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医针推网 首页 临证中医 查看内容

每周一药:黄芪

2008-5-30 09:36| 发布者: aizy_cn| 查看: 3224| 评论: 0

保护价值          
黄芪根入药,常作滋补中药,又可作兽药,销售量大。根茎之1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黄芪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保护措施          
黄芪生长地一般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为不使其灭绝,建议药材收购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具体情况确定收购量,并向群众大力宣传,在采挖时注意保护幼苗,对成长的植株应适当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续利用。还应进一步扩大栽培面积。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在北方于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播种,因种子多具不透水性的硬种皮,播种前应加以适当的机械损伤,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气温在18~20℃时约9天即可发芽。降雨过多时应及时排水。
1 药证
  

  黄芪用于多汗而浮肿。《金匮要略》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黄芪量最大,用5两,主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风水,是全身性浮肿;汗出可沾衣,说明出汗的量比较多。《金匮要略》中配伍最简单的黄芪方为防己黄芪汤,药味共6味,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可见也有出汗与浮肿。简单地说,黄芪主治汗出而肿。
  

  所谓汗出,以自汗为多见,即在未服用发汗药,也未剧烈运动,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并可伴有气短乏力、恶风、头晕、容易感冒等症状,这个症状群,中医概括为“气虚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出汗以上半身为显著。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肤比较湿润。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所谓肿,主要为全身性的浮肿,但以下肢为明显。由于体位的变化,早晨面部有浮肿,而下午则下肢浮肿。有些人虽无明显的浮肿,但肌肉松软,体型肥胖,犹如浮肿貌。由于浮肿,患者常常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关节重痛。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王某患肿胀病,自顶至踵,大便常闭,气喘声嘶,二便不通,生命垂危,求医于海宁许珊林。许氏用生黄芪120g、糯米30g,煮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频频送服。药后喘平便通,继而全身肿消而愈。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治疗一例产后浮肿,腹大如鼓,后渐及全身,按之软,皮肤不起亮光。病人气喘脉软,十分危急。范文虎遵照以上方法,用生黄芪30g煎汁,煮糯米半杯,成粥,淡食,5日其肿即消。据传说1920年冬,胡适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合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协和医院不治,后请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10两,相全于300g左右)配党参等而愈。这提示黄芪能退肿。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08:45 , Processed in 0.0217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