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概况
濒危种。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以“东北三宝”之称驰名中外,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早已绝灭。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其它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近来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高40~60厘米。叶为掌状复叶,2~6枚轮生茎顶,依年龄而异:l年生有3小叶,2年生有5小叶1~2枚,3年生2~3枚,4年生3~4枚,5年生以上4~5枚,最多的6枚;小叶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椭圆形,长3~12厘米,宽1~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花药球形;于房下位,2室,花柱1,柱头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扁圆形,黄白色。 生境分布 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之间,1月平均温-23~5℃,7月平均温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地理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雾灵山、都山)、山西、湖北。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