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简介 # @4 {: r, e3 A+ ~
; c9 X: M9 q% P6 r- m 田联韬,男,1930年生于天津市。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长、秘书长。从事音乐教育及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研究等工作五十余年,培养了近五十名少数民族作曲、理论等方面专业人才。 8 _: q" ?+ e; j) |; ?( @7 U. o
$ _$ E3 U# @- @# E" c
创作有歌曲《家家户户运粮忙》、《边疆,我可爱的家乡》等,电影音乐《火娃》、《孔雀公主》、《第三女神》、《爬满青藤的木屋》等。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电视音乐、舞剧音乐、舞蹈音乐和器乐音乐。主要专著有:《西藏传统音乐集萃》、《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等。
, y3 L _( x! v% p2 Z5 R7 G. W% W! _$ K' W& s+ e* K
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他曾多次赴欧美及香港、台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 _! X3 ^$ [$ z8 @0 C/ X
* l8 E1 ~0 k: _. s9 l/ E5 @, e 内容简介
. @0 T! B* d. g( t$ k$ ]2 ]4 g/ z# A
少数民族民歌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山歌。许多民族都有山歌,但是可能名称不完全一样,但是都属于山歌一类的。例如,蒙古族地区有牧歌,苗族有飞歌。
% R6 s7 B; ]* D; u# S4 j
- s% m5 k' ^# y0 p6 X, l1 F 第二类是劳动歌。例如,它,它不是像号子,它没有这么清楚的节奏、节拍的这种韵律,那么他还是在劳动,也在唱他的劳动,配合着劳动。劳动歌有很多,如纳西族栽秧歌、打麦歌,蒙古族挤奶歌、哄羊歌、哄骆驼歌,藏族的打啊呷歌、打墙歌,景颇族的舂米歌。
" s6 g; b+ I" K; n2 {* D c
. J. p! M6 p( s0 u v 第三类是风俗歌。这是在日常民俗活动和特定的民俗活动中演唱的歌,例如,情歌、酒歌、丧事歌、婚礼歌、哭嫁歌。
3 {' a" ~- q" J1 h6 T" s# j/ `3 g/ P7 n: t( E( |1 |4 U2 S0 } b4 |
第四类是叙事歌。它要讲故事,要讲传说,讲历史,许多少数民族,南方的少数民族,特别是没有文字传统的民族,叙事歌在这个民族作为教育的工具,传承历史,传承知识,传承道德、修养等等方面的重要的工具,就是叙事歌。像苗族、哈尼族、侗族、彝族、怒族、傈僳族等很多民族,特别是南方民族都有叙事歌。 , v+ s# _. C$ _: h9 |- c' y, K2 p
$ u0 [1 ]. h6 U
第五类是祭祀歌,也叫信仰仪式歌。祭祀歌,这种歌多半是跟宗教信仰有关系,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电视里边唱到一个唵玛尼叭咪吽,这个在佛教里面是叫“六字箴言”。信徒们认为反复持诵和思维这六个字,即可功德圆满。 1 A9 o( k% P4 K( j4 D7 d3 y
3 `8 F6 t% d y$ B0 T j) z" \- }
第六类是儿歌和催眠歌,或者叫摇篮歌。佤族地区有个年轻的妈妈,她唱摇篮曲,唱起来就没完没了。这不是一般的摇篮曲,和催眠曲了。她把摇篮曲、催眠曲唱成了叙事歌,是叙事的内容,唱她的身世,唱她的经历,她充满了感情,她完全忘掉别人,她就在唱她自己的身世,所以非常动人。 c# W; V1 |2 x, d
2 F$ a8 r* E5 J1 `2 V
《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歌》(上) (全文)
* A" e: b6 V0 x9 O& J2 w' j8 n
( a6 p/ C2 V- i' Z/ v Z 大家好!我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田联韬。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我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研究和教学,已经超过五十年,时间是已经很长了,曾经去过西藏、青海、甘肃等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而且不止一次去,去采风。但是,我们不是像一个地质队员那样去寻找矿藏,而是寻找深藏在少数民族生活中间的民间音乐和其他类型的传统音乐。 , L2 D" i6 ~3 k4 L- Y# U
1 z1 N* {* `* |+ C0 S 在我采风的过程中间呢,我是感觉到在少数民族的各种传统音乐中间,民间歌曲是所有的音乐中间最丰富的品种,也是最重要的品种,少数民族的民歌。这个在汉族地区也是一样,汉族的民歌也是汉族传统音乐中间最主要的、最基础的部分。
' X! @; x) U6 J0 w
* S: M2 w; l6 g& j; j: K 民歌是产生在民间的,它是口传心授,或是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承,它经历着千百年,在群众中间,经过群众的考验和选择,群众自己创作,自己来进行加工和改编,你找不到一个具体的作者。但是,这些歌曲都是经过了很多人的传唱,最精彩的部分就会留下来,有些可能就被淘汰了。所以,我们的民歌中间,我们各民族的民歌中间,包含着许多非常精彩的成分。
. l2 c1 J; Q- s2 Q; |, I
4 m7 [1 @- A/ k4 S. ~6 L5 L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经历,就是在一九七几年的时候,我曾经去新疆采风。我当时是从和田到喀什,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坐长途汽车,从东到西,要经历好几天的时间。当时的时间是初夏的季节,当时在沙漠的边缘,是一片沙砾,没有村庄,很多地方没有村庄,也看不见人烟,除非你到了绿洲。
% D" ^$ q# l! @' M
! u6 z: g, ]' V1 l4 e* _ 在这个时候,我正在车里坐着,在汽车里坐着,车上的旅客们都是,初夏的季节,都有点昏昏沉沉的,昏昏欲睡的,因为当时在汽车上比较颠簸的。但是,突然在我的后座就传出来一种苍老的、悠长的歌声。我回头一看是一个维吾尔族的老农民,他也在坐着车从和田到喀什去,这一段路程。当时车里大家非常安静,他突然就唱起来了。他为什么会唱呢?他看见车外沙漠、荒滩,这时候他唱起来。虽然,我不懂他的歌词,但是我马上就感觉到,他是受着自然环境的感触,他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引发了他心里的歌。这歌声可能这里面包含着他对亲人的惦念,也可能包含着他自己的人生的甘苦的经历。总而言之,给我感觉完全是发自内心那种很深沉的歌。不是说他嗓音多好,而是歌声的动人。我在过去,虽然在舞台上,或者在我们采风的过程中间,也接触过不少民歌,但是像这样的群众自己发自内心唱的歌,我是头一次听见。这是我在生活过程中间总会记得,总会想起的一段经历,给我留下的声音和形象的印象,是长久都不能磨灭的。(新疆民歌《木卡姆散板》欣赏) - B" y- ]. W9 g5 b7 p1 `2 q
- k% E2 @, @# n- l! |: X) q% T' Y
下面,我想比较简略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少数民族的概况。这里面就涉及到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介绍,先要介绍这方面文化呢?因为文化是和历史文化背景关系是极为紧密的,我们不能只单纯地就文化而研究文化,就音乐而研究音乐,我们必须要把它放在文化背景中来进行观察和研究。所以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咱们的中国少数民族的概况,55个少数民族,大家都知道,加上汉族,56个。55个少数民族,它们分布的地区:东北、西北、西南是比较多的地区。另外,在东南也有个别的民族,例如,高山族在台湾,畲族在福建。当然,最集中的地区是西南和西北这两个地区,西南地区最集中的是云南。 1 X. |/ l( h z3 w+ y" M
# t- i, s& [+ }1 z
下面第二个问题,就是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那么,分成几类呢?就是分成:第一,山歌;第二,劳动歌;第三,风俗歌;第四,叙事歌;第五,祭祀歌,也可以叫信仰仪式歌;第六,儿歌,包括催眠歌,或者叫摇篮歌、摇篮曲都可以。实际上这个儿歌的范围,我已经把它扩大了,这个含义已经扩大了。因为摇篮曲,严格地说不算儿歌,它是哄孩子的歌,对不对?哄孩子睡觉唱的歌,催眠歌,摇篮曲。儿歌,是孩子们自己唱、自己玩的时候,唱的歌叫儿歌,所以我为了减少分类的事项,就把它放在一类里面了。现在我就想这几样,我就挨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到时我要请歌手来唱。 , n7 s0 P7 Q( N9 Y/ A& O1 r& |/ x
( D) X* y* r% P6 C6 g 第一类民歌,是介绍山歌。许多民族都有山歌,但是可能名称不完全一样,但是都属于山歌一类的。例如,蒙古族地区有牧歌,牧歌也属于山歌一类的。另外,还有一些别的民族,像苗族的“飞歌”,“飞歌”它也是山歌一类的,但是它的名称叫“飞歌”。为什么叫“飞歌”呢?因为它苗语是“恰央”,就是飞起来的歌,所以我们就翻成 “飞歌”。
: H \: Q# o' _: b+ J. I0 M. ]5 P% M- Q3 x" P
(现场唱歌,歌词大意:飞歌,它也属山歌一类,苗语叫“恰央”。它可以从这个山传到那个山,有在劳动时候唱的,也有在谈情说爱时候唱的。) & Y3 T; U7 R' @+ u! I8 Q; M, f
2 R5 [" F$ e9 I8 W8 i, A3 I0 u “飞歌”经常在欢迎客人的时候唱的,送客人的时候,客人来了,来到我们寨子里边,他们要走了,主人要唱“飞歌”送他们。另外,年轻人在山野中间互相打招呼,也用“飞歌”,因为它可以从这个山传到那个山去,所以也叫“飞歌”。歌声飞得很远很远传过去,这种“飞歌”它是可以有多种功能的,像我刚才讲的青年之间就包含着有爱情的成分了。但是有的是迎宾、送宾,这样的时候在唱。
: z5 Q# d4 P( z! ?# h8 U$ A! p8 p- ]4 X3 L; T7 K% I
现在,我们想请蒙古族同学唱一首,她准备要唱的是《圆蹄枣骝马》。
2 T% h8 c+ B4 h$ @7 y( u
v" L4 e* {+ S z (现场唱歌,歌词大意:枣骝马,我的骏马,你那圆圆的马蹄,一路踏碎露珠,穿过那丛丛野花;多聪慧,多潇洒,我的姑娘,你那闪闪的目光,甜甜的微笑,让我惊喜交加。)
) B" U$ ]/ w0 z$ R* \8 z- b$ G+ A( f/ A) O( \- e
好,现在我们一起请藏族的同学唱一段藏族的山歌。 $ t. f+ b, u# ~* ?6 Z5 r9 ^: A
7 {- c- N" ^; g7 x& O
(现场唱歌,歌词大意:走遍世上许多美好的地方,还是觉得自己的家乡好。世上最神奇的地方在哪儿呢?就在我的家乡。)
r- B' h. A3 u) \) p9 l; ?0 S9 ]. l- \
这个藏族同学,他来自康巴地区。在西藏的俗话中间说:“要歌和舞,到康巴去。”就到他们那儿去。还有两句:“要宗教,到拉萨去。”到卫藏去,就是卫藏方言区,那儿是宗教、文化、政治中心;“要牛羊,到安多去。”那是大牧区,草原,青海这个草原。这个俗话,当时我去拉萨,一听,我觉得真有意思,归纳得非常地准确,非常地生动。说要牛羊,要到安多去,那我就要到安多去看一看,草滩到底有多么地广大。要歌舞,要到他们那儿去,的确那歌舞跳起来,舞蹈跳起来能把地板踩穿,真是动人。
- S6 B+ [# {. I2 f- v# E% d# t, E3 y* Q0 O8 h: k# A+ o5 c9 W
刚才,我为什么把三位都请上来呢?我就想让大家体会一下,都是山歌,但是你想啊,差别有多大?差别非常大吧!那么,我们作为音乐工作者,一到那儿去听到这种歌声,是不是会感到心灵的震撼啊?特别地,像那声音一下上来,一下下来,起伏跌宕那种情形,简直是没有想到,我原来就没有想到有这样的歌,可是现在慢慢大家熟悉了,大家流传出来了。
6 `8 G" ]& ^4 q3 L% a6 C9 C" g& \" c: n3 I
下一种歌,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是劳动歌。我们为什么不叫劳动号子呢?汉族民歌不是一般是分析这种歌,就叫劳动号子?为什么我们说不叫劳动号子呢?因为号子它有非常鲜明的节奏、节拍感,它是有规律的劳动动作,配合这个动作在唱,有人领唱,有人和,嘿咋,嘿咋,带唱的。那汉族地区有很多这样的号子,例如川江号子,例如抬木头的号子,抬石头的号子,都是很用力的,这种很用力。这种节奏是很规律的,有规律性的节奏,那么这种叫号子是没问题的。可是,还有很多,有些歌,少数民族的歌,它是个体的劳动,例如,它挤奶,它不是像号子,它没有这么清楚的节奏、节拍的这种韵律。那么,他还是在劳动,也在唱他的劳动,配合着劳动。那么,另外还有什么呢?还有一种叫哄羊。,什么叫《哄羊歌》?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还有《哄骆驼歌》?为什么呢?就是往往母畜,特别是初生育的母畜,它初次生育幼畜的这种母畜,例如羊,例如骆驼,它有时候不认幼畜,它不肯喂它的幼畜。假如不喂的话,有可能幼畜被饿死。那这时候是怎么办呢?牧民往往就要把幼畜带到母畜旁边,轻轻拍着母畜,让母畜也躺下,轻轻拍着母畜,一边拍着一边唱,劝,也叫《劝奶歌》。我们刚才说《哄羊歌》、《劝奶歌》是一回事,就是劝它喂小牲畜,一直拍着,唱着,拍着,唱着,唱到有的时候母畜会流下眼泪来,最后它喂,开始喂小羊,喂小骆驼,所以这种歌也是属于劳动歌啊。它是在劳动生活中间的歌,它不是在其他场合唱的,非常特定的场合,非常特定的时间,非常特定的目的。所以,这种歌呢,我们就不把“劳动号子”这个称谓,放到少数民族民歌中间分类来用,而是把它放大,作为劳动歌曲,或者叫“劳动歌”,它包含着节奏感明显的和节奏感不明显的。所以,这都放在这里面。
( u. Q! A+ w) m8 r8 l
5 `2 T- P' w$ j' V0 Q 现在,我想请纳西族的同学唱一段,是《栽秧歌》;还有蒙古族的同学,我想请你唱一段《哄羊歌》。 # | p7 o+ l! A) E
( \. B+ l8 s! S+ x' { (现场唱歌,纳西族《栽秧歌》歌词大意:等等我,等等我,大家一起来栽秧;等等我,等等我,齐心协力往前栽。)
$ ` l9 ]3 y; o
% w& K/ |2 ~1 P1 e! h 实际上,这种歌带有山歌的风格,因为它栽秧时候没有规定的节奏,各人你可以自由地往前栽,有人可能比较慢,有人可能比较快,那么这个时候唱的歌,就像有的时候,犁地的时候,赶牛,在犁地,犁水田,犁旱地,犁的时候,这时候唱的吆牛歌,南方话:叫吆牛,吆牛歌也是这种类型的,它像山歌,但是它是在劳动中间唱的,他吆着牛,快要到地方了,你该回头了,他就唱,他就唱着这个带着牛继续在这儿劳动。另外,我还想请你唱一下有节奏的,打麦歌,唱几句就可以。
( R) {, M4 l; p( |& v" d l0 U3 V; ?) N i& @) k1 X# h
(现场唱歌,《打麦歌》歌词大意:没有去吃苦,怎能知道我们的幸福从哪里来?即使一颗米呵,也要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 - o) g6 X$ M( C0 u L) R% S
( Z8 W5 `6 w# x9 K$ c) J4 i (现场唱歌,蒙古族《哄羊歌》歌词大意:《哄羊歌》名为歌,其实并没有歌词。牧民在接小羊羔时,几乎每天都在唱,因为常常会出现母羊不要它的小羊羔现象。开始羊不听话的时候,歌声较尖。等到羊安静下来,要它的小羊羔时,歌声渐弱。) * O$ D- J1 s8 n, o! E$ G" P9 q
- u) t1 m# c$ O' X9 [$ s8 O6 N7 g 这种介绍以后,我想下一类我就要介绍风俗歌。风俗歌,这是在日常民俗活动和特定的民俗活动中演唱的歌,唱的这种我们叫它风俗歌。这个在民歌中间占的品种和数量是比较多的。因为我们看,我们列举一下,例如,情歌,我们也包括在内了,酒歌,像敬酒时候来唱的歌,酒歌;还有丧事歌,老人去世了,这时候来送葬的,这时家人和亲友都会要唱歌的,要唱丧事的歌。这种歌的内容往往就是颂扬老人过去生前他做了多少好事,他对子女后代,对亲戚、邻居都是做了多少事,对大家多么关心,就赞扬他,生前他的长处。然后就要送他走,送他安心地走,不要再惦记家里的人,不要惦记家里的事。这种丧事歌多半是这方面的内容,常常就是带哭带唱,一边哭一边唱。所以,它有旋律,中间有哭声,这也是非常动人的。有时候我专门去参加,作为他们的成员之一去参加他们的丧事活动,那你就像当地居民一样参加,然后去听他们在这个里边,在丧事活动里边,他们是怎么表达自己感情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民族都有这种丧事歌。 ' O# q6 k2 i+ W
+ Q7 x. `4 o/ {+ Q5 p- d
那么,现在我想请朝鲜族的歌手,唱一支带有风俗性的歌曲,叫《珍岛阿里郎》。 4 T& W8 W9 h$ f9 y2 T3 u6 d3 M8 Z
3 n; Y: K3 ?0 X (现场唱歌,《珍岛阿里郎》歌词大意:是南道民谣的传统歌曲,歌中唱出了女子对远去的爱人的思念之情。阿里阿里郎,思里思里郎,阿拉里呦,天上的星星是如此明亮,但是我的心里都是对你的思念。)
$ `4 W1 R/ }! @. K, K
3 s4 @" E8 x% m& ?. i 现在我们想请苗族的同学,唱一首苗族的大歌,苗族大歌也属于这种风俗类的歌曲。 4 p6 B( a$ |' Y$ O' M3 Y
& H- h" q$ Q& Q) w" N* E* ~, k (现场唱歌,苗族大歌歌词大意:朋友,你人还没有到,但是你的名气已经传到,你到我们这里来,我们非常激动,让我们拉起友谊之手,让我们架起友谊之桥,明天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祝福你,永远地祝福你!)
' i6 W. G% \# G& }' J4 m3 `! v/ Z4 X" Q7 `$ j
另外,还有《婚礼歌》,还有《哭嫁歌》。就姑娘离开家了,要离开家了,这是从小都在家里,要出嫁了,就要离开父母,特别离开她在一起长大的这些伙伴,特别是女伴,姑娘们,这时候就会唱,在出嫁以前就要唱《哭嫁歌》。这种《哭嫁歌》,有母亲唱给女儿的,也有女儿唱给母亲的,也有姑娘唱给她的女伴的,也有女伴唱给她的。这唱有的要持续好几天,好几天就是这种活动,哭嫁的这种活动。所以,看起来风俗歌的类别是相当多的,也就说明在各种风俗活动中间,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它经常是有歌声伴随着。(哈萨克族民歌《哭嫁歌》欣赏)
1 K/ ^! n/ ?5 J- d5 g
, J W! F2 Q) h5 f' \2 d 好,现在我们接着讲下去,风俗歌讲完了以后,下一种类型的歌曲——叙事歌。说叙事歌,大家知道,它要讲故事,要讲传说,讲历史,许多少数民族——南方的少数民族,特别是没有文字传统的民族,叙事歌在这个民族作为教育的工具,传承历史,传承知识,传承道德、修养等等方面的重要的工具,就是叙事歌。像苗族有叙事歌,哈尼族有叙事歌,侗族有叙事歌,彝族、怒族、傈僳族等很多民族,特别南方民族都有叙事歌。但是,有的民族已经发展出来了说唱音乐,就是曲艺音乐,它常常就以曲艺音乐,说唱音乐它就代替了叙事歌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说唱音乐,很多民族的说唱音乐,它是从叙事歌中间演变过来的,它都具有叙事的特点,但是又不完全一样。为什么?我们说,说唱音乐它往往有职业性的艺人,说唱艺人,或者是半职业性的艺人,而叙事歌是人人都在唱,它不一定要有艺人,它没有专门的艺人来演唱;而说唱音乐、曲艺音乐,它已经有职业性,或者半职业性的艺人,这在汉族和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已经有这样的文艺形式了。而有些民族的文艺形式,还保持在叙事歌的这个阶段。
1 N( T& R- }! }4 M+ S# z7 {9 Y& i& i% n2 f
那么,叙事歌刚才我已经说了,它的这种功能就是很明显的,因为我记得在1979年的春节那个阶段,我到一个哈尼族的村寨,参加他们节日的活动。 : ^8 d [1 o ^, U* X/ s
4 b) N* K9 E2 ]4 f3 b' b 在这个春节活动中间,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这个村寨比较大的场坝,平常打麦子,晒谷子那个地方,一个村寨比较大的场坝,大家都集中在这儿,节日盛装,都穿着节日盛装,男女老少都来了。妇女要跳舞,她跳一种什么舞呢?她跳一种叫竹筒舞。大家知道,南方,云南那边她们背水,它不是像北方挑水桶,它是用竹筒,大的竹子,龙竹子,用竹筒,长长的竹筒,中间打穿,然后接着泉水以后,放在她的背篓里面背着。因为她要走山路,她用水桶,在这儿磕磕碰碰,没法很方便地行动,所以就根据这个自然条件,他们用了这种方式,就是背水。那么,在这个节日的时候,她们跳竹筒舞,妇女一排,多半是中年妇女,拿着这个,镗,镗,镗,一边敲着,一边就唱了。这个等于是一个打击乐器了,镗,镗节奏,然后就唱很悠扬的歌,而且还有多声部,还有两个声部,模仿式的那种声部。对我们音乐来说,这已经多声部音乐出来了,就觉得很有意思。(侗族大歌《蝉之歌》欣赏)
: @' B; A- H q ]! v* U' p7 b. \* o. f1 h, `
下面一种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种,叫祭祀歌,也叫信仰仪式歌。祭祀歌,这种歌多半是跟宗教信仰有关系。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电视里边唱到“唵玛尼叭咪吽”,这个在佛教里面是叫“六字箴言”。大家注意一下,藏族的老人在那儿转经,这叫小经轮,转那个经轮,那个经轮上的那一圈的字就是这六个字,藏文“唵玛尼叭咪吽”。另外,每个藏传佛教寺院,在我们看见寺院的墙边,都有大的转经轮,看他们走过就要转一下,就摸一下,轮子就转起来了,金黄色的,是用铜皮做的。这个转经轮上面刻的那个字也是这六个字,这六个字是很重要的。信徒们认为,反复持诵和思维这六个字,即可功德圆满。
# ?* b5 W% I6 U$ p5 {+ ~9 d ^0 ?. z) H# T, t% C" Y* W
另外,南方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它还没有形成了人为宗教,就是佛教了,道教了,伊斯兰教,还没形成这样的教,它属于原始信仰,原始宗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有巫师或者叫鬼师,他们来执行这个宗教仪式活动。例如,村寨的大事情,出了大的事情,或者大的庆典,或者大的灾难,或者战争,械斗,或者小的个人的家庭的生病,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纠纷等等情况,这时候要请鬼师来了。鬼师要给你念经,要给你做卜卦,他有各种传统的卜卦的方式。那么,在这个时候,巫师、鬼师出来演唱的歌,就属于这种性质的歌,这我们就叫它祭祀歌,或者叫信仰仪式歌。但不把它归纳到宗教音乐里去,而是归纳在民间音乐中间的一类。(西藏民歌《阿姐鼓》欣赏)
% j+ g( J: `" p0 O: q6 R
; q. r9 _; \( V n5 W1 S* a 第六类,就是儿歌。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儿歌和催眠歌,或者叫摇篮歌。讲到儿歌,我就想起来一件事。也就是我曾经在,大概也是一九七几年,我曾经到云南的佤族地区,大家知道《阿佤人民唱新歌》,这个歌就是创作在、产生在云南的西盟县边境,在中缅边境上的一个小的县份,叫西盟佤族自治县。那么,我去这个地方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在边境的一个寨子里,那个地方的音乐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和佤族。它一个地方,一个地方都不一样,一个县里面都会有很多种同样的歌种不同的曲调。
8 m8 g7 ^+ T; }1 n9 r# c3 J6 i7 G- |
- g0 w) l. S6 |, o8 c, b 那么,这时候我们要录音,请老百姓请大家唱各种各样的歌曲。这中间呢,在我录的过程中间,就唱了很多歌了以后,我就问他们,还有没有别样的歌?他们说,已经都没有了,都唱完了,什么山歌了,情歌了,什么都唱完了。就问他们,我说,妈妈哄孩子的时候,唱不唱?他们觉得,这不算歌。就是音乐观不完全一样,不是说,我们认为是这音乐包含着什么东西,他就各个民族都一样的认识,不一定。所以你到那儿,你要做调查、了解之后,你必须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认识的程度,和他们了解的情况之内,然后你才能了解他的全部。那么,他们说,有,也唱。于是我说,那我请唱吧。他们就说,有个年轻的妈妈,背着孩子,南方都是孩子背在后面,她就一边摇着,她就慢慢唱了。一般我录制《摇篮歌》时候,她们就唱几句就完了,它因为没有唱词,或者有时候孩子啊、宝宝快睡啊,都是这一类的唱词了,她不会唱太多。而她这一唱,唱起来就没完没了啊。我就感觉到,不像是一般的摇篮曲,和催眠曲了,而且全村的人越听越入神。
+ n& B5 Q( y3 P: `' |( {/ l
0 `, ^7 b D4 a 这个妈妈原来是孤儿,从小很苦,父母很早就死了,她在唱她的身世,她在跟孩子唱她的身世,一边摇一边唱。那时感觉,的确是歌声就有点像我第一次,我刚才说到的,在戈壁滩上听到那个老人唱的那种歌。这个也是充满了感情,她完全忘掉别人,她就在唱她自己的身世,唱了很久很久,最后才唱完。但是唱完了以后,大家的心情好像都很压抑。为什么?她唱她小时侯太苦了,太穷了,没有父母,她唱得她就像一个小叶子一样,小树叶一样,像一片小草一样,她唱的时候。这种孤儿歌,我在佤族地区听到不止一次,这次最动人。她把摇篮曲,她把催眠曲唱成了叙事歌,是叙事的内容,唱她的身世,唱她的经历,所以非常动人。所以,在这个地方,有的时候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曲、民歌,它不能做非常准确的界定。像这个本来是个催眠歌,她唱成了叙事歌了,内容变成叙事的,是不是?(云南少数民族《摇篮歌》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