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医针推网 首页 大众健康 查看内容

胎教是自古就有的思想

2008-5-10 20:22| 发布者: aizy_cn| 查看: 446| 评论: 0

在印度著名史诗 Mahabaratham中,Krishna 告诉怀孕中的妹妹Subhathra,未来他的小孩会卷入一场战争。未料,当Krishna在预言整件事情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时,却因为发生了其他的事故,以致Krishna无法完成整件故事。小孩出生后,Subhathra忘了哥哥的预言,也没提醒小孩以后如何去避免引发战端。

直到小孩长大后,正历经一场战争,这时他隐约想起好像曾经有人跟他叙述过这场战争的发生,但不管他如何努力地回想,却怎么也想不起如何解决,最后他在战争中被杀害了。这个故事,意味着那孩子在母亲的子宫内能倾听外面周围环境的事故,并且在潜意识中保留它,直到出生后,在遇到真实事件时,即会有种似曾相识的记忆回想起来。

基督徒的圣经中也记载一段:耶稣基督的母亲“玛丽亚”某日去拜访与问候圣徒约翰的母亲“伊莉莎白”,这时伊莉莎白正怀着圣徒约翰。怀孕中的伊莉莎白了解玛丽亚是耶稣的母亲,因此狂喜玛丽亚亲临拜访他,伊莉莎白说:“当您问候的声音到达了我的耳朵,婴孩在我的子宫里也飞跃欢喜。”

30年后,圣徒约翰依据胎儿时的经验,评断并认可耶稣,即使耶稣当时还只是一个没有公众意义的普通人。

中国应算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经过数千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辞海》中对“胎教”的解释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的言行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叫胎教”。

中国古代的胎教概念较为全面性的,从孕妇饮食起居、精神、环境诸多方面都有涉及。例如“调情志”,就是强调母亲在怀孕期间要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的精神生活,遇到喜、怒、哀、乐均应有所节制,宜心情舒畅的对待一切事物。相传孟子之母也曾经说过:“吾怀孕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中国医学,更明确指出胎气是借母气而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逆则致子疾;对孕妇饮食则提出“节饮食”──不过饱、不过饥、不暴饮暴食;以平和为宜,并且特别指出宜戒生冷、油腻;对孕妇的生活起居则提出了“劳逸结合”,环境不可过冷过热,防孕妇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认为母受邪气将影响到胎儿。

在中国的医学文献《医心方.求子》中,对于胎教之道记载极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淫欲,勿咒诅,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阪(不要下斜坡),勿急行,勿服饵(不要任意服用草药补品),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令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贤良,所谓胎教是也。”书中还甚至建议:“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系统的论证胎教问题的学者,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特别着有“胎教”一章。他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也就是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另一位学者刘向所写的《列女传》中,涉及胎教方面的议题则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身心健康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撰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开始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最好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娴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唐朝贞观五年,唐太宗颁布了一项君令,规定“文武官妻娩月,并不宿直”。用句现代的话说,即为在妻子分娩后的一个月里,文武官员晚上可以不用值班,足以见得当时对于后代的教养相当的重视。到了明清时代,胎教理论更加完善。

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总结了古代的胎教理论,提出选择适当的地点、有计划的对孕妇进行胎教的训练,主张建立“胎教院”以提高人口素质。由以上的记载可见,无论是国内或国外,不同的时代文明都已经有了胎教的观念。尤其在中国文明中,许多的学者强调孕妇要注意衣、食、住、行等外在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实施胎教的具体内容及方法。有趣的是,有些观点和现代胎教理论也是十分吻合。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20 04:47 , Processed in 0.0327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