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脑血栓来说,经常疏通脑血管就像经常疏通楼房的暖气管道,而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水泵的压力也不足,楼房顶层住户的暖气却上不来水,经常疏通又有什么用处呢?人的元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上升于脑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甚至停止流动,致使血液凝固在脑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西医只知道疏通血管,却不知道补充元气;元气不足,必定会使血栓再生,这就是中风患者出院后极易复发的原因。所以,疏通血管是治标,补充元气是治本。 一般在每年秋冬季节,是脑血栓的发病季节。依照「天人合一」的理论,秋冬季节主「收敛、收藏」。《内经》云∶「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如果元气不足,「收敛」和「收藏」的作用就必定不能发挥出来。由于元气虚弱,营卫之气也必然虚弱,头部和四肢的血液得不到强有力的气的推动。必然流动缓慢而即容易形成血栓,轻则手指尖发麻,重则形成脑血栓。脑血栓患者在患病前期,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感受。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学过一些物理知识,对于疏通血管的理论一听就会觉得有道理,很容易接受。于是就每半年到医疗单位去疏通一次血管,稀释一下血液,却不去追究血粘稠和血管堵塞的原因。对百姓的这种误导,都是受了西医简单的思路的影响。而预防中风的有效方法,就是节制房事,认真学习中国传统礼教,才能做到少生气或不生气。 另外,对于脑溢血猝倒的患者,其急救方法必须说明一下: 急宜在患者的手足「十二井穴」放血(《灵枢经》言:「所出为井,井主心下满。」,井穴放血,可以导诸阳下降。阳亢可以暂时消除),不懂穴位的人也可以在患者十指(趾)尖放血,都可以起到迅速制止大脑出血的作用,这样,在送医院的过程中,脑部就不会继续出血了。总比到医院再打止血针的效果要强得多,各医院急诊室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而对于脑血栓患者,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治疗原则和方法:多数中医一见中风,便用袪风化痰法治之,不是「导痰汤」,就是「镇肝熄风汤」,效果都不理想。其实,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决不应看作是「阴虚阳盛」的症状。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由于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的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是「阳证」还是「阴证」,都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的结果。 所以,治疗原则应该是先扶其真元,同时兼顾病邪的部位。真阳元气在哪里衰败,内邪外邪就会在哪里发生,若能恢复真元,内外两邪都能灭绝,这就是「不治邪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邪,不治风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风」的道理。这就是治疗中风的法要。只有如此,才能不误患者。用「袪风化痰」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是袪风化痰的药物都会耗散元气,而且,有许多滋阴清热的药物,患者阴邪极盛,再用滋阴药物就会使阴邪更盛,致使患者病情转变为脱证。而且,正气虚而邪始生,不去扶正而去逐邪,甚至还去助邪,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现。另外,由于患者真元衰微,用扶其元气的方法,其治愈率尚且不敢说100%,何况「袪风化痰」法呢? 治疗方法:对于脑溢血患者,可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治之。药方:老葱白四茎(后下),淡干姜20g,生附子20g,人尿1茶杯(古人用小茶杯)(兑入),猪胆汁一小杯(相当于现在用的酒盅)(兑入)。此病是由于真元亏损,阴寒太盛,将虚阳格拒在外所致,「火主炎上」,故而邪火上头。因此,除用干姜、附子的大热来助阳袪寒,还配合葱白来通阳气。但阴寒太盛的病必定会格拒阳药,所以加入人尿、猪胆汁等寒凉的药品为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寒邪被化,真元振奋,在头的虚火必定归元,危症解除,然后辅以通络破瘀的药物,可使脑部瘀血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消除。(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气发动,阴邪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作急救处理,而且,虚火归元,大脑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 对于脑血栓患者,脱证先用大剂参附汤(人参和附子各60g以上并浓缩)救急,然后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四逆汤治之。补阳还五汤中的生黄芪必须用至120g,药方: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药6g,大川芎6g,桃仁泥3g,南红花3g,广地龙3g。四逆汤中的三种药物都必须用至30g,此等用量只会嫌其少而不会嫌其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