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0|回复: 0

品味三国——三国十大最传奇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6 09: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大传奇之十:血战宛城 ! J+ G- S! e2 N- D
4 A& I: y" q, z% h
    小学时候会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后面还有一大堆。这就是我最早接触的三国武力排行。典韦是其中最奇怪的一个,当时非常纳闷这家伙没什么经典战例,跟谁都没怎么打过排名怎么这么高。看看排名靠前的,吕布,谁都知道最厉害,当之无愧的第一,赵云,超级偶像派武将(幸亏那时没有F4),排名比他低的关羽马超,一个是武圣,一个逮谁跟谁掐还没输过,怎么就让典韦这厮占了这么高的位置。 , j: i: p, s+ d
    后来听袁阔成的评书,典韦在宛城为曹操泡妞护驾,张绣欲夜袭曹操又忌惮典韦,于是派人偷了他的双戟。夜袭时典韦断后,因没有趁手兵器随便捡了两把单刀,刀砍的卷刃了又抓了两个死人来抡,最后力战而亡。那时候文艺作品还没有这么多色情暴力的说,典韦于是很容易地凭借他的凶悍确立了他的偶像位置,从此一吕二赵三典韦念的更加理直气壮,平时拼棍时偶尔也用用双戟了。 6 ^6 @3 ~" `2 h7 V) m
    后来看了三国演义,发现宛城一战与评书的说法大体相同。典韦在曹军中的地位与赵云类似,是曹操的警卫队长,救过曹操几次,也曾和许褚打成平手,可对这些总不如宛城之战那样印象深刻。想起典韦,总是浑身是血独守辕门的形象。
) `: z+ c  S% [; U) ?  ]! n    宛城让典韦一战成名。
" |. }- j+ T2 Z, N3 Y  N) h  |7 K  `( i. {; F7 i. E! w, W3 ~
十大传奇之九:六出祁山
  a# F7 @: k+ F( s4 M
2 s1 L% G  ~, n- C% G    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力特大。去年看康熙大帝里面,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
( _7 u+ H. H, b    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电视里权臣这东西可不是好玩的。对于皇上来说,好歹江山还是他们家的,得考虑子孙的皇位,不能太过为所欲为。对于权臣来说,可劲儿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必然的选择方向,这就是所谓权利不被约束的结果。 ! K. i! H1 V" A& [& t
    但在三国时代,偏偏有这么一个鲜明的例外,那就是大权独揽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我想,我的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大半也是来自于他的。
" O0 I+ Z$ Q6 o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了半辈子江山,白帝城受托孤后继承先帝遗志,念念不忘北伐,六出祁山终于无功而亡。这些本身就已经非常传奇了,再加上老罗的偏心,这一段更显得神乎其神。 6 m3 E5 ]8 R# x# z
    我理解所谓传奇者,是一些人为的非常神奇的事情,跟神话传说不同。所以,在此我们摒弃关于诸葛丞相的一些装神弄鬼的事迹,来说说可信一些的事实。
( \/ Q/ i9 o; V* u0 I; Q4 h    蜀国国力不强,但有险可守,励精图治、不以卵击石应该是比较明智的,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也大可当个几十年太平宰相。但诸葛亮为了实现对刘备的承诺,选择了置自己和万民于水火,企图凭一己之力北伐。在这样一个敌强我弱的前提下,就要求蜀方不能有一点点失误,就象我们后来看到的,任何不利都会导致蜀国退兵,因为他们的本钱实在太有限了。所以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劝说,因为他知道,魏延的作法成功了,至多能加快出祁山的进程,失败则会直接导致退兵。
% w8 v, g, @5 T1 u5 D4 f    诸葛亮并不是不懂得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但是他输不起,所以他必须保证不败,所以诸葛用兵一生谨慎,所以当他遇上司马懿这样旗鼓相当的对手时,不行险就是对方不涉险,不败就意味着不胜。偶然的败因因为丞相输不起屡屡成为必然,必败的命运成就了六出祁山的传奇。 6 r3 N# |+ ~, A; v. M! b# z& B4 }
    我总觉得,诸葛丞相比我更早知道他的命运,六出祁山是他的有所必为。 5 K) g5 \. [3 G4 H
: V* F$ ^/ x8 Z" a/ y# m9 \9 L
十大传奇之八:赤壁之战
; S. z( X/ ~8 Q5 t' D# S2 Q4 L/ i& U$ C
    曹军先采用压服策略,同时迅速组建了强大的水军,可以说尽占优势。唯一的失误在于没有考虑到周瑜全面反攻的可能,而周瑜抓住了对方的弱点,通过周密的布置,一举击溃曹军,奠定了自己的千古美名,纵有百气周瑜也不足以撼动。
9 y- M* x% K% Q) e    赤壁之战,论其知名度可谓千古一战。但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以弱胜强的战役不胜枚举,其中也有很多对中国当时局势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独有赤壁之战能得到这样的殊遇?苏轼一语道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P8 w" c* X5 n, A! L  X# i
    是的,赤壁之战既是三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更是三国豪杰们一个最大的舞台。 9 r8 i, [  h0 Y! b
    在赤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敌进我退之类的战术思想,更有三国豪杰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和坚持。每一个战术步骤的实现,都是双方谋臣猛将殚精竭虑的结果。在这个舞台上,周瑜,孙权,张昭,鲁肃,黄盖,甘宁,刘备,孔明,赵云,曹操,徐庶,庞统,甚至蒋干,毛玠,于禁轮番出演,共同演绎了这一传奇。 : X0 H: ?* j& @- G' k# B9 j! Y7 N
    英雄们的传奇让人拍案,自然容易成为百姓的谈资,但赤壁的经典和传奇还不止这些,我认为,赤壁之战向我们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一场战争的经过与得失。 : E! k3 M) |' N: `( U
    实际上,曹操在接受连环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样做会为魏军带来什么弱点,但由于对周瑜全面反击的力度和时间严重估计不足,接受了这个建议。周瑜对火烧赤壁的准备则相当充分,有步骤的提高了部队的士气,又赶上蒋干和黄盖所起的作用,成功的实施了火计。火计最大最大限度的打击曹军的士气和决心,士气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吴军从而一鼓作气击溃了曹军。 ( h$ T; V7 w- x
    由于把握住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又通过双方将领的行动表明了胜负的天平倾斜的过程,赤壁之战才成为了现在的经典。 . P$ S9 J" ~0 c' f9 g$ L/ `
  E/ z1 E: w9 N; w6 s  N
十大传奇之七:长坂坡 9 }9 k1 c& V2 S+ q- S8 s
. V4 i0 m5 t- y" [
    演义中有为数众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单挑。光荣的三国志系列好像从3代开始吧,就有了单挑系统,而信长之野望系列做了有10代了,还从来没有单挑出现。可见单挑是三国的一个特点。但单挑的结果为什么能对战局产生这么大影响,既然能产生这么大影响,曹安民之流为什么还要去跟吕布单挑这类问题则非常令人费解。 3 N5 ], g/ i/ s; |) E# q
    高中时我曾经对此有这么一个用来说服自己的解释:三国时士兵编制不正规,都是强制农民改编的,说投降就投降,说逃跑就逃跑,所以常有一战俘虏10万之众,所以兵们一看主将败了就跑。 6 t, X$ R  J: s
    这个解释漏洞百出,现在我可以说的更客观一些:其实真正的单挑是不多见的。它通常只出现在象太史慈和孙策那种对骂之后,同阵营的武将练武时以及许褚和马超的那样下了战书的情况。武将们之间的决斗其实常是在乱军之中发生,而不是两阵对圆之后。
# {8 g. ^0 S3 k5 ]6 R    说了半天我就是要说,其实长板坡赵云所做的,才是一个猛将(not 主将)的日常工作。可能老罗觉得骑着一匹大马在步兵中冲个来回并不是太困难,才多以单挑来刻画武将,直到长坂。
; F+ ~" \" K5 `" K4 d' }, f4 {/ S    冲一个来回不太困难,冲七个来回大概也就是比较困难,但如我们所知,赵云在这七个来回里是带着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找到并与简雍等人对话,根据对话最终找到一个叫阿斗的过关条件,触发靡夫人跳井事件后与张飞对话才能过关。天幸赵云不用找我媳妇对话问路,否则肯定被我媳妇东南西北乱指一通,就有100条命也搁在长坂坡了。 , Y) R$ o( J; i& s
    简雍、靡竺等虽然必是指路天才,这种大海捞针的任务也未免太过分了些。但赵云硬是完成了这样一个mission impossible,顺利的见到了张飞,八扇屏里张飞说:“有某家在此,料也无妨”,于是回头面对追兵扬起的滚滚烟尘,赵云于是居然也就放心的去见刘备了。曹军的83万人马,51员上将对兄弟二人来说似乎只是两个数字而已,是的,在赵云的骁勇,张飞的气概面前,他们不过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布景。
8 B, Z  N' r% D5 r' J
8 _& b! D$ }* I$ m3 f, g十大传奇之六:关羽
- A0 B, ?, Y% R: A- G  J5 L6 c
/ n  b# _- D, Z* ]) q/ e' `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注定成为一个传奇。作者为了成就这个传奇,为关羽做了许多特殊的安排。华雄出来,关羽上去就给砍了,等吕布出来的时候,却从来都是张飞上去挑。长坂坡摆明了是不胜之仗,关羽于是就去借兵去了,没赶上。所以所谓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实在大谬,真正常胜的唯有关云长。那种叫什么鸟来得,没有腿,一出生就不停的飞,他落下的时候就是他死的时候。关羽也是这样,他上场就横扫一切,白衣渡江写的不是他的败,而是他的死。 & I  d8 R5 N' T% C
    关于关羽的种种传奇这里也就不说了,我只提两点有趣的地方。 $ ~5 l' w: |$ d2 y% h5 ]3 E
    1,曹操作为三国第一反派,死的实在是值。先是被武力第一的吕布拍了一下,拍出个隐患。最后被武力不知道比不比吕布差的武圣关羽吓了一下,引发了隐患致死。被两大高手联手灭掉,这也够传奇的。
; O$ I8 E5 g4 t) i7 c, F0 f8 {    2,封五虎上将后,关羽脾气来了,说什么张飞吾弟也云云,意思是张赵马黄论实力没人能跟他并提,论关系勉强张赵马还凑合。诸葛亮看了后居然回信说君候威震华夏云云,意思是您说的确实是对,真是挺逗的。然后关羽还将诸葛亮的信遍示宾客,生怕别人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潜台词是关羽这么说话,蜀国没人会说个不字,人家就是这个范儿。 3 c; g- N8 P% e$ I; j, A
    我对关羽没有任何反面意见,对于白衣渡江的污点我也有站在他的立场的看法。但我想说,关2成为估计全世界香火最盛的神灵,证明华人一直在丧失忠义之心,这是我们的悲哀。可谁知道呢,祭神如神在,还望关老爷看在我给他排这么高的份上,保佑我发财,阿门。
' q0 ^5 v& C/ P- f
0 m. Q! ?, D4 X0 }十大传奇之五:曹操
( v* A! J5 A! ]1 H. ~+ J
- I8 W/ {4 F5 `2 H) @1 l7 }    有个叫谢灵运的笨蛋,制造了才高八斗这么个成语,用以形容空有那么点急智和文采,却欠缺灵感的曹植。其实魏晋时期若论文采风流(“英雄割据久已矣 文采风流今尚存”杜甫的的一首马屁诗,英雄割据、文采风流说的都是曹操),曹操不做第二人想。 / z% U, a' g/ r
    那句话怎么说来得,诗歌来源于生活。帝王将相,特别是帝王常擅长作诗,就是因为他们具备其他诗人很难得到的生活体验,其诗往往长于气势——连流氓刘邦都能写出大风歌。 - d/ Z* R+ w2 V* p7 e
    辛弃疾的“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极尽构思之巧,不但在辛词中独树一帜,在众多写愁的词中也显得非常出色。李煜却只一句平铺直叙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立时流传千古,令后世写愁的词作再无能出其右者。李煜凭借的就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先天优势:谁能比他愁呢? 4 N: B: t. G8 e; O
    但曹操的诗作完全摆脱了帝王的窠臼,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丝暴发户的骄矜。 “对酒当戈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至今……”可以看出,曹操的诗,完全是以一个诗人的态度来写的,抒发的是诗人曹操复杂的内心,而不是权相曹操的帝王情怀。
0 [7 l; z- J. p) h" B    其用典之巧也令人赞叹。宋代以前诗词中的用典常是诗人对前辈的敬礼,比如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比较典型,特别是汉代,诗作或从诗经(乐府),或从楚辞(赋),这种对前辈的敬礼与膜拜比比皆是。而曹操这里的“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用典不着痕迹,立意完全超越了前辈,可以说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 g6 T. c2 s7 t; x* V
    演义中曹操在江北战船之上,手执短戈,吟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个形象(pose?),是曹操极富传奇色彩的才华和人生的一个漂亮的缩影:仿佛置身事外,却又身在其中。
7 y6 P- ?6 s1 }, H" W* a8 _0 c6 Y
" f, Q. G+ {8 u1 i+ t: \十大传奇之四:隆中对 7 Q2 t! P5 B+ A6 J; T+ ~1 h
; T5 U2 |9 K9 |2 X3 l. u7 s/ w
    三国时期南阳系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炒作的结果是曹操颇为所动,孙权不置可否,刘备心向往之。
+ K! g! X  w/ l5 J: p    后来心怀天下的刘备排除万难见到了年轻的诸葛亮。此时的孔明先生与后来一生不行险的诸葛丞相并不一样,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样,心情激动的他自然的产生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的想法(他后半生对此的坚持当然更不易)。
8 b+ A& q0 c4 W4 _! K: F" C. H' w) Y    可以想像,忐忑过去之后,君臣之间的寒暄是何等相见恨晚。我不倾向于认为三分天下形势图早有准备,我总试图认为,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间提出了隆中对。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隆中对中虽然有足够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却是理想主义色彩,主席的“指点江山”想必就是借此有感而发。 * x; Y* j0 X- X
    鲁迅说三国把诸葛亮过于神话了,我觉得他说的对,如果老罗按照我的想像来描述君臣间的这次对话,诸葛亮的形象将鲜活的多,同时,也可爱无比,对,无比。 * w* e9 v6 r% n! M8 t3 }1 x
    不管怎么说,隆中对出现了,鱼和水相遇了(刘备的这个比方为刘备加分不少),君臣从此开始一步步的实现他们对天下的规划。隆中对,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是刘备孔明的豪情。 0 ?8 j: i8 v$ V; @

/ n2 W  u% i0 [4 K  十大传奇之榜眼:
+ B# F& m- \8 R9 I3 H" E( i    百骑劫曹营
; J; Y1 T' m9 D
) t0 R/ f, A: [) H    传奇这个词大概属于现代语中和古文中意思大相径庭那种。古文中也有这么一个词,感觉意思重在“奇”,是以所谓唐人传奇多为神鬼妖狐,什么奇写什么。到了明清小说更常将历史上的人物搞得神乎其神,不足为信。
* B! e( {$ J- m$ @. r    所以与国外不同,我们的英雄虽也有丰功伟绩,却少有具体的传奇——比如林肯捡硬币那类,那种短而具体,传神而有力度的人生片断。
/ r7 T. U. J/ }" C* M    百骑劫曹营多多少少有些象外国的故事。主人公甘宁可信又不可思议地创造了这个传奇。家里以前有那么一套三国的小人书,这个章节有那么几幅画,士兵个个头顶插根白色的羽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F& E& |9 c; @& u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有一种想把百骑劫曹营排在第一的冲动,甘宁先验的向属下发放了羽毛,使这个传奇具有了直达人心的力量,堪称传奇中的传奇。 * d. K6 Y6 W; P# i; ?* b& u
' ^  Q8 l2 r( G$ ?, e& i

: C$ t, f5 U8 X, O" N十大传奇之探花:
# V6 o  r" }& q3 b5 S/ l5 s' {( e    威震逍遥津
1 a  J  |. ~+ |, c4 L. u/ `4 C4 i3 @. ?! _6 U; H& S1 O
    张辽,有武勇,有将略,有忠义,有作说客的才能,是三国第一狂——关羽的好友。对逍遥津: ' h+ ^' G) i: k; X: k( |
    王歆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 ]( Y# _0 h) M    张辽这一段,我是当信史来看的。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贼来乃发”这个曹操的锦囊妙计。不过,即使有这个锦囊,曹操也只是划定了这么一个以攻为守的方向,谁知张辽直接以突袭退敌,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曹操也始料不及的。 8 L0 y! b! n+ H4 B) z. {& ~( b' z) j
    王歆说“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
- U6 j0 f8 [8 t6 v  {/ g    与赵云的冲阵相比,一个是劣中求胜,一个是败中求存,张辽占了上风。 % C  B/ [3 P! r0 q3 j
    威震逍遥津是名将的传奇,壮哉文远,三国第一名将。
" g5 t! Z7 n% J9 D! V. y8 Z6 V) ?3 l- E! E+ |. b
7 g2 Y6 f5 w! d6 w  q& \7 N6 I; g

9 Z$ g) E6 f7 [/ R0 A' F十大传奇之首:
% ?, V, s3 U" t5 B/ @/ [) x9 l    桃园三结义 5 W6 g4 P9 p! m! z' A( {
+ o! T- L" J3 C' Y' t
    当然是桃园三结义。一个草编手工艺者,一个杀人犯,一个屠户,横向联合起来做什么合适呢?比较客观的说是人肉馅粽子(肉馅的粽子应该叫肉鸡吧),刘关张兄弟三人却心比天高,他们的理想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2 Y) j6 V4 U8 j1 A$ j

! X2 P- @9 z$ r! V7 v5 w    这段三国的阅读体验不同寻常,因为几乎没有人在读桃园三结义一段时不知道在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先验的我们清楚从此天下将为三兄弟而变色,也明了这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厚重。所以,即使这个桥段被碌碌无为的唱成“长矛?举 欧欧刀剑生辉 欧欧 看我弟兄 迎着风烟大步来”,也同样能令我们心潮澎湃。 8 a0 P5 F4 m* D$ P

7 t) Z$ t/ L. r/ w  I# D    可以设想,此后的岁月里,刘关张兄弟每次回想起桃园结义之时,都会想提一坛好酒,将兄弟三人聚齐,共谋一醉,我甚至可以看到杯盏之间兄弟眼角的泪花。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们越来越明白当初的承诺有多么沉重,也越来越感激上苍赐给他们这样的兄弟。
* m6 C. ?" k) r: A& F1 o6 p" `' s7 f3 ^( `' d4 w
    桃园三结义是一个终结性的传奇,整个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个传奇的注脚。这个传奇也为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虽然两千年后有个叫古龙的说兄弟是用来出卖的。
, T0 ^8 X  h5 c, u8 o   
& \% `  l9 V0 z/ p9 h    (在这里强烈反对一下论坛中解构关羽的说法,利确实是永恒的,义却是存在的,一闪念的义足以使关羽作出他的决定,这一闪念正体现了他的为人。解构者忽略了两个事实,一,机械的分析后应该考虑人性的成分;二,人和人不一样,你这么想别人未必这么想,何况还是几千年前的人。)
3 e4 b1 r& R5 }. l0 |* B
6 A3 `' o0 N- I# h$ ]5 U, E: A1 X+ c) w. U: g4 S. t% }
   名词解释一些解释及后记:
& I& l, E1 b# L8 o) i    我所谓传奇文中也曾提到,是指神奇,同时可信的事情。而十大传奇的排名依据是:神奇且可信度+知名度+认同度,所以诸如八阵图之类没有入选。 : ^. v8 [% Q  S. r4 U! q. x" T

8 e% ?6 p7 J! y) ^/ N9 f0 x+ m    一些非常精彩的传奇,如孙策周瑜的一担儿挑,姜维及蜀中诸将战死剑阁等由于“十大”这个数目的限制未能入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7 08:23 , Processed in 0.0403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