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9|回复: 0

京剧口法中的读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09: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词(戏词)生于句,句生于字,腔是字音的延长。字有头、腹、尾。字头.腹音、收韵,叫做声、音、韵。每唱一字,有发声、转声、送声、收韵及承上接下诸法。须知清浊阴阳以别其声,知长短徐急以定其节。
. y7 K" R1 `+ [' Q& T& ?    1)出字立音$ L" e6 n  d: J) a! a2 U
    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以“天”字为例,先出梯(ti音,圈住i音,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淹(ian)。又如姚期唱“小奴才”的“小”字,字头为西(i)音,以一(i)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iao)。  字的劲在出口之前,字要弹出来,很有劲,字无阻,则无力,字阻弹则音立。咬字、吐字,嘴的动作要快、要玲珑、敏捷;嘴不可张得过大,口形要美,这点对旦角更为重要。: ^% d( M/ k" B: s1 N" p; a
  
+ C7 U9 a9 J" g! D    要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所以说:腔平字侧(倒)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字少声多难过去,助予余音始绕梁。
9 r8 m0 w" |3 m) P8 q% `    2)过气接脉。
) E7 u# U: I" S, |# U% c, X    字出来后,中间有一过渡音,即字腹。由此中间音过渡到字尾,叫作过气接脉。有怀来之腹-一  哀、孩,也有由求之腹:侯、欧。( z3 ?" q! z# S2 Q& @
    由腹转尾,才有归宿,勿犯以腹当尾之病。  例如:
$ P# |& k* m, p7 @    《苏武牧羊》“好不伤怀”  的“怀”字找“哀”音。) n' y3 @: E+ V! c2 C0 x
    “忙回北海。”  “海”字找“孩”音。
7 K5 `- B7 S; M! S* \! [0 N! g5 k    《洪羊洞》  “比成疾病”  “忧”字找“欧”音。5 o/ q; ^8 F# d7 B
    《搜  孤》“哀求娘子舍亲生”,“求”字找“欧”音。
) m9 G8 _! z2 C( ~9 F. y    3)切韵与受韵
# _" F3 p3 e& p) }% b% Y3 K3 E' {   字有所出,必有所归 。用力从声母出发,将声母与韵母结合发音,为切韵;最后收到本韵,将字音读完整、读标准,叫做收韵。  如:+ D8 Z* _. S" B
    “天”字,从ti出发,最后收到ian(淹);; p" v" K. r3 z: I, M6 I( \4 \
    “巡”字,从xu出发,收到un(云);* S  e3 c8 _6 B$ W' W( J& [9 q0 w
    “东”字,从do出发,收到won9(翁);9 @! d2 B2 G2 x; j( `
    “朵”字,从du出发,收到uoe(哦),等等。
, f6 Z  _6 s1 Q' b- Q    收韵。  讲讲十三道辙的收法。2 d: u0 l2 l) l0 M& U5 a
    中东辙一-其字必从喉间反入穿鼻而作收韵,归在“翁”音上。例如:; ^7 ~2 |+ V* j
   《洪羊洞》“为国家那何曾半日闲空。一空”字收韵时穿鼻。  “我也曾平复了塞北西东。”东”字收韵穿鼻。$ H2 }9 f  S+ W
    《斩黄袍》“孤王酒醉桃花宫。”韩素梅生来好貌容。”宫”字、“容”字归韵要穿鼻。2 ^6 b! C: U, `) }; O* K1 |
    江阳辙一-这道辙是“昂”音,归韵时穿鼻。
, O3 K2 x1 n) P( ?' V4 t    例如:《苏武牧羊》“贤弟提起望家乡。”“不由于卿两泪汪”, “乡”、“汪”二字要穿鼻收韵。
9 `# F5 ]8 |8 z    江阳辙须早点把音收在上颚,然后穿鼻收韵;如不收韵,就变了辙。例如:《沙家浜》郭建光唱:“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其中“放”、“香”、“行”三个字,都属江、阳韵,如不收韵,“昂”音没有收回来,就唱成了:“芦花发,稻谷瞎,岸柳成哈。”江阳辙就变成发、花辙了。
7 H5 u* e. ?+ ~2 Y! f2 L+ e! Z1 a    一七、灰堆、怀来这三道辙,其字出口,必展双辅(如笑状),归于“衣”字,叫做“展辅”。分别举例如下:0 S7 |* v& C& ~" h0 F! b$ g
    一七辙:例如:《鱼肠剑》“子胥阀阅门楣第,落魄天涯又谁知。”未一个“第”字、“知”字、收韵时展辅。) Z; X2 j2 W$ J* z
    灰堆辙-—  例如:《打金枝》“九龙口内红光起,来了皇兄郭子仪。老皇兄昨日寿诞期,王未曾拜寿,也曾赐过你的酒席。”每句的末一个字“起”、“仪”、“期”、“席”,收韵时展辅。
, o+ X# d# K" y; A7 g1 y5 r% }    怀来辙:例如:《苏武牧羊》“登层台望家乡弓身下拜,向长空洒血泪好不伤怀。想当年奉王旨来到北海,晓番奴息千戈免动刀来。”
/ p4 x6 S8 J6 B8 D7 b: O    以上每句的未一个字“拜”、“怀”、“海”、“来”归韵时展辅,收归“衣”音。4 U4 M9 `! ?1 h* U
    姑苏、由求、遥条这三道辙,其字出口。半启半闭,敛唇做收韵,叫作“敛唇”。其中:
* u' S. p. d, h# a    姑苏辙:例如:《斩经堂》“贤公主休要跪你休要哭;《罢宴》“太夫人你好苦哇。”以上二句中的“哭”字和“苦”字,都归到“乌”音上。
2 Z* u1 \. X6 U7 X% t2 L4 W    由求辙,一  例如:《大保国》  “正在朝房把本修,忽听国太让龙楼。”其中的“修”字和“楼”字,归韵时收到“乌”音上。% ~! U& l( M) z8 f4 z
    遥条辙:例如:《珠砂痣》“想当年为太守何等荣耀,遇兵荒妻和子无有下梢。多亏了陈大御将我来保,才落得归田园自在逍遥。”其中的“耀”、“梢”、“保”、“遥”字,归韵时收到“乌”音上。  k) N% n1 M4 J
    梭波辙:其字直出,以字做收。例如:《打鱼杀家》“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二贤弟在河下相劝于我,他叫我把打鱼的事儿一旦丢却。”( A: C( N! a3 X9 I& V  E( M
    这段唱词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卧”,“柯”、“我”、“却”,收韵到“哦”音上。; W1 i4 P# b0 x! {+ `5 m- @
    发花辙-一  归于喉音,不收韵,应张口收“啊”音。  例如:《捉放曹》陈公唱:  “一轮明月照窗下,陈公心中乱如麻”,其中的“下”和“麻”字,如不注意收韵,就犯了韵:“下”字一闭口变成了“象”字;“麻”字闭口变成了“忙”字。. d( M4 r4 t8 ^, D
    捏斜辙:例如:《马鞍山》“乌云遮住天边月。”《姚期》“悲悲切切金殿去。“月”字和“切”字,归于直喉。这道辙比较窄,唱段少,落在韵脚的不多。例如:《定军山》“师爷”、“老天爷”、“老爹爹”,  《红灯记》“爹爹呀”;  《威虎山》“望飞雪,满天舞;急令飞雪化春水”;“雪债要用血来偿”。以上的“爷”、“爹”、“雪”、“水”、“血”字,都用本字做收韵,叫作“直喉”。, M) Y" }2 M& B% _8 Y7 k! e
    人辰与言前这两道辙叫做抵颚。其字将终之际,以舌抵住上颚,做收韵,舌齿之音,叫做抵颚。+ j4 L2 c0 [+ c' h4 Z
    人辰辙:例如:《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冈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其中的“人”字和“坤”字收韵时以舌抵住上颚。/ y8 }; v) N9 a2 t
    言前辙:例如:《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这中的“前”字、“穿”字归韵时以舌抵上颚。
7 ^, P1 S* Y/ m5 R0 I# M    京剧的唱、念中,定要按照以上的十三道辙正确收韵,将字音发准确、发完整。
; H+ J4 G- }# \. z: s+ X$ Q; M8 Q    4)  清音与浊音! W4 x5 W/ Q( }6 @& Y7 |
    京剧的唱、念中,应正确区分清音、浊音与半浊音;清音不送气,浊音送气。举例对照如下:
- o3 c" ]2 B8 n: e8 P- K5 n, i8 C    清音字    浊音字    半浊音' X! z% C& \  [, x; m7 {; C+ k. H
    王        黄3 A# a+ X4 ^; [$ s! P  K. Q
    吴        胡
! S+ C& {2 H3 F& p! y    中        充; q- @) b: }' b
    宗        聪        松7 \5 E/ K7 M# O3 i4 |: j+ B4 d+ U
    崩        烹: k6 i. s$ X( ?# _' X" u
    蒙        蓬        逢
- Q* i+ f( H# k9 z2 m: B    冬        通" Y3 K) N2 \- g( _) i- Y
    清、浊要分清,不能变清为浊。  例如《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本”字乃是清音,不能当作浊音即喷口来唱。又如《碰碑》“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保”字是清音,不能唱成浊音“跑”。
9 O5 E( s9 W! y    唱浊音时,要有口劲。  如《铁笼山》的念白中有“再三逼迫”四字,“逼”是清音字,“迫”是浊音,杨小楼先生的口劲真好,当年念了个满堂好。又如《空城计》“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这句,“封”字是浊音,要念得让烛光闪动,才见功力。还应知道字的劲怎么使。如“宫”字在喉,应从喉使劲;“商”字在舌,应在舌上使劲。
  l/ U" C, T6 r5 k9 E1 a9 ]* W    以下为“辨声要诀”---1 h5 s% E, J+ x( S/ X& G) H
    切韵先须辩四声,五音六律并五行。
8 y) O3 o4 k4 w' T    难呼语气皆为浊,易纽言词尽属清。% G5 o5 }) c5 A, r8 Q5 Y; R
    唇上毕班彭暴卜,舌头当滴跌都丁。1 t9 Y' Y8 ^  {8 {6 v
    撮唇呼虎乌无误,舌卷衣优乙易英。   
! d* h) W5 W! s    闭口披破潘坡拍,齐齿之音实始成。
5 X1 b% U& c2 D+ @3 B" I( b! {4 D9 p    正齿只征真支志,穿牙查摘寨争升。
4 V6 J& i! ?2 x, d    唇齿分佛方奉复,鼻唇工共固宫红。, _5 a9 e1 E9 z& M" [
    通喉勾狗欧喉厄、随鼻蒿豪好赫亨。" Z- Z7 C! z# N' `% O  K8 {
    上颚削妖高矫轿,平牙秦节怎说生。
+ e+ A9 \, w! e# [4 ~* f    纵齿休朽求纠九,送气查拿差宅称。
, g# z6 q# N6 y    口合甘含淹监咽,唇开何可我歌英。
- m* g& u% C1 L. ?( _5 Q6 X2 ^    大抵工商角止羽,应须纽算最为清。
( r  ^% B) s$ l0 }- m5 i    要知音韵须知母,务要经心讲究明。
2 D( L; U' x2 R0 C' v4 @# b% P    5)尖、团字
8 ^4 c/ \. u9 L% n% j2 o6 c; i4 p    戏词中有许多同音字,如不分尖、团,就会把意思弄错。例如:带笑与戴孝,不小与不晓,  修书与休书,保荐与宝剑,暗箭与案件,学习与学戏,等等。  笑、小、修、荐、箭、习是尖字,而孝、晓、休、剑、件,戏是团字。
+ n" c! R% T  C4 J+ ~7 [  g    又如《文昭关》“好似狼牙箭穿胸。”“箭”是尖字,若唱成团字“剑”,观众会不理解:有龙泉剑、青锋剑,  怎么有出了个狼牙剑了?这是反尖为团了。再如《坐宫》“怎奈他这几日愁锁眉间。”如唱成“眉尖”,就是反团为尖了,意思就错了;是眉目之间,不是眉毛尖  上。! {' k# u; `& [9 f5 I
      程砚秋先生说过,演员必须要念好尖、团字,区别同音字。过去,老前辈这样批评:阴阳不变,尖团不分;五音不准,四呼不纯;上口不稳,辙韵难寻,清浊含混,都算飘音。
) J) \7 w6 X0 I- a0 ?. g3 M    ①  上口字在京剧唱词与念白中的运用
! [) P) F' k+ c4 Y7 @    上口字,也称为“上韵”。唱词与念白中,虽是同音字,有的上口,有的不上口;就是同一个字,有时上口,有时不上口。要灵活运用。
( J, R# `2 c# c) C- o    知、吃、失,是上口字,读作zhi i,chi i和shi i;而枝、齿、师,则不是上口字,读作zhi,chi与shi。例如:《群英会》中孔明唱:“黄公复受苦刑具是假意,见公瑾莫说我诸葛先知。”“知”字应上口,上口才能押韵(一七韵)。
1 ~- }1 X# Q# S# O! G    《鱼肠剑》中伍员唱:“只落得吹萧讨饭吃”,“吃”字应上口,  才能押韵(一七韵)。2 C. F" P9 R+ J# l' \& t8 {7 a; i9 Z& R
    《武家坡》中薛平贵唱:“我把大嫂的书信失。”“失”字上口才能押韵。但唱“军营中失落了一匹马”时这个“失”字不能上口,因为不上口好唱,也好听。% u. G* T3 [" D
    对“说”、“日”、“贼”这三个字,也要灵活掌握。  例如:《定军山》中黄忠唱:“师爷说话言太差”,“说”字应上口,读作shue;《三娘教子》中薛保唱:“为什么把好言当作了恶说”,这个“说”字不应上口,读原字音shuo,上口就不押韵了(梭波韵)。
1 b0 o+ W! S7 Y% {. a6 h/ v    《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猛抬头见红日坠落西下”,还有念白:“你我父女怎样度日呀。”其中的“日”字都应上口,读作ri i。《汾河湾》中柳迎春唱:“莫等到红日落,儿要早早回程。一日”字应上口。0 O* g$ b! B- Z+ n1 n2 b1 e
    但在有的时候,“日”字不应上口,读原字音ri。例如:《二堂舍子》中刘彦昌唱:“昔日里有个孤竹君”,“日”字不应上口。《斩子》中扬延昭唱:“昨日里斩八将头挂营外”,  《骂曹》中祢衡唱:“明日里进帐把贼骂”,《别姬》中项羽唱:”今日里败阵归心神不定”。这四个“日”字都不要上口,因为“日”字后面有个“里”字打搅,上口不好听。! x2 ^% t% [% a# M  f/ \2 @/ ~0 ^
    “贼”字亦如此。如,《捉放曹》陈公唱:“却原来贼足个无义的冤家”,“贼好比鲛龙未生鳞甲”,这两个“贼”字都应上口读作况;而《战太平》陈友谅唱的“战鼓不住咚咚催,帐中擒来两个贼”中的“贼”字,不应上口,仍读作zei,否则就不押韵了(灰堆韵)。“着”、“百”,“药”三字亦然。
/ T2 h* l% b$ D; W4 p    例如:《上天台》刘秀唱:“文凭着邓先生阴阳有准。”这个“着”字应上口,读作zhuo。《二进宫》徐延昭唱:“大人不必生技巧,你的心事我猜着。”为了押“遥条韵”,这个“着”字不能上口,应读作zhao,《状元谱》陈伯愚唱:“陈伯愚年半百无有后苗。”这个“百”字应上口,应读作boe,但《威虎山》“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中的“百”字则不上,仍读作bai,现代京剧中一般地说不上口。
' |# C3 J: Y. i    马先生在《胭脂宝褶》中,上口念:“吃酒也是用药,用药也是,吃酒,”两个“药”字都上口。但在《赵氏孤儿》“盘门”一场中,念“药到病除”的“药”字,就不上口。* Q4 f% o; C4 j/ S% O* _3 x
    再如“脸”字,《在御碑亭》“说出来我的脸面何存”的“脸”字,上口读作jian,但是《白蛇传》中“亲儿的脸”的“脸”字不上口,仍作li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9 01:37 , Processed in 0.0343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