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2006-12-04 02:18:00 来源: 新闻晨报
7 E+ l1 p/ r4 \: ]$ ? 核心提示: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正领衔重新建构国家形象品牌,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他认为,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
) ~7 H& f' z2 ]; X( g
. f+ C- E. p# Q+ u8 u- J - W4 h- T$ `5 I7 J( m! \6 K
中国龙形象(资料图片)3 @) J: E! H+ l
# L9 u8 r. t0 i; h. E
0 K- \/ |% l. m" Y7 L+ E& T
西方龙(资料图) 在西方,龙常被认为是凶恶的象征晨报讯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R+ a8 z4 _3 p4 e7 _: V3 F& t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0 z" Z% j' r/ u8 R1 V% t2 T
考虑到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吴友富建议,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在顾及历史因素的同时,考虑当代的时代特色,考虑到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文化特色与特征。此外,还要有所考虑到民族、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等因素。% ~3 J" u2 l$ T) k0 I8 f: w
吴友富指出,西方世界对东方佛教和儒家文化是心存偏见的。而其实中国的儒释道三家,追求的是修身养性,倡导的是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因此,在重塑和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时,应该非常重视和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形象和积极元素,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塑出能够真正代表当今中国形象的标志物和载体。. f7 ]9 v [! N! @
就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实现途径,吴友富表示,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类似“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来形象化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1 |4 |# ?4 B. B" }" i! c/ e
# L3 X' w5 `0 u( B# `: |! n
) ?* @4 {3 @6 Y, z: o7 [
: K' m& z; @: U) I4 H2005年11月12日,北京举办“中国形象.龙的正名”学术交流活动(资料图) 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 通讯员缪迅 宋杰 今日追访 网上传出一片反对声 龙有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的标志,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今晨8时,在某网站上,有关本新闻留言已达405条,其中,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 i: w( c: f& o/ ^
一位在德国生活多年的网友表示:“我并没有感觉到德国人对于龙这个概念的误解。很多国家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象征,比如德国和俄罗斯的熊,美国的白头雕等等。我想,德国、俄罗斯并不会因为我们对熊的印象而改变他们的标志。”
- ?. {$ f2 _+ o) _9 g4 E' T% V 还有网友认为,中国的“龙”不应译成“Dragon”,问题不是中国龙本身,而是应给中国龙找一个更合适的英文名字。1 k7 g( b7 n, B0 J1 E8 l3 x
在反对声中,也有少数网友持支持态度:“我不喜欢把不存在的动物作为图腾,那代表着虚幻和没有未来。”(法制晚报文/记者杨章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