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由产妇处置的胎盘,在产妇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医院进了贩卖者的编织袋。 河南通许县查获一起贩卖人体胎盘案后,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医院对于胎盘处置无任何登记管理。 卫生部规定人体胎盘禁止买卖,不过对倒卖者的处罚尚无法可依。由胎盘加工而成的紫河车,则是一种中药材。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其价格逐年高涨。而无论从医院管理环节还是紫河车制作过程,都难保其不传播病毒。 专家指出,针对既是人体组织又是药材的胎盘的处理,包括与正规药企间如何衔接,在法律上还是真空地带。 2010年8月23日,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特巡警大队长赵鼎接到报警。 报警者称,一辆面包车上携有违禁物品,正从县人民医院往县中医院方向行驶。 赵鼎他们控制面包车后,发现了两个大的黄色编织袋,内装人体胎盘。 警方抓到两人,名叫刘可川、刘子臣,河南鹿邑人。当天下午,两人被移交给通许县卫生监督所。 通许县卫生监督所医疗科长徐泉岳回忆,两大袋共有191个胎盘,“清点的时候,那气味熏得我气都喘不过来”。 他从县疾控中心借了个大冰柜,把这两个编织袋塞了进去。 据刘可川交代,这些胎盘分别采购自河南鹿邑县、淮阳县、扶沟县以及通许县的医院妇产科、乡镇卫生院。其中在淮阳的医院收购了约100个胎盘,每个30元;在通许县人民医院收购了五六个。 他们原打算把胎盘贩卖到安徽亳州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