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42|回复: 24

中国四十王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2 13: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 f8 h& K) G8 M/ m

( @- M( H: u3 ~7 p' `$ J  r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t8 t9 J. ~+ S9 n% _9 L2 p
5 ?. i& }+ k4 r7 R& \
) Z  v9 e; U1 R* M9 f
$ r- ]+ I# ?0 i0 R0 q
+ x4 ^$ g- |4 k- Z5 ?9 M. s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1 p# |& D" M/ d" f$ C' ~7 ^

+ z9 f' r4 Z4 k1 ^$ E: v" r1 k' r3 @1 i
, C. t  _  Y; b) ?& D* p2 r9 ]5 ^

9 @1 z7 q! `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 c, r$ m! w' d2 b' O# {. V; ]$ r2 X1 @2 `2 ^6 d2 J
: [" ^& V+ \9 l/ W( q. R
) a1 o6 _! t: G1 ]: B
& ?5 B  b2 h2 e' |' n! O+ X, f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
4 p* d8 B5 b1 h4 a6 |6 m1 E2 `5 D5 R3 w" \6 b
4 j2 |! P+ d! a, B
9 _% z3 h4 V6 f0 X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1 i/ `0 B! l3 o+ U1 E  f1 i& X
* q+ b- P: a6 D! k' j
! ?6 n6 E9 k" \/ {5 b( R8 a

% Y% w5 n) f" v) {0 v 9 ]' {- t4 b4 j4 m" S2 K3 r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_/ |2 c+ @  d7 |
) B, y$ }: d# Q. J8 c
$ v& g, Y( C7 C- Q
1 f- k; l, h! i4 u

& D0 S4 e& y* E8 N* m  z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0 M! g' H4 U, m% z) ?$ ~  F  z* E
0 X; H6 z$ N1 x0 v" U3 F
# ]* C0 L: ^0 q2 j* Z) S7 l8 d# p
2 D& E& o6 m& p. }# u/ P+ ]: z9 r! J# x0 x  {7 L/ c, R3 V" L

# N) p/ f# p' K, c" v( c& W
; \+ B: ~9 `& V' f# |/ I" N" C5 }, W% J9 h! ~6 o5 ?8 x
3 b0 K6 H& l- c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T) F, S7 O8 P3 w* `

$ Q# H5 S; ~4 o6 Z+ _& e/ q6 Z: j! _/ Z6 w  R/ p5 _

0 X/ q3 l# S4 h) A
% ^+ f3 g9 P2 b6 m/ y夏朝帝王谱/ k, e3 r( i+ Z
- E3 B# P1 Q$ z) j5 u7 _

& l& E. ?1 Q% u+ |  _0 q! p- h
3 M# Q" b0 W8 n* m" u3 G
$ w! }. o6 F) e2 E0 f+ G: J6 e夏禹 在位45年/ y! h3 b* n1 `9 ]

# n" b9 K# ~  g3 w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b" n. R9 o. D. j+ J% C3 l
8 f, L: D, a! X' {3 q" ~
启 在位29年   1 o% v9 q% k$ x4 s
- N/ z* s. h9 `. Z# Q* A! x) y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 U" T8 g' @& S7 H- `2 s9 u

' E! h  u- b! n, C$ l% ]5 E% f' D3 u1 E! F/ a# ]/ J- j) o

) L+ t) W8 C( Y2 }7 s5 v太康 在位29年 $ U1 \: s1 I, U' h1 C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C6 Q2 d1 J8 g. H) y6 ~! ~) K
. x. t; W4 G% {3 A! W
仲康 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5 s# i' A4 Y9 O
! w4 y% t, n3 x) m( y/ I/ A
( S& `+ J( d& H  a0 [
, r, `" h) M1 \, l0 @4 M相在位28年  
8 x% T' V) ?$ d8 F
7 ]# w9 Y+ m; o1 r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9 m: F. q; \0 K$ d5 R3 L' l+ |0 L6 H9 V  ~2 ~
少康在位21年  $ L0 Y+ V4 U0 l
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R, }" x/ r  e, C

& H* Z) b9 S* w" f 3 l# ~7 X# E3 |9 f" G: o7 `) d! v4 ]
杼 在位17年
3 O2 u' S+ G7 q: E3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 C, A1 }! G' f, u8 m' A: i8 Q$ V' R! J4 v7 i6 [- R6 h2 H4 v% A( X2 y
$ {8 M7 {1 }+ p2 e6 K
槐在位44年   G: C. j6 V1 E5 }" {' p8 \
1 g% n+ c+ y: m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 E( b6 y* ^; g( }& R7 G7 D7 L6 \# a3 t' p7 l2 Y& G8 D
芒 在位18年   ! [- _/ v) A0 X. K4 v1 B" N
" j( m" X$ p: p7 V) D, p9 l( s7 i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M4 R7 m+ F6 K
+ s  t) y3 a; z! O( H2 V3 ]+ \/ f
泄 在位21年 ! T) i# F- w* W# d
: \. ^) }: k1 c5 {5 R( g/ I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 Z0 H* t1 P# L
0 H. y( \( Y2 I9 ?" l) V% w + o  ^% a+ |. N- Q6 w/ `9 [
不降 在位59年  ; S* r  j4 i  q* p7 F/ \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1 q$ Q0 n2 H6 ?: P7 w- b
) W8 Y5 N+ e: X( `6 C8 ?
扃 在位21年
3 K( `! x( m0 q/ ]) H1 S1 t- C1 R
9 V& P3 x' _+ P扃,不降的弟弟。
8 |9 K2 L& O4 l" u' Q7 P 1 F9 u8 @% S& z% U6 w: X$ [
廑 在位21年   
. I& M) p$ e& M- T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2 t* v( O* b! O6 T& {7 g6 T9 \! M, d& R! X! y
孔甲 在位31年   2 |( O6 Y* ]- ?, h) W+ z

; y* Z0 g) B1 G( Z' u" I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 q. g0 i3 ?1 }  L. O7 g" p" ]( @% X3 p5 _

1 @2 x: D4 Q  z! @ 2 ]1 D& y' |+ Y( u

9 ^/ y& V% l0 ]皋 在位11年  
( N' Y& c& S( u# ^8 C. H5 G
5 P7 h* N( U; b: i0 P" C+ s皋,孔甲的儿子。! W& w- Z" {% N0 ]9 S
5 j6 N1 `3 k" U( x# T, _4 R3 t9 x
发 在位11年  . m4 {9 y$ Y5 ?" ^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3 w) _9 G$ c6 }& }
; n) c6 Z, u* k+ I, P# v# F2 |4 `
桀 在位52年  - m: G) n2 Y6 A! O: i# x2 O$ v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朝。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3: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 G7 _/ U% d/ A* c1 O: b. @: x& M5 _9 F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
& K2 T0 u/ K5 n* e% Q
2 M# O) ]8 X" k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
1 x- R  v0 r* ^; j1 H+ P( g) j( f& m9 Q1 \5 E$ G" `" k9 S
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2 R0 L/ k7 `; v# F( T3 H% G
  
! p0 W/ t  J8 F4 A% U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迁都:仲丁自毫迁于嚣;河檀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 p. B8 m. N2 P  z3 d* s; y3 q, X$ P3 Z# @5 ]
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
- S, y$ r/ L3 _- y
0 `4 A" J  J- ~1 f' Z! y7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5 t- T0 M* a3 W2 e* ^- w

% L" Z' E& `7 Y; h. U! L! n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
% L7 N% t$ P* ^) R$ l6 o! r  
# g& y7 o" u3 M1 u- U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 Y) m2 @7 u+ k: @! I& V/ S5 l
% ^0 b/ C. {( [0 h1 q  G+ S* Y
商朝帝王谱 : }1 n6 ]  Y* F, b; z
  ! C8 I6 J& L! d
商汤 在位30年
# T/ w) g4 ^; L7 e5 U3 R9 N) J& G8 o& h# D; X" ?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 Q5 p& H% k8 |3 m* S) |$ A+ i$ H5 g
外丙 在位3年   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 g7 L; k" Y; @' V
  
/ a7 Y) p$ i  W. M3 i* W% J仲壬 在位4年    6 H' x! D# d8 `: n" d* `' j
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4 R% e0 K9 e6 b- c8 W: U
  
! S5 X7 M8 n# b. \5 j太甲 在位33年   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 V1 }2 m2 Y; ^% N- X) I  d/ Z, y  P7 _* u
沃丁在位29年     
9 \3 m$ A, g& x9 Y! ^: H4 N0 k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0 l. n1 [4 d) Y* Q# `( Z
: ~: c$ L( i- b
太庚在位25年     4 A) p1 G. _' z. l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c4 ^/ T) ]' ?0 _% R+ W/ b
5 t0 I: v1 P" @: ~1 ^  X$ a& ^小甲 在位36年
: d5 t9 i$ v2 X; l" Z小甲,太庚子。 + |+ ?3 R4 V  X; X' y7 S

5 J: `% }6 |. N8 S1 U雍己在位12年     4 f; R; Y0 g/ T
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o1 S8 m% e7 Q
) T% B6 ~# r2 N# k, ^) _
太戊 在位75年   ! T( E; v1 K9 n" J9 W( O+ Q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l2 v: j6 _! ?
) A- N) z& u3 Z( L: k1 m/ M4 [
仲丁 在位11年   5 F$ T- t5 f  i& ?* ?) ^
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 X1 c. m- e" s- ]3 |, d
" r9 G$ e- p8 c6 D外壬 在位15年     
. u5 o" d$ l0 v- m6 d. o! I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 c5 h+ f! n  O9 l+ I
7 I, p- m6 P- I- |河亶甲 在位9年   
) }% J* }/ H( m: E, v8 T- n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 W, z/ X& Y+ O, c* ?  
6 s" R( k0 q5 i9 }' L- c) K祖乙 在位19年     
& B* @/ `% R) e, m: S! w# E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8 r3 S+ J+ x/ d2 y1 u: e3 B
5 }7 k) j7 J" L
祖辛 在位16年   6 L; J0 V  F: x7 P$ Y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 \1 ~& b8 c) J  
1 n& e' u" S3 N( p: O沃甲 在位20年  
8 y/ Q/ r+ \" c) w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7 l" \, M" }: W) s  T" p1 a  " p, z5 a! R4 Y8 P$ \& H% ]5 e
祖丁 在位32年     N! R; r2 i9 Y4 Y, N: ^
祖丁,祖辛子。
* w; U- x4 `, x2 K
1 Y* b% K! D6 m9 V南庚 在位29年  
+ U8 y3 R, J/ k' u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y0 l& z/ z( }) m7 g

8 g5 A' A+ q: \$ i# Z9 Q0 x阳甲 在位7年   1 z. \. F1 d7 r* H4 P" u- }) F
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z' Z& l& \6 R: {7 P2 k" \
  
) O: I& N8 o) @4 P7 |6 u  W盘庚 在位28年     0 G9 D/ L& }' N. c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 p4 p' n/ L. l
/ J7 u0 V) J, H4 K! _小辛 在位21年   小辛,祖丁子,盘庚弟。: b. p( T% g' @8 C& f. z$ z
  & p" V! A5 Q+ o/ |' ^$ |
小乙 在位21年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 v7 p1 ?: G; L) ]; g. X8 S  6 T1 }4 M3 Y! d! R* f# F
武丁 在位59年   
8 f6 {7 p$ \/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还击败四方入侵,商朝威镇四方。( T+ Y* `' {5 U5 r/ q9 `
  * O8 y) k) [" u" P' {
祖庚 在位7年  
" z1 n6 a! {2 |& j! K' K3 ]祖庚,武丁子。   
) O) _' \5 E3 t' T" p& h
  V1 k4 Y3 U& H$ E$ R, F祖甲 在位33年 3 p& S4 f: R) m0 U7 i& @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 d9 \  C- I8 q" X& o( `8 r/ F8 X) t( Y
廪辛 在位6年   
8 s/ B  Y6 T. F5 B! r4 [( z" o廪辛,祖甲子。 0 }1 W3 I+ a' O4 ?; e/ q' H
  
0 ~2 G6 ]8 G4 p; l: \: T& C4 H庚丁 在位6年     
3 d/ I4 u/ |+ V( ~1 x庚丁,祖甲子,廪辛弟。 & ]2 ~/ r7 A( g! z
  8 X& I& C1 e2 J
武乙 在位4年  
$ c3 h% v( ^* z1 h' w* M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 Y$ a( o& j9 e; r7 B% Z
* l% V" F+ H% s太丁 在位3年   WZCX&ui  $ N; n, [  g, e5 J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8 f( v( H/ S$ p3 p
% S- E9 _- d# a
帝乙 在位37年     
' i5 i  T6 ^( z# s0 s6 T1 P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6 O  C4 g, L% I$ z. ^
  : [3 Z# P9 X2 ^, w! d& a
商纣 在位33年  ) b* A& g* f' m  G! b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3: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y7 X. r' {! W0 Q: o) o5 O6 m! M$ z
" U4 ?$ F% s3 q7 k0 H; @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 \& S8 b: O4 p; d7 {) n/ f0 s' p% `6 B1 H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7 X& q$ b. u  T

; I1 i& _$ l5 \) ?- v. D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 a' \* V2 E9 D

- ^. h$ x; ?. [. `/ ^: b/ U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7 y8 u" F, P* a6 \0 u* j$ H& x: [# s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z, J5 a- W2 @7 ]0 l8 ?3 L, ?' O2 U
0 b/ g" R- p2 R" Y( Y0 x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6 r7 U2 F$ Z/ }* \( M
" c/ I+ @- d  C+ a$ G) J
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 d! \% [' [. A" u; g5 F! N% |$ M0 O# M5 k, E8 @/ P1 N" h
西周朝皇帝谱
+ K& d, z# M, h' o7 j( X
& U. J" ?  K2 s3 \: H1 f; Y文王在位51年
2 L- P6 D  K& v3 K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 W$ Z+ D3 l' T
5 v. Q. G8 B  u
武王在位5年
/ d" W, U) \9 o7 C' |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2 ]& f, m" `1 N$ n  ( P  R  O; e+ }3 o* M7 H
成王在位30年' [  \# `! r5 O( D
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 T' u4 d/ H0 k! w

. [4 F' T, ]; X- R7 {& ^康王——
% ]% d3 o" P( b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 M0 m4 w/ R/ @: Q* Z) b% Y$ e- [" U2 A6 Z* O% t
昭王在位2年   
3 ^" h/ ~1 Z) b. N. W' d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h! }5 y  _; e9 V' g# R- \6 w
  9 I9 w" e7 q" W1 c' a8 _' r( Z5 s/ Q
穆王在位55年    
" @, ~6 x" N% O1 T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 I' _& y0 j6 {
: F# g$ C. W- J8 X9 G, ^; x
共王在位12年    + W- V6 }- p+ r: p
共王姬伊扈,穆王子。3 p7 b" B" W: q; \1 s
  ; E4 {# T% q" o
懿王在位25年  
3 N4 m6 X! _6 q) o, q% w) i" l5 {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5 G7 u5 v. b& _; l5 R( S0 e4 Z9 H: ^+ ?2 c* h* |
孝王在位15年     3 q8 |! h/ H% A8 n9 T: E$ V4 L
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 o. c) v$ J7 k( \/ j
/ e2 d( g( K9 }- k夷王在位12年    / M1 S% F: X( w+ D
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M* V; f* W2 v! R
# n8 m) t2 t! R6 }3 h6 }$ x2 B
厉王在位16年    3 x  K8 B* a: r: P  V6 E: O9 h
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在位16年,竟被国人放逐。" m6 }* X5 e  u$ t0 f; p5 y9 Z
2 a4 Q0 X% W5 x$ M5 K
周,召共和   / ^5 b$ s1 Q$ X; `% A: R8 Z
执政14年   
4 P! [2 o1 j- Y5 H% T5 s! z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6 O4 Q! p1 X# ?9 U( C宣王在位46年     + v% _! W0 Q6 o6 ?2 p: m' Q
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 O* ]& P6 f3 N2 g7 Q
$ B' ]/ p+ W6 x) c3 K9 B
幽王(前781-前771)年在位,在位11年 % e$ s2 J  q* y& D1 I" k' j5 j4 t& O
幽王姬宫生,宣王的儿子。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4: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2 R: i. a9 ?* G) u% @

; f$ e* z( N! P( E% o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A) `# E: [+ t; k
; X# Q  L  z8 @1 \5 x9 N$ R1 }: }( ~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t) ]) @" X/ X4 r5 e! N9 T
3 i& ]' Y7 |3 T* H1 B# ^
东周帝王谱 ! `* A3 y2 S- g% A/ Y8 f8 N

  e- Z% O+ {* ]: i: Y4 I: L! G历史长河
9 F; F) S5 R$ c" P! D& H9 Z1 J6 V- d/ {: [
帝王   6 f1 v2 N; p* k! Q# N/ h: P
帝王介绍
; R/ Y9 ~6 b6 o$ n
4 Q' d0 |. k0 P) I元前770年登基
: r8 m8 I) e/ E" z1 i元前720年去位   ' O9 a* H- G8 I* }' O4 g! x
平王(宜臼) ! A1 r$ @# |% D8 [% K3 G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 R. t) q* \0 c! I3 n6 ?
東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强而周室弱,齊、楚、秦、晉开始强大。
+ F5 K( t  b  y. s* j7 `, x; ?' X$ q$ J
元前719年登基
' ]9 W$ _7 o! I( \0 F6 R) E1 }% ]元前697年去位  $ K$ z+ B% t1 z! m' _
桓王(林)
3 a; x! l% S) A& K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 J" M! i  C, i4 e+ t
平王孫,桓王三年,鄭莊公朝,桓王不禮。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G0 z: z/ t! R
3 \: m0 q1 \- f5 Y, F( `
元前696年登基
1 U* b( J: z1 x2 u$ f元前681年去位( ?$ u1 Q6 y% V9 Q
庄王(佗)# b9 W( z/ z/ W2 ~% V' ]; Z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3 I: F) Z) Y, F& F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 g( {9 O; F4 _% e& x" i$ @% ~/ k: `% i

! H( v) Z1 c& I, a& E% }- C元前682年登基3 N% s) O5 C! f  o
元前677年去位 * w. ^* G, W; D+ R+ N9 }
釐王(胡齊)
$ Q" S$ P$ `3 |/ w/ r2 c7 V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 t" c- q+ c* ]" d
庄王子.釐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9 F# D0 H, W9 O2 N" A
  
9 L; c6 c7 t7 z元前677年登基
" }  y, ?* U. h) u元前652年去位  
8 [$ L' V* x0 B& p0 f0 ~/ R2 U惠王(阆)
2 c2 s1 n7 o: d5 o4 P1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3 d3 m- r$ y: h( l: ]/ [釐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穨,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穨联络众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穨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穨,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賜齊桓公為伯。8 d/ m8 O. O. K5 G! v% C
- T+ }1 v3 i  Y2 F& O# a3 s
元前651年登基   % K0 M. T3 o/ O+ f9 J/ ]
元前619年去位0 ^( q1 {' y1 o1 O/ ?
襄王(郑)   
* J, [. f8 g! ~! D' \; L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9 K6 h7 o5 S- o0 ]
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帶,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帶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帶,叔帶逃往齐国。齊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晉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禮的款待,回国。九年,齊桓公卒。二十四年,晉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 v( L3 u* c2 z3 I7 o1 R
  
8 M8 Z8 ?9 ~$ i, j, ^5 x  V/ y元前619年登基   3 s* B- `5 J3 W
元前613年去位
: \. R$ }4 N) W3 l+ o! f( C1 S顷王(壬臣) 5 W3 N) C4 |% \" ?) m7 F7 f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3 k7 K, \  g1 P- w7 X5 \襄王子
- c3 r; Z5 j  o
) |. x6 ]/ L, y- u元前612年登基   7 G) P! P3 W% h5 O& @. x4 O' p+ \/ v$ B
元前606年去位   $ ?% {! O8 t! O( V& D3 T( ~
匡王(班)
( J4 l0 R% z9 d9 t) X/ p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 l! m6 y5 ]0 }' o" y5 Q/ v% Q
顷王子. M  T3 S- f9 S5 i4 P- Z4 U% M

- Z0 H: }& D+ o1 F( q元前606年登基  * c+ \7 `! \0 U. `) D# f' q4 L
元前585年去位  
4 N5 ?! {; w5 f( o! I& [8 e4 B1 @定王(瑜)
& Y  }' y' a# M+ }/ |! S4 O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 Z0 M+ s1 D8 b/ M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陸渾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孫滿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莊王死。
2 R) G* d2 k& D" Z6 g& \  $ @/ I7 w% K7 z, Y2 }
元前585年登基  
" c  u$ A1 S4 e5 g: ]* L元前571年去位
9 O! j1 ~: z% v0 y+ ~8 `简王(夷) . l4 [( u) {: d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9 m( x. S. T4 D7 O  ^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厲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為悼公。 + N5 t& P' F+ ~2 f. `4 R
# Y: M" @1 a: x, Q) Y
元前571年登基
  B; _. B$ q3 Q. I6 T1 y! O4 T元前544年去位3 W. P# @- Q0 C, u/ _
灵王(泄心)
! x% f6 N9 Q$ I% Q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 o3 w: b; r, r/ k
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 \0 a/ u8 k( m: q# U* c, j5 J$ F; w, s; H1 E, q* I; u4 q+ M
元前544年登基
) b, U$ ^) ]3 l/ o4 f) G, z元前521年去位 8 Y! H( y$ @1 B% ~
景王(贵)
2 _) ~/ v- m- H! o; P# ?, L2 L2 O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23年)
; K+ q7 @0 c8 a* }$ b: V灵王子; p0 b! M7 [) \- K' @# C0 ]3 I
  9 Y, B; J! \3 `  I* w% ]1 J1 A7 {
元前520年登基$ `  y3 w6 D8 O+ q, u  s
元前520年去位  - q5 ]- K  o2 o
悼王(猛)   ) Q" S# I9 B7 M0 w7 T# R: Y4 n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1 W& |1 f/ ?1 a% ^1 R' p+ h
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2 }* h9 o* P9 f  
4 n  @) D$ X/ a% n$ [  F7 i/ `7 s元前519年登基: y9 W" B. n- I8 w0 b! @
元前476年去位 , F. u, N7 V4 W& W+ V4 ?
敬王(丐)
* S5 N+ R' }( o, q3 v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0]i4d1l  ! G. U) C6 v& g( D* u# I
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 F: V' w5 c  b* I& T- T2 Z
  
! e" w! g0 L7 l" I4 i3 j; S元前476年登基  
3 l. ]% I' Z0 M% V5 A元前468年去位   
$ B! P+ \6 ~' K2 x; H# @2 {( j0 X元王(仁)
4 ^/ b# c1 d" Q$ t4 G& y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A( V2 n/ n7 }& N4 j% z敬王子
' r' K  r+ \4 i. X. {  
3 z" X" o4 ^  N1 Q2 x元前468年登基   
9 ~+ `4 B: W1 f! G5 L0 O7 e3 K元前441年去位   
& g3 A0 ]1 I0 S: U定王(介)   ) [/ b) r2 Q# F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6 @( l, y- x& r& d/ [9 F6 E2 \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 P! H% D% B( D  p5 R  w- g
- r+ {* c! z( V' y+ C元前441年登基  3 n4 |) K/ r! [; i1 `( @/ G3 V9 ]# o/ K/ q
元前441年去位, y; L  W) w3 M( o, i
哀王(去疾)   $ v( O5 d6 S7 F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 c3 T: G. Y" _  n- T- R
定王長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n. e' n' g6 R" A. }. R
  2 v5 l" _! Q6 _9 _' K  ]* P" f
元前440年登基
0 v/ y" M6 l  m元前425年去位 & f, L/ p. c4 |' k
考王(嵬)   
+ L/ \+ M. @# W7 P% X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 Z9 N0 e, \" C' N* w
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鞏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V3 ]& I' H3 D# E; ?. a% Q; X
# F) X' v$ A0 ?7 M$ o: ?2 b0 A
元前425年登基 3 r4 t( d3 h1 V' [8 E$ a
元前401年去位
2 \8 k" [: _. s1 S威烈王(午)
/ G( Y. h/ J, e! Q# k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 z3 \5 N. _7 s, u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韓、魏、趙諸侯的身份
4 X( U( q& U1 z3 |0 X) H  8 D+ g9 O- |# S/ v) |. i4 K
元前401年登基   ! ^% I& R" l* X& R8 _8 C
元前375年去位    Z7 o/ u5 G( h! d8 I9 Q" h1 G
安王(骄)
7 w0 i: w; j) O, G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7 {5 y" Q# o  f7 n9 d5 b5 {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盜殺楚聲王 , B4 W) R/ y7 o0 ~

* B# B, X% Y0 g; s( \元前375年登基   
2 `% j& w1 ?0 }元前367年去位0 b5 x5 s- n; i6 x
烈王(喜)5 C# ~( Z  ?8 h: q- C; E$ p3 u1 A# \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 T6 g/ C( r3 o4 k/ Z! M0 H
安王子." j" ^  N* A$ s5 v

1 Z9 w: Y0 e* r& q2 o# Z  I6 O元前367年登基
) j0 D" V5 \  v8 e3 r8 D$ z元前321年去位   
' v, e- a2 |/ B  d+ v" [, J显王(扁) 8 x9 @) m1 R5 b  m2 W- r8 d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6 f" C5 `$ w/ ]9 k6 {, q% }6 z烈王弟.顯王五年,秦獻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
( m* i, c6 A% b+ H% ?& u6 n! x( t" l+ M, k
元前320年登基   
1 i5 Z, D, w) m  M7 |. ^元前314年去位   
7 q7 t$ m4 ]' N* F慎靓王(定)  
+ p: `' D/ i- U! Z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3 ]+ ^4 r* f" s  e" [) x显王子2 ^3 q: [* P$ o* G5 K
  
) E+ t+ Q* `$ d. S4 ]: L元前314年登基   
3 @4 y- G! T$ g& N元前256年去位   ! c8 k  O6 r1 O& ^- e2 _$ J8 J
赧王(延)   
0 ], B" V; Q2 l5 |0 }6 e7 A出生:不详--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 Y' f9 \/ F" d
慎靓王子.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4: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 `2 b9 k( m/ f( a+ f6 z* M. A  R4 v3 n9 {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 H! G( [1 W; g  K, E# n8 x- u" q% o- q9 r, v
" L7 S* ?- ?: t8 ^' S
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 G/ X, _( ~, }, j& h' _
2 V$ W* t; x3 L7 a; P# l9 ~2 w5 t
; k4 [/ v& P- l& a- m/ C$ y) M" }) ]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 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 m( t& M& P8 ^4 }- u% i
6 q% X/ G. E+ u4 \
6 D: x3 G3 P- Z6 |7 e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 p, q9 M2 e* ]( S$ h5 W
, K8 p) U. b. s( p

4 f' t( C% b0 Y) }, W8 d* R吴国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新兴诸侯国家,它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前五零六年,吴国打举进攻楚国。在战争中,吴国五战五捷攻破了楚国两百年经营的都城成郢(今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资。这场吴楚大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战事,战争的结果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 2 v0 s) |6 X( F/ D4 O
9 k4 R% l  e% ^* b
* E. X) f. C5 N( j4 S" H' y
越国与吴国相同,都是楚的属国,但越的兴起比吴还要晚一些,直至允常执政时期,越主才始称为王。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旧臣文种和范蠡的协助下,击退来犯的吴国。后吴王夫差任又用吴子胥为将,大胜越国,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尝一次苦胆,以示不忘国仇。经过几年的准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大国。
- M0 _- G, q9 T; `0 m( w, _  C9 y  ' E  s) \( b3 R

, M2 K' S1 g3 a/ M8 {- c( Y在几大强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溪,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到后来战国时期,秦才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1 R8 u1 i& y' `
5 ^, k3 |: g& M/ c7 c6 N: j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7 `$ P6 a" T" {5 y' a. X7 e' O. M/ p- N+ w& W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后,周室逐渐衰弱,各地诸侯则势力越来越大,其中以春秋五霸为最。
, Y0 N  `) y! g" G" R& z) g
5 u0 I; |9 T$ G6 ]- G# k春秋帝王谱 ! @  o3 A! I/ j0 E& I( c2 d

3 e  D% \: I0 F9 k齐桓公  , Z7 I* L2 G* t6 t8 N" T  [
前685年即位,在位43年 ( w, g" k1 V8 ]% a+ @. i5 q5 l
齐桓公姜小白,齐国乃姜太公的封地,桓公是姜太公吕尚十二代孙,齐襄公弟。襄公死后,先公子纠回国即位,并用管仲为相,逐渐强国,是最早的诸侯盟主,在位43年,死于前643年。 9 ~/ `& T- ~( N" M2 Y
* V$ c7 @- @6 F" j7 A: w) z
晋文公(前698-前628)
. G" m& {; U6 u; ~/ \4 L) w5 B前637年即位,在位9年
# F. b! U2 V2 u0 v4 z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国是周成王(周武王子)弟唐叔的封地,是周室宗亲。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早年因怕被献公杀出逃,周游各国,尝尽人间酸苦,直到前637年才回国即位,已经是62岁高龄了。他即位后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使晋国很快强盛起来。前632年在与楚国的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军而名镇天下,成为盟主,“退避三舍”的成语也出自这次战争。晋文公在位9年死,但晋国的霸业则长达80多年。7 B2 n6 ?! `* X7 D8 L

- x# ]5 m9 P8 I2 ]& i- _6 }3 L秦穆公 6 _6 f) v4 p: s& B
前659年即位,在位38年
5 I. X9 Z- `: k, t秦穆公赢任好,前656年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但秦国与晋国还是爆发了殽之战,秦国打败,穆公励精图治,用百里奚等人,终于于前624年打败晋军,遂霸西戎。
0 U2 V& d1 ^5 H) g, l7 _3 X. m
" E' H7 O1 K8 R宋襄公 ! j! t3 v; c. o: |+ ]: |! U
前650即位,在位13年 " B4 y( t. k& B
宋襄公姓子名兹父,宋国是商纣王兄微子的封地。襄公未即位就贤名原扬,即位后又一派盟主作风,号盟诸侯,单只有一些小国参加,襄公怒,发兵功楚,与楚国战于“泓”,楚军过河,宋将要半渡击之,宋襄公不准,等楚军过河后,列好队,宋军被楚军大得大败。宋襄公“以礼治军”,贻误战机,被后人耻笑。 
& j- i3 ]9 l, c  $ l% B5 J2 p5 T# F  Q
楚庄王
8 c" ^+ ^3 O' u% p前613即位,在位22年   / v) J! m% Y7 u" e% x5 K
楚庄王姓芈名侣,楚穆王的儿子。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淫乐。后经大臣伍举谏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他任孙叔敖为相,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楚强。先后征服大小国二十多个,成为中原霸主。$ y( R/ ~0 P  `, S/ j) S! c

: G! L/ _: j" ^* w历史上对春秋五霸还有不同说法,如把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列为五霸。在此不做阐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4: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 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 k6 m( x) e. R, ]- C) N& ]. c

. u6 A) D5 j: E8 F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 t3 ]* c  k1 F6 l+ Q

9 w* O5 V( Y2 H! i/ {5 N8 N2 E+ F& |4 k$ e) n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 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广泛被秦人接受, 成为此后秦国政策的基础。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 s4 `3 X8 o) e# G1 f% `, h" _/ ?

) Z. p$ Q$ g1 t韩  3 L, o( r4 ^( a( O! F5 y$ p! D, R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断。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 国力暂时得到加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消灭的国家。
0 D" _& W& i6 o  2 ~8 p. O8 T, \3 A! W
魏   
# L  f! t$ L& R%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分裂出的国家之一,并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 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 n, Z- z+ k" e$ r# }! L& B
& k" |# e8 f$ D/ X  Q* S赵   
5 d7 @8 `0 S! |% u/ H& Y- l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大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大。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大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杀其士卒达四十万。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O6 B; P, ~, D, {; a8 r$ u3 A- X

7 [- T8 B" w+ O( ^+ {9 x0 p( a: T: c  r4 }+ g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因其远离中原,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至燕太子丹的时代,太子因见秦国强大,早晚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 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了,消灭了燕国。
- D: v: c3 [8 C8 B% Q& y
  M0 y9 a4 C, F9 G- N% l& I
/ U) L! H3 D- p* T! `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因其远离秦国,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前三一四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攻占了蓟城,但在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国。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任乐毅为大将, 联合三晋、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险些亡国。此后,齐国大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基础,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于城下,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齐国损失惨重,而使其强国地位一直未得到恢复。 0 n( |! F$ M: r

2 {- m9 }4 c. Y(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 这些学派的出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深远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0 i9 @& I) c, T$ B1 Y8 {
3 \3 ?6 [" F- X  @# r+ @; U
公元前二三零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二二一年统一了全国。至此,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结束,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o) b6 B- x& z  t/ _. j+ U# p
0 E' J1 l$ u  D1 }4 k$ x
战国帝王谱 & J1 W2 D9 L$ J7 W1 g
# F. X5 {- g, _
秦孝公(前382-前338)  9 h, l, Q, H3 V4 Q! o3 n
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 a% t: q7 f3 S0 \5 ~* d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6 I/ ]- y, ~! \. J9 e  I% {
  
: n! g6 f/ \5 R' D1 F+ m齐威王(-前320)' l) y+ w8 x8 w! |
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2 h& D& z& k2 w6 c! u! {# ~# C
齐威王田因齐,齐国国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齐王,自立为齐国主,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事,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0 w  m' r, ~* v" D0 }2 {) m3 N
  9 k( y' o4 q9 t& f  g
魏惠王(-前319)  
' [) S: e: U6 d, d/ }/ U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j6 _% A' M! N! S# T
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F8 r% O9 c& K) _6 s; J" W6 i, p

: c7 }7 l' d. f. Z% R# h燕昭王(-前279)   ) U. [! m" p8 n- G$ `+ D# t$ Z
前311即位,在位32年  ! ?# _. s2 ?6 M( N# t- S
燕昭王姬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H6 s8 Z5 w6 v  b' ^4 L, K! g

( g5 I3 F' |# J4 l赵武灵王(-前295)
$ r+ Q- {9 o6 }8 F前325即位,在位27年
8 M- j+ [: t6 [$ J) b9 G, T. G赵武灵王赵雍。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4: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国家。. R, |- V5 f( x# x! E

1 Z& y! X/ C+ t0 D( M- |) M5 ]/ G战国末年,强秦以武力消灭其余六国,统一了全国。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为中央集权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是为秦始皇。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朝廷任命官吏,不再采用世袭制。在朝内设左右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将军、廷尉等官职,任用贤能。又下令统一六国的文字与度量衡,以秦相李斯订正的秦篆(小篆)为全国统一字体,并经过大规模的移民,消除了方言方面的障碍。前二二一年,始皇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其中规定了币制、地亩制、车轨制等各种订制。 8 e. }2 T7 ^6 R1 [, y

% M, w% \0 r( V- \) ]为了减少匈奴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始皇派大将蒙恬以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在原先六国城墙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复,逐步修建起万里长城。在国内,始皇派遣大量的民夫为其修建工程浩大的宫殿及陵墓,其中宫殿以阿旁宫为最,相传项羽灭秦后火烧阿旁宫,大火燃烧了三个月才逐渐熄灭。
4 c. f. \$ a/ Y1 a( |% _- P# M7 r' [6 J5 T) ]
始皇在位十二年中,曾多次巡游天下,前二二零年,巡陇西、北地二郡;前二一九年,第二次东巡上邹峄山;前二一八年,第三次东巡登芝罘山刻石;前二一五年,第四次东巡至碣石山刻石;前二一零年,第五次南巡至九疑山。始皇通过巡游天下,一方面,祈求天地福泽,另一方面,向天下人显示皇帝的威严。为了长生不老,他派徐福出海求仙,但徐福一去不返。
, A0 A. B# l& P7 b, C8 x) M
, t4 v. o/ T; W# ?. q5 g4 w- _8 D. c第五次巡游的途中,始皇卒,宰相李斯与宦官赵高合谋拥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为了个人的利益,赵高与李斯伪造始皇遗诏杀太子扶苏及大将蒙恬。不久赵高又杀李斯,秦朝的政权便完全落于胡亥与赵高之手。但是,秦二世昏庸无道,听信奸臣赵高,致使人民不满,各地纷纷起来反抗。前二零九年,陈胜、吴广起义;前二零七年,项羽、刘邦等人纷纷起兵反对秦朝,使得秦帝国很快瓦解。前二零六年,赵高逼二世胡亥自杀,另立子婴为帝。此时刘邦已进攻咸阳,子婴杀赵高后,出城请降,秦王朝统治就此灭亡。 7 j3 ]  e$ M) R4 H3 j  N" J# S

6 c. _" F6 M9 R" |7 A/ [秦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打破了过去以世袭制为主的分封制,释放奴隶为平民,各个官吏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集权统治的力度。前二一二年,始皇为了巩固其所制定的新政治体制,听从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烧毁除秦国史书、医书、农书、占卜书之外的所有私人藏书,后又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后世称之为“焚书坑儒”。通过对儒学的压制,始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儒家要求恢复古制的呼声,进一步稳定了新制。但是,始皇登基后,大兴徭役,当时秦朝约两千万人口左右,其中建皇陵者一百五十万;守五岭五十万;随蒙恬防御匈奴三十万;筑长城五十万;再加其他,总数不下三百万,占总人口的近百分之十五,人力资源消耗殆尽,致使农业等其他经济活动人力不足,不能正常发展,致使秦未能在经济上有大发展。- v" J" {/ s* @  ?( ~

" q) b& L& i" h/ v& M6 `' X秦国自始皇帝建国(前221年)起,至秦子婴(前206年)止,前后仅历十五年。
1 |/ L5 ^6 W: \% d& F/ k+ J
/ E1 ~. i: b, k6 s" L秦朝皇帝谱
# q" N  R2 {; A2 E  
, ~- k- F0 u4 {+ M始皇帝赢政(前259-前210年)   
( w) {" V: N4 j0 M2 K3 b, s% h7 `& L前247年即位,在位37年
- Q# S) r$ |. ^  ?$ O; V! x) F0 D秦始皇,姓赢名政,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
! _* B) [: g! {( _从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 `' m! o: U( r2 j, E
' [0 A# j" n) S
秦二世胡亥  
/ F2 U  g( w# y4 V; ]7 n(前230-前207)1 M  D9 I" G( i1 p1 r4 K
前209年即位,在位3年
2 F) n/ N* T0 t秦二世,姓赢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 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无人道的统治,终于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 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杀死,时年24岁。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4: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4 L# I# }8 [3 E# b# I# g

! A' x. y( t% Z( C; ^; B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4 f7 u( D! l  N- E& r- P" `: Y# X( z% E* w; s) y% \8 o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 Z" {5 X' e$ p/ T' h$ M
! B9 O6 Y$ W" L" y- g6 _% [9 U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刘彻即位。刘彻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使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
/ ^$ g; L. [$ ?! D& {2 ]6 A' a& l# r  @1 g1 o) d2 M5 D' ^  T
经过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两代三十八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自元帝(前48—前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9 J/ ^; `% t4 Y2 c

/ T( ?; P& q6 a: y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5 _7 ]+ }8 X+ Q: Z" P6 T7 h  |
2 T$ B8 K2 O4 I' j( M, k* r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 Z0 S9 w/ a; V/ m- h; ?8 Y
  
4 F$ v/ c/ q8 J' ]' J2 q9 I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历经十四代二百三十余年(其中包括王莽的新朝),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 V! V4 p+ R+ d7 f9 q! V
+ r( R1 K# c7 X4 A西汉朝皇帝谱8 `" v- T$ Y, ^/ q- f4 s8 H( `8 T& V

0 d* v7 S1 E1 T& _/ p+ r9 H汉高祖刘邦
5 \' d# _* J' R1 ](前256-前195)
; ]$ r# ]: v5 h2 }- w; d, c前206年称帝,在位12年& m/ v* `( |. Y7 e# ]
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 W# q% t3 b3 t7 V, m+ y  * r& P+ Y7 H! s9 ?+ Z* q
惠帝刘盈     h8 P  e, H) W! U9 C  e
(前211-前188)
( ^; T- J0 |% y  c3 p; \* E+ _前195年即位,在位8年     ) F1 r2 X1 d4 h7 m$ H$ z
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 ^* h6 k% q8 \% w3 F+ X5 n- G
5 Z7 i+ D5 {) |# }4 G; b8 V( W
吕后 
6 m3 G  ~# C% B$ E1 _, r+ i$ g' p(前241-前180)
8 I5 b$ R& K& {(前188-前180)年称制掌权 " P6 x; O7 q3 N. J
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1 K1 t7 K9 z' J6 ~8 J  
3 p# [( m* p$ m# `- m! m文帝刘恒3 P+ H' O2 M- q& e
(前202-前157年)
9 {6 ~" v! y% y: L2 C7 u; V3 z前180年即位,在位24年  
; n: D+ a% a$ Y3 E9 Y$ ^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8 e' m1 l$ l3 E5 r8 G  : O: c, k6 s2 b
景帝刘启  
+ q; J7 `/ z$ z* T. ~(前188-前141). D; V) ]% M7 T! f: u# z
前157年即位,在位17年  
% c* V9 A1 q6 `! a: G- C: z2 O* B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1 c0 W9 b, U5 M' E: j# e# M4 p! |2 Y$ {2 O2 j' @# [; Y2 U# N4 {
武帝刘彻   / K  j/ O8 B' D4 ^' k
(前157-前87)  % j8 \: f8 Z. Y1 |, W+ u1 [# A
前141年即位,在位55年 # `' W: g# D0 \0 I, S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 E, p  P8 L4 }9 z( w  Y6 a0 `0 W3 m
# [6 d& J! ^: L/ C0 W! i; Z0 s" m: S
昭帝
, U; p3 k; Y$ D: L(前95-前74)
! q2 j6 v" c+ R8 C, Z/ @前87年即位,在位14年   
* M: }7 |4 [8 v2 O" U2 O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 |$ ]$ X2 O# ?0 H% f, ]* @8 d6 a  ' o, G9 U) [* Z* B: Z1 W
宣帝 ; r( v9 A2 q: j
(前91-前49)   ) z1 q# Q5 b) H! o1 \) }
前74年即位,在位26年   
8 K. {' S6 c1 w# U$ ^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 b0 m; j, [# F! q. K  
+ b8 c3 ^( R( s$ A* W元帝 ' w0 }' \. `; C
(前75-前33)  - g# w- b# ?; F- n7 s* ]$ G
前49年即位,在位17年   & s( P2 e# S/ j2 i5 z# ]
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H# Q/ e2 m/ |; p# X7 t$ N9 B3 U

5 [, I: a6 Z  ]5 `* {( o$ u成帝    |* P. |8 k( B0 {! t3 q  ?
(前52-前7)
, ?, u: r, b. m( P/ s- X前33年即位,在位27年   
! c+ y" \$ H2 [+ _$ ]' e& N" a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4 z# R! i: o- S; E  4 o3 G- Y8 @( n! L+ w3 X, k
哀帝   % b' O$ I+ T. ?, {3 D: s
(前26-前1) / H) w! ^+ P# H7 |
前7年即位,在位6年
0 B/ |3 v7 L'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 c& |- q# C4 l' F7 K
  ~* q: X3 Z2 p! j
平帝  + n) X, H2 |3 `% v1 {+ X
(前9-5)
- @% u1 O( Z# a4 }2 r公元元年即位位,在位5年     
; v" _- Z' E  `# n9 A2 P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 G- C/ }# }2 p6 X: Z) e
$ W! R* J+ M. e' O孺子婴 : a& o! m3 f% F0 F8 f) p+ L
(5-25) $ y+ y) p- _6 \  i
(6-8)年在位,在位2年
0 Z: r  {8 Z7 R4 A7 V, K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5 23:42 , Processed in 0.0378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