 q8 B( U* I 2 d7 Z( D# C; x, z. x1 M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8 g- x2 O" J1 f/ K, `- ^
# ^ ?% u I u% O5 p 没想到三毛最后还是自杀而死!想必是她终于逃脱不了这复杂人生的纠缠吧,最后活得实在太累,太不耐烦,也只有在另一个世界去寻求简单了。但愿死后的世界不如现实的人世那般复杂。
) V, r4 @+ Q9 K2 @ & k! l, [! B* h0 X( H5 G
实际上,人生就是如此,卷入复杂容易,而回到简单才是真正不易。因为复杂往往代表了一种拥有和财富,人们尽管常常抱怨,但是要他们简化或抛掉它们,就会感到心痛,所以最终宁愿被困于复杂,也不愿意回到简单。
* G6 \1 P( i+ L1 ^: V ( U9 [ l- i$ x
7 }9 D; @* `4 D& \5 `9 |+ W 梦幻人生' V2 J; N9 r8 n$ d- u' }- v( X
1 t2 z- e. o5 B+ H" \
人生如梦,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但是人总归生活在现实中,大多很难长久生活在梦幻之中,所以梦幻人生在大干世界里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拥有它。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好梦易碎,梦幻人生往往是短暂的,大多数人只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体验它,然后不能不赶紧逃开。) M& ~1 M/ f+ t" F! E9 L' w% ^
! P- R0 ?- k2 E- N
梦幻人生首先要有一个造梦或者编织梦幻的过程,这是人生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一部分。造梦过程往往是从人开始步入青春期开始的,这时候,他(她)一般没有生活负担和重压,对整个世界和未来都充满着好奇心,其生命的意识正在觉醒,各种欲望含苞欲发,正像初开的鲜花等待着蜜蜂授粉,初绿的草地期待着阳光的抚摸。一切都犹如梦一样的变幻无穷,梦一样的扑朔迷离,梦一样的五彩缤纷,梦一样的无边无际。
# M% ?/ M6 J. k4 [ * H- c) z- d" C, `1 J1 S% A
这就是造梦的好时机。但是,还需要一种引导,一种提示,一种造梦的“引子”,比如一首诗,一个倩影,一种微笑,一曲颤音,一个纯情浪漫的故事,往往都是编织人生梦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由此人的理想找到了寄托,找到了替代,梦幻和人生开始交织起来,梦幻成了生活的延续,而生活成了梦幻的对象。
: `% J, k7 [7 i4 H6 ]' W' ]
! P/ [5 S7 s, O5 U. c- x B# U- V 梦幻可能有多种多样,比如有英雄梦幻、神仙梦幻、魔术梦幻、善变梦幻、飞天梦幻、爱情梦幻等等,有时候是多种梦幻混合在一起的梦幻,这要看人生活的文化环境、人的性格历史的不同而定。当然,对人影响最长久的是爱情梦幻,因为这不仅因为它是和人的青春期联系最直接、也最密切的一种梦幻,而且因为它难以抑制,因为它秘不可宣,因为它“剪不断,理还乱”,因为它能使得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它能在心理历史上留下很深的印记。就从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了解,为什么千千万万的少男少女会把琼瑶的小说放在自己枕头下面。. g' F! O; l4 s0 e& z0 o
- K- c. U7 L; e+ E7 P
梦幻人生最美丽的境界,是把自己投入到一种想象的境界,把自己的主观幻想投射到某一具体对象或情景之中。比如设想自己遇上了一个白马王子,他英俊无比,温柔无比,并且苦苦思恋着自己,自己又是如何的幸运;或者把自己设想 成一个英雄,有一个美丽的姑娘(或许就是邻居的女儿)突然遭遇到了什么危险,而自己又是如何救了她,她又如何爱上了自己,等等。
: q# v, v7 f# C! l6 U+ R l3 w" P. Y. A
也许人人都会经历一个梦幻人生的阶段,但是大多数都会从梦幻中走出来,面对于实的人生,但是也有极少数人,一生都生活在梦幻之中,梦幻成了永远追寻、永远迷恋的一种境界,经常在里面留恋忘返。其中有的人会把这种梦幻用文字、用语言,或者用音调、用色彩表达出来,那末他就成了一个艺术家。9 Q9 `2 t4 ?, Q6 ^6 P
- U# d& N8 \9 V' a3 g6 Z7 L. v
- F/ j6 R1 E I, Y7 N# m$ ? 梦游人生8 n/ O& U( L; i
5 v4 s! K6 j2 ?6 O5 r1 X: s. E% `) l
这个世界无奇不有,连人生也如此,竟然会有梦游人生,岂不怪哉?% v& k; {. X( E- x& o `7 ^
- G( K# z; N$ n* m# Q
梦游实际上并不奇怪,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指人在睡梦中进行活动,而梦醒后却什么都不知道。9 ~" p+ W5 F$ J/ q" Y( E2 R/ K
$ J- E7 i: h: g- j1 z
梦游的方式很多,五花八门,稀奇古怪,什么都有。有的梦游者睡熟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从床上爬起来胡说一通,还可以跟人聊天;有人则会有条不紊地穿上衣服,到厨房烧起饭来;还有的会跑到外面转一圈,然后又回来睡在床上,但是到第二天醒来,他们对于夜间发生的事一点印象都没有。
( Q: `) {# o- `5 Z0 K 0 z# n5 G) `* r4 A& x2 j# F" J
有的梦游过程,可以说是很玄乎,很不可思议。例如有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有梦游症,他经常深夜里独自起床,走到解剖室,破门而入,用自己的嘴咬食尸体的鼻子,然后再回到宿舍躺下睡觉。后来人们发现一些尸体的鼻子怎么不翼而飞了,于是就开始展开调查,最后才真相大白。
8 C0 t$ v( V2 A0 p: d8 i
. Y+ U5 Z0 f, E) h1 B 好在梦游的时间都很短,大多不超过一夜,所以还谈不上:梦游人生。但是也有个别人会时间很长,一次梦游可达数年或数十年时间,那可真叫做梦游人生了。& r- A' ?4 Z# l" C
" F; h8 z( \; }1 X( j& X 据说,法国就有一位名副其实的梦游人生者,其冬叫雍阿里奥,一次梦游长达20年之久,差不多是梦中人了’。一天晚上,他熟睡后突然爬起来,离开妻子和五岁的女儿,来到了英国伦敦。他在伦敦找到了工作,又娶了一个妻子。20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便急匆匆地返回法国。第二天早晨,阿里奥一觉醒来,他的法国妻子看到了自己白发苍苍、失踪20多年的丈夫,便悲喜交集的问道:“亲爱的,你逃到哪里去了?20多年来音讯全无。”可是,这位老兄却伸了伸懒腰,若无其事地说:“别开玩笑!昨天晚上我不是睡得好好的吗?”8 \! X* S# I6 U: P- ?" X
1 i7 S8 K! O+ Z \$ E0 a 上面这件事是我从一篇关于梦游的文章中照录下来的,有点荒诞不经,是真是假只有天知道。但是梦游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却不容置疑,很多人患有梦游症,使这个世界多了一种奇怪的传说。
* A M: V1 P0 B6 H; H6 j$ R0 m
0 z8 p5 T9 Y3 i7 W k. g; o 一个人告诉过我,人在梦游中可以做平常不能做的事,并且创造奇迹。例如有一个人梦游时会在高楼边沿矮墙上从容地行走,不偏不倚,速度飞快,但是第二天别人告诉他时,此人吓得一身冷汗,连朝楼下望一下都不敢。
: R1 t% e& N8 t( ^0 Y$ j$ z ; m* w9 W8 x4 Z" c7 y
由此看来,人生也太不可思议了。
" J9 g- |- S7 N' H 4 \- c' Q/ Z; c \- L- a
8 x8 `% b! Y# s
信仰人生
8 {$ i2 ]; x, W Q, ?2 W 2 N5 ~& m; T9 M( P g
一个有信仰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管他信什么;真正的信仰会使他脱尘拔俗,信心坚定,成为这个世界上内心最充实的一类人。
" |) V8 t7 Z ?# [" p ) L! [3 m/ X3 c% ?
一个人有了信仰,就等于精神有了依托。他的一生就像流向大海的河水,虽然千回百折,仍然不断向自己的方向奔流着;它不在乎这大海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何时才能到达大海,但是它相信大海是存在着的一种美丽,自己的生命一旦和它联结起来,就会变得高尚无比。 y1 u$ W- C. l' {/ t, I$ t* s
! ?2 g4 N9 s5 ?7 ]
怀着一种美丽的、高尚的信念活着,是幸福的,尤其在这样一种充满悲观、充满出卖、充满动摇、充满小人得志的世界上,信仰是对人的一种拯救。没有信仰的人,可以接受一切卑鄙、一切劣行,人可以是叛徒、恶棍、臭虫、苍蝇、跳蚤、告密者,狗屎不如,反正都是一回事,不必强求别人,也不必要求自己。世界上没有圣人,没有善良,没有公正,也没有理想,只有你现在得到了什么。
5 w, U' P) L: h$ l$ t4 ]$ ]; l1 ~$ C
3 \2 K ?% J& O; D: e% x! h 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没有舵的航船?是没有轨道的流星?是没有方向盘的卡车?是没有脊梁骨的跳高者?) [1 s/ V: O$ o3 D% ]
. G- ?" j, g8 M( Z# |
其实,信仰是人创造的,而这种创造是为满足人本身的需要。人有信仰,是为了一种抗争,也是为了一种自救;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也是为了使生命更坚定。
4 J/ D" S) S+ ?2 m* T' `" y! t
0 K( x% F2 g+ y" P6 B 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信仰才能支持着我们活下去。当我们步入社会的之后,我们会看到很多自己不愿看到的东西,我们会常常感到人的不幸,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绝和孤独,人在各种各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邪恶、贪婪、渺小、卑琐和丑陋不堪。这时候,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坚定的信仰的话,就很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更没有力量抗争黑暗。3 N' e$ F$ D) }' X7 C. j& b
5 J9 h. H6 N/ C$ o4 y2 R 当然,还有更大的悲剧。没有信仰的人生,会成为这个世界的行尸走肉。因为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判断生活的标准和能力。在他们的意识中,不再有卑鄙与高尚、真与假、香花与臭屎、神奇与腐朽、渺小与伟大之间的差别。他们生活在一个大染缸之中,随着机器的搅动而旋转。
+ V- A6 ^7 c' A1 ?" N
# Z% M0 e* y9 L& D! O* g& m 人常说,生命的魅力就在于它只有一次。同时还应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它有信仰。; r2 G, S0 P1 p: M" E. T2 `* x. n
& _$ j/ s: x6 X1 C
. C5 N* _& ~# ]/ l; X 寄托人生: m. Q3 t, r: H2 P! H4 W( o
- }. B4 I( x1 ?, ] ]: [, x 人活着可能会没有信仰,因为信仰是比较高层次的精神寄托,一般人未必能够拥有;但是却不能没有寄托,因为寄托意味着一个人生命有理由存活。在人生的海洋中,信仰和寄托是互相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信仰是一种高层次的寄托,而寄托是一种低层次的信仰。信仰比较高远,属于纯粹精神的境界,寄托则比较低近,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 {0 ?4 G4 w* \: C& \ 5 L& u1 h& B: w9 \
有人这样说:“所谓寄托,完全是属于你私人灵魂深处的东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不一定有什么积极的目的,它只是你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园地,是你灵魂的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是你躲避世俗牵绊的堡垒,是你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和自己心灵恳谈的一个秘密的花园。”& c- W# W, T9 u9 j' o- \
1 Y' Q6 ~, I( d! |, r: p
这描叙很优美,但是有点太雅。对于人生来说,寄托有时候是很实在的。比如,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母亲为自己的子女而活着,其子女就是她们的人生寄托,所以,不管这小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人生有多么艰难,她们还是顽强地拼搏着,生活着。有时候,她们仅仅为了实现一个小小的心愿,比如千里迢迢去有看孩子一眼,能够忍受难以想象的苦难,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寂寞长夜。这秤比价事,这样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天天都在发生,实在是数也数不清的。
6 w' {1 _% P$ W
! U7 v* x; D( X. r 确实,寄托人生往往是很平凡的,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这也说明人性是多么需要精神寄托,多么渴望去爱人。一个人如果连一点寄托都没有,生命本身就会变得多么不堪忍受,人就会加倍感受到生活的苦痛、无聊和荒诞。, b+ L! {& n: H7 C7 B7 w3 ? _. O
# G4 T( Z, M6 K# h% u6 c' ^8 }
当然,寄托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有心有意,看书写作,书法绘画,养狗养猫,集邮摄影,也都可以成为你的一种精神寄托。有了这点寄托,你的生命就仿佛有了目的,使你忘却一切忧愁,沉醉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在这里,你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躲开你所要躲开的人和事,过自己所愿意过的生活。
5 @9 B# a4 d: z
9 J' s$ U' F3 W4 |9 y8 l 由此看来,寄托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有了寄托,生命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充实,人也就会获得一种充实的人生,不再感到被动和悲哀;假如你遇到了什么大的不幸和挫折,你也就会继续活下去,让生命继续有意义。' B+ a6 `8 c* z
( a4 }5 q. y, y6 l9 z
) i' X# {4 ] ^) z* N' W7 K; w4 d 痴迷人生
! f# U+ @) e* @) v
9 l- v1 R6 C+ V1 f 痴迷人生是这个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人生。它有一种迷人的魔力,把人的生命吸引到某种不可言传的境界之中,就像美酒对于酒徒,永远延绵着无穷无尽的情趣。' j+ f4 B" C# H0 i) a4 K% @
) N7 N! X" l, g7 m) f/ t
痴迷人生有多种多样。最让人扼腕感叹的是情痴。情痴者对爱情忠诚不二,全身心投入,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爱情高于一切,也是他(她)生命的一切,他(她)爱一个人,就全心全意,爱对方的一切。他(她)生命的全部喜悲哀乐,都来自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缠绵温柔至极,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万种情意,只恨天不够长,日不够短,自己不够美丽迷人。一旦情分二地,那必定朝思暮想,夜若有梦,必梦见对方,梦醒之后,必泪流满面。此种痴情,常常会惊天地,动鬼神,使死者还魂,人死情不死。中国古代亦有很多描写痴情的诗词妙句,例如:
/ z9 k# [9 e4 F6 i- y
2 m2 \8 S% D" M* M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E, N* h3 d' w3 c " O; ?+ ^4 ]# X" O# l' F! |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0 A: O1 b1 j8 E. M o6 T5 ^: `0 {1 u$ i
) R5 Y( t/ h5 ^+ D# h+ O- b7 R' X ——汉乐府古辞6 N- }4 f* J& Q/ h& e6 T
% ^1 V2 {$ H. o1 _5 c&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7 G8 r4 W) P, A; X! M! H4 h
: y3 L, {- p+ S" \; c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0 p* ?9 s1 f u. h) A ; j8 }. P5 _. d$ ]2 L8 L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H* ^' r/ y- P' P! l
) d, E% W+ {& r% g- A" l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 n" R/ e+ {* r; H: t0 ^
/ V) V: T) e; a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0 a( W7 W % X, N+ f2 b6 v8 Q4 _9 Q2 @; M/ B
——宋·秦观《鹊桥仙》
7 \+ l% J* D0 l8 w * c J1 G) M) ^8 ]. U. x
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痴。
# v ?0 \( R" ]) S 8 o K- s$ s7 r3 ?, w: E: w6 `
——清·洪升《长生殿》# o7 f' R& M2 g
; p( S Y& J- ~- s+ A: A2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 {; _+ R3 W# B1 W# S: \
- K% a; z6 i: ~0 \ ——宋·柳永《凤栖梧》3 o7 c# G7 B7 v4 w1 o) a v
7 q: Q/ ]' {1 p1 K) U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0 }; {9 o2 m, U( c( n _1 b" k2 B
2 @: v& G7 M1 {" C0 o, F4 ?+ k
——唐·李白《寄远十一首》
# a- F* P" j f7 P: P ! z6 \% Q( h" l, B% Z( K& f
除了情痴之外,人生中还有书痴、鸟痴、鱼痴、字痴、剑痴、画痴、球痴,等等,可以说是人生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凡迷恋之极,必定会达到痴,所以痴迷人生者乃各式各样。就拿书痴来说,这个世界就有不少,读书藏书都会成痴,陷得深时,不怕挨饿受冻,倾家荡产,也要唯书是从。此种人往往一生的欢乐都建立在读书藏书之上,此种迷醉也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和体验。
3 S1 X m% b* x* @ . `- `& w0 h' Y6 s/ m5 J3 ?) J
痴迷人生是幸福的,因为人的生命有了寄托,自我就感到充实,其奥妙之味是别人无法形容的。
8 \- ]0 `" m1 |' x1 _+ V/ A4 c& {& P
X t2 t' X8 S4 ?8 n8 p; z
烦恼人生8 [" K- B2 [8 g
. ~1 z \8 M3 N2 M- K. `
人有七情六欲,就必然有喜怒哀乐。人生有幸福愉快,也就必然有烦恼。世界上令人烦恼的事情很多,人生想绕也绕不过去。这里所说的烦恼和前一种并非是毫无联系的,而且往往有因果关系,外在的烦恼太多了,让人应付不了了,最后就造成了内在的烦恼。
3 W5 L. {8 R7 F/ T3 X7 t: q( |7 R8 P
% R- G- k* s$ \5 i$ O 其实,烦恼人生多半来自于烦恼的积淀,烦恼的事情多了,又得不到解决,人又总是把它们埋藏在心里,解不开,丢不掉,你说生活烦恼不烦恼?+ T1 u( F- K$ v: x; F
' O9 I' s6 G$ t, d& b* O ]# W
久而久之,烦恼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受苦受难的地位上,自己给自己制造恶劣的情绪,好像什么不好的事情都是冲着自己来的,所以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都不满,都厌烦,找不到一点生活的意义来。
% G* Q8 A2 D `* B1 l$ H 1 B' m5 O. `$ V; l7 j# `- S
对生活一厌烦,就极容易在人与人之间制造隔阂。在烦恼人眼里,一切人都是一钱不值的,包括自己。厌倦自己也厌倦他人,结果总是喋喋不休地批评别人。挑刺、埋怨,小题大作,最后必然又是自寻烦恼。
; p1 m) M( ?0 J5 t n/ ]* Y & j" n2 f9 f8 I2 |) [# {$ c \; l
烦恼有时来源于记忆,烦恼人生总是和过去一些不愉快的事纠缠在一起。他总是牢记自己受到过多少次打击,别人有多少次辜负了自己的期望,对自己不友善,总是自己对己说:“我真倒霉,我总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与此同时,很少或者根本不会想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即使偶然想到,会马上分析它们的反面,使自己的思想一直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假想上面。你说,这时人生还有什么高兴事可言?
- {$ O6 ]3 i' m
; f% b' J5 W% w4 E$ T! Z 烦恼人生还有一种难以解开的痛苦。这就是老是预料着什么倒霉的坏事出现。任何事情还没有开始,他就先想到了失败和糟糕的结果。而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他愈是相信将有什么坏事出现,那它们多半就会产生。比如,他去参加一个舞会,本来就料想自己会没人理睬,于是就呆呆地坐在角落里,与别人的情绪格格不入,结果也就自然被人冷落了。, {# ~- ~$ U6 l7 r. ]8 b
% t3 ^ B" g" y8 |' P3 o 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生烦恼来自于人有七情六欲,所以人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那就要先去掉人的贪欲与蒙蔽。看来,烦恼人生是人类永远面对的一个问题。
$ a" t% p5 ~* I7 D
3 c8 }3 P2 H; T2 n( g8 ? | + q8 _, `' a: ?7 ^+ F& \+ N
焦虑人生: N" }6 l2 f7 Q/ @) w% @ h" \
# D* z- T1 J' g8 M3 n2 |1 c$ h1 ~( d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紧张,人人都会感到生活的压力,所以焦虑人生也成为一种常见的人生形式。很多人生活在无休无止的焦虑之中,情绪不安,心神不定,倍受心烦意乱的折磨。8 P' u8 R# I; P( v4 P! [6 S3 ~2 J
& F: T' V4 _0 Z 焦虑人生往往起始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的尴尬状态。这种人总感到自己压力很大,总感到自己没有余暇,忙得不可开交,把自己围困在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伤脑筋的问题之中,动不动就发火,和人发生争吵,而且总是强词夺理,固执己见。
+ c: h# C. j# M+ s2 e; W$ c0 o( H # w$ Q) K' i* u' D
也有的人陷入焦虑状态不能自拔,是因为过高地估计自己,总是想当“超人”,企求万事都比人家做得出色,做得完美无缺,而自己又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希望总是受挫。再加上各种内外因素夹攻,火上加油,使自己骑虎难下,心绪 越来越糟,无法得到安宁。
: T* t$ ?% [2 B) s$ U & y0 X; }% p# P7 c6 |/ h0 w; H
处于焦虑状态的人生,往往在处事待人方面很苛刻,企图事无巨细,处处争先,不给别人留面子,也不给自己留余地。对他们来说,好像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竞争,非赢即输,没有一点宽容的余地;他们也从来不会退避三舍或者以退为进,总是害怕这样就会被人们所遗忘、轻视或怠慢,结果搞得自己顾己失彼,疲劳不堪。* M0 s* {9 p. y# ~, J K+ H
+ r1 _/ M {% f1 B1 { 焦虑的人也极容易陷入失望,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别人也是如此。过于挑剔往往是焦虑人生的一个特征。对别人要求过高,总是希望别人能符合自己预想的那样,投合自己的所好,结果一旦别人不遂己愿,就感到失望,灰心丧气,或者开始猜疑他人,不信任朋友。$ r ]" ]4 x% j
; _& O" |7 {* l3 z1 F2 B 不过,焦虑人生往往是短暂的,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就会精神崩溃。结束焦虑人生的最好方法是回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大自然,在自然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当人面对优美大自然风光时,当人流连忘返于山水之间时,就会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从容不迫,从而忘却世间的烦恼,免除精神上的压力。这时候,人的胸襟也会开阔起来,不至于再斤斤计较于自己湖得失,纠缠在使自己苦恼的问题之中。
3 m- j5 ^9 D* \' t4 w1 Z2 a' k/ v% o
5 ]7 I/ z- N* K+ C 当然,克服焦虑的方法还很多,比如旅游、打坐、学佛娱乐、助人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经常放松自己,把世界看得开一些,不要过分理会外界对自己的要求和纷扰,自己活自己的。
3 ^; n8 [5 K# ~8 i. x, H, B& _- Z2 R- Z9 `# n
8 r3 a5 S, i8 d1 r
浮躁人生1 V/ s1 i; t' K) _8 ]- ?% T
" N0 @ X! M9 x3 t 一个人,如果老是不能使自己安定下来,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浮躁,意味着没有恒心,干什么事都毛毛躁躁,心思集中不起来,而且还特别容易急躁,动不动就怨天尤人,发睥气,甚至撒手不干,不断“跳槽”换工作。
( C! N# v" w2 K6 p ' k0 U* u: v- {8 e; E$ d
浮躁人生表面看起来是最忙碌的,我们的主人公好像事情太多,时间太少,所以任何事情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总是显得心神不定,光知道自己很忙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8 n1 U3 y7 S. R! l % H* p+ I4 J( d* c
因为浮躁的人缺乏深思熟虑的习惯,不可能认认真真地考虑某一个问题。显然,一般人的头脑一天到晚都可能产生千百种想法,有的是有关日常生活的,有的则是有关未来发展的。它们都需要明确的解答,但是,浮躁的人从来不会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选择,而总是十分轻率地进行判决。他们的思维总是在四处跳动,从A迅速转移到B,再从B迅速转移到C,轻易地否定和放弃一些事情,也同样轻易地赞成和接受一些事情。7 l$ o" K8 b8 D( G! ?
* ]7 g9 s& p2 X: a/ {
和浮躁的人共事,往往是不可靠的。这种人也许很热情,但是很难获得一些切实的帮助。他虽然一事无成,但是总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经常自作聪明,为自己有一些小想法而沾沾自喜,而他所能做的全部事情,也就是把自己灵机一动产生的、不成熟的想法抛给别人,等待别人的恭维。最要命的是,浮躁的人总是希望立刻得到别人的喝彩,无论做什么事,还没有开头,就已经想到奖赏。这种人不会宁静,也不能忍耐和等待,他所认定的就是立竿见影,立刻获得成功,最好一个晚上就成大名人或者百万富翁,否则,你在这一领域再也不会见到他了,他已经把兴趣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I3 j$ f* j* m! v9 C
a/ p! ^! ] d. G% c' W
也许浮躁的人本身所追求的就是热闹,好高鹜远又不愿付出代价,急于求成而不讲究实际。你如果告诉他,一位作家写了10年小说,一篇都发表不了,但是他还是在拼命写作。他一定会说别人得不偿失,或者干脆是个笨蛋。一举成名永远是浮躁人生的梦想。
" v. Y8 f8 y2 _- P/ \5 w
" Q; B. u7 W; \9 Q i, ] 浮躁大概永远与饥渴和浅薄联在一起。饥渴表现为一种欲望在受到长期压抑后的骚动不安,而浅薄则使他们自己把握不了自己,自己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但是又不能改变它,于是便经常陷入浮躁之中。
! ?2 x, k1 r1 Z' n! F# S/ V9 g& f7 e5 \, L1 Q. M
1 v; f1 b& Q2 W5 Z5 s I. v' R 牢骚人生% k# S) g- ]' p9 p; q1 g
6 y) k \5 f6 e; P) e
如果你是一个爱发牢骚的人,千万不要为此感到惭愧。很多人一生与牢骚为伍,虽然没有成就什么大事业,但是一般寿命都很长,因为他心中的不满及时得到了发泄,不至于闷在胸中成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爱发牢骚的人,心底都比较单纯,尤其是和那些心底不满但又绝不发牢骚的人来比较,发牢骚反而是一种美德。+ [/ `9 i' n7 v# C9 z4 X1 }8 J4 X
! `7 w3 k7 K: q: O& ^( u+ \6 B' N 但是,牢骚人生一般并不讨领导者的喜欢—一尤其对那些爱听赞美之词者来说,所以发牢骚的代价往往是得不到提拔。这就形成了一种牢骚的循环往复:发牢骚的人得不到理解和提拔,牢骚也就越来越多,不断发展。成了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有些领导者却往往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牢骚是可以被制止或消灭的,结果总是感到非常失望,以为发牢骚之人总是和自己作对。
+ {5 Z7 T: h0 x, u: H3 ?8 R- M ( f* S7 Q& z. u" l; b- X
其实,牢骚人生倒是有很多可爱之处的,问题就在于你怎么看。牢骚者,不过是人的需要、渴望、希望得不到满足时的抱怨之词,并不属于对抗、捣乱之意,所以爱发牢骚的人一般工作照样干,并不会给事业带来实际的损害;相反,牢骚作为一种人情世态的反映,能够衡量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水平,反映出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牢骚本来是有利无害的一种现象,牢骚人生也自有其可爱之处。
2 h. w, Z# f" S " }0 M/ q7 d: M) X
不过,牢骚也不能一概而言,它有层次高低之分。所以有人把它分为低级牢骚、高级牢骚和超级牢骚。所谓低级牢骚,是指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比如工作待遇太低,工作环境恶劣等等。高级牢骚则涉及到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肯定等问题,比如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应得的奖赏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等等。超级牢骚往往是对整体环境而言的,比如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整个社会正义的需求等等,发牢骚者往往有一种忧患人世的危机感,抱怨社会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般美好。而
- j( q d0 R* s% v! N7 } * \% n& y7 o' }+ Y1 |9 q3 q, z
就生活的发展来说,牢骚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由低级的向高级的发展,由高级的向超极的跳跃。; P6 S* x" h2 U3 U! e& e
# f5 i9 {: s+ q+ e
就从这里来说,牢骚是没法子消失的,只要生命中还有追求,社会还没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牢骚总是会连续不断出现的。所以牢骚人生也完全有理由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用各种方法来表现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