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说中的中医 小说是以描写人物和场景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有些作家也常常会把中医中药用来描写。常言道:人间最苦是相思,此病难用药石医。明清之际的作家周清源,在《西湖二集》第十二卷中,就用了几十味中药名,来描写一位小姐几乎病入膏肓的相思病: 这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敷面,黑簇簇的云鬓何首乌,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轻盈盈的一捻三棱腰。头上戴几朵颤巍巍的金银花,衣上系一条大黄紫菀的鸳鸯绦,滑石作肌,沉香作体,上有那豆蔻含饴,朱砂表色,正是十七岁当归之年。怎奈得这一位使君子、聪明的远志,隔窗诗句酬和,拨动了一点桃仁之念,禁不住羌活起来……怎知这秀才心性芡实,便就一味麦门冬,急切里做了王不留行,过了百部……看了那写诗句的藁本,心心念念的相思子,好一似蒺藜刺体,全蝎钩身。渐渐的病得川芎,只得背着母亲,暗地里吞乌药丸子。总之,医相思没药,谁人肯传与槟郎…… 这一段里有中药:红花、青黛、皂角、天花粉、何首乌、香白芷、三棱、金银花、大黄、紫菀、滑石、沉香、豆蔻、朱砂、当归、使君子、远志、桃仁、羌活、芡实、麦门冬、王不留行、百部、藁本、相思子、蒺藜、全蝎、川芎、乌药、没药、槟榔,这种描写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用中药名写了一首诗,来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至于《红楼梦》更是涉及相当多的医药知识,有今人特将其中相关部分撷取编撰,写成《红楼医话》,可见医文并见之频繁。
七、书法中的中医 书法是一种艺术,遣方用药是中医郎中的笔头功夫,颇有才情的杏林才子们,对书法也就有了割舍不了的情感。他们总是喜欢在一切可能逞才的地方“显山露水”,除了以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出现之外,甚至在处方之中也会大显身手。 好的书法,除了流畅遒劲漂亮的字体以外,还要有美妙的书法内容。因此,遣方用药和吟诗弄墨,自然少不了相互渗透。郎中在处方之中,对药物进行巧妙的排列,也能闪现出艺术内容的光芒。比如: 青陈皮、赤茯苓、紫苏叶、白豆蔻、白茅根、黄菊花、绿豆衣、蓝花菜(鸭跖草)、黑山栀、紫丹参、粉甘草 这是一剂行气利水,清热解毒的药方,药名五颜六色——红、黄、绿、青、蓝、紫、黑、白、粉——三三排比,煞是好看。处方再配合医家行云流水般的书法,谁拿到了这样的一张处方,都会觉得它是一副绝妙的书法佳作。因此,对老郎中这样诗情画意,诊病也不忘侍弄才情的药方,乖巧的徒弟们常常会暗暗收藏老师处方。这不止是为了学其医理,亦是收藏艺术珍品。 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把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纯理性的一面彰显得淋漓尽致,中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它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