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22 08: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植生生态所8 M, e( A, k. u0 c
9 o/ M( R& _; s2 s
姓名 所系名称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Mail地址
0 F. b- s" P# _# d
, c2 U2 f0 J" o2 o' }5 J蔡伟明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对环境刺激感受、转导、反应的机理 4 2 wmcai@iris.sipp.ac.cn
) f- |3 E; P! ~ `6 } ! V/ y# A% U% D! \0 s% S# S
蔡秀玲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水稻转录因子靶基因的染色体作图分析,水稻种子性状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功能研究 0 0 xlcai@sippe.ac.cn
" q1 x. B8 ^1 @. Q % Q- _* T* [& x; H
陈根云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 r8 {& s4 f6 d+ p% ^. P
% }4 o& {; u/ l
陈晓亚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及表皮细胞发育 6 4 xychen@sibs.ac.cn
; Z( J- a( k" I0 ]
+ j1 w' M( ?$ T) I8 H+ f; K杜家纬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昆虫化学通讯系统的功能及其植物源气味物质诱导昆虫产生的行为及其调控 5 1 dujwei@sibs.ac.cn& m# b' }9 Y2 _5 [% q3 Y8 z
+ g8 f8 \5 r R. l. {6 |符文俊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 4 1
7 E3 Q+ \+ O/ P$ t, O: a , h: c' \" a5 y+ e2 K# B& a0 y
龚继明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修复和营养吸收的分子机制 2 4 jmgong@sibs.ac.cn \1 j6 j% o1 E
5 |, J) f Y) ?1 x5 S5 j5 p/ [- ~2 A郭房庆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一氧化氮(NO)信号传导和衰老机理 0 1 fqguo@sibs.ac.cn( o/ `& F: l7 `$ o4 e) }
- r: w5 C- x* z/ O* s韩斌 植生生态研究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6 3 bhan@ncgr.ac.cn- f+ i+ O' h% t( F+ U, N
3 ]# p& m; t2 r' P8 @5 }2 ?4 K
何玉科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叶和花序发育过程中双链RNA结合蛋白和microRNA的基因调控作用,植物修复作用的分子机理 3 2 heyk@iris.sipp.ac.cn
% ~2 ~3 x! }$ m, O; F 6 l. B5 W Y# {# o' T
何祖华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抗病抗逆信号转导、功能基因和信号途径互作 11 4 zhhe@sibs.ac.cn9 {+ ]+ s: o/ @- m$ o
4 W! }5 T. C1 \5 w3 q
黄海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 10 2 hhuang@iris.sipp.ac.cn
# t1 R" F" o; @' u' Z& M, o
( K" _. H7 t2 [8 C1 L& |5 p黄继荣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研究G-蛋白在植物细胞中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 0 0 huangjr@sibs.ac.cn' @1 ?, o$ S/ g
3 Q) N$ Z& w8 s. B* ^
黄健秋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0 2
! X5 G" G1 Q4 ~& ]
% J: T; f& y, @/ B. g# C黄勇平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动物分子遗传学 6 4 yphuang@sibs.ac.cn
) k$ O. P% t* ~3 J E' O
7 c3 V* L- w1 s: ~姜卫红 植生生态研究所 微生物学 微生物代谢调控与代谢工程 4 1 whjiang@sibs.ac.cn
( b6 K" ]7 k+ _9 D/ }
9 p5 N: U# x: f/ l8 p6 `/ ?( W蒋容静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0 3
; u% x5 L: p U: J& l& _
3 g) j Y" a* c; f: U( o$ L3 A柯欣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0 5
% s* K4 b; a. I) l0 a2 P$ D 6 L# G% H) W+ U( M# s# ~
李胜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果蝇遗传 3 3 shengli@sippe.ac.cn
- A/ {$ ^' s8 X' L
/ N6 c0 Z5 `; G2 k. {林鸿宣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 3 4 hxlin@sippe.ac.cn
& P; Q& _8 D' l/ H; g7 x9 _6 j) [
y" S( S- F7 I; M f( D罗达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高等植物发育、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12 4 dluo@sibs.ac.cn) d' Z1 q1 B# A: B
- g% a+ y( A9 `: w& ?米华玲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光合作用CO2浓缩机制 3 2 mihl@iris.sipp.ac.cn0 H4 T, w, {0 z# }5 s
! a B G$ b$ i) L苗雪霞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动物分子遗传学 0 0 xxm@sibs.ac.cn
4 i& Y7 F5 a) _% _ : f2 q- r5 `7 O- J
阮勇凌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糖代谢与发育 0 0 8 B8 W/ ]3 K3 _4 V
5 H* C& K3 B" b! n2 e# \+ w5 e1 L沈建华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生化与分子毒理学 0 2
6 \. l. G- [8 t! l
9 h" [& ]& Y! g6 @* H8 @3 D沈善炯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3 0 5 p- w' q( o x& m8 t0 x2 O
/ B9 f% f4 w% f- @沈允钢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光合作用 4 0 : F( p U8 t# [0 r, O! C$ W& J
2 B* z- @0 M, x( B$ p- K% @: a苏维埃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机理 9 0 Zstressc@online.sh.cn
- N: [2 I, N# X5 {/ G# Q 9 @0 {# T! h4 P% V2 p) s
孙卫宁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蛋白质组学 0 2 wnsun@sibs.ac.cn
' g- o2 h m" d/ `. q/ c ! I+ `4 H& P7 L$ e" z! D
覃重军 植生生态研究所 微生物学 分子微生物学和分子微生物组学 5 7 qin@iris.sipp.ac.cn
) @4 q( l/ T* v4 [, X. F
, X M: Y) |8 \! |3 n6 ~6 M. J( Q2 ]( y汤章城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环境生物学 4 1
) T$ w; F8 d0 a5 _8 W+ g8 R& Q/ m) J$ n
! h5 ~4 X7 M2 b+ O/ s1 v8 d唐威华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真菌-农作物相互作用;植物生殖发育 0 0 whtang@sippe.ac.cn
' a5 \1 s% d, b! m1 P# K& t' }( I
# d8 q% `) x: e0 V9 K: @( |3 i王成树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昆虫分子病理学;真菌分子生物学 0 0 wangcs@sippe.ac.cn: ~- X( _5 d& x: o2 `6 s. W
( q2 w; G4 O5 l) _/ F王宗阳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分离和它们特性的研究,了解水稻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 1 1 zywang@iris.sipp.ac.cn2 A4 M7 @* j: i1 S' I
3 ]4 a V2 _/ ?2 ? B& l: D卫志明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细胞的转基因研究 4 2 ! w& B8 Z- q6 w: }; Z: y
7 E0 o9 G- I( {9 m7 m
魏家绵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叶绿体ATP合酶的结构与功能 2 0 wjm@iris.sipp.ac.cn
. x; s8 c1 f( Q7 d2 o$ W" ?. o
5 g* [! p. I. r文啟光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激素乙烯信号传递机理 1 3 cwen@iris.sipp.ac.cn
/ {# h. F+ C: N9 z. O7 D; a! C
8 Q) g; e9 y. ]! M, ]( q吴虹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0 1 1 R7 o( N; c- x$ c
& @4 r# C' o$ _# F( Y
徐春和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光合作用原初反应 2 0 Xch@iris.Sipp.ac.cn- c7 D3 z3 ~, g7 }/ c* A
9 Z9 E9 S3 M3 d3 V% k
许大全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光合生理生化 2 3
1 j- E" l; I8 b' z6 f* C8 J( K' u % M4 _2 I9 v, v8 Y3 _; G* I! c7 G
许政暟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病毒、分子遗传 4 4 ( E# Q* u7 \" @2 p
' Q. V# V. h; g1 H1 D) ^7 t
许智宏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发育分子生物学 6 1
1 Q$ C; u) H1 O ^3 W4 {* B. O7 V# P( H% ]
薛红卫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激素作用机理及种子发育研究 8 7 hwxue@sibs.ac.cn
- w: C4 B: C# g% B5 k- d8 ^/ {
6 p K" ~! G) T4 V) e* i杨洪全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高等植物光信号传导的分子机理 5 5 hqyang@sibs.ac.cn
3 H R, a# H. o: R
% \% n2 D- n, @, N8 w杨晟 植生生态研究所 微生物学 酶工程与代谢工程 0 3 syang@sibs.ac.cn3 j" D' m1 d2 Q! B
$ o' M! }4 r! F
杨蕴刘 植生生态研究所 微生物学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3 1 ylyang@iris.sipp.ac.cn
( u2 s( s P1 u- B
! G j( V, }9 K+ y- ]0 O: c" U尹文英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土壤动物 2 1
) m |; }5 \- n2 _
( T; h3 Y% {! g8 a俞冠翘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遗传学 2 1 gqyu@iris.sipp.ac.cn# b1 I' j0 ^- B% Q
, D) b' l" b6 i) o0 q张洪霞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耐盐抗旱性研究 6 9 hxzhang@iris.sipp.ac.cn( s7 W: ]" e1 A0 n3 V2 E
- _! l A4 P0 k0 j$ g6 i2 M
张景六 植生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植物分子遗传 0 2 . Q* K1 z! Z8 V
+ \) A/ e; u, v, A+ x张鹏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薯类生物技术 0 2 zhangpeng@sibs.ac.cn: l1 h$ M$ J1 G0 l& W
- {9 i0 `1 G2 n" C& ^( S" z$ ]. ^2 r
张雅林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昆虫系统学、生物多样性以及资源昆虫利用 8 6 yalinzh@cnipm.com C0 ^8 h6 @- u& ^! H: B& ~0 r
g' P+ r: ~+ {( j& C, n
赵国屏 植生生态研究所 微生物学 微生物次生代谢调节分子过程、生物工程技术 2 2 * }. X- W- A+ O! {: a- j7 n, L
, A# U9 |% o2 M
郑慧琼 植生生态研究所 植物学 植物细胞工程 3 0 hqzheng@iris.sipp.ac.cn
: Q* L/ ~+ Z: z6 ^- J6 Y) \ 1 S% v/ a! U* e& w$ j
郑良彪 植生生态研究所 动物学 1.天生免疫。2.媒介生物学:疟疾和按蚊;登革热和伊蚊3.利用媒介来控制疾病传染 0 0 lbzheng@sibs.ac.cn
# r" }* s+ V! O5 K5 O: S* m & v: ], }& H( |7 \0 e$ J& n' M! G
周志华 植生生态研究所 微生物学 可再生资源能源化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3 0 zhouzhihua@sippe.ac.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