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医针推网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德国中医药机构

2008-7-20 07:44| 发布者: aizy_cn| 查看: 1278| 评论: 0



    (二)中医药研究机构

    1.德国中医研究所(Deutsches Forschhung institut fur Chinesische Medizin e. V.)

    1974年,施诺伦贝格尔(C. Schnorrenberger)在德国南部小城弗赖堡组建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德国第一家中医研究机构。

    2.德国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

    1984年由迪·颀·库莫尔教授创办,自任院长。其宗旨是运用学习班、研讨会等多种形势推广正宗的中医。库莫尔在70年代接触中医专家,知道神奇的针灸和人参的妙用,随后30多次来华,到过广州、北京、南京、西安、上海、天津等地进行学习、观摹、交流。1977年到广州学习针灸麻醉,奠定了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基石。他是既作学问、又搞公关,如奔走于卫生部门,使主管副部长或和当于中国科委主任的官员承认中医药,进而给予发展的条件,并在大学里设立传统医学课程,争取中、西医学平等发展。

    中国传统医字研究院虽然视模不大,但影响不小,开业时德国前外长根舍、议会女议长、卫生部长、中国驻德大使等要人均有贺词,中国专家也应邀前往参加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并约定每年举行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库莫尔本人多次参加中医学习和实践,根底较深,并体会到,只有中国的中医师和学者才能真正全面埋解和掌握中医系统理论和综合治疗技法。

    3.汉堡的赤心·杜中医研究所(Inatitut Zesain. Du fur traditionelle Chinesische Medizin Hamburg)

    该所成立于80年代中期,所长杜念春教授是华裔中医师。他于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主修中国文学,后来上山下乡,摔摔打打,逐渐爱上中医,刻苦自学,拜师访友,勇于实践,在闽南地区颇有名气。80年代初离国赴德,荜路蓝缕,艰苦创业,终根基于北德,在汉堡成立"赤心·杜中医研究所",情系中医,为中医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出谋划策。

    最先提出中医应以商业姿态进入西方,屡屡上书,呼吁国内中医药专家主动西进,自创名牌,国外开店,或曰"攻城夺地,安营扎寨",也呼吁德国政府改善中医待遇和就业环境。90年代以来,德方大多医疗保险公司同意报销一定数额的针灸费和中药费,杜氏认为目前是中医发展的好时机,积极为中医西渐牵线搭桥,通过中国使馆递交万言书,题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诗句很能表达他的心情和愿望。他还设想与国内合作开办"中医开拓公司"一设立联合诊所、培训班,推销中医器材,引进中成药和生药材,创办中医药刊物。必要时,可请该研究所财务支持,CTR国际贸易公司出面,以法人资格进行签约。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07:43 , Processed in 0.0701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