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6|回复: 6

脉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4 21: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脉诊是人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脉博的产生和变化是人体气血脏腑生理或病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因此通过脉诊可以辨别脏腑的盛衰,配合望、闻、问三诊可以更正确地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
4 p$ y4 p( [/ L" l- E8 s6 f
% p/ T: I; n. G2 D3 Z' a(1)脉诊的部位:一般常用的是寸口部位(在两手腕後,靠姆指一侧的桡动脉处)。寸口又划分寸、关、尺三个部位。以手掌後的高骨(即桡骨小头处)为标志,关部对著掌後高骨,关部之前叫寸部,关部之後叫尺部。5 ^5 P% n5 z0 w0 b

0 ]3 T5 h" }2 z9 C: P( t0 [两手寸、关、尺共为六部,用以分候所属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反应。
% y( k" K$ T. `. e: r9 i* |
4 F5 t2 Z. A" [$ y+ g9 p(2)脉诊的方法:诊前先让病人平静,取坐位或卧位,病人手掌向上平放,医生用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分别按住病人的寸、关、尺三个部位上。先用中指按关的部位,再将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寸、尺两个部位。因病人的手臂有长短的不同,三指之间的距离也应有所任同。病人手臂长的,三个指头要放得疏一些;病人手臂短的,三个指头要靠近一些。三指平放,用力均匀,并要用浮取(轻按皮肤不加任何压力)、中取(稍微加些压力,向下按在肌肉间)、沈取(比中取的压力更重一些,於近骨处取脉)。一般按脉,多是先经按後重按。诊脉时,医生要保持平静,并把自己的呼吸调整好。每次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得少於一分钟。
3 L1 b0 H! W4 H5 u3 v& A2 u7 W$ }; @! {4 g! |
(3)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节律一致。一息二呼一吸为一息)脉跳动四至(医生调整呼吸後,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中,数病人脉跳动的次数,跳一下,叫一至,跳四下,叫四至),相当於每分钟脉跳七十二次左右,这种哌象叫做平脉。但是由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脉象也有些出入,例如小儿脉较成人跳得快些(100次/分);胖人脉比较沉些,瘦人脉比较浮些;女子脉比较软弱;身躯高大的人脉较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等,这是正常现象。同时脉象与气候季节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春天哌微带弦,夏天脉稍洪大,秋天脉常浮,冬天脉常沈,这也属於平脉。5 }: I5 S# {- L6 [: l2 {

( z# k( A' d3 J* d( R. P另外,也有少数人,由於桡动脉在解剖上的变异,在正常寸、关、尺位置上,摸不到脉博,这种脉象叫「反关脉」。5 H: [' r3 L. C  F) {+ b

. [, I$ T  \" `血虚、气虚。常见於虚弱病人,失血、脱水後的病人。血虚头痛,脉多虚涩;血枯经闭;脉多虚弱;脾胃气虚;脉多虚弱或虚细。3 T1 r# C, S2 x  H+ ~
8 }: Y2 Y, p9 z* N( ^2 h& E# P/ J
微脉:脉来很细而软,比濡更甚,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未绝的样子。主气血大虚,久病危症。产後血晕、中暑、休克等症,脉多见微细。$ h( [' L7 S# t7 u
# K7 U( C8 C: [, V9 E6 ]& ?
芤脉:浮大中空,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如按葱管,主大失血。常见於产後大流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
6 w$ d- Y1 A8 P6 R; d* i$ X/ f6 f: T  s  u, a3 D
【沉脉类】# ]$ }* n4 A  m. M

2 D" C% Q; p9 Y1 `. H5 k沉脉:用于轻按感觉不明显,须用较大压力按至筋骨时,才能比较清楚地感觉脉的跳动,主里症。有力为里实,如寒凝经闭腹痛,脉多沉紧;脉来无力无里虚,如肾虚咳喘,脉多沈细;沉迟为里寒,如阴黄、久泻等;沉涩为气带血瘀,如胁痛、经少等。( |. g" e2 O! }, ]" A: m% }- i5 U7 H" \
- s8 X9 _* `8 S# l6 w: Z- H
实脉:三部脉(寸、关、尺)浮取、中取、沉取跳动都有力量,按之有充实的感觉,主邪气实。多见於食积呕吐、热邪炽盛、热性便秘等。
2 }1 |7 y  ^( T
/ b, v8 v5 t# v细脉:脉来沉而无力,细如丝线,主气血衰弱。如气虚经闭、崩漏,脉多细弱;阴虚发,热,脉多细数。3 `9 n8 i, N% B5 p/ M
; B' c- R, ?% p6 z
弱脉:脉来沉小而无力,像棉花一样,多见於阳衰久病,气血不足的病症。3 z9 i5 Z2 v# v7 i% D
; v" H) ^4 L6 k- k% y( k" K
【迟脉类】& r1 }' K$ T' S7 X

: z  _4 f& D0 x1 q3 d迟脉:脉来迎缓,一呼一吸不足四至,主寒症。有力为寒实,无力无虚寒,沈迟为里寒;迟细为血少,弦迟为寒痛。常见於寒性腹痛、心阳虚的病人。/ v. e. A) c! [" v0 \+ q( Q( N! o
( z; R7 i. l- i2 G
缓脉:一呼一吸脉来至四,来去和缓,这是有胃气的脉象,是正常的脉象,若兼有其他脉象,才是病脉。如浮缓为表湿,沈缓为里湿,缓而兼滑而痰带,缓而兼弱为气虚。常见的如消化不良、胃脘痛、湿瘁等。
: ~; z" h5 B0 f* N, `4 T; C8 j' ~% N5 P7 q: ^
涩脉:脉来细而迟,往来艰涩不流利,或脉跳动後,略停一下,又开始跳动;或一息中跳三至,五至不等。这种脉象多见於血少津伤(涩而空虚无力)、气滞血瘀(涩而按之似有力)等病症。
" I. P8 A! V% l& S+ L  a8 G- r, y' t0 q0 o9 U$ q
结脉:脉来一息四至,时有间歇,这种脉象多见於阴盛而阳气郁结或气血瘀滞。常见於心脏病有期外收缩的病人。! `+ l1 F9 Q" a, O

/ @8 ?: k9 C2 Q  c* Y代脉:脉跳动有间歇的出现有一定规律。有的间歇时间较长,并且间歇之後,节律不规则。这种脉象多见於心脏病。) Q: R8 v# W+ P

! o) o& P2 I- O! }( s" l【数脉类】
# i! Q( C" X0 |+ H: ]& T2 Y, l
0 U$ n8 p  I% [; }: ~8 o数脉:脉来跳动快,一呼一吸六至以上,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数,数而无力为虚热,数而洪大为高热,弦数为肝火旺,数而细软为阴虚发热。常见於各种热性病。" W5 s+ F- b' B0 K% E/ j
$ i. G4 o" A- c* D( v; z
紧脉:脉来较快,脉幅较粗,脉管紧张,弹指有力,主寒证、痛证。浮紧为表寒,沉紧为里寒。常见的如外感表寒身痛、里寒腹痛等症。1 h( h% M+ x$ N6 A
4 s4 o; x4 n% _; g2 W: y& U
滑脉:脉来流利圆滑,主痰饮、咳喘、宿食不化。妇女妊娠三月之後,也常见滑脉。
; Z. o: Y' s* j1 x5 O6 S3 T2 z" q, w3 r/ A5 U
促脉:脉来跳动较快,一息六至以上,有时急促而不规则,有时间歇;王阳盛热极,或气血瘀滞。发高烧或心脏衰弱常见到此脉。
4 X5 L% V4 h) X. k3 L6 x0 z) p# }
. R3 f- F/ f9 y5 }在进行脉诊时,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因为疾病是复杂的,每一种疾病也往往不是一种脉单独出现,常有两种脉象并见,如浮与数、沉与滑,迟与细等。这些相兼脉的主病,往往等於各脉所主病的综合,如浮为表,数为热,合起来即为表热;浮为表,迟为寒,合起来即为表寒;沉为里,数为热,合起来即为里热;沉为里,迟为寒,合起来即为里寒等等。其他都可以类推。因此,必须把各种脉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和其他诊法互相配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 {/ g) L' v3 e9 Y1 K
" L- v2 R7 s4 U- I' G; D5 p0 P# B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2-26 14: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有时看到医生以病家身材高矮不同而取桡骨甚至桡骨下为寸,如果严格用高骨定位,基本上寸关两部的位置不应该怎么变化的。而且脉会太渊,寸口是由太阴脉主,所以我觉得寸多是应该定在横纹太渊处,请各位指点迷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7 1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谢了谢了谢了谢了谢了
发表于 2007-2-3 19: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很清楚,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07-2-12 22: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不错,  实在不错.
发表于 2009-11-24 12: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很清楚,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09-12-15 20: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9 16:06 , Processed in 0.0314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