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联中的中医 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医家乐于花番工夫,巧心立对,意在广告效应,使南北过客,一看便知这家主人是悬壶济世的,那家主人是设堂卖药的。从对联所反映的中医药内容来看,对联的类型各色各样,比如: ⒈点出经营医药事业的对联。某镇“万春堂”药店,已有50多年历史,这家后人至今仍沿用原大门联,年年书写,一如既往: 万里晴光闲采药;春风夜月静烧丹。 此联用鹤顶格,造句自然,虚实结合,点出“万春堂”,恰到好处。诗情画意,令人如沐春风。 ⒉显示高明医术的对联。有一医生曾从事他业兼当父亲助手行医二十余载,略知其父亲医术眉目,其父去世后,家业及医验亟待继承与整理。名流高士劝其弃俗业而学医,并勉一联: 庆生全凭三指脉;寿延不属五阎王。 此联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前后呼应,上下相扣,不乏哲理又气势磅礴,意境浪漫又情理高雅。显示了敢从鬼门关救人、敢与阎王争高下的大气概,表露了作者对学医者之厚望。作者出语不凡,非文医兼通者而不可得。 从对联的艺术形式看,构成对联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 ⒈有拆开语词使用镶嵌格的对联。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鄞州古林镇的“仙壶堂药店”,店内精选川广地道药材,聘请名医坐堂应诊,生意十分红火。该店的楹联是: 仙曰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对联使用了镶嵌的修辞格,文化味浓。作者将店名“仙壶堂”中的“仙壶”二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开头。使意思“暗入无路山”,然而明眼人却能“心知有花处”。被隐藏的店名一经点破,顿时就会令人拍案叫绝。 ⒉有铺排药名使用双关手法的对联。四川内江仁和堂老铺门旁悬挂一副隶书木刻金字楹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怀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对联铺排10味中药,巧用双关。对联表面上是表达“迎、送”人和物的意思,而深层里却是10味中药的简称。巧妙设联,甚为有趣。这10味中药是: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淮山(怀山)、牵牛子、甘草(国老)、使君子、千年健。 |
四、诗词中的中医
诗词自《诗经》以来,伴随中国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其中涉及医药的亦蔚为壮观。古人作诗有隐药名者,如李在躬《支颐集》中有首《山居即事》:
“三径慵锄芜秽(生地),数株榴火自鲜妍(红花)。
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雨过长流涧底泉(泽泻)。
闲草文词成小帙(藁本),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
渴呼童子烹新茗(小儿茶),倦倚薰笼炷篆烟(安息香)。
为多研常讶减(缩砂),窗因懒补半嫌穿(破故纸)。
欲医衰病求方少(没药),未就残诗得句连(续断)。
为爱醪千顷碧(空青),频频搔首向遥天(连翘)。”(清·褚人获《坚瓠集》癸集)
我想,只要略具备中药和古典文学常识的人,读了这首诗,是会感到别有一番情趣的。
又如唐诗中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仔细推敲,你也会发现这其中竟然也隐藏了四味中药。第一句暗指当归;第二句为白头翁;第三句为人参(儿童不识此人,觉得此人陌生——人生。“人生”与“人参”谐音;也有人把“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解为出生之地,出生之地可以简称“生地”,这正好与中药的“生地”同音同形。揭开这个谜底之后,人们常会恍然大悟,原来中药的名字也可以这样一种写意的方式出现。
古往今来,最擅长以药作诗的当推宋人陈亚。陈亚是扬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陈亚颇为幽默,被称为“滑稽之雄”。他有一百多首药名诗广为传颂。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粑”(《赠祈雨僧》),皆脍炙人口。又如陈亚的药名诗《生查子·闺情》三首:
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显然,这三首《生查子》,深沉婉约,都称得上是绝妙好词。陈亚曾自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这可以说是他对写药名诗的经验总结。
除了在药物的名称上铆足心思,穴位名也被人编撰成很有特色的诗。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先生精于此道,现摘其穴位诗《赞医道》于此:
习医虽未到京门,府舍关门竟有成。
神道已赢众口赞,天池太乙正攀登。
诗中“京门”指专门的学府,“府舍”此处指家中,“关门”指闭门自学,“神道”借指医术高,“天池”、“太乙”借指医学的高妙境界。这几个都是穴位名称,列于诗中,竟也将作者自学成才的豪情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戏曲中的中医
戏曲的大量出现,主要在元代。戏曲这种文艺形式大量反映君臣将相,士农工商,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自然少不了医药元素,或许没有专门剧情,但巧妙安排穿插其中的,委实不少,比如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桂枝儿》中的一段: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这一段将14味中药很巧妙的安插于字里行间,读来确实玩味无穷。这14味中药是: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